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汇报材料

2020-03-02 14:22:1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学校德育工作汇报材料(实施方案)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高本恒 日期:2012-10-7 10:10:36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沂南双语红军小学德育工作记要

2010年9月,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同志题词“办好沂南双语,发展老区教育。”这所引起委员长关注的学校就是坐落在蒙山之侧、沂水之畔的沂南县双语红军小学。

沂南双语红军小学主校区位于沂南县城振兴路8号。学校拥有3个校区,59个教学班,在校生2600余人,教职工200余人。

学校本着“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出最好的孩子”的宗旨,以“让不同的孩子获得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获得最好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成功教育为基础教育模式,以“质量强校、特色学校、文化大校”为工作目标,狠抓教师素质提高,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夯实学校管理,构建起学校标准化管理模式,配备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水平,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特色日益突出。

经过不断努力,学校已经成长为在全县、全市乃至全省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质量强校、品牌学校。学校是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委员会理事单位,全国首届百佳特色小学、全国特色教学优质课示范学校、全国百姓首选20佳教育诚信示范学校、国际志愿者外籍教师合作教学实验学校、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临沂市规范化学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积极倡导“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突出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切实做到让每一位学生先成人,再成才。学校发挥红军小学教育资源优势,构建起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以红色教育为支撑点,文化育人(包括国学、励志、礼仪、艺术教育等系列内容)拓展深化的德育教育体系。并构建了在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基础上,日常管理抓落实,实践活动抓提升,家校共建抓促进的德育教育落实机制,以“知情意行”为轴线,习惯养成为载体,形成素质为目标,取得了扎扎实实的育人效果,成为德育教育的典型示范学校,并多次受到中央领导接见。

一、感恩教育,找准德育工作的切入点。

德育教育的范畴是广泛的,内容是丰富的,如果泛泛进行,东鳞西爪,蜻蜓点水,必将很难取得成效,不能将这项工作抓实抓透,取得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因此寻找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从使道德品质的培养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工作模式,成为推动此项工作有效开展,扎实落实德育教育的关键。

学生德育教育的抓手在哪里呢?如何选择切入点呢?我们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德育教育应当从感恩意识的培养入手。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就不会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就不会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抱有美好的感情,更谈不上良好的道德情操。而一个心怀感恩情结的人,必然是一个珍惜热爱生活的人,是一个热爱他人,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人。由感恩生发的是爱心,由爱心生发的必然是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因而,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起点和有效切入点。感恩意识的培养对道德素养的提高具有中心控制作用,能够以点带面,辐射全局。

感恩生发爱心,而感恩的心也必须由爱心来培养和生成。其基本点可以总结为“体验爱心,形成感恩,付出爱心,升华感恩”。体验爱,实践爱,是培养感恩之心的核心。由此,我们构建起了以父母、老师、同学、亲友、社会、祖国为主题的系列爱心体验内容,构建了从身边的事做起,回报他人,付出爱心系列爱心实践活动,成为我们开展感恩教育的基本思路。

我们努力开发和拓展感恩教育资源,丰富感恩教育途径,搭建各种各样的成长舞台和活动领域,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教育需求,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活动推进感恩教育的开展。 1.开发校本课程,夯实感恩教育基础。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有效的开发和落实各类课程中的感恩教育因素,是有效推进感恩教育的基础。

我们编写了《感恩教育》教材,开设了感恩教育课,成为我们进行感恩教育的基本载体。我们的感恩教育课,本着“体验爱心,形成感恩;付出爱心,升华感恩”的思路,注重与学生生活的结合,进行生动活泼的感恩教育。注重在生活实际中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们组织学生体会老师的爱、父母的爱、传达室老大爷的爱……让他们在这些实实在在的人和事中体会爱心,让学生在一些熟视无睹的事情,习以为常的事情中,发现爱,体会爱,从而生发感恩之心。世界上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体会爱的心(利益的蒙蔽,世事的忙碌,有时候会让人的心变硬了,变冷了,有些麻木了)。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就是这种发现爱、体会爱的温暖之心、柔软之心、对爱的敏感之心。

2.依托班队活动,深化感恩教育体验。

感恩教育的实践性,要求我们要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班队活动是进行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阵地,我们十分重视并充分利用这一阵地,做好感恩教育工作。

