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哲学生活练习题

2020-03-03 09:26: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4-2015学年 华山中学 高三政治周测卷 12月12日 考试范围:必修3 1-3单元 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

1.【山东省烟台市诊断性测试】古代没有照相机,古人的画像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加以揣摩画出来的。因此,经常会出现同一个人物往往有好几幅差别很大的画像。这表明 ①画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②画像创作的灵感源于人们的主观想象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③④

2.【湖北省孝感市】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们生活中的小故事表达出某种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最常见的表现形式。这告诉我们

①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并决定次要矛盾的存在与发展,要善于抓重点 ②哲学源于人们的生活,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③哲学给人以智慧,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2012·江苏卷] 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4.【陕西省咸阳市模拟】下图漫画《寒冬:外表柔弱,内心强大》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看到静止的相对性,又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的选择因人而异 ③分析事物的偶然联系,更要分析必然联系 ④面对客观条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2014·莱州期末)中国古代无数优美的诗篇赋予了月亮以不朽的生命。王维诗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继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苏轼诗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上述诗句能反映景随情迁的心境,从哲学上看其原因是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6.(2014·武汉质检)一个杯子装满水,就不能再盛更多的水了,想要装更多的水,唯有将杯子里的水倒空。空杯心态就是指要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曾经的辉煌、失败都在心态上彻底了结清空,然后用崭新的自我去迎接崭新的未来。空杯心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人的心态决定着自我的发展 B.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C.崭新的自我是对原来自我的彻底否定

D.只要善于创造条件,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7.(2014·汕头调研)下列选项与漫画《等待》含义相吻合的是( ) A.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做到从实际出发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决定作用 D.把握外部世界要做到心外无物、心向光明

8.(2014·中山质检)2013年8月5日,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寒旱所)对外公布的最新成果显示,在过去26~44年间,新疆冰川总面积减少11.8%,平均每条冰川缩小0.243平方公里。专家预测,未来20~40年,天山北麓水系中1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冰川将趋于消失。这说明( )

①物质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

②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③实践决定于认识 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9.(2014·杭州一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唯物论角度是因为( )

A.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10.(2014·济南期末)“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对诗中描写的少年的“愁情”与其所处的“环境”理解正确的是( )

A.“愁情”对“环境”起决定作用

B.“愁情”是“环境”的载体 C.“愁情”是“环境”的主观映象

D.“愁情”是“环境”的复制

11.(2014·泰安期末)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后,社会对语文分值增加、英语分值减少反响强烈,多数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表示赞成,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表示反对。这说明( ) ①人们对某一特定对象的认识具有自觉选择性②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 ③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对社会客观实际的主观映像④人们的立场和实践不同,产生的认识一定不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14·济南期末)某公司发明制造的姿势校正带,内置传感器可以监测到佩戴者的姿势是否正确,并通过振动提醒。它还能与智能手机连接,传输相关数据,让佩戴者时刻了解自己的姿势,真正改变生活方式。这种新技术的发明( )

①改造了客观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 ②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推动实践发展

③说明了意识能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④推动了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相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2014·福州一诊)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4.(2014·莱芜期末)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落月。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4·洛阳一模)2013年,世界范围内的旱灾不断持续,科学家们都在竭力创新人工造雨的新模式。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9.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 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有人依据玛雅太阳历提出“2012世界末日说”。科学界多年的观测与研究表明:2012年可能大规模爆发太阳耀斑,会影响地球通讯系统,但不会导致地球文明毁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末日说”对当代科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B.“世界末日说”缺乏科学依据,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世界末日说”与太阳耀斑爆发的内在关联,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D.科学界对太阳耀斑的爆发及其后果的预测,反映了联系的客观性

22. 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要求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实验表明,美国孩子更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起,中国孩子则倾向于牛和草地分在一组。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自的特征,牛和鸡都属动物,因此在一起;中国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牛吃草,所以牛和草地在一起。这说明(

) ①联系是有条件的,要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 ②人们的认识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③基于主观目的的联系具有随意性

