浅谈学生时期怎样创作舞蹈.

2020-03-02 08:14:2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标题】浅谈学生时期怎样创作舞蹈 【作者】杨 健 【关键词】舞蹈创作??艺术审美??符号化??模式化??艺术间相互借鉴得“度” 【指导老师】斯 日 古 楞 【专业】舞 蹈 学 【正文】引言舞蹈是人类最早起源于劳动的艺术形式,最早的舞蹈是多以模仿狩猎或欢庆丰收为主的,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用这种丰富的肢体语言开始表达思想感情,继而反映不同的思想、信仰、理想和审美要求。特别是在现在这样一个高度繁荣的国度,各个国家、省市的大型庆典活动都是以舞蹈为挽回的基本框架,这就需要舞蹈编导们要呈现出很多优秀的舞蹈作品,也因此舞蹈创作成为人类文化艺术实践活动中的支柱性因素。一般研究者认为舞蹈始于旧石器时代。结合中国远古的传说以及世界各国的历史记载,舞蹈的演变经历了例如我国云南沧源岩画中等岩画中体现的上古时代原始舞蹈,随后在奴隶社会的图腾舞蹈,到了封建社会的宫廷舞蹈,例如史书上记载中国宫廷舞蹈发展的两个高峰的汉魏和隋唐时代,唐玄亲和南唐李后主等皇帝还亲自参加编制乐舞。舞蹈艺术创作作为人类文化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要受构成文化体系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一切的能力与习惯”的影响和制约。文化既是民族精神的表现,也是行为模式的集成。正如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指出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犹如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多少具有一致性;每一种文化内部又都有其特殊的目标,而这种目标是其他别的社会所没有的,所以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文化模式.....”舞蹈艺术创作也不例外。

一、舞蹈创作简介舞蹈创作是一种舞蹈的审美创造活动,由于每个舞蹈家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文化素养、不用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性格特征以及所受的不同的舞蹈教育等等,因此就有对所要表现的生活内容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使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和表现手段,创造出不同的舞蹈形象。所以,舞蹈创作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和格式,可以说舞蹈创作对舞蹈家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任其自由翱翔。但是,舞蹈创作既然是一种审美的创造活动,它又必须遵循舞蹈艺术发展的规律,才有可能使创作出的产品获得艺术生命力,使它成为在社会中发挥一定影响和效益、给观众以审美感染的精神存在物。否则,就不可避免地陷于不能存活,或是短命的失败的命运。我们研究和把握舞蹈创作的审美规范的目的,就是使我们进行舞蹈创作时,要依据舞蹈创作的艺术规律,掌握比较科学的原则和方法,以更好地发挥个人的独特的创造精神,能够顺利地达到成功和胜利的彼岸。舞蹈作品,一般都是由舞蹈的内容和舞蹈的形式亲密无间地交融在一起所组成的。所以,舞蹈创作的基本原则,就是遵循舞蹈艺术形式的规范,取得驾驭舞蹈艺术形式的能力,表现出给舞蹈家的心灵以震撼、熔铸了舞蹈家情感和思想的生活内容。从舞蹈作品的内容来说,主要是表现人的情感、思想、感觉、潜意识以及围绕着这些所形成的情节、事件、矛盾、冲突等等;而从舞蹈作品的形式来说,主要是舞蹈的种类、体裁、样式、舞蹈语言以及各种舞蹈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表现手法的创造和运用。在舞蹈创作中,舞蹈的内容和舞蹈的形式,从总体上看,都是来源于生活――直接的生活或间接的生活,有人把生活比作艺术创作的土壤,任何艺术创作只有深深扎根在生活的土壤之中,才能开出艳丽的花朵。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是舞蹈创作的基础,但是,有了源泉,有了基础,并不等于就有了舞蹈作品,正如有了土壤并不就等于能长出庄稼,就能结出果实一样。生活是浩瀚的海洋,社会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人们的所作所为,有善、恶、美、丑„„对于舞蹈作者来说,只有那些在情感上引起共振的生活素材。也就是说,社会生活进入舞蹈作者情感世界的那一部分,才可能是未来舞蹈作品的题材内容。其次,要把舞蹈的题材内容,找到与其相适应的艺术形式――舞蹈体裁,也就是把舞蹈作品要反映和表现的生活内容投放到一定的舞蹈形式的审美规范之中。舞蹈结构的艺术处理,舞蹈主题动作的展示、发展和变化,舞蹈变现手法和各种表现技巧的运用等等,必须符合一定舞蹈形式审美规范的要求,才能创作除充分发挥舞蹈本体表现力,体现出舞蹈艺术规律特点,在艺术上比较完整,具有艺术魅力的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与统一的优秀作品。学生时期的舞蹈创作,是社会舞蹈创作的未来和积淀,我们务必要使学生时期的舞蹈创作得到标准的规范,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茁壮的发展,为人类艺术文化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学生在舞蹈创作及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当前学生舞蹈创作面临的很大一个问题是对生活的体味和感悟表现不足,舞蹈作品的主题被符号化和模式化,除了恩爱情仇没有什么可以表达得了,导致不少编导在创作过程中过分重视舞蹈技巧而缺乏对生活本质的挖掘。这样的编导编出的作品都会流于平凡,人民大众对这种题材已经看腻了。还有不少年轻的舞蹈编导在编创舞蹈是比较注重外化的动作,甚至在根本没有生活的体验下单凭大家熟悉的几个基本动作就敢进行“创作”,这样编出来的舞蹈往往就只能是夸张地强调动作技巧,我们从这个舞蹈的舞台表现上看味道很浓,但是我们深入讨论它的时候发现实际上什么都不像,既不是民族的也不是外国的,东一个动作西一个情节凑拼出来的“杂牌”。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舞蹈形象就更是这样,我们要使在编创出来的舞蹈充分体现出不一样的特色,舞蹈编导们只有通过生活的真正的深入才能做到,刀美兰老师说过“舞蹈不是体操不能只注重动作的组合和肢体技巧的展现”。作为舞蹈艺术创作者,应当具有先进的世界观,惟此他创作出的艺术作品的社会理想才能崇高;应当具有宽阔的视野,惟此他才能在兼收并蓄的同时把握时代脉搏;应当具备娴熟的创作技巧,惟此他才能把先进的哲学观念转变为栩栩如生的舞蹈艺术形象。舞蹈作为人类生命机能的总动员,作为一切艺术中最具综合性的艺术,其运动方式及审美规范既是文化的产物,也是物质生活、社会结构和心智发展的产物。因此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心理,就会有什么样的舞蹈艺术创作。舞蹈艺术创作受文化坏境影响,与时代脉搏共振。

