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专业三峡实习报告

2020-03-03 11:51:0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一章

第二章

三峡工程概况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三峡枢纽工程变形监测应用 葛洲坝工程及其变形监测系统 隔河岩电站工程概况及其GPS自动化监测系统结

1-

第一章

前言

本次实习,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和隔河岩电站工程三大部分,包括专题报告和现场参观。通过现场参观和听取专题报告,了解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总体布局,以及大型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对施工控制网的布设、施工期的施工测量、水利枢纽工程特别是大坝的外部和内部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等有更深刻的认识。

该实习报告各章内容为:第二章,主要介绍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大体概况,详细的介绍了工程的特点、工程所带来的综合效益、工程的主要建筑物和工程所存在的问题,包括生态问题和移民问题;第三章,是在长委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叶青高工的专题报告基础上撰写的,主要介绍了三峡枢纽工程的变形监测项目、变形测量的方法与设施、监测仪器与数据采集,以及监测成果的处理;第四章,主要介绍了葛洲坝工程的变形监测系统。第五章,概况介绍了隔河岩电站工程及其GPS自动化监测系统。

第二章

三峡工程概况

2.1 三峡工程简介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坝址位于西陵峡的三斗坪,距葛洲坝工程38km,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环保以及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工程1993年开工,2009年竣工,历时17年。其中1993-1997年为施工准备和一期工程期;1998-2003年为二期工程期;2004-2009年为三期工程期。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土重力坝,泄水闸,两岸坝后式水电站,右岸地下厂房,一座永久性同行船闸和一架垂直升船机。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三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址基岩主要为闪云斜长花岗岩。它坝长2335米,底部宽115米,顶部宽40米,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大坝坝体可抵御万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大下泄流量可达每秒钟10万立方米。整个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约2800万立方米,耗用钢材59.3万吨。水库全长600余千米,水面平均宽度1.1千米,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调节能力为季调节型。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包连续级船闸及早线一级垂直升船机。

三峡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临时船闸、垂直升船机,都布置于长江左岸,均是在深切开挖的花岗

2- 岩山体中修建而成。右岸的茅坪溪防护大坝主要是保护耕地和减少移民。

2.2 工程特点

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干流全长6363公里,年入海水量约9760亿立方米。长江流域水系庞大,干支流纵横交汇,河川径流丰沛,落差达5400米,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其理论蕴藏量为2.68亿千瓦,约占全国水能资源的40%。可开发的水能为1.97亿千瓦,占全国可开发水能资源的53.4%,年均可发电10270亿度,相当于年产原煤5.6亿吨。

工程的主要特点是,工程规模大,经济效益显著,在设计施工中主要建筑物及技术堪称世界一流,拥有多个世界第一,被成为世界超级工程。

工程集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及其它经济效益于一体,五利齐全。

三峡工程所需投资,静态(按1993年5月末不变价)900.9亿元人民币,(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库区移民工程400亿元)。动态(预测物价、利息变动等因素)为2039亿元。一期工程(大江截流前)约需195亿元;二期工程(首批机组开始发电)需470亿元;三期工程(全部机组投入运行)约需350亿元;库区移民的收尾项目约需69亿元。考虑物价上涨和贷款利息,工程的最终投资总额预计在2000亿元左右。该投资属于长线投资,投资大,成本低,无污染。

2.3 三峡工程的效益

2.3.1 防洪效益

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时,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防洪效益及其连带的环境效益十分显著。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防洪作用有:

l)如遇“千年一遇”或类似1870年特大洪水,枝城洪峰流量达11万立方米/秒时,经三峡水库调蓄后,枝城流量可不超过71700~77000立方米/秒,配合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和其它分蓄洪区,可控制沙市水位不超过45米,可使荆江南北两岸、洞庭湖区和江汉平原避免发生毁灭性灾害。

2)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遇到不大于“百年一遇”洪水时,经三峡水库调蓄后,可控制枝城流量不超过56700立方米/秒,沙市水位不超过44.5米,可不启用荆江分洪区和其它分蓄洪区。

