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简介

2020-03-03 17:43:2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全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近代中国闻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并于国民党迁台时一并迁至台湾高雄县凤山市。

黄埔军校

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

孙中山手书黄埔军校训词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5月5日开始入学。6月16日,举行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孙中山还宣布训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此训词其后成为国民党党歌及官校校歌,并由陈祖康谱曲,该校歌从黄埔五期开始传唱至今。

孙中山和宋庆龄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 黄埔军校校旗,何应钦于192

4年设 黄埔军校中的挂饰

首战

平定商团叛乱是黄埔建校以来的第一战。1924年秋,英国汇丰银行广东分行买办陈廉伯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组织反动武装商团军,自任总长,策划商团军叛乱,妄图推翻革命政权。孙中山平定了商团叛乱。

1924年,孙中山准备再次北伐。商团与革命政府的矛盾日益尖锐。商团设立了自己的武装组织:武装商团军,陈廉伯自任总司令。陈是一个英国籍的汇丰银行支行的买办。他向来仇视革命。陈加快通过汇丰银行走私预订军火的进程。1924年8月10日,运载共计9841支枪、337万多发子弹的走私军火的货轮抵达广州,被国民政府全部扣押。陈于8月12日宣布罢市,要挟孙中山发还军火。他还与陈炯明勾结,准备进攻广州。为了给陈廉伯打气,英国驻广州总领事翟比南通告革命政府:“如遇中国当局向城市开火时,英海军即以全力对待之”对此,孙中山发表《为广州商团事件对外宣言》,并致电英国首相麦克唐纳提出严重抗议。陈廉伯再度下令全市总罢市,直到酿就“双十惨案”。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纪念日。商团军向参加双十节游行,反对商团的民众开枪,发动了武装叛乱。14日,孙中山下令蒋介石指挥平定商团叛乱,各部悉数归蒋指挥。孙发电文给蒋“立即起义杀敌绝无反顾”。当夜,黄埔建校以来的第一仗正式打响。蒋介石率领黄埔学生及各军将商团分割包围,并施以火攻。日出时,革命政府军队攻占西关商团总部,商团军溃败。黄埔弟子军初显威力。16日,商团正式乞和,政府下令通缉陈廉伯等人。缴获的武器,被用于武装黄

埔教导团。

校训

校训“亲爱精诚”是由蒋中正亲自拟选,孙中山在开学典礼时宣布的。校庆日定为每年的6月16日。

校歌

1924年制定的《陆军军官学校歌》:

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

黄埔军校校训——亲爱精诚

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

同学同道,乐遵教导,始终生死,毋忘今日本校。

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1926年制定延用至今: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

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作奋斗的先锋。

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行。

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

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学生生活公约

身为陆军军官学校学生坚持不说谎 不欺骗不偷窃的荣誉信条 也不纵容他人违反立志成为允文允武 术德兼备的军事领导人才具备领导管理 解决问题语文沟通 及持续学习四大能力信守国家 责任荣誉 牺牲团结 勇气自信的核心价值 发挥亲爱精诚校训确定 我是最好的认知 贯彻尊师重道 存诚务实

校徽介绍

盾牌:表示自信、勇敢及保卫国家安全。

校徽

本校校训:亲爱精诚。

青天白日国徽:代表中华民国。

指挥刀:代表指挥官权责。

瑞穗:代表陆军对北伐、抗战、戡乱所建立之丰功伟绩,并示寓兵于农之意。又每禾七短合为双七-“七七”则含有抗战建国纪念暨发挥抗战建国之意。

入学宣誓辞

一期:尽忠革命职务。服从本党命令。实行三民主义。无间始终死生。遵守五权宪法。只知奋斗牺牲。努力人类平等。不计成败利钝。

二期:谨遵校训,亲爱精诚。服从党纲,五权三民。履行遗嘱,国民革命。继承先烈,奋斗牺牲。发扬光大,赴义蹈仁。言出身随,誓底功成。

三期:遵守总理共同奋斗之遗嘱,本校亲爱精诚之校训,追随校长、党代表与本党各同志,于广东统一以后,更努力于全国之统一,以完成国民革命之工作。不爱钱,不怕死,不闹意气,实行主义,恪守党纲,永矢勿渝,死而后已。谨誓。