三、学生进行舞蹈艺术创作的具体手法?学生要想开展舞蹈艺术创作,除了要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下,通过充分感知、体验舞蹈的艺术美,在丰富的舞蹈艺术审美经验积淀的基础上,掌握舞蹈艺术自身的表现规律和创作规律外,还应当具备一下三方面进行。

(一)从理论知识方面舞蹈理论是指导舞蹈艺术创作实践的指南。要想进行舞蹈艺术创作,必须首先积淀丰厚的舞蹈理论知识,深入透彻地了解舞蹈艺术的表现特点、基本要素、形式内容,以及舞蹈的艺术表现方法和表现手段等。与舞蹈艺术相关的其他门类的艺术知识,也应当详细占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丰富的社会历史、科学文化知识,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丰富和支撑创作者创造才能的充分发挥。做文化知识型编导。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造就了很多具有文化特色的舞蹈,例如《雀之灵》《踏歌》《丝路花雨》《云南印象》等众多经典作品。目前社会提倡的是打造知识型社会,也就要求文艺工作者提高自身的知识性才能符合当前社会趋势的发展。一个能让人从舞蹈中读出知识读出文化的作品,无疑是一个具有深度的作品,这个舞蹈作品就不会仅仅局限于艺术类的表演,更多得起到了社会的作用,让人们在沿袭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利用好这种广泛而又直接的艺术形式继续创新发展。具体地说一个编导的“知识性”很强,那么她必然是一个舞蹈人才,是一个从简单的艺术表演到知识型和复合型转化成功的艺术家,她会给我们编创出一个汇集美学、文学、音乐、舞美,民族学、建筑、自然科学、心理学、哲学等等各学科的艺术作品。我国舞蹈艺术家们不停的创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舞蹈艺术作品,那些都已经深深地镌刻在我们心中《饥火》、《奔腾》、《黄土黄》、《边城》、《东方红》、《阿诗玛》、《一个扭秧歌的人》、《残春》、《奔月》、《红色娘子军》„„当我们慢慢回味这些作品时,我们心存感激和无限的激动,我们在这些作品中看到是一代艺术家用自己的情感和渊博的知识而铸就的一个个丰碑。??伴随着近几年来电视的大力推广,各种各样的舞蹈都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百变的样式、翻新的手法,让我们眼花缭乱,但是我们看到的是舞蹈上的?“腐化”,舞台上是让人看不透的在歇斯底里表演的演员,舞台下是稀稀拉拉面无表情的观众,这样的场面和舞蹈的编导有直接地关系,这种舞蹈缺乏知识,是一个浮躁的表现,以一种功利的表达实现自己的目的,但是它偏离的艺术的本质。现在的状况更可悲的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泛滥――搞自己的艺术,这些舞蹈编创者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个人知识的缺乏,盲目的抄袭一味的追求技巧上的难度以及绚烂的舞台效果,但是忽略了舞蹈的知识型。??贾作光先生说过“知识是创新的动力,知识是打开智力的钥匙,知识舞蹈是以艺术道德为导向的,知识舞蹈是促进编导想象力创造性的舞蹈,编导演员必须要有文化知识,要有文学修养。没有文化知识,没有文学修养创作出来的节目很难成为精品。”从这些著名的舞蹈艺术表演家的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知识对一个舞蹈编导的重要性,舞蹈工作者应该花大时间下大功夫和精力去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抛开浮躁的功利心情,静下心来仔细研读文化,在自己的创作中体现出文化内涵,最好更多的是和一些“大家”交流,去领悟他们身上所积累了几十年的文化底蕴,这样在学习中就能快速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二)从舞蹈实践能力方面拥有丰厚的舞蹈创作理论是舞蹈创作的前提,而丰富的舞蹈艺术实践能力,包括对舞蹈美的深层次感知和丰富的舞蹈表演实践经验,是舞蹈艺术创作的物质基础。这种感知和实践是经过长期的专业学习和表演而获得的。古人云:“没有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道出的正是艺术创作厚积薄发的定律。