3)提高了对城陵矶以上洪水的控制能力,配合丹江口水库和武汉附近分蓄洪区的运用,可避免武汉市汛期水位失去控制,不但提高了武汉市防洪调度的灵活性,还对武汉市防洪起到保障作用。

4)减轻了洪水对洞庭湖区的威胁。三峡工程能有效控制上游来水,减少汛期分流入洞庭湖的洪水和

3- 泥沙,不但可有效减轻洪水对洞庭湖区的威胁,还可延缓洞庭湖泥沙淤积速度,延长洞庭湖寿命;可对澧水洪水进行错峰调节,减轻其下游的洪水灾害;并为洞庭湖的治理创造了条件。

5)增加了长江中下游防洪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便于更好地应付各种情况。例如:若遇特大洪水需要运用分蓄洪区时,因有三峡水库拦蓄洪水,即可为分蓄洪区人员转移、避免人员伤亡赢得时间。

2.3.2 发电效益

“滚滚长江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 随着三峡电站的建成,长江水电资源将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三峡电站共有单机70万千瓦的机组26台,总装机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847亿千瓦时,相当于6个半葛洲坝电站和10个大亚湾核电站,每年为全国人均提供70千瓦时电。电站单机容量、总装机容量、年发电量都堪称世界第一。

大江截流后6年内,三峡电站首批机组即可投入发电。到2009年全部机组发电后,三峡电站向华东、华中、川东供电,并与华北、华南联网,成为中国电力布局的“中枢”。

不仅如此,与火电相比,三峡电站等于省了10个500万吨的大型煤矿,如果加上运输专用线、电厂、供水、污染处理、煤渣运输等投资费用,效益更为可观。与此同时,三峡电站建成后每年减少5000万吨煤炭运量,大大减轻煤对交通运输的压力。

三峡水电站若电价暂按0.18~0.21/(kW·h)计算,每年售电收入可达181亿~219亿元,除可偿还贷款本息外,还可向国家缴纳大量所得税。

2.3.3 航运效益

从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有550公里处在急流、险滩、浅滩之中,目前只能行驶1500吨级船队。随着蓄水的成功,三峡永久船闸---双线五级船闸也正式通航。由于水深的加大,大坝上游江段的所有碍航险滩将永远消失,同时航道拓宽、水流变缓,万吨级船队可畅行无阻。枯水季节,还可通过增加下泄流量,增加三峡大坝下游的航道水深,改善长江中游的航道条件。

三峡工程完工后,船过三峡要翻越5级船闸,加上候闸,通过三峡大坝共需约3个小时。目前,普通客船从宜昌至重庆,上水需要48小时,下水需36小时;三峡工程建成后,水流变缓,航道变宽,航速大幅度提高,上水只需36小时,下水只需26小时。除去过闸和候闸花去的3小时,上下水航行时间可分别减少12小时和10小时。

2.3.4其它效益

(1)开创三峡旅游新局面。蓄水在淹没库区少部分旅游景观的同时,也使三峡沿岸数以千计的旅游新景观浮出水面。由于长江水深增加,交通便畅,这些久藏深闺的景观近年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开发机遇。

4- 这将促进三峡旅游方式由单一的游船观光游向水陆结合游、观光与度假结合游、平湖峡谷风光结合游、峡谷漂流与溶洞结合游等的转变。三峡大坝全面建成后,三峡水库水位将保持在145米-175米之间。每年5月-10月的长江丰水季节,根据防洪的需要,三峡坝前水位将降至145米左右,使水位对诸峡风光的影响降到低点,与三峡旅游高峰时节正相契合。