我们通过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系列,想学生进行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亲友、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系列感恩主题教育,使学生受到体统的感恩教育。

我们组织学生积极进行感恩实践活动,我们组织学生给老师端一杯水,给父母洗一次脚,给传达室老大爷做一件好事……用这种付出爱心的办法,升华学生的感恩意识,让感恩成为学生的一种心态,一种习惯,一种素养。

我们将感恩教育融入到体育活动中,编排了手语操《感恩的心》,作为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身心两方面都得到成长和锻炼。

我们形成了以夏季校园艺术节龙头,以学期才艺(唱歌、舞蹈、器乐)表演赛、绘画比赛、书法比赛、剪纸比赛、手抄报比赛为补充的校园艺术系列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传达感恩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我们设立了学生爱心基金会,号召学生将自己剩余的零用钱捐献给爱心基金,再由爱心基金会支援灾区或希望工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感恩意识。5.12大地震时,我校爱心基金会向灾区捐款5万余元,表达学校全体师生感恩社会,情系灾区的深厚感情。

有效的活动,为整个感恩教育的开展搭建了丰富多彩的舞台,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活动领域,促进学生个性鲜明、生动活泼的成长,使以感恩教育为基础的德育教育沿着生动活泼而又规范高效的道路健康运行,推动学生的精神人格不断丰满、健壮。

3.打造校园文化,营造感恩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物质的环境会影响我们肌体的成长一样,文化的环境对学生精神品格的形成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引导。我们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在人本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构建起了从声音到形象到心灵的校园文化体系。

我们在教学楼走廊和校园内绘制了大幅的二十四孝图,对学生进行孝心(感恩父母)教育。如果说感恩教育是道德情操教育的基础,那么,孝心教育就是感恩教育的基础。

开设了配图古诗文、配图成语故事、配图三字经、名人名言等国学文化系列,将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爱的元素和感恩教育内容传达给学生。

我们在餐厅里布置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为主题的感恩文化,教育孩子们尊重劳动,感恩劳动人民,爱惜粮食,节约资源。

我们在花园里,草地上,布置了“小草鲜花为我美化环境,我对小草给予爱护”为主题的感恩大自然文化,教育孩子们要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

我们努力做到面面墙壁会说话,角角落落能育人,时时处处以浓厚的感恩文化氛围滋养和浸润学生心灵的成长。 4.拓展校外资源,升华感恩教育情感。

为弥补校内教育资源的不足,我们积极开拓社会资源,丰富我们的感恩教育阵地。我们请老一辈革命工作者到校作革命传统报告,讲述老一辈人所经历的艰难困苦,让学生体验我们今天生活来之不易,要抱着感恩的心态生活、学习,关爱他人,回报社会。我们请专家开感恩教育讲座,从理性认识,到感性经验,让学生感觉到,感恩的心态,是一种美丽的心态,高尚的心态。

二、红色教育,抓牢德育教育的支撑点。

感恩教育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情结,培养了学生的爱心,成为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良好切入点,在整个德育教育体系中具有中心控制和辐射带动的作用,是抓好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抓手。

那么,德育教育的落脚点在哪里呢?在于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将来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因此,我们结合我校红军小学的资源优势,积极实施红色教育,以革命前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祖国和人民的强大与幸福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奋斗终生的高尚情怀。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基础支撑和方向导引。

1.弘扬红色艺体教育,深化红色教育情感。

(1)红色艺术教育。我们开展了唱红歌等一些列红色艺术教育,用歌声、舞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染、熏陶。

2009年8月26日 ,“学校小红军艺术团”参加中央电视台、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办公室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红领巾歌声飘过60年——献给祖国的歌”中国音乐电视录制活动,作为国庆60周年的献礼片。他们以代表沂蒙革命老区特色的《沂蒙山小调》、《 沂蒙颂》、《跟着共产党走》等歌曲表达对家乡、对祖国的讴歌和颂赞,抒发对我们伟大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他们以出色的表演获得一等奖。

