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导式课堂学后反思

2020-03-02 07:13:2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学导式课堂学后反思

本学期,参加了由民生大街万青主任带头的名师工作室,恰逢民生大街小学请来江洪春老师指导教学,所以就跟随他们本校老师进行学习研究。

此次研究的主题是:学导式课堂研究。主要的理念就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会的不教”。主要的模式就是学生先自主完成导学单,然后课堂汇报导学单和课文教学。总课时数还是与以往教学一样,但是给予学生的空间更加广泛。说几点具体的体会:

一、教材分析:

昨天下午参加了江老师指导的教材分析。和大家再分享一下教材分析的方法。

1、教材位置。教材的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人文专题的位置,一个是训练重点的位置。位置的分析讲究一个原则:明白它来自何方,然后走向何处。以《老人与海鸥》为例,它的人文专题是感受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在三四年级的教学中。有关动物的文章出现过多次,以往关注的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而本单元是走进动物的情感世界。理清小学六年里,人文主题的线索是什么样的,这样更能明确每一课的教学重点。

教材位置的第二个方面是训练重点的位置。训练重点的分析分为三步骤,一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什么;二是为什么要制定这个训练重点;三是该训练重点在以往教学中是什么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又有什么发展。例如,《老人与海鸥》这一节课中,有一个训练点是让学生“快速阅读”,首先明确什么是快速阅读:不是逐字逐句的读,而是整行阅读文本,有跳跃性,阅读的视野较宽。其次,为什么有这样的训练点,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阅读量,不是为了细细理解而是为了概括文章的大意。第三,该训练点在《彩色的翅膀》中出现过一次,在这里是对前面训练的一个巩固和发展。

2、教材内容:按照字词句段篇的顺序来解读教材内容

(1)字的解读:字音和字形两个方面,读音易错的,书写易错的,如果生字中没有难写的或者易错的,可以指导一下字的结构、布局等。 (2)词语的解读:要找能体现语文规律的词语和句段,有特点的。 本课中找的是抑扬顿挫,四个字代表四个含义,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你还积累了哪些类似的词语,如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等。不一定是最难写的,但要求是最有特点的,能体现汉语特点的。

(3)句子解读:有三种句子,重点句子,有语言特点的句子,难懂的句子。

(4):段落的解读:重点段落和有特点的段落。先解读本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解读这一段作者是怎么写的,也就是表达方法是什么。最终解读要落脚到语言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上。

(5)篇的解读。一是解读思想内容,既中心思想是什么,主要讲什么事,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是把课文进行段落划分,课文一共分为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三是解读表达方法。表达方法的分析也要分为这几个步骤:一是先谈文本的结构,例如总分总或者是总分,然后再谈文章的写作顺序,如事情发展的顺序。 二是作者如何塑造人物形象,例如是否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三是语言特色。是情感强烈,还是质朴、平实。

3、课后题。分为三步,第一层是这是哪一类的题目,是内容理解题还是朗读题;二是编者为什么要出这样的题;三是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

4、学情分析:

学情的分析要根据字词、快速阅读、内容理解、写作方法、人文专题的已知未知领域。

5、学习目标:

1、字

2、词

3、本节课的训练重点

4、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且要指出具体的学习方法,是抓住关键词,还是联系上下文,还是边读边想象画面。

5、领会表达方法。

6、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设计导学单,提高学习起点。

三年级的导学单一共可划分为这几个部分:

1、字音联线题。第一行为字音,第二行是生字。

2、写一写。本节课重要的生字,出示田字格。

3、查字典。我通过查字典知道了哪些词语的含义。

4、课文思考。有关课文的内容的思考,例如课文段落的划分,主要时间的概括等。

5、小练笔。主要是针对课文的一些练笔。

导学单在二三年级是放在课堂上做。教师指导如何做,需要注意的是什么。逐步到高年级后放在课下完成。

课上汇报:导学单汇报对学生进行了逐句的指导,第一句是:请大家看大屏幕。学生们集中精力,看到屏幕上的学习单。第二句是:读题目。 江老师特别指出,拼音联线要让孩子拼读,拼音拼读三遍,字读两遍。第三句:大家读的很正确,或者是你回答的很正确。第四句:大家还有补充吗?第五句:谢谢大家!在学生汇报期间,老师只在个别地方指导。学生充当小老师。汇报的顺序是:按小组编号进行,例如今天第一题是一组一号,第二题是一组二号,明天第一题就是二组一号,第二题是二组二号。汇报完学习单之后再进行课堂教学。

三、

训练学生,从课堂常规抓起。

目前,江老师备课已经到三年级。前期因为没有参加,所以就从三年级开始说起。课堂上,江老师主要是针对学生发言姿势和发言声音进行指导。发言时站直,捧书,头抬高。发言声音洪亮,大声。 学生发言常规化,主要指导学单的汇报。

朗读指导常规化。每节课都要有朗读的指导,哪怕是一句话。

四、

学生能做的,都交给学生做。例如,有些生字学生可以进行板书,就让学生板书。 教研员指导课:

一、

首先,是训练,就要有层次,就要有落实。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基础理解文本的训练,但是层次不清楚,导致学生的理解没有铺开。训练,应该是有梯度的,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比如,先找关键词,体会关键词的含义,感受句子背后的情感。只有经历这个过程,学生的思维才会推进,才会发展。只有训练的目标明确了,层次清晰了,不同程度的学生才会都获得发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其中抓住关键词是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第一方法。

其次,这学期跟着王莹老师进行的是如何提高高年级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理解从两方面来说,理解课文内容和理解表达方法;运用一方面指上课的口头表达,另一方面就是指写作。在课堂上,我们的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推进学生的理解,既包含文本内容的理解,也包含表达的理解。而运用主要指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创造表达的机会。另外,王老师特别指出,单纯的技巧性的写作训练是不能出现在阅读教学之中的。理解的归结点还是理解文字背后所要表达的情感。 第三,训练点的选择要推进学生的理解,推进内容或者表达上的理解,不能单纯为了训练而训练。训练的空间要广一些,要能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更重要的一点是,训练的设计要在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这样的训练才有抓手,有了基础,再加上训练,学生的理解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推进。

学导式教学法

学导式教学法

学导式心得

学导式理论

先学后导

问题导学课堂

再谈学导式教学法

问题导学式(优秀)

学案导学反思

先学后导01

《学导式课堂学后反思.doc》
学导式课堂学后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