(2)促进库区经济的全面发展。三峡库区是中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为了确保三峡蓄水成功,国家在三峡库区进行了大规模移民,截止2002年底,共搬迁安置移民72万余人。移民既改变了三峡库区落后的交通、生活条件,也全面调整了库区落后的工农业结构,给三峡沿岸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995年以来,相继有14万农民在政府的扶持下,走出峡谷,迁至上海、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起了新家;1000多户\"五小\"企业在搬迁中关闭;数百家海内外客商被吸引到库区投资开发。这不仅有效改变了库区人与水争资源的局面,也为库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4 三峡工程主体建筑物

三峡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其建筑物由大坝、电站以及船闸和升船机构成。

2.4.1 大坝

修筑在长江河床上的拦河大坝是用1800多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混凝土重力坝。大坝全长2309.47米,坝顶海拔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为了保证三峡大坝修建过程中的正常通航,大坝分两段浇筑。在建的大坝有1600多米,位于三峡导流明渠以左部位。它由23个泄洪坝段、布置有14台发电机组的厂房坝段和非溢流坝段组成。由于这段大坝是在三峡二期工程期间浇筑的,所以也被称为“二期大坝”。这段大坝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基本完成,并从2002年9月开始挡水过流。三峡大坝的另一段,全长600多米的右岸大坝,要在2002年11月导流明渠截流后,在截流所形成的围堰保护下进行浇筑。这段大坝在三峡三期工程浇筑,也称为“三期大坝”。这段大坝由布置有12台机组的电站厂房坝段和挡水的非溢流坝段组成,在2009年建成并同左岸

大坝连成一体。

2.4.2 电站

三峡电站采用坝后式,分为左、右两座厂房,共安装有26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年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其中,靠近长江南岸的是右岸电站,装有12台机组;靠近长江北岸的是左岸电站,装有14台机组。这些机组运行水头最大变幅达52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机组。左岸电站14台机组制造工作正在加紧进行,部分机组已开始安装。2003年将有4台机组发电。右岸电站将在导流明渠截流后开始建设。此外,在大坝右岸的山体内,还留有为后期6台扩机的地下电站位置,其进水口将与工程同步建成。

5- 2.4.3 船闸和升船机

三峡工程永久性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均位于左岸山体内。

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是在花岗岩山体中开凿出来的。其上下游引航道与长江主河床相连,船闸本身长1607米,加上引航道,全长6.4公里,可通过万吨级船队。无论是船闸规模还是水头,永久船闸都居世界之首。船闸由6个闸首和5个闸室组成,每个闸首均安装有两扇“人字门”,双线五级共有24扇。为了保证旅客快速过坝,三峡工程将从2005年开始修建垂直升船机。三峡升船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升船机。它是用一个巨大的承船厢装上船只,连同水一起垂直提升起来。它一次可提升一艘3000吨级的客货轮,提升最大高度113米,最大重量1.13万吨。船舶经过升船机通过三峡大坝只需半个小时。

2.5 三峡工程存在的问题 泥沙问题

2.5.1 移民问题:

三峡库区将淹没耕地36万亩,最终迁移人口113万,其中重庆16个区市县受淹,移民数量占整个库区移民的85%左右。移民问题,是与城市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适应的。这是一个世界难题。按照“突出重点,远近结合;移民进度与工程进度相衔接;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移民宜早不宜晚”的移民搬迁原则,国家对三峡库区的移民工程进行了详细规划,要求各个区市县按照规划分四期完成移民搬迁任务。这四个时期即:1993年到1997年为第一期,1998年到2003年为第二期;2004年到2006年为第三期;2007年到2009年为第四期。

2.5.2 生态环境问题:

1)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水库对周围地区气候有明显调节作用,影响范围垂直方面不超过400米,两岸水平方向约1-2公里,年平均气温增加0·1-0·2摄氏度,冬春季月平均气温增高0·3-1·3摄氏度,夏季降低0·9-1·2摄氏度,雾日增加约2天,冬季温升对柑桔、油桐等经济作物有利,夏季降温对重庆万县等地气候有所改善。

2)对水温水质的影响:蓄水后,库水流速减少,停留时间增加,有利于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净化,改善下泄水质,但稀释扩散能力降低,将加剧库区城镇岸边的江水污染,建坝后对氮磷等营养物质有一定拦蓄作用。