④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真理性认识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3.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世界看待中国的目光正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开始更多地谈论“中国责任论”:一些发达国家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表示希望我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此,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界定我国国际定位和角色,不做超出国情和力不能及的事,同时也不回避应尽的国际义务。理性务实扮演好中国的国际角色的主张,体现的哲学思维是(

) ①要尊重实际,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量力而行,注意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③要审时度势,正确把握事物存在的利弊两重性

④实践决定认识,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4.(2013•安徽)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

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产经营主体的作用。这表明认识是( ) 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主观题

25.中共福建省委在广泛吸收民主党派等党内外人士有关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土地流转建议的基础上,多次就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出通知。在近几年福建省人大会议上,代表们就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维护提出的许多建设性的提案,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福建省政府还制定促进土地流转的相关制度,要求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实施土地流转要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土地流转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据此有人认为,搞好土地流转就能取得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成功。请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1 0分)

26.(2014·合肥调研)材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求党员干部要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扎扎实实深入群众基层,注重实效,科学推进。 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主义的哪些方法论原则。

27.(2014·西城期末)2013年11月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中国进入全面改革阶段的标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三位一体”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四位一体”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一次拓展就是一种探索接力;一次拓展就是一次认识飞跃,从两手抓到“五位一体”,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对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善。

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内容论述党的理论需要不断发展的正确性。

高三政治周测卷 12月12日 参考答案

1.B 2.B 3.B 4.C 5.【答案】B 【解析】“诗句能反映景随情迁的心境”,意味着不同诗人对月亮反映不同,掺杂了作者不同的心境感受,B项正确指出了其中原因。A项是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属同意反复,不合题意。C、D两项与题意不符。 6.【答案】B 【解析】选B。“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曾经的辉煌、失败都在心态上彻底了结清空,然后用崭新的自我去迎接崭新的未来”,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B项符合题意。A项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崭新的自我是对原来自我的辩证否定,C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 7.【答案】A 【解析】“等待,可能是策略,也可能是惰性,还有可能是无奈”,说明对“等待”的认识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从实际出发,A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本身错误,D项是唯心主义观点。 8.【答案】B 【解析】实践决定认识,不是决定于认识,③观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④不符合题意。①②观点符合题意。 9.【答案】D 【解析】选D。题干强调唯物论角度,排除B、C,B是认识论,C是历史唯物主义角度。A错误,正确的意识其促进作用。故选D。 10.【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入选。“环境”决定“愁情”,A错误;意识具有能动性,B、D错误。 11.【答案】A 【解析】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②错误;④说法绝对,排除。材料强调意识的特点和本质,①③符合题意。 12.【答案】A 【解析】这种新技术的发明对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具有重要的影响,①②符合题意。意识不能突破条件创造联系,③错误;理论与实践应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错误。 13.【答案】C 【解析】科学家研究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人们在全球气候变暖形势下认识农业生产规律的新表现。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说明科学认识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也说明科学认识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③④正确。认识是纯主观的活动,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①②观点错误。

14.【答案】C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认识论道理,A属于辩证法,排除;B属于唯物论,排除;世界上不存在终极真理,D错误。探月工程是人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C入选。 15.C 16.【答案】C

【解析】中央对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说明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正确。“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持续健康”,”说明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④正确。正确的认识才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错误;③正确,但材料不能体现。 17.B 18.【答案】C 【解析】科学家们竭力创新人工造雨的新模式,是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说明了C项。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19.B 20.C 21.D 22.B 23.D 24.【答案】B

25.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影响整体。搞好土地流转推进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成功。(3分)

②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整体由多个部分构成。搞好土地流转只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取得成功一个部分。(3分)

③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在搞好土地流转的同时,还要解决好农村改革的其他问题,才能取得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成功。(4分) 26【解析】本题以中国共产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背景考查政治生活和哲学的相关知识。做好本题要审准知识范围:

政治哲学生活练习题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

政治练习题哲学部分

(政治)高三政治复习专题——哲学生活(材料)

高三政治综合练习题

高三政治哲学训练题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

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讲义:生活与哲学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高三政治哲学生活练习题.doc》
高三政治哲学生活练习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