2011学校艺术团同来自各地的红军小学宣传队的百名宣传队员在山东安丘进行“奏响未来的华章〃安丘之夜”老区孩子心向党大型感恩汇报演出,演出获得很大成功,获得广泛好评。

2012年7月,艺术团先后河北滦南等地演出,受到广泛好评。

2012年8月,艺术团代表受到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亲切接见。

2012年9月14日 ,艺术团又奔赴人民大会堂,向中央领导作汇报演出,载誉归来。

(2)红色运动会。学校还定期举行红色运动会,把送军粮、納鞋底、烙煎饼、火线桥、担架运伤员等革命故事,设计成比赛项目,让学生在生动热烈的活动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成功的红色艺体教育,让学生在快乐和美的熏陶和感染中,升华了红色教育情感,增进了红色教育信念,为整个红色教育的有效开展打下了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

2.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夯实红色教育基础。

我校地处沂蒙革命老区腹地沂南县,有着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沂南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这里是沂蒙“红嫂”的故乡,境内众多的革命战争纪念地和战斗遗址以及英模人物,是用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政治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

(1)红色教材。我们充分发掘红色教育资源,作为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编写了红色教育读本《这方热土》、《成长在队旗下》,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李肇星同志题写书名。把红色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成为我校开展红色教育的基本保障。

(2)红色展馆。我们发掘红色教育资源,设立了三个有关红色教育的展室。展示了沂蒙人民优良的革命传统,为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实足迹,是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

3.加强红色实践活动,增强红色教育体验。

在开发校本课程,系统进行红色教育,传承发扬红军精神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红色教育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经历。使这些经历真正演化成为学生自身的精神品格。

我们构建了“了解家乡历史,参观家乡红色遗址,了解身边的革命故事”三个系列的实践活动。

广泛进行红色历史教育,让学生熟悉“孟良崮战役”“岱崮保卫战”“白彦争夺战”“孙祖战斗”“五井歼灭战”等著名战役,熟悉这些战役中军民团结如一家的革命情谊,熟悉这些战役对历史的推动意义,熟悉这些战役中无数英勇的革命战士的斗争豪情,让这一段段的历史成为鼓动学生满腔热血,洗涤净化学生幼嫩心灵的良好载体。

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学生有计划地参观红色遗址。我们先后组织学生参观了青驼镇的青驼寺,沂蒙六姐妹纪念馆……通过一系列的参观活动,使革命年代的事件、人物,真切地呈现到学生的眼前,对他们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在深入教育和广泛参观的基础上,我们组织老革命军人,离退休干部,深入学生中间,为他们讲述亲身经历的革命故事。

革命前辈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忘我奉献的革命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改变着他们的精神面貌,大家争做爱祖国、爱人民的好少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进取,努力奋斗,取得了可喜的育人效果。红色教育初见成效。

4.学习革命英雄人物,升华红色教育信念。

扎实的课堂教育,丰富的实践活动,使红色教育深入人心。我们以此为基础,开展向家乡英雄学习活动,将红色教育推向高潮。

沂南是革命老区,曾经涌现过许许多多英雄人物。一心抗战、舍生忘死的 陈元 君,用乳汁救活伤员的红嫂明德英,女民兵战斗英雄侍振玉,神枪姑娘沈秀爱,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红嫂李桂芳,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等……

这些家乡英雄,用他们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塑造了家乡人民前赴后继,投身革命的英雄群像,他们的事迹感动、感染、激励着孩子们。

我们开展了深入学习家乡英雄的大讨论。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熟悉的家乡英雄的故事。每一个孩子为自己找一个学习的英雄,说出为什们向他学习,学习他什么品格。随着讨论的深入,孩子们对英雄的认识,由浅入深。逐渐感悟到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战争、激动人心的革命故事和光辉伟大的革命英雄背后的东西,那是一种纯洁的品格,高尚的感情,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光辉,是一种对信仰的无限忠诚,是一种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大爱。

至此,红色教育进入到了一个较为深入的层次,进入到了孩子的们心坎里,进入到了孩子们的心灵中,进入到孩子们的言行举止中。孩子们的精神面貌真正发生了变化。

5、组建红色教育联盟,扩大红色教育影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发挥学校红色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红军小学的影响,形成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红色教育格局。以我校为依托,联合换于红军小学、岸堤小学、双堠小学、青驼小学等学校,组建了沂蒙革命老区学校红色教育联盟,发挥红军小学红色教育方面的优势,带动老区更多的学校,形成红色教育全面开展的局面。