3)对陆生动植物资源的影响:珍稀植物一般都分布在300米高程以上,对它们影响不大。水禽数量将有所增加。

4)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水库区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将有所增多,种类组成将发生变化;水库养

- 6

- 殖水面扩大,鱼产量可望增加。

第三章

三峡枢纽工程变形监测应用

3.1 变形监测项目

三峡工程变形监测系统的仪器监测项目分为:

1)变形 2)变形监测网 3)近坝区地壳形变监测与滑坡监测。此外,还有巡视检查项目。 1.变形:

变形的监测内容为:

1)水平位移 2)垂直位移 3)坝体挠度 4)地基倾斜 5)接缝和裂缝开合度。

2.变形监测网:

三峡工程中,将变形监测网列入专项监测项目。包括: 1)水平位移监测网(亦称平面监测网) 2)垂直位移监测网(亦称高程监测网)

主要用于监测工作基点的稳定状态和测量近坝区岩体的绝对位移。 在布设监测网时采用从整体到局部,逐层发展的布设方案。

3.近坝区地壳形变监测与滑坡监测

属三峡工程近坝区(秭归县以下)地质环境监测范畴。

1)大断裂定点监测主要采用布置三维监测网,短基线,短水准等测量方法。 2)库区滑坡监测现阶段未系统实施。

3.2 变形测量

3.2.1 变形测量方法与设施

1.水平位移监测

(1)边角网与边角交会。

(2)正垂线、倒垂线:用于监测顺水流方向和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平面位移。该方法的特点是操作简便、量测精度高、经济实用。

(3)引张线:大坝和永久船闸墙水平位移监测的主要测量方法,以两端结合布置的正、倒垂线作为

- 7

- 工作基准。特点是直观简便、精度较高。

(4)激光准直测量:在三峡大坝的坝顶和基础各布置一套真空的激光位移测量系统,其中坝顶一套全长2005米,设测点99个。这是一项新技术,较为复杂。

(5)视准线法:精度相对较低,主要用于监测右岸茅坪溪防护土石坝的坝面水平位移。

(6)精密量距:用专门的精密量距带尺直接测量两点间的距离。距离的变化反应两点间相对水平位移。

(7)伸缩仪:主要用以监测高边坡深层岩体的水平位移,也利用其监测大坝相邻坝块间的伸缩变形。该方法往往与精密量距结合布设(通过精密量距对起结果施加改正)

(8)钻孔倾斜仪:用活动式钻孔倾斜仪监测岩体深部重要断层、裂缝的错动。

(9)水平向多点位移计:针对永久船闸高边坡变形,利用该仪器了解爆破开挖对岩体松弛变形的影响。

2.垂直位移监测

(1)精密水准测量:是最广泛、最主要的方法。基准点通常在远离大坝的下游稳定区域的双金属标;工作基点离建筑物较近或者在基础部位设置的深埋双金属标或测温钢管标。软弱夹层也用设置钢管标来实现监测。

三峡工程永久性建筑物采用一等水准测量精度实施测量垂直位移。 (2)液体静力水准测量。 (3)竖直传高。

(4)竖向多点位移计:测量岩体不同深度的垂直位移。 3.挠度与倾斜/转动监测

(1)挠度监测:正垂线,采用一线多测站式,目的是便于实现自动化观测。 (2)倾斜/转动监测:精密几何水准与静力水准、倾角计(用在高边坡坡面) 4.裂缝和接缝监测

主要应用测缝仪,埋设于混凝土内部。 5.其他测量方法:

现阶段主要采用一些稳定可靠的成熟技术或手段。对于GPS、测量机器人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处研究尝试阶段。

3.2.2 监测仪器与数据采集

1.主要测量仪器 (1)大地测量仪器:

