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法复习题

2020-03-03 07:15:4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音乐教学法研究的是音乐学科教学方法,着眼于音乐教学活动的研究与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实际操作理论部分。

2、1897年,清政府创办了南洋公学师范院,首开“教授法”课程。

3、1922年,采纳了陶行知先生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的主张,说明学科教育研究注意到了“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是学科教育的一大进步。

4、1939年教育部颁发了《师范学院分系必修及选修科目施行要点》,正式将课程定名为“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目的在于纠正师范教育中只重视教法研究而忽视教材研究的问题。

5、1957年教育部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将“教学法”课程恢复定名为“教材教法”课。

6、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教材教法研究”更名为“学科教学论”。

7、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

8、音乐教育的对象和范围是很广泛的,既包括学校的音乐教育,也包括了社会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又可分为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它们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

9、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的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

10、音乐教育的特征: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主体性。

11、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

一、音乐的审美功能,其体现在:

1、美化心灵的作用。

2、调节情感的作用。

3、提高审美能力和情趣的作用。

二、音乐的认识功能,其体现在:

1、超越现实的作用。

2、振奋精神的作用。

3、信号象征的作用。

三、音乐的教育功能,其体现在:

1、健全大脑的作用。

2、健康心理的作用。

3、人际关和谐化的作用。

四、音乐的娱乐功能,其体现在:

1、愉悦养性作用。

2、怡情健身作用。

3、参与自娱作用。

音乐教育的协同教育功能——协同效应包括:辅德、益智、健体。 《论语》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说明音乐教育的主体效应是它的审美教育功能。 音乐教育具有传递、选择、整理、发展文化的作用。 儿童期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儿童期通常指一个人从出生到青年时期,其身心发展经历了六个较大的阶段。 乳儿期:出生到一岁 婴儿期:一岁到三岁 幼儿期(学龄前期):三岁到六七岁 童年期(学龄初期):六七岁到十一二岁 少年期(学龄中期):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 青年初期(学龄晚期):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

16、舒特-戴森和加布里埃尔1981年关于各年龄阶段音乐发展主要特征归纳,作为简要的概括。 音乐发展主要特征

0—1岁 对声音作出各种反应。

1—2岁 自发地、本能地“创作”并唱歌。 2—3岁 开始能把听到的歌曲片断模仿唱出。

3—4岁 能感知旋律轮廓。如此时开始学习某种乐器的演奏,可以培养绝对音高感。 4—5岁 能识别音高、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

5—6岁 能理解分辩响亮之声与柔和之声。能从一些简单的旋律或节奏模仿中辨认出相同的部分。 6—7岁 在歌唱得音高方面已较为准确。明白有调性的音乐比不成调音的堆砌好听。 7—8岁 有鉴赏协和、不协和音的能力。

8—9岁 节奏、旋律的记忆改善了,逐步具有旋律感。能感知两声部旋律。

10—11岁 和声观念建立,对音乐的优美特征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12—17岁 欣赏、认识和感情反应能力均逐年提高。

17、叶朗主编的《现代美学体系》一书揭示了审美发展心理的某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关于儿童的审美态度,书中作了如下的表述:4-7岁的儿童一般都尚未形成审美态度,他们往往是以实用而不是审美的

态度来对待客体,在审美与非审美之间不能做出正确的区分。7-9岁的儿童处在“写实阶段”的高峰,他们对任何艺术作品都以像和不像的刻板标准来评价,“在作品作为‘照相式’再现才是成功的程度上来评价作品”。而到9-13岁,他们才能逐步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艺术作品,并形成对风格、表现性等审美特征的知觉敏感性。

18、音乐审美能力包括了音乐感觉和知觉、音乐记忆和音乐想象、音乐动作和智慧、音乐表现等多种能力。

19、音乐审美趣味主要表现为个体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

20、影响中小学生音乐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素质因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基础;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教育因素在心理发展上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因素是心理发展的内部动力。

21、因学生音乐心理发展施教,必须做到:有序施教、有导施教、有乐施教、有别施教。

22、音乐教学基本原则包括:音乐本体原则、情感体验原则、个性发展原则、艺术创造原则、健康和谐原则、民主互尊原则、持续发展原则。

23、以中小学为主要对象常用音乐教学方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和标准,我们根据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信息来源及主要活动方式,对当前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大致归纳如下:

一、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1)音乐欣赏法(2)演示法(3)参观法

二、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1练习法2.律动教学法3.创作教学法4.游戏教学法

三、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1)教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

四、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

24、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符合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依据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年龄特征。

25、音乐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1.提高学生审美能力。2.提高教学效率。3.提高了信息增值率。

26、常见的音乐教学媒体:电声类媒体;光学投影媒体;影视类媒体;计算机媒体

27、运用音乐教学媒体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处理人与工具的关系,态度积极。

1.在新的形势下,作为教师必须持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重塑自我,努力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超越技术因素,提高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和水平,进入教学艺术境界。

2.现代教学媒体,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只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人就能够掌握工具,但并不能使教学机器替代教师的工作。

二.正确处理主与辅的关系,讲求实效。 1.做好教学设计。 2.精心准备。

3.引导、启发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必须研究的对象上去。 4.教学媒体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三.正确处理优势与局限的关系,整体优化。 1.注意媒体的组合,发挥教学媒体的整体优势。 2.合理选择教学媒体。

3.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学具、教具。 30、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教学原则

(1)体态律动不是舞蹈,它比舞蹈更符合音乐艺术自身的规律。因此,不要求动作整齐划一,不以训练有美感的姿态为目的,而是以身体为乐器,训练学生有效的利用听觉去感受和体验音乐,通过身体动作,由外及内的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

