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

2020-03-03 12:07:3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黄埔军校

【在途中】-【在大门处】-【校本部大门】-【政治部】-【校长办公厅】-【校长客厅】-【校本部展览室】-【孙中山故居】-【孙总理纪念碑前】-【军校俱乐部】-【军校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园】

【在途中】

黄埔军校,是中国军事家的摇篮,国民革命的圣地。它与美国的西点军校,英国的皇家军事学院,俄国伏龙芝军事学院堪称世界四大著名军校。

中国自辛亥革命以来,历经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漫长的革命战争中,黄埔军校毕业生的学员走着两条不同得道路。革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元帅中就有五位出自黄埔军校,他们的叶剑英,聂荣臻,陈毅,徐向前,林彪,未授军衔的著名将领,如大家熟悉的周总理,陶铸,左权等。有人说,中国现代战争是黄埔军校师生自己打自己,从战争双方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主要将领看,也不全没道理。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跟苏联政府协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的军事政治学校。1924年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开学演讲提出“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做为办校宗旨。军校在长洲岛办了7期,1930年迁往南京,后来又迁往成都和台湾。

【在大门处】

军校大门门匾上写着“陆军军官学校”留个六个苍劲大字,这是军校早期名称。其实军校曾改过几次名,都没真正挂过“黄埔军校”四个字的门匾。只因校址首选广州黄埔长洲岛,所以人们通称它为“黄埔军校”。

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军校?因为他革命二十多年来,都没有一支忠于革命的军队,致使革命屡遭失败。尤其1922年,被他视为亲信的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因而十分悲痛。沉思中他开始认识到,革命要成功,必须创建一支革命队伍,办一所军官学校。

这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是国民党元老谭延岂的手笔。这里有两个哨岗,后面的两个房子是卫兵室。校门内外张贴有各种标语与对联。对联的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大家再看看墙上“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对联,这是孙中山先生的遗训。

大门后的建筑,称为校本部。黄埔军校创办后,总理校长和各部的办公室,学生、课堂、宿舍、饭堂都设在这里。这些建筑1938年遭到日机的轰炸,荡然无存。1998年5月广州市政府决定重建校本部,11年12日的孙中山诞辰130周年之际落成。

【校本部大门】

二门原来是清末陆军小学的大门,是经典的南方祠堂式建筑。

校本部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是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方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并相互对称。我们现在站得地方,当时称大花厅。办校初期由于没有礼堂,师生集会常常在此举行。还有课余时间同学经常观赏荷花的两座荷花池。

【政治部】

现在我们参观政治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当年是黄埔第一期的第三位政治部主任。对面是职员宿舍,是教官们休息的地方。

校长室是蒋介石办公休息的地方,里面按原貌恢复摆设。墙上贴着第一期学生的名录,包括姓名、籍贯、年龄、评语等项。评语一栏由蒋校长亲自填写。每天中午,蒋校长都找几位学生问话、谈心,将了解到的情况写在评语上。

隔壁是校长的中英文秘书室。秘书是担任协助校长处理日常文件、负责资料的编译等工作任务的。

【校长办公厅】

来到校长办公厅,可以说同时又是党代表廖仲恺的办公室。廖仲恺身兼数职,到军校时就在这里办公休息。廖仲恺为军校建设真是做到了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时候经费十分困难,有时候甚至没有隔宿粮食。廖仲恺千方百计为军校筹款,经常亲自上到军阀杨曦民家中,坐在烟榻旁边等他抽完大烟,签了字,领到经费才深夜回家。他在军校声望很高,被誉为“党军慈母”。

【校长会客厅】

这里是校长会客厅。“等高望海远,立马定中原”,这是国民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赠给蒋介石校长的。表达了军校师生立足黄埔,北定中原,统一中国的抱负,同时又抒发了革命情怀,深得校长的钟爱。这间房子是书报阅览室,是学生课余看报的地方,有时也会在这进行各种政治活动。

