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和容积说课

2020-03-03 10:09:5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体积和容积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三。

《体积和容积》这部分教学内容呈现的是大小不同的两个牛奶包装箱的实物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信息提出问题,展开对体积知识的探究与学习。该信息窗包含的主要内容有体积和体积单位、容积和容积单位,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最后通过操作和观察理解容积以及容积单位。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试验、思考,使学生初步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知道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计量容积要用容积单位;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和毫升;知道他们的实际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是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多少,能选择恰当的体积单位估算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实际测量中,理解容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态度。 根据教学内容和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把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我将采用启发式与探究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动脑思考,分析讨论,我则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的教学用具有: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我设计了这样的情景。谈话导入前面我们解决了包装盒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其实,包装盒里的学问还有很多,想继续了解吗?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有什么新的发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了探索才会有创新,有发展。本课在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学会提问”, 而且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出数学问题,使“提问”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活动,也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

1、建立“体积”概念。

师演示实验一,“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 (板书:石块占空间)。 生演示实验二,“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一个杯子里装满沙,在另一个空杯子里装一个木块,把沙子倒向装木块的杯子里,直到装木块的杯子装满沙子”学生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 你发现了什么?(板书:木块占空间 )师小结:石块、木块都会占有一定的空间。 其他物体占不占空间?生举例。实物演示:橡皮、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并用自己的话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生齐读。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

2、教学“体积单位”。

设疑: 老师这里有两个大小一样的盒子,第一个盒子中正好放了8个小正方体木块,第二个盒子中正好放了27个小正方体木块。你想到了什么?(第一个盒子中的小方块肯定比第二个盒子中的小方块要大)这个盒子中放了8块小方块,老师把8个小方块取出,放入这个盒子里,请你仔细观察,结果怎样?(还剩两块)你想到了什么?(长方体盒子的体积比正方体盒子的体积要小)为什么呢?(因为正方体里的同样的小方块多)出示一个长方体盒子和一个正方体盒子,提问:这两个盒子谁的体积大?请同学们猜猜看。谁有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可以往里面装小方块,也可以••••••)如果往里面装方块,师故意往一个里面装小一点的方块,一个里面装大一点的方块。从刚才的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出示:

请生数一数,告诉老师谁的体积比较大?

师小结:像图中这样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我们就叫做体积单位。

提问: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积单位用哪些?(课件逐一出示)说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表示的含义。请同学们猜一猜:常用的体积单位会有哪些?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素材用看一看(是什么形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的方法,在小组开展讨论和交流。”学生上台汇报研究成果。

师提出问题: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师出示体积1立方米的箱子让学生观察。

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今后,我们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

3.教学“计量体积单位”的方法。

谈话:有了体积就可以来计量物体的体积了,怎样用这些体积单位来计量物体的体积?已知每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它含有多少个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请生说一说。师小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1立方分米里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学生先估一估,再想一想.然后课件动态演示:

用同样的方法推理:1立方米里有1000个1立方分米。板书体积单位的关系。

4、学习容积。

提问:哪个奶盒的牛奶多一些?你想怎样解决?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杯子量一量。总结: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板书课题。

平时我们计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什么单位?出示升、毫升。了解升和毫升的关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把问题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

(三)、梯度练习巩固应用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与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

1、基础练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只电冰箱的体积大约是1.2( )。 (2)、一台电视机的体积大约是120( )。 (3)、一部手机的体积约是33( )。 (4)、一只火柴盒的体积是12( )。

2、深化练习: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说一说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设计意图】整个练习部分,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练习的形式注重多样化,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各种能力,是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六、总结反思 提升素养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让学生说这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个信息反馈。

七、布置作业 复习巩固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布置的作业是:

八、板书设计:

体积和容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立方分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我的设计摒弃了传统的板书设计,力求用简洁的语言,言简意赅的表现主要内容 ,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又可以使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体积和容积

《体积与容积》说课设计(推荐)

体积和容积教案

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

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

《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

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

容积和体积教学设计

体积与容积

《体积和容积》的教学设计

《体积和容积说课.doc》
体积和容积说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