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T总结(简略)

2020-03-04 00:55:4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调研城市】:

1.江苏盐城

2.江苏常州

3.福建厦门

4.云南昆明

5.广东广州

【走访部门】:

盐城:公交公司、交巡警支队、建设局;

常州:公交集团公司、规划设计院;

厦门:公交集团公司、交通委、规划院、市政建设开发总公司。

【初步结论】:

【总】

1.想快速发展的城市,特别是目前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必须采用“公交优先”战略,即

大力发展公交系统(普通公交、快速公交、轨道交通等),争取让市民们以公交为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的数量,使得道路畅通,道路利用率得到大幅改善;

2.BRT是一种介于普通公交和轨道交通中间的特殊公交系统,在一些城市(如常州、厦门),

BRT更核心的作用是为将来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培育客流。常州及厦门的相关部门告诉我们,轨道交通的申报是一个需要硬性指标的过程,而这个指标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人口。常州和厦门的BRT很好地起到了引领客流和城市人口增长的作用,目前,两市也都达到了轨道交通“实际”和“隐性”的人口指标要求(这是常州规划设计院的负责人告诉我们的,一般来说,实际指标远低于隐性指标);

3.BRT较为适合在中小型城市建设,成网后,BRT的公交分担率将逐渐增长,一方面可以

通过延伸促进城市较不发达地区的建设(如盐城通过BRT连接,将人口从发达的北部引至新开发的南部。常州通过大范围的延伸,促进了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厦门的BRT延伸至岛外,解决了很多市民生活在岛外、工作在岛内的出行难问题。),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也吸引了许多外地人口的迁移(常州、厦门尤为突出),成功实现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

【分】

盐城:

建设目的:

盐城原本的市中心在市区北部,城市人口也大多聚集于此。因此,盐城修建的第一条BRT主线贯通南北,将城市人口、行政中心逐渐引至新开发的南部,实现了城市繁华地区的扩展,本质地开拓了城市市区的面积,发挥了BRT的“城市引领”作用。

建设特色:

基本上盐城照搬了同省城市常州的BRT建设模式,包括南北走向的主线、环线,中央侧式站台等。在此基础上,盐城也开发了自己独有的,国内首创的中央岛式站台(即同台正反向都可换乘),很好地弥补了盐城市道路狭窄的不足之处。

常州:

建设目的:

常州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城市,而其下一步的规划,就是建成轨道交通。然后城市人口不足却是拦在轨道交通前的一道门槛。因此常州利用BRT为过渡,培育客流、增加人口,目前业已达到了轨道交通的人口底线。

建设特色:

常州BRT成网分布广,几乎遍及城市的每一个地区,很大城市上实现了其可达性。常州的BRT专用路权采用“概念隔离”的方式,只在路面上划置黄线,而不是利用栅栏等隔离物的物理隔离,一定程度上逐渐提升了市民的文明程度。

作为全国第三个建成BRT的城市,常州很好地借鉴了巴西、美国等国外城市的经验,结合常州自身特点建设了独具常州特色的BRT系统,近几年来为各个城市建设BRT效仿的典范,可以称常州的BRT为“常州模式”,其高度可复制性已经被历史所认可。

厦门:

建设目的:

作为经济发达,而城市面积十分有限的经济特区,厦门市从1999年开始就打算通过建设轻轨,把厦门发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一线城市。然而轻轨的申报连年受挫,因此,厦门开工建设了国内独一无二的BRT,即全程高架模式,根本目的是为轻轨培育客流,同时将此高架预留至往后的轻轨建设,可谓一举两得。

建设特色:

当然,最大的特色就是厦门BRT的全程高架模式。另外,厦门市区一般来说指岛内的思明、湖里两个区,而岛外的另外三个区由于交通上的不便利,一直没有很大的发展。BRT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联通岛内岛外,使得很多市民的出行难问题得到了解决。厦门BRT目前已经出于饱和状态,高峰时期已是过于拥堵,唯有轻轨的出现才能缓解现在厦门的交通拥堵情况,预计今年年底将开工建设第一条轻轨线路。

昆明:

经过实地调查,发现昆明的BRT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真正的BRT,只能称其为公交专用道。采访的几个市民也似乎对本市的BRT完全不了解。

【提出问题】:

广州:

1、广州的交通系统建设顺序有别于其他城市,是先有了地铁,后建成BRT,其中的原因是?

2、广州的BRT无疑是争议最大的,一方面,有人说其虚报造价,真实的成本十分巨大,另

一方面,就目前情况看,广州的BRT日客运量甚至在全亚洲都是排名第一(去年的统计),请问究竟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价广州的BRT呢?

