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指标评审体系

2020-03-03 21:55: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项目考核评价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学院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台州职业技术院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2009]138号)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批准而建立的院级教学团队中期及建设期满验收考核评价。

第三条 考核原则

(一)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二)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统一使用同一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做到考核指标公开、考核形式公开、考核结果公开、资助额度公开,实现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的公平。

(三)坚持实事求是,客观真实的原则。各项考核指标以各教学团队备案的原始资料和记录为准,禁止弄虚作假。

(四)坚持严格标准、科学考核的原则。真正体现教学团队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工作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质量提高等工作中的先进性和导向性。

第四条 考核的起止时间为学院发文确认教学团队组成之日起至三年当月止。

第五条 考核依据和考核内容

(一)根据《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指标评审体系》(以下简称《项目指标》)(附件1)和《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任务书》(以下简称《任务书》)(附件2)进行考核。中期检查重点以《任务书》的中期建设目标为依据;期终考核以《任务书》的建设目标和《项目指标》为依据,包括教学团队的组成、团队建设规划、专兼结合的机制、团队带头人、团队结构、人才培养、科研及社会服务、加分项目等方面。具体内容及指标见附件1。

(二)只有符合教学团队的专业(群)及相关领域,并在团队建设考核起止时间范围内产生的教研成果或科研成果,方可纳入考核的范围。

(三)所有成果必须标注“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作者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论文类必须是第一作者;科研项目及成果市厅级(含)以下排名前三位有效,市厅级以上排名前五位有效。

第六条 考核评价程序和办法

(一)实行团队建设中期、期末考核制度

(二)中期考核

1.项目建设中期,由教学团队负责人召集团队成员,在认真总结并完成《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项目进展报告》的基础上,填写《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中期考核评价表》(以下简称《中期考核评价表》)(附件3),报教务处。

2.教务处根据日常掌握的情况,认真核实相关事实和数据,并根据各教学团队建设初期制定的《任务书》的中期建设目标,于当期期末前审议、核定各教学团队《中期考核评价表》中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给出评价结论。

(三)期终考核

1.项目建设三年期满后,由教学团队负责人召集团队成员,在认真总结并完成《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总结报告》的基础上,填写《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期满验收考核评价表》(以下简称《期满验收考核评价表》)(附件4),报教务处。

2.教务处根据日常掌握的情况,认真核实相关事实和数据,根据各教学团队《期满验收考核评价表》内容,对照《项目指标》相关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审议、评分,给出评价结论,并在院内公示五个工作日。

3.经公示无异议,或有异议但经核查并不影响考核结论,则团队建设项目考核验收结果生效。

第七条 考核结果及运用

(一)中期考核结果分为“不通过”和“通过”两种 1.通过者,继续拨发建设经费,继续建设。

2.不通过者,停拨建设经费,学院给予3个月的整改期,整改后考核合格,学校下拨建设经费,继续建设。

3.整改期满考核仍不合格者,立即终止该建设项目,按期终考核验收结果为不合格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期终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暂缓通过、不合格四个等级。教学团队期满验收考核的最终评分85分(含)以上为优秀;70分(含)~85分(不含)为合格;60分(含)~70分(不含)为暂缓通过;60分(不含)以下为不合格。

1.优秀者,学校一次性奖励5000元,并命名校级级教学团队,可参加上一级教学团队申报并优先推荐。

2.合格者,学校一次性奖励2000元,可参加上一级教学团队申报。 3.暂缓通过者,学校给予6个月的整改期,整改后考核合格,按合格的有关规定执行;经整改考核仍不合格,按考核验收结果为不合格的有关规定执行。

4.不合格者,团队带头人(包括专业带头人)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优。 第八条 附则

