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2020-03-03 09:47: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冯丽 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城关中学

摘要: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加强祖国经典著作的推介和引用;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内涵;然后让学生从阅读中品味作品文化的底蕴,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祖国传统民族文化根植于每个学生心中。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她能涵盖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等元素,融载道、载情、载史于一体。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阅读它们,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力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因此,我们要注重语文课堂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那么,怎么样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课堂上加强祖国经典著作的推介和引用

作为古典文化的四大名著,初中语文课本基本渗透,只是很少学生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一读。所以我们必须找各种资料,在课堂上加强祖国经典著作的推介和引用。如我们可以在上和名著有关的课文及名著导读时让学生观看有关四大名著的电视电影,或者看有关的连环画,这样对学生文化的熏陶有很大的帮助。在上古诗文课时,多找唐诗宋词和诸子百家的文

章进行拓展阅读或直接推荐给学生,这样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也可以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古诗文。初中生现在不需要有过多的研究经典,只需博览,对祖国经典著作有大致的了解,为高中、大学的精读打下一个基础。因此,在课堂上加强祖国经典著作的推介和引用,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好途径。

二、深入控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

我们语文教材所选的诗、词、小说等古代作品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人教版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大多氤氲着文化精神气息,值得我们去挖掘、探究。比如《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古文化的魅力,《黄河》、《三峡》使学生领略旅游文化的旖旎风光;《端午的鸭蛋》、《安塞腰鼓》等课文可谓是民族文化的大展台,向学生展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此外,学习诗文,可以让学生了解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感受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强烈的爱国思想。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让教师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挖掘教材蕴涵的文化内涵:(1)从课文注释、阅读提示入手,挖掘有关文学常识;(2)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3)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4)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的文化背景、哲理境界;(5)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三、从个性化的阅读中品位作品文化的意蕴

语文教材的选文无不语言优美,意境悠远,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选编的课文有反映领袖事迹的,有体现关爱他人的,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的,有反映革命传统的等这些选文

无不洋溢着自然美、人性美,无不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友情等,这取之于丰富的思想和文化积累。因为语言文字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她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传达着生活信息,闪耀着人文素养的光芒。当我们走近语文,捧起一部部经典著作,也就走进了中国文化。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着眼与对文学语言,形象和审美情趣的品位。

《新课标》强调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用心灵去体验文本,从而发现美和欣赏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而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教学名人传的,我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出发,从宏观阅读和微观阅读两个方面,将作品分为泛读和精读,在完整呈现名著原貌的基础上,我们设置了以下栏目供学生学习:书路领航,主要人物关系,名段赏析.这样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三国演义》是同学们喜欢看的一部影片,电视中那错综复杂的人物情感,那明争暗斗的唇舌交锋,刀光血影的打斗场面,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每提到《三国》或《水浒》,同学们就会兴致勃发。教学《隆中对》时,老师就告诉学生,这篇课文让学生自己讲三顾茅庐的故事,同学们很感兴趣。课前,老师把一些资料粘贴在学习栏里,把学习目标写在黑板上,特别强调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谁发现的多,谁的思维最敏捷,谁就是本课的值堂老师。

这下,同学们可忙坏了,有的同学查资料圈圈点点,在文中旁注,有的同学借光盘来重温刀光剑影沙场,“能发现多少就说多少”,不拘一格,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间,“看谁思维敏捷”,具有挑战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争做值堂老师”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教室里呈现出积极参加与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那一刻,就连我也一起融进了那热烈互

动的气氛中。

上课了,喧闹的教室安静下来,我默默的走在教室的最后一排端端正正地坐在位置上。反应敏捷的班长黄建伟立即跑到讲台上,模仿老师的口气大声说:“上课”。同学们有礼貌地站起来向教师问好,随后轻微地“嘘”了声,他们知道本课的值堂老师便是黄建伟了……

老师微笑着注视着“小老师”,“小老师”首先给学生放映了一个三顾茅庐的片段,然后让学生说出这是在什么情况下,刘备去拜见诸葛亮的?同学们一下热闹起讨论声一阵高过一阵,有的声情并茂,有的指指点点,仿佛他们已进入了角色,似乎正在见诸葛亮呢!小老师“呢,走下讲台,和大家争论得面红耳赤,老师也参与其中,这样,课堂上立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可喜现象。这种让学生根据课文进行切身的体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建设先进文化的新时代,正处在热切呼吁人文精神的新时代,正处在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人文素养的新时代。因此,我们要沐浴着新课改的春风,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让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根植于每个学生心中。

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

在阅读教学中

弘扬传统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

《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doc》
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