3、广州的BRT具有哪些独具本市特色的地方?

4、如何看待中国其他省市(包括之前的四个城市)的BRT建设情况?

门BRT开通了,据说是耗资巨大,看了新闻还有官网上留言区民众的留言,不能说厦门BRT失败了,但是绝对没有很成功,不过毕竟是刚开始,有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先谈下我分析的不完善的地方

说是高架线路日后可以升级为轻轨,我想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想法,所以现在第一批BRT大巴竟然是12米的金龙......BRT的特色就是高速度大容量,而厦门BRT,在那么漂亮的高架上跑的就是几辆普通公交车,只是为BRT做了些改动,首先是否浪费了这么好的专用线资源,其次,现在BRT乘坐的人如此之多,高峰时甚至连等几辆都是挤到上不去.对于BRT,至少18米的车是必须的,否则就算4分钟一辆那也不如昆明的5路车频率高吧...另外厦门太宠金龙了,这次的BRT设计的真的没有大都市的感觉,18米的也一样,而且明明就设计出来了却不用,说是等有了轻轨这些车还能发挥用途,首先等轻轨那得多少年,其次厦门BRT虽然是首家高架BRT,但是毕竟不是全程高架,要升级轻轨还有很多其他路段需要建设高架

厦门是很适合BRT的一个城市,因为岛内外的人员交流很大,快捷的BRT给市民带来的便利是非常显而易见的,相反我觉得对于厦门这样一个地方,市民对BRT的速度倒是可以稍微忍让一下,如果大容量客车能投入,让BRT不拥挤,市民得到的可能不是时间上的节省,更主要的是生活环境的改善,BRT被市民诟病速度不快却还是有这么多人乘坐就证明了现在谁还愿意去桥下挤那些小公交呢?但是要真正的实现这些,工作人员也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让坐BRT就像坐地铁一样,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而现在的厦门BRT员工似乎还停留在公交意识阶段.可以说这与厦门这个城市得性格有着关系,厦门经济是很发达,人均GDP是昆明的两倍,但是厦门并不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厦门市民还是很\"厦门\"的,他们对高端文化有需求,但是却不知道去营造这种气氛,或者说他们还不了解他们要的高端文化到底应该有些什么东西,大众也没有让厦门高端起来的意识,很大一部分人觉得这个城市很舒服,不愿去做出改变,然而却对新举措充满了质疑与抱怨.

厦门BRT是很有前途的,就看决策者们是否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了

另外说下昆明BRT

昆明是第一个宣布BRT计划的中国城市,已经是很久的事情了,在新闻里也是第一个运营BRT的城市,也是目前中国有BRT的4个城市之一(另外两个是北京和杭州),然而其实大家都知道,昆明的BRT只是伪BRT,根本不能称之为BRT,因为BRT的两个要素:完全封闭的专用线路和车外站台购票昆明是完全没有的,只不过是把去瑞士“取经”后把公交站台放在路中间的专用公交线称作BRT了,但是我倒是觉得昆明暂时,起码城区暂时是不需要全封闭式BRT的。首先昆明道路狭窄,如果在市区建专门的BRT线路,普通公交只有跟其它车辆抢道,路边还得再设站台,这样只会使得交通更加混乱,而高架线路造价高,对城市景观也是一种极大

的破坏,而且昆明那么窄的人行道,估计在人行道上放上高架的扶梯都回导致拥堵。昆明最适合的方式就是郊区BRT,城郊结合部设中转站,首先昆明目前在广福路上的公交线已经是全封闭了,改造BRT是不难的,呈贡新区和主城之间也应该考虑到BRT的预留或者一起建设,毕竟昆明地铁由于四川地震而被延迟,要造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其次目前公交在北市区,眠山,羊甫,世纪城,子君村,菊花村,黄土坡等车场都位于城郊,基本上从这些地方出发直接到达想去的目的地,这是昆明公交在中国独有的,有些专家说昆明公交线路重合太多,我倒觉得在这种中心辐射面积又不大的城市,这样的设置让市民出行非常的便利也让公交系统比较舒适,是不可多得的优势。但是跳出2环发展以后,线路重合成本就比较高了,毕竟人口不多,所以昆明BRT的核心不是改善城内交通问题(在地铁网络建成前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是解决新城发展中的交通问题,一定要高瞻远瞩!!

BRT简介

厦门BRT路线

厦门BRT线路

乌鲁木齐BRT线路

简略自我介绍

策划书简略

心理学史 简略

快速公交(BRT)简介

BRT站务员实习日记

揭露BRT站台工作人员

《BRT总结(简略).doc》
BRT总结(简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