本办法经院长办公会批准后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指标评审体系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1-1 评审要素 评审标准 团队教师师德好,教学团队成员数量适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团队设置2 专任教师5人以上,完成学院规定教学工作量,质量考核良好;行习指导、教材开发效果好。 1.团队组成 18分 1-2 知识年龄结构 1-3 学历比例2 团队结构(年龄、学缘、学历)合理,形成梯队,硕士以上学位教年龄结构1 师不低于50%;老中青搭配,年龄结构合理,形成梯队。 高级比例2 教学团队具有合理的职称结构,团队成员中有1名高级技术职务,3 综合水平整体素质3 业企业兼课教师3人以上,积极参与课程开发、课程教学、项岗实5 分值 职称结构 中级比例2 高级技术职务教师达到30%以上,中级技术职务教师达到50%以上。 教学团队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到80%以上;专业教师中来自1-4 双师比例3 * 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承担课时核心课程达到30%以上,高水平兼职教双师结构 兼职教师3 * 师达到50%以上。 2-1 根据国家教学团队建设内容要求,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群)、系列课程发展方向,制订适应和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切实可行团队建设建设规划4 * 的团队建设规划,建立有教师引进和进修培养制度,有团队建设规规划 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发展规划制订适应和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职业3 * 教师培训进修3 保障措施3 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三年内专任教师到企业一线参与生产、管理、服务和技术开发时间人均30天以上,参加高校或市级以上行业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各种学术会议等人均不少于2次。 4 6 4 2.团队建设规划 10分 2-2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 2-3 团队教师培训进修 3 3 3.专兼结3-1 团队每位教师联系3个以上的企业;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需要,学院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五个共建”7 合的机制 合作机制合作机制4 (专业、课程、教材、基地、实习)机制。 7分 及成效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评审要素 评审标准 师德高尚、事业心强、理念先进、治学严谨,在三级以上刊物发表至少1篇教学研究论文;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开拓创新精神,在本行业的技术领域有较大的行业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具有企业技术服务或技术研发经历与项目。 团队带头人熟悉本专业及课程体系的教育教学改革趋势,承担团队核心课程主讲任务,教学效果优秀;近3年承担有省级及以上教学建设项目,获得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 分值 师德、治学理4-1 念1 整体情况 学术水平2 技术服务1 4.团队4-2 带头人 教学水平教学能力2 与教学研教研项目1 15分 究成果 4-3 组织与管理能力 组织能力4 领先水平2 运行机制2 4 3 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并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组织实施,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把握专业(群)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建设运行机制。 5-1 建立了以行业企业实践专家为主体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至少专业(群)1次共同研究和制订(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方案和核心专校企合作3 人才培养业课程标准、教材开发方案、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及时跟踪分析职业培养方案3 方案的开工作任务要求和更新变化,所形成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能满足发、设计 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富有高职教育专业特色。 教学内容4 根据技术领域典型工作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立了体5-2 教改课程3 * 现工作过程要素,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三年内完成至少5门工专业(群) 精品课程3 * 5.人才学结合经学校验收合格;有至少2门校级级精品课程;学生顶岗实人才培养顶岗实习3 *习半年,且效果好;团队分工协作,行业企业参与实施人才共育的培养 方案的实人才共育2 形式、途径与方法得当,效果好;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适应高职教 施 开发教材2 * 学需要的教材至少2种;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建设有一40分 实践教学3 定数量、满足教学要求的校外实训基地,使用效果好。 教改思路3 教学理念先进,教改思路清晰,教学改革有创意;三年内完成至少25-3 教研项目3 * 项校级及以上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在学校规定的三级以上刊物发表教学改革 教研论文3 * 至少3篇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核心期刊2篇)。 5-4 指导学生获得技能、学科单项竞赛等省级二等奖以上奖励;指导省技能竞赛3 人才培养级以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每年开展一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科技创新2 能力和水毕业优良率 撰写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毕业生就业率≥95%;用人单位上一年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90%,优良率≥40%。平6-1 科研项目3 * 三年内完成至少2项院级及以上科研课题研究。 6.科研科研项目 及社会6-2 服务 科研论文3 * 团队成员作为第一作者核心期刊发表至少5篇学术论文。 科研成果 6-3 完成横向课题(或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计项目)1项以上或10分 社会服务4 社会培训50人次以上或担任企业常年技术、管理咨询顾问2人以上。 社会服务 专业教学团队在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实施、特 色 5 管理能力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团队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独特做法和创新 “*” 为必须完成的指标 8 6 20 9 5 3 3 4

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管理细则

应急体系建设项目

团队指数8项指标

成都市建设项目绿地率指标核定

建设项目评审委托函

三类指标评审整改(护理)

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项目团队KPI指标库

浙江省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二甲评审)

《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指标评审体系.doc》
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指标评审体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