- 8

- 如:测距仪,.经纬仪,水准仪及水准尺。

(2)专用测量仪器: 如:垂线坐标仪,引张线读数仪:EX-TT型引张线仪,.静力水准仪,竖直传高仪。

(3)数据采集控制器 2.数据采集 (1)人工采集 (2)半自动采集: (3)自动采集 3.测量成果处理

(1)大地测量数据预处理与平差:三峡工程的监测数据采用两套软件进行预处理与平差。

(2)位移量计算:按照DL/T 5178-2003《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中有关变形量正负号的规定要求,各实施单位自行编制程序,计算当次位移,累次位移,成果数据报表。

(3)工作基点位移修正:三峡一年一次的水平、垂直位移监测全/简网的观测结果,计算相邻两次简网点的坐标差或高程差,对其按时间进行线性内插,得出一年中简网点的坐标或高程在每个月的内插值,再以内插值为起算数据,重新算出监测点的坐标、高程,最后得到监测点的位移量即为修正后的位移量。

第四章

葛洲坝工程及其变形监测系统

4.1 工程概况

葛洲坝工程是长江干流上修建的第一个综合利用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距在建的三峡水利枢纽37公里,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交际的地方,距三峡出口南津关3公里,在此长江由向东流改为向南流,流向转了90度,江中两个小岛,一为葛洲坝,一为西坝。葛洲坝工程在当时为国内最大的工程,装机270万Kw,为当时世界上低水头、大流量、无发电库容的径流式电站中的规模最大的。

葛洲坝工程是三峡工程的配套工程,既可调节三峡水库的泄水,又可改善三峡到下游之间的险滩、窄航道,成为三峡工程的反调节工程。

4.2葛洲坝水利枢纽安全监测简介

1.设计要点:

(1)合理确定安全监测系统的结构

- 9

- (2)重视目视检查 (3)应量基准值 (4)效应量的原始值

2.作用与建筑物及基础的主要原因量:

如:库水位、降水(降雪)、气温、水温、大气状态、建筑物及基础材料温度、冰厚、建筑物自重、地震、洪水等。

3.主要效应量: (1)基岩绝对水平位移 (2)基础渗流变化 (3)基础岩体的不均匀沉陷 (4)某些接缝的压缩变化

(5)岩体中剪切带岩石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的演变

4.3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变形监测系统

1.整体联系监测网

(1)大地测量法: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组成水平网和高程网 (2)全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

(3)简网:最重要的工作基点(包括基准点) 2.平面网

目的:监测工作基点的稳定状态,建立全工程的整体联系 方案:

(1)基点检验网:检测基左,基右稳定性

(2)直伸边角网:以基左,基右检测挡水前沿倒垂点的稳定性

(3)连续引张线:检测倒垂组(9个)之间的相对位移,判断其稳定性(已取消) 3.高程检测网

方案:在大坝的下面采用一等水准环线(36Km) (1)基础岩体水平位移:绝对水平位移, 相对水平位移

(2)基础岩体垂直位移: 绝对垂直位移(钢管标型), 相对垂直位移(基岩变形计) 4.基础岩体变形量测系统

(1)基础岩体水平位移:绝对水平位移,相对水平位移

(2)基础岩体垂直位移:绝对垂直位移(钢管标型),相对垂直位移(基岩变形计) 5.主要建筑物变形测量系统

- 10

- (1)水平位移

工作基点采用倒垂。方法:主要采用引张线,也可以采用视准线和大气激光准直,因为采用激光准直时,大气改正误差改正较大,因而很少采用此中方法。

(2)垂直位移:精密水准测量 6.建筑物挠度量测系统 主要正垂线量测

7.建筑物接缝张合变形量测系统 采用差动电阻式测缝计 8.基础,渗流,渗压量测系统 (1)产生渗流渗压的因素:

基础岩体水文地质情况,工程地质条件,和建筑物底部变形形状及工程处理措施。 (2)监测项目:渗流量,挤压力(渗压力) (3)设施:基础排水管,渗压管,渗压计 9.温度应力状态应力量测系统