(2)培养普通人的音乐听觉能力,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以听音乐为主要任务,以身体乐器使自己理解的音乐震荡于空间,从而训练学生敏锐的听觉能力。

(3)体态律动不是音乐技巧,他是以身体诠释音乐的肌肉运动。因此,训练时要使用大腿、手臂、躯干等大肌肉,追求大肌肉的高度协调动作,挥舞、奔跑、跳跃、迈步等运动训练,提高肢体展现音乐的自由和协调性。

(4)动作必须是自发的,源自音乐的。要让自己暂时生活在音乐里,让音乐带着自己走,让音乐告诉自己应该做什么。排除一切抑制、害羞心理与音乐 融为一体。

(5)体态律动表现的是音乐基本要素,而不是歌曲中的文学形象。特别是要注意,不要把体态律动搞成普通意义上的歌表演,不要把文学形象误认为音乐形象。

(6)体态律动主要训练的是人体对音乐的反应。这种反应包括节拍、节奏、乐局、乐段、调式、调性、旋律、复调、速度、情绪等等音乐中所包含的内容。因此,教师要不断调整内容,改变方法,不断出新,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31、达尔克罗兹,1865年生于维也纳一个普通瑞士人家庭。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中外音乐教师普遍熟知的体态律动创始人,1910年是他事业发展的顶点,1913年在伦敦开办了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校,第二年在日内瓦建立了“达尔克罗兹学院”。他创立了20世纪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是后来相继涌现出来的种类繁多的音乐教育思想、方法和体系的重要基石和引导。

32、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特点

以本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的立足点,这是柯达伊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

柯达伊反复的强调,既使是最好的个人创作也不能代替传统,传统的民间歌曲中保存着人民数百年、数千年的民族感情。这种指导思想在柯达伊的音乐教材中有充分的体现,柯达伊对大量的民歌进行改编并编入教材,还根据内容设计为对唱、表演唱等形式,加以传统的动作配合,加快儿童对民族音乐的感受、理解。

柯达伊认为:儿童都是首先使用母语学习讲话,也应该首先使用音乐的母语歌唱。孩子们的灵魂应该用民族音乐的乳汁来喂养,才会逐渐建立和巩固匈牙利的音乐思维方式。就好像一个“多语系”的孩子“无法对任何语言掌握的很好,同样,一个靠混合音乐喂养的孩子在任何音种都不会觉得亲切自在,他将找不到根茎,而本国的音乐却可能成为‘最外国的’、‘最陌生的’音乐。” 以唱歌作为音乐教育的手段。处处合唱,水平较高。

儿童只有积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体验,获得真正的音乐文化。 歌唱是最容易表达思想感情的音乐形式,给予人的音乐感受是最直接深入人心的,乐器毕竟是少数人接近的,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属于每个人的沃土。 歌唱本身有着丰富的学习内容,可以通过最自然的学习形式,使学生掌握音准、节奏、速度、艺术表现、情感处理、音乐分析、多声部合唱能力等等音乐技能知识。

合唱显示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社会精神,具社会作用。由于群众参与的形式,合唱那种忘我投入的和谐之美,可以造就集体感和友谊,使群体精神产生升华。 以首调唱名作为音乐能力培养的手段;

首调唱名法的应用像是一条贯穿于各种教学内容和活动的主线。首调唱名法是音阶调式中每一个声音都有的一个名字。在唱出唱名时也就确立了它在调式中的作用。 以全民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目标。 音乐应该属于每一个人.丰富、高质量的教材;

柯达伊一生除了编写大量的儿童合唱作品以外,还专门编写了各种不同程度的教材。丰富的教材是柯达伊教育思想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之一。柯达伊一再强调,只有最好的才是最适合儿童的。另外,柯达伊的教材牢牢的建立在本民族以及与匈牙利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各民族民间音乐的传统基础之上,并广泛吸收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帕莱斯特里那直到巴赫的复调艺术精髓,使这些教材既保留了民族音乐有特色的风格,又突出旋律线条交织的复调多声部音乐形成,丰富和发展了民族音乐的表现力。 匈牙利教材的编写具有严格的标准,出版之前要经过科学院的音乐理论研究专家审定。 好的教师。

匈牙利普通学校中,教师都有较高的音乐技能,包括演唱、指挥等,整体音乐素质都较高。

33、奥尔夫乐器分类 打击乐器

皮革类(鼓类);木质类(竹木制作);金属类(金属制作);散响类(金属、竹木制作)。

音条乐器

钟琴;金属琴;木琴。

34、卡尔·奥尔夫,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35、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结课设计可以分为很多种,有设疑式结课、余音萦绕式结课、归纳总结式结课、采访式结课等。

课程性质:1.人文性2.审美性3实践性

课程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5.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1.体验2.模仿3.探究4.合作5.综合.知识与技能:1.音乐基础知识2.音乐基本技能3.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实施建议: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2.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3.注重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4.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5.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6.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7.因地制宜地实施本标准

评价的方式与方法: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卡巴列夫斯基主要音乐教育主张:1.借助音乐培养思想道德2.创设教学氛围诱发学习兴趣3.将音乐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4.弘扬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意识5音乐与文学相结合6.将流行因素引入音乐教育.铃木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观点:基本的才能教育和母语教学法.1.注重母语教育2.注重早期培养3.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4.重复训练与兴趣相结合5.父母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6.善于激发和赞扬儿童.

音乐教学法复习题【优质】

音乐教学法

音乐教学法

音乐教学法

音乐教学法

音乐教学法

音乐教学法

音乐复习题

音乐复习题

铃木音乐教学法

《音乐教学法复习题.doc》
音乐教学法复习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