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综合练习题 ——

2020-03-02 05:13:1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国古代史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

26.(16分)宗族是指由父系血缘关系连接而成的群体,宗族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基层管理模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中叶到清中叶,是徽州宗族对乡村的统治不断加强的时期。宗族通过修谱、建 祠、祭祀、团拜活动,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了统治,又通过制定族规家法,把族人的言 行限制在宗族规定的范围内。……宗祠往往臵有义仓、义宅,使贫乏的族人不至于饿死,…… 在乡村修桥、修路、修筑水利设施等项工程上,宗族承担起了组织者的责任,在解决水利设 施的纠纷等事务中,宗族的权威和作用实际上要大于保甲。

——摘编自《明清时期徽州的宗族制度》

材料二儒家思想中的一大部分是这种宗族制度的理性论证,也就是它的理论表现。经济环境成为这种社会制度的基础,儒家思想反映了它的理论价值。……正是因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正统的哲学,一直保持到近代欧洲和北美工业化的潮流侵入中国,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为止。

——摘自《中国哲学简史》

材料三近代宗族组织的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l918 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 年修改,其中规定:族人有选举权和被 选举权;宗族首领由选举产生,不再由辈份、年龄等因素决定……近代族学的教育对象从男 子变为包括女子;生源从族人子弟扩大到外姓子弟;教学内容从单一读旧书变为谈格物之学,族学从宗族制度中脱离开来。

——摘编自《中国族谱之研究》《戴氏修谱——族约》

材料四建国初期宗族制度开始衰退,其主要原因是土地改革取消了族田,“耕者有其田” 的实行是农民的生存有了基本保障,对家族依附的必要性大大减弱,宗族制度的衰落成为一种必然。1958 年……农民回归向宗主寻求生存保障,使宗族制度获得增强。1978年后人们对宗族制度的依附减弱

——摘编自《功能转换与当代中国农村宗族制度演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分析宗族制度存在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宗族制度反映了那些儒家思想?(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外因角度阐述近代宗族制度出现变化的原因。(4分)1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的宗族作用在 1958 年后增强和 1978 年后减弱的经济原因各是什么?(4分)

27.(18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2分)

(2)材料二中所指的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6分)

(4)材料四中,作者说“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6分)

28.(16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臵。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中国文化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7分)

(2)根据材料,为了顺应上述趋势,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3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有哪些变化?(6分)

中国古代史答案

1-5CAACD6-10BACDA11-15CBCCA

16-20AABDD21-25 BBBAC

26.(16分)答案:

(1)经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政治:起到稳定社会秩序,巩固专制统治的作用。(4分)

(2) 慈、义、孝、悌等伦理思想,仁、礼、忠、恕、信等纲常礼教思想。(4分)

(3)外:侵略战争打开国门;经济侵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传入。 内:民主运动的推动;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反封建思想的传播(自由、平等思想的传人)。(4分)

(4)增强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三年经济困难使农业生产下降,农民生活困难。 衰退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推动了农业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4分)

27.(18分)答案:

(1)特点:分散经营。(或小农户个体经营);劳动效率低下;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 (2分)

(2)指商品经济。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出现繁荣的商业街;城郊和乡村也出现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有夜市、交子、外贸港口等。(4分)

(3)新变化: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纺织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了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场主、包买商等早期资本家。(6分)

(4)依据: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达;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原因: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商品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扼杀了经济活力;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以极端封闭落后的面貌进入近代世界;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6分)

28.(16分)答案:

(1)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3分)

原因: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与加强。 (4分)

(2)努力: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武帝的“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3分)

(3)表现:政治上抨击专制皇权;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治学上经世致用。

(6分)

中国古代史综合问题

中国古代史综合试题

中国古代史经济专项练习题2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中国古代史练习题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资料

中国古代史_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综合练习题 ——.doc》
中国古代史综合练习题 ——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