设施:电阻式温度计,应变计,无应力计,钢筋计等。

4.4数据处理与采集

数据采集后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作出过程线(分布线和相关线),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剔除粗差,消除误差,特征值统计)。还有整编原因量资料。

4.5安全监测自动化:

大坝监测自动化的三种方式: (1)数据采集和整理自动化 (2)资料分析自动化

(3)全自动化,即综合完成前两种方式的功能,实现在线监控。

第五章 隔河岩电站工程概况及其GPS自动化监测系统

5.1隔河岩工程的概况

清江隔河岩枢纽位于湖北省西部长阳县境内,是一个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效益的综合利用的水

- 1

1- 利枢纽工程。隔河岩工程于1987年1月开工,1994年12月4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大坝为重力拱坝,高151m,坝顶长653.5m,主体工程浇钢筋混凝土212万m3,库容34亿m3,其中调度库容22亿m3,防洪库容8.7亿m3,在汛期

6、7月份预留5亿m3库容作为长江荆江河段的防洪库容。右岸厂房为引水式厂房,装机120万kw,设计水头103m,设计年发电能力30.4亿度,是华中电网骨干调峰调频厂。左岸为300吨级的垂直升船机,年通过能力(单向)为300万吨。

5.2 隔河岩大坝外观变形GPS自动化监测系统简介

1.点位布设:

共有7个点,其中坝面5个,左右岸一个 2.数据传输流程:

坝面接收机——坝面工控机——光纤——HUB(集线器)——服务器——总控计算机——UNIX工作站

3.变形监测流程:

GPS1号点(GPS2)——定向天线——生产管理楼顶的全向天线——HUB(集线器)——服务器——总控计算机——UNIX工作站

4.数据处理流程:

原始数据(数据采集模块)——总控(总控模块)——数据库(数据库模块)——数据处理(解算模块)——结果数据——数据库(数据库模块)

5.隔河岩大坝外观变形GPS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精度:

利用改进和广播星历或精密预报星历及6小时的双频GPS观测值求得的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相对于基准点)的精度均优于1.0mm,汛期可提供1小时解或2小时解,其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的精度均优于1.5mm。

该监测系统利用卫星定位技术、数字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及现代数据处理技术等高新技术的集成,首次成功地将GPS定位技术用于大坝外部变形的长期连续实时监测.系统稳定可靠,从1997年初GPS接收机设备到货即开机使用至今,未出现过任何故障.1998年抗御长江特大洪水期间所提供的快速而准确的资料对隔河岩水库超蓄调度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为长江防洪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六章

结语

首先跟感谢测绘学院给我们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到享誉世界的工程去实习参观,短短的8天时间里,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中没有学到的知识,也为我们即将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测绘学子一个锻炼的机会。

- 12

- 我们实习的地点有三个,都是是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葛洲坝,隔河岩电站,第一次看到如此霸气的工程,的的确确被震撼到了,听着工程师与老师们的讲解,对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感叹人类智慧与能量之伟大,竟然可以构想与建造出如此复杂而浩大的工程。

8天的时间里,很想感谢很多人,感谢学院给我们这次实习的机会,感谢梅文胜老师,他对我们这次实习全全负起责任,大事小事都一手抓,并且做得很到位。还有张正禄教授,给我们实习帮了很多的忙,也为我们增添了很多欢乐,还有三个司机师傅和三个研究生学长,他们也为实习付出很多,还要感谢各实习单位的武测校友们,他们真的是很关照我们这些师弟,给我们很多建议和帮助。

最后,以我自己想出的打油诗来总结这次宜昌的实习。三峡雄伟,葛洲霸气,水电之都,宜人昌盛。

- 13

测绘专业实习报告

测绘专业实习报告(精华版)

三峡实习报告

三峡实习报告

三峡实习报告

三峡实习报告

三峡实习报告

三峡实习报告

三峡实习报告

三峡实习报告

《测绘专业三峡实习报告.doc》
测绘专业三峡实习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