【校本部展览室】穿过中轴线,这两个室原是学生宿舍,现在没有复原,改建为校本部展览室。

【孙中山故居】

请大家看看这颗白兰树。据说比中山纪念堂那颗百年历史的白兰树还要高,称为“冠军树”。这树形很有意思,粗壮的树干上,分成两大枝,黄繁叶茂。有人说他们象征国共合作,分支象征两党分道扬镳,上层枝叶繁密,又像一位位老人握手言和。

这两层洋房是中西结合的建筑,原为清朝末年的海关楼,墙上嵌有“孙中山故居”字样,1952年维修把木楼梯从西侧改到室内,楼内有《小楼昨日》《孙梅秩史》,可以让大家比较详细地了解到军校昔日的风采,还有孙中山和他日本朋友梅屋庄吉的故事。

【孙总理纪念碑前】

此碑建于1928年,1930年落成。远看犹如一个巨大的“文”字耸立天穹。碑上的文字暗喻了孙文的意思。碑座正面刻有“亲爱精诚”四字,是军校的校训。碑座底下7级,上层5级。7级代表了党校在此地办了7期,而5级则代表军校师生共参加了五次战役,且屡战屡胜。

铜像的孙中山身穿西服,左手叉腰右手前伸,面向大众,神采奕奕,宛如他生前站在台上讲三民主义。铜像是日本友人梅屋庄吉赠送的。当时只铸成四尊,另外三尊分别在中山大学,南京中山陵和澳门孙中山纪念馆。均高2.9米,重约1吨。

碑身四周:碑身正面刻有“孙总理纪念碑”,胡汉民的笔迹。东面刻着“和平、奋斗、救中国”。碑身背面刻有总理像赞:“先生之道,天下为公,先生之志,世界大同;三国建民,允执阙中,况在吾校,化被春风;江流不废,终古朝宗”。这是孙中山革命一生的写照,也是师生继承孙中山遗志的誓言。西面刻的是总理训词,1927年国民党定都南京后,“总理训词”便成为中国民国国歌。

一般纪念碑多是坐北朝南的,但这座纪念碑却是坐南朝北,据说隐含着孙中山北定中原统一中国的遗愿。

【军校俱乐部】

这是一座两层高的楼房,1926年建成,作军校礼堂,可容纳数千人。当年师生集合、演讲、礼庆等常在俱乐部举行。

【军校游泳池】

军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北方,不吸水性,成为旱鸭子。校方深感不习水性会影响战斗力,所以决心将两个小船坞改建为游泳池,一为深水池,二位浅水池。他们学会游泳后,觉得泳池太小,纷纷离开泳池游向珠江,经受大风大浪锻炼。

【东征烈士陵园】

这是墓园正门,红砖琉璃瓦。牌坊上有几个篆体字“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落款蒋中正。此墓1925年动工,次年完成。造型跟黄花岗72烈士墓非常相似,故有小黄花岗之称。墓中长眠着516名烈士,都是两次东征等战役中牺牲的。其中著名的刘饶晨烈士也埋葬在此。

西边是十六将校墓,仿“巴黎凯旋门式建造的建筑”,上书“东征阵亡烈士记功坊”,落款人张人杰。张人杰,国民党元老,国民党三大书法家之一,蒋介石的老师和军师。

向东走,便是墓园里独一无二的单人墓—蔡光举烈士墓。蔡光举是军校第一期学员,东征时牺牲于淡水,据说他是军校牺牲中职位比较高,所以独存殊荣。

北伐纪念碑是1929为纪念北伐牺牲的烈士而建的。高7米多,碑架三面刻字。正面写着“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出身北伐阵亡将校纪念碑”,东面刻写“捐躯救国”西面写“为民牺牲”,碑上共刻有353名黄埔师生的英名。这300多名烈士中,有许多北伐时的英勇善战的将士,例如攻打武昌战役牺牲的第一期学生,独立团第一营长曹渊。第三期高材生,连长吴通等等。

平冈之石齿齿兮,黄埔之水淙淙;屹丰碑以万世兮,将以垂记于无穷。北伐烈士的革命精神永远鼓舞后人前进。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记住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简介

《黄埔军校.doc》
黄埔军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