三、文化育人,拓展德育教育的延伸点。

感恩教育作为我校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和起到中心控制作用的抓手,红色教育作为我校德育教育的落脚点和引领点,二者共同构成了我校德育教育骨架和灵魂。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文化育人活动,作为感恩教育和红色教育的拓展延伸,共同组成我校血肉丰满,生动详实的德育教育体系。

构建起了以国学教育寻根,礼仪教育导行,以励志教育激进,以艺术教育陶情,科技教育求真的文化育人教育体系。

整个文化教育活动按照认知——实践——潜移默化的序列整体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认知,就是让学生接触、认识、理解。这是构建学生真善美的丰厚精神世界的基础。这一序列,我们的依托和载体就是校本课程。本着这一目的,我们开发了系列校本教材

1.国学教育序列。

国学教育,博大精深,构成了我们文化育人的基础。我们选编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校本教材,按照经典选摘——明理导行的模式,精心选取经典中的精华,对照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引导、提升。

2.礼仪教育序列。礼仪教育和感恩教育的核心是爱、是尊重、是向善。感恩是内容,礼仪是形式,二者互为里表。

我们开设了礼仪教育课程,编写了《小学生礼仪常识》校本课程,对学生积极进行礼仪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讲礼貌,讲礼仪,举手投足,彬彬有礼,蔚然成风。

3.励志教育和科技教育序列。励志教育和科技教育的核心是求真。我们编写了《励志教育小故事》、《少年诸葛亮》、《英雄沂蒙山》、《小小发明家》等作为校本教材,纳入地方课程,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以先进的人物追求真理,卓绝奋斗的动人故事,激发孩子们为真理、正义事业而奋斗的豪情壮志,鼓励他们学习陶行知等伟大人物,人生为一大事来的奋斗精神,积极进取。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进行养成教育,编写了《小公民行为规范手册》。要求每一个学生树立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先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衣食起居、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做起,形成良好的习惯。制定了《小学生习惯培养二十一条》,认真贯彻执行。使学生养成了起居、生活、学习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励志教育和科技教育和养成教育,从未来和现实着眼,激励学生积极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形成了健康向上精神品格,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形成求真务实,追求真理、正义的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求真教育的重要内容。

4.我们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我们以兴趣小组为载体,积极进行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09年,我校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艺术教育示范学校。良好的艺术教育,成为我们提升学生美育素养的有效载体,推动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不断提高。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积极开发《生命教育》系列校本教材,围绕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习安全常识及自救自护知识,取得良好效果。 2011年12月10日 临沂市“三项活动及普法先行”现场会在我校召开。

在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完成认知序列的基础上,我们积极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在实践活动和潜移默化中不断丰富、提升真善美的精神世界,构建内蕴丰厚的健全人格,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成效。

四、注重实效,夯实德育教育落实点。

德育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实效性。目前的德育教育普遍存在重说教,轻实践的现象。只重视道德知识的传播,很少真正关注学生思想的提升和行为的改变很少真正追踪关注学生实际道德素养的提升。

如何把德育教育的内容真正落到实处,见到成效,切实转化为学生思想的现实和行动的现实,形成学生自身的素质,是衡量德育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我们提出了我校德育教育见实效的基本思路和落实机制。

基本思路:“以知情意行为轴线,以习惯养成为载体,以形成素质为目标。”

落实机制。课堂教学;德育教育主阵地;常规管理,夯实德育工作落实点;实践活动,丰富德育教育提升点;家校共建,构建德育教育的保障点。

(一) 科学施教,遵循学生德育教育的基本规律。

1.知情意行为轴线。

学生最终道德素质的形成是经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这样一条基本道路的。我们的德育教育活动就紧紧围绕这四个方面开展。我们通过开发校本教材,将德育教育纳入学校课程等方式,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源,让学生接触、认知、理解感恩、红色和文化育人方面的知识,作为整个德育教育的基础。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活动、演讲、故事、影视激发学生道德情感。道德认知的形成和道德情感的激发必然会形成学生的道德意志。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使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最终转化为道德行为,通过长时间的不断巩固,形成自身道德素养。

