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走基层”要注意“三个关键”

2020-03-03 15:29: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干部“走基层”要注意“三个关键”

四川在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集中开展了“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主动去发现和解决与群众密切相关、重点关注的矛盾和问题,将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

“人民至上,基层是根”,基层是党执政力量的源头活水,党员干部如果对基层不了解、对群众不亲近,将会直接影响党和人民事业的健康发展。“走基层”活动为干群之间架起了加深了解的桥梁,干部通过“走基层”走出的是与群众的深厚感情,带去的是党对群众的真切关怀,彰显的是服务为民的群众立场。

“走基层”不是去随便走走看看、指点江山,走马观花,浮于表层走不进群众的内心,不可能了解全面的情况,反而可能会对实际情况形成误判,给基层和群众带去麻烦和危害。干部走基层要真走,不假走,要身心俱到,不跟风作秀,以实际行动来诠释实事求是与群众路线的核心精髓。

走基层要带着感情,身心俱入。“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感情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增进了解、增强信任的重要因素,也是此次“走基层”活动质量如何的关键。基层群众最朴实,对群众有真感情,真心为民的干部他们最喜欢,对这样的干部,群众才愿意将心窝里的真话、内心深处的想法倾情相诉。反之,身到心不到,光做样子、摆架子的干部,群众最反感,避之唯恐不及,更不用说促膝而谈、敞开心扉。民间有句老话:“朋友越走越近,亲戚越走越亲。”党员干部“走基层”一定要放下身段、俯下身子,少上点镜头、少拉点标语,多以轻车简从、微服私访的形式深入村社与群众“交朋友”、“结亲戚”,在活动中做到 “身入、心入、感情融入”,才能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赢得基层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走基层要转变形式,提升实效。干部“走基层”为的是能够直接深入一线发现问题,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坐在车上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回到机关谈一谈”起不到任何效果,反而会让活动性质变味。干部下基层前应首先明确“为什么要下去”、“下去为了什么”,提前制定好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方案,千方百计腾出时间,深入实地、扎根蹲点开展调研,为发现解决问题做好充分准备。要注重方法的科学性,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了解实情,就必须与基层进行 “点对点”联系、与群众 “面对面”倾谈,才能确保耳聪目明、减少干扰、发现真相。因此,下基层的行程不宜刻意安排,路线不能只看“亮点”,调研更不应仅听汇报,要直奔情况最复杂、问题最突出的地方,多看未经雕琢的非典型、非亮点,“无意”当中走进最穷最困难的群众家庭看现状、听民言、访民情,才能掌握基层第一手真实资料。

走基层要回归原点,造福群众。有的干部下基层不可谓不勤,但是往往只是开会多、讲得多,实事干的却不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看重的不是干部怎么说,而是怎么做,“光说不练”只会让群众的希望沦为失望,影响到党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李克强总理说过“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干部走基层必须回归造福群众的“原点”,以实际行动造福于民。党员干部能力虽有大小,但做事一定要实在,对群众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言出必行,信守承诺,绝不开空头支票。要从与群众相关的小事做起,从解决好群众“柴米油盐”这样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将群众工作做深、做实、做透,通过小事“垒土成高台”,让群众得到真正实惠。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不能将“走基层”局限为送点现金、搞点慰问,要注重培养群众致富、创业能力,使“走基层”活动能够起到长久可持续的正面效果。

(作者魏锐,单位:中共江安县委组织部)

公务员面试:考场要注意三个关键点

百名干部走基层实施方案

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要注意几点

把握三个关键

走基层—我在基层当干部

年终总结要注意三个问题

走基层

走基层

走基层

走基层

《干部“走基层”要注意“三个关键”.doc》
干部“走基层”要注意“三个关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