舞蹈编导应当深入到生活中?。在2007年的春节晚会上有一个舞蹈作品《进城》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它借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现象的题材,用舞蹈的形式搬到了舞台上,把一个生活中主题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专业舞蹈演员们用质朴而投入的表演把打工者的现实生活和情感真实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观众们看到的是农民工的艰辛和积极进取乐观的精神,同样也感受到了农民对新生活的向往。通过这样一个舞蹈,大家开始重新思考农民工问题,那么《进城》这个舞蹈就起到了一定的社会作用。一个好的舞蹈作品除了专业的技巧外,重要的就是生活中的元素在节目中体现,这样大家都看得懂,都会拍手叫好。舞蹈本身就来自人民群众在劳动和生活中根据自娱、祈福、达情所需而创作并直接传承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来自生活但是又要高于生活,所以在舞蹈的编导中,编导只有在熟知生活中的细节,才能在生活中提炼并升华,在生活向舞蹈形象转化的过程中,有一项技能是编导们要学习的就是“模仿能力”,这种摹仿可以在编出的的作品中得到体现,观众也可以从这种摹仿中揣摸出是什么样的情景,所以这个模仿要不到生活中体验生活是不可能很形象的。我们一些舞蹈界的大师级艺术家经常就去民间采风,许淑瑛老师曾经邀请云南16个民族的50个原住民学习民族文化的传习,当时没有任何的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她就用笔记录下每一个细节,她从这些的老艺人身上学习到的技能充分运用到了《秘境乐舞祭》中。??贾作光老师指出:“舞蹈形象和生活的美是相互作用的。生活的美是基础的,也是最生动最丰富的,因而舞蹈编导必须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观察、分析,然后把自然形态上的人体美给予加工,创造出美的舞蹈形象”?通过贾老师的一席话,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应该得到人们正确的理解,可以在舞蹈的表现中揭示生活,美化生活,感悟生活。?

(三)?从创作心理素质方面从事舞蹈艺术创作活动,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外,还应当具有适宜舞蹈艺术创作的健全心理素质。

1、兴趣?舞蹈家对于舞蹈艺术的浓厚兴趣,是推动他们进行舞蹈艺术创作的动力之一。如果人们对某一事物不感兴趣,就谈不上深入的体验,更谈不上针对这一事物的创作活动。对于舞蹈艺术教育工作者来说,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者对于舞蹈艺术的兴趣,变“我们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使他们自觉探求舞蹈理论知识,刻苦学习、认真训练,努力掌握各种舞蹈表现技能,才能实现舞蹈艺术创作教育的预期目标。

2、想象力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想象力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他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因惑而作,由情而发”,通过调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而不断地加以补充。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创作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舞蹈创作体会

中学生舞蹈创作

舞蹈思维创作分析论文

舞蹈创作的审美规范

莎士比亚三个时期的创作变化分析

创作优秀民族舞蹈作品论文

我们现在怎样创作古诗

学生作品创作练习

学生时期是世界观

学生舞蹈计划

《浅谈学生时期怎样创作舞蹈..doc》
浅谈学生时期怎样创作舞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