四期:不爱钱,不偷生。统一意志,亲爱精诚,遵守遗嘱,立定脚跟。为主义而奋斗;为主义而牺牲。继续先烈生命,发扬黄埔精神。以达国民革命之目的;以求世界革命之完成。谨誓。

历任校长

第一任1924年5月—1947年10月蒋中正(蒋介石)

第二任1947年10月—1949年9月 关麟征中将

第三任1949年9月— 1949年12月张耀明中将

第四任1950年8月—1954年8月 罗友伦中将

第五任1954年9月—1957年3月 谢肇齐中将

第六任1957年4月—1960年12月 徐汝诚中将

第七任1961年1月—1965年3月 艾叆中将

第八任1965年3月—1970年3月 张立夫中将

第九任1970年4月—1973年2月 林初耀中将

第十任1973年2月—1976年3月 秦祖熙中将

第十一任1976年4月—1977年12月 言百谦中将

第十二任1977年12月—1979年12月 许历农中将

第十三任1979年12月—1981年6月 朱致远中将

第十四任1981年7月—1983年6月 卢光义中将

第十五任1983年7月—1985年6月 黄幸强中将

第十六任1985年7月—1986年12月 黄耀羽中将

第十七任1986年12月—1989年6月 汤元普中将

第十八任1989年7月—1991年6月 胡家麒中将

第十九任1991年7月—1993年9月 杨德智中将

第二十任1993年9月—1996年7月 马登鹤中将

第廿一任1996年7月—1997年7月 童兆阳中将

第廿二任1997年7月—1998年1月 丁渝洲中将

第廿三任1998年1月—2002年2月 张岳衡中将

第廿四任2002年3月—2005年6月 杨国强中将

第廿五任2005年7月—2006年6月 王根林中将(2006年7月,由贾辅义暂代)

第廿六任2006年8月—2010年7月 陈良沛少将(降为少将)

第廿七任2010年7月—至今全子瑞少将

创办初期主要教职员 中国国民党

蒋中正:首任校长

廖仲恺:曾任国民党代表

李宗仁:曾任校务委员,南宁分校总负责人

陈诚:曾任军校军事教官、校长办公厅特别官佐

李济深:曾任教练部主任

邓演达:曾任教练部副主任兼总队长;教育长;武汉分校代校长

汪精卫:曾任国民党代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顾祝同:曾任战术教官,管理部主任

陈继承:曾任教官,教育长

陈果夫:曾任招生委员会委员

刘峙:曾任战术教官

严重:曾任学生总队长

蒋鼎文:曾任学生队区队长

白崇禧:曾任校务委员

缪斌:曾任政治教官

王柏龄:曾任教授部主任

戴季陶:曾任政治部主任

邵元冲:曾任政治部主任

林振雄:曾任管理部主任

周骏彦:曾任军需部主任

俞飞鹏:曾任军需部副主任

宋荣昌:曾任军医部主任

李其芳:曾任军医部副主任

杜景祺:曾任军医部主任

何应钦:曾任战术总教官;教育长;潮汕分校校长兼教育长

胡谦:曾任教育长

王柏龄:曾任教育长

钱大钧:曾任兵器教官,参谋处长

石醉六:曾任长沙分校分校校长

顾孟余:曾任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徐谦:曾任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方鼎英:曾任伍生部主任、教育长

张治中:曾任武汉分校教育长,南京中央军校训练部主任、教育长

邵力子:曾任校长办公厅秘书长、政治部主任

程潜:曾任校务委员,长沙分校校务委员会主任

林熏南:黄埔军校一期教官,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广东省防空副司令。 中国共产党

周恩来:曾任政治部主任

叶剑英:曾任教授部副主任

张申府:曾任政治部副主任

周佛海:曾任政治部主任

包惠僧:曾任政治部主任

熊雄:曾任政治部主任

聂荣臻:曾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

鲁易:曾任政治部秘书

恽代英:曾任总政治教官;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夏曦:曾任长沙分校政治部主任

项英: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阳翰笙:曾任政治部秘书,中共黄埔军校入伍生部总支书记

陈毅:曾任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中共武汉分校校党委书记

董必武:曾任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陈潭秋: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李达: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代理政治总教官

郭沫若:曾任政治部教官

毛泽覃:曾任政治部科员

瞿秋白:曾任政治教官

张秋人:曾任政治教官

萧楚女:曾任政治教官

张国焘: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高语罕:曾任政治教官

其他党派或无党派

许德珩:曾任政治教官、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章伯钧:曾任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黄埔三杰