2.习惯养成为载体。

如果说知情意行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往道德教育王国的道路的话,习惯养成则解决了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要乘什么车的问题。——我们要乘的是习惯养成这辆车。习惯养成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

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是学生自动化了的行为,一向教育内容只有转化为学生自身习惯以后,才能说是形成了学生的素质。

习惯的养成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研究表明,一项行为再重复21次以后,就基本上成为习惯。

为此,我们将所有的德育教育内容条理化,最终落脚为《沂南双语实验学校习惯养成21条》日常执行,习以为常,形成素质。这是我们德育教育见实效的根本抓手。

3.形成素质为目标。

我们的一切德育教育行为,都以最终形成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为目标。这是衡量各类德育教育活动成效的根本标准。

我们对德育教育的考核,不仅看进行了哪些教育,更要看教育的成效。因此,我们的每项德育教育都有明确的行为素养目标和考核机制。我们通过调查、谈话、观察、座谈等形式,切实调研各类教育活动的成效,保障了整个德育教育不走虚,见实效。

(二)落实机制,保障学生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1.课堂教学,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有效的开发和落实各类课程种的德育教育因素,是有效推进德育教育的基础。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和课程落实中,影响德育教育开展的是普遍存在重知识能力培养,轻人文素养形成的倾向,使课程中所蕴含的德育教育因素得不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为克服这种偏颇,我们通过教研例会、座谈会等形式,向全体教师申明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在课程落实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教师驾驭课堂和进行德育教育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听课、问卷调查、学生及家长座谈等形式,对教师落实德育教育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纳入教师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确保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有效的措施,使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能力的主阵地,也成为自身道德素养得到提升的重要载体。尤其语文课、思品课这些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充分发挥其优势,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深入触动学生内心,使他们心生感悟,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生行为的变化。

2.常规管理,德育教育的保障线。

常规管理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基本保障。通过规范的管理,使良好的行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反复,最终形成习惯,化为素养。我们制定了《学生一日常规》,天天检查,定期评比。

通过评选劳动明星、孝敬明星、节俭明星……等活动,多角度、多方面的发现学生的优长和特点,努力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长处,给他们以表彰,激发他们不断进步的热情。

3.实践活动,德育教育的提升点。

所有德育教育,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升华。我们通过校内实践活动,班队实践活动,校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参观红色影视基地、组织唱红歌、敬老院献爱心,到公园捡拾垃圾,在家里帮做家务,参加护鸟爱鸟活动等一系列,不断提升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人、热爱学校、热爱身边的人等良好的道德情感,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4.家校共建,德育教育的大环境。

家庭、社会、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三大领域。只有三个方面齐抓共管,携手并进,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我们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会组织,达成教育共识,协同家校教育行为。尤其针对一些特殊家庭,摸清每个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我们制定了《学生在家习惯养成评价表》,分发到每个家庭,由家长定期对学生的在家表现进行评价。这一措施很有效果,家长对孩子们的转变非常满意。我们还定期由学生评价家长教育情况,并将孩子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家长。有些有不良嗜好的家长,比如打麻将,喝酒、抽烟等,学生反馈意见后,有了很大改观。我们家校合作,不仅教育了学生,也教育了家长,使文明风尚蔚然成风。家庭环境的改变,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评价措施的激励,都是孩子们的德育教育效果得到明显提升。我们还和社区组织联系,结合卫生城市评选等工作,开展争做文明小公民活动,号召学生自觉遵守《文明公民公约》。家校合力,社区联手,取得了喜人的教育成果。

在学生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的道路上,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百年大计,育人为本,我们清楚的知道,这一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以不懈的努力,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培养好祖国的未来继续努力!

学校德育工作汇报

学校德育工作汇报

学校德育工作汇报

学校德育工作汇报材料

(修改)学校德育工作汇报

学校德育工作汇报材料

学校德育工作汇报发言

学校德育工作汇报材料

学校德育工作汇报材料

学校德育测评工作汇报材料

《学校德育工作汇报材料.doc》
学校德育工作汇报材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