黄埔“三杰”是指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最为突出的三个人物,当时的排列是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三人。前两人都是坚定的共产党人,而贺衷寒则有个转变的过程,先是共产党,后又成为共产党的死对头。

蒋先云

蒋先云(1902—1927),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人,名湘耘,别名巫生,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学生运动杰出领袖、“黄埔三杰”之首、北伐战争烈士;1921年10月经毛泽东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湖南三师创立了“心社”,参加了安源路矿大罢工,担任过工人俱乐部党支部书记、水口山矿党团书记、黄埔军校特支书记和湖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总队队长;1927年5月,蒋先云在北伐中壮烈牺牲,周恩来同志为其召开了追悼会,《向导》周报第189期上刊登了悼词——《悼蒋先云同志》;蒋先云于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入学考试与毕业考试均名列第一,他潜心攻读古今兵法,“学术两科,冠于全校”,与贺衷寒、陈赓被并称为“黄埔三杰”;校长蒋介石“爱之如手足”,党代表廖仲恺赞其为“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称其为“军校中的高材生”。

陈赓

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

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三杰”之一;毕业后留校任连长、副队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等战斗。1925年10月,在第二次东征时,在华阳附近战斗失利,叛军追了过来。到前线督战的蒋介石怕被叛军俘虏,拔枪企图自杀。陈赓不顾个人安危,连背带拖,将蒋救了出来。

1926年秋,被派到苏联学习,1927年初回国。8月参加南昌起义,到贺龙部队任营长。失败后,由香港转赴上海。1928年起,主持中共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1931年9月赴鄂豫皖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团长、师长。1932年因负重伤秘密到上海就医,曾向鲁迅详细介绍鄂豫皖红军的斗争事迹。1933年3月被捕,由上海解往南昌。正在南昌指挥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的蒋介石亲自用高官厚禄进行劝降。陈赓大义凛然,严词拒绝。经中共和宋庆龄等营救,脱险后到中央苏区,任彭(湃)杨(殷)步兵学校校长。

著名校友 国民党军官

(含1946到1949年解放战争时起义将领)

杜聿明、胡宗南、张灵甫、郑洞国、宋希濂、毛人凤、关麟征、贺衷寒、乔家才、邓文仪、李仙洲、李默庵、陈明仁、康泽、郑介民、李延年、李弥、胡琏、唐生明、俞济时、黄维、戴笠、郝柏村、蒋仲苓、王升、黄珍吾、彭孟缉、桂永清、谢晋元、范汉杰、邱清泉、蔡文治、李桂丹、廖耀湘、郑作民、王竣、黄翔、曾泽生、徐会之、赵子立、阙汉骞、董钊、李铁军、罗奇、贺忠汉、胡靖安、王慧生、宣铁吾、黄梅兴、陈颐鼎、李以劻、肖赞育、戴安澜、萧作霖、唐生智、林伟俦、吕旃蒙、覃异之、贾伯涛、郑庭笈、陈修和、文强、杨伯涛、侯镜如、王耀武、孙元良、刘戡、黄杰、陈大庆、刘安祺、高魁元、蔡炳炎、廖运泽、曾扩情、酆悌、张耀明、廖昂、吴起舞、彭士量、邱行湘、孙明瑾、李文、王怀义、王敬久、滕杰、唐纵、蒋孝先

共产党军官

左权、陈赓、周逸群、萧克、徐向前、林彪、蒋先云、刘志丹、罗瑞卿、黄公略、周士第、王尔琢、王良、许光达、陈伯钧、宋时轮、杨至成、郭天民、陈奇涵、陈浩、陶铸、程子华、廖运周、冯达飞、蔡申熙、曾中生、许继慎、赵一曼(女)、赵尚志、宣侠父、阮山(原籍越南)、李运昌、段德昌、贺声洋、萧方、周维炯、杨其纲、彭干臣、阎揆要、郭化若、陈毅安、王诤、谭希、林彭明、治曹渊、唐天际、张宗逊、刘畴西、卢德铭、李之龙、张子清、余洒度、徐彦刚、曾士峨、朱云卿、陈东日、曹福昌、邓萍、唐澍、姜镜堂、常乾坤、伍中豪

黄埔军校简介

黄埔军校简介

黄埔军校同学会简介[全文]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简介.doc》
黄埔军校简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