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春季美学史作业

2020-03-02 19:20: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7年春季

美学史作业

1、当人心境压抑时,去观看喜剧表演,用笑来冲淡郁闷,从而保持情绪的稳定,这是艺术的社会干预功能(

)。B.心理平衡功能

2、曾以典型的“无我”创作方式闻名的作家是(

)。A.梅里美

3、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将“意境”范畴发展为“境界”的美学家是(

)。A.王国维

4、曾指出意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的美学家是(

)。D.宗白华

5、以下不属于大力倡导美感的非功利性的美学家是(

)。 D.柏拉图

6、提出审美的“第六感官”这一概念的人是(

)。A.夏夫兹博里

7、法国考古学家雷纳克认同的文艺起源说是(

)。A.巫术仪式说

8、提出艺术是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之一的人是(

)。A.马克思

9、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10、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的生产劳动

11、下列学说中,中西美学家的观点有共通之处的是(

)。 C.表现说

12、马克思说:“(异化)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这说明异化劳动(

)。A.既能制造丑,也能创造美

13、意大利历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在《美学史》一书中提出美学学科的建立者应该是(

)。C.维柯

14、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从美学理论上阐明了美是愉快的一些美学家是(

)。 C.英国经验派

15、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来探求美,其根本的缺陷在于(

)。 C.脱离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来谈美

16、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这可以说明美是(

)。A.感性的

17、\"天才\"主要表现在具有与众不同或高于常人的能力来创造(

)。B.意象

18、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

)。C.马克思

19、以下属于意境和意象的区别的是(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20、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 A.期待视界

21、在各种艺术意象中,最具有自然天成特点的是(

)。C.兴象

22、提出美是人生“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的美学家是(

)。 D.蔡元培

23、在劳动实践中,人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

)。C.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

24、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指的是(

)。B.审美的非自觉性

25、载道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

)。B.艺术的功能

26、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 B.艺术

27、“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叔本华的这句话表明(

)。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2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的意象属于(

)。A.兴象

29、在中国古代书画理论中,艺术操作中技与道的完美结合常被称为(

)。D.心手相应 30、“虚静”是创作过程中重要的心理状态,但其并不排除或超越(

)。A.逻辑

31、“爱美是人的天性”是( )提出的。 C.亚里土多德

32、马克思认为美感产生于( )。D.社会实践

33、山水成为绘画、文学等艺术样式的题材,这标志着( )。 C.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

34、“由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在于( )。B.哲学思辨

35、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定义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 )。 C.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36、(

)不是席勒所提出的观点。 B.“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37、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构成的一种( )。A.精神关系

38、马克思把美学研究从康德重主观的方向重新转移到重客观的方向,这里的“客观”主要是指()

C.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39、“艺”在中国古代被解释为各种操作的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D.人工制品 40、“粗绢恶扇,败人意兴”这一现象与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的哪一层次有关?( ) B.物质实在层

41、(

)是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不同于柏拉图“美在理念”说的主要特点。A.注入了辩证法的精神

4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类型,据此,\"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就属于(

)。A.有我之境

43、\"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能实际上鼓舞和推动别人的人。\"这是(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美学观点。B.马克思

44、我国美学史上,主张人生的道德境界与审美境界相统一,提出\"尽善尽美\"美学观的是(

)。A.儒家

45、“密叶偶间枯枝,顿添生姿,纽干或生剥蚀,愈见苍颜。”笪重光这句话所体现的美学特征是(

)。C.以丑衬美

46、中国古代的“风骨”范畴,类似于现在美学范畴中的(

)。B.祟高

47、“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提出者是(

)。B.蔡元培

48、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来定义美,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 A.毕达哥拉斯

49、(

)是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 D.意象世界层 50、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 B.仿象

51、从艺术鉴赏的过程来看,中国美学认为,(

)是艺术鉴赏(接受)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境界。D.悟

52、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这段话充分体现了(

)的美学观点。B.美在距离

53、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D.康德

54、原始时代的狩猎民族虽然住在花卉极其丰富的土地上,却决不用花做装饰。这一现象说明(

)。B.美依存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55、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

)。 D.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

56、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

)。B.审美能力

57、“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历史性

58、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

)。 D.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

59、“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A.通感 60、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

)。

C.成就身心健康的完美人生

61、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主要形态有哪些?

答:

探讨美的主要形态: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来研究美。 从人的主观感受来研究美。 从主客观的关系来研究美。 从客观的精神理念来研究美。 从社会生活来研究美

62、简述美学史上4种关于喜剧性的理论。

喜剧性理论: 无害的丑。 突然的荣耀。 预期失望。 生命的机械化

63、审美活动产生的前提是什么?

审美活动产生的前提: 审美需要。 审美态度。 审美能力。 事物的审美属性。 审美环境。

6

4、在关于意境的各种争论中,你赞成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赞成情景交融说、人生境界说、哲学意蕴说,因为它们带出了意境的三个层次:直观感性形象的渲染,人的生命情思的传达,对超越人生境界的启示。

65、怎样理解美学上的“优美”范畴,结合一些艺术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优美包括美景、艺术作品、人物对象、动物等,通常比喻为适宜、对称、单纯、鲜明、柔和、完整、小巧、精致舒缓、秀雅等。优美在外在形式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小”,“力量的小”、“数量的小”,“激发的生命力的小”。优美是直接的快乐,是感官的,是“小”的。优美的对象是指物体能引起爱或类似爱的情欲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美的形状很有灵效地引起某种程度的爱。

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将与友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的风雅情景生动再现。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这是文学的优美。另一方面,《兰亭序》的书法精美奇妙,雄秀之气,似出天然。作者的风度、气质、襟怀、情操,亦容入了作品之中,显示出王羲之的书法优美。

66、怎样理解崇高的内涵?

崇高:

外在形式是“大”。

内容与形式之间经过矛盾冲突之后的一种间接的和谐愉悦。 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的情感,由痛到快的转变是标志。 是人对无限性的一种希求。

67、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美的基本特征: 形象性。 非功利性。 情感性。

个体创造性。

68、结合美的情感性特征,谈谈你认为什么是情感?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应该有什么样的情感?

答:美是靠形象调动人们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象中去。审美是人的一种亲自的体验,·审美必须以形象感染人,打动人,以情动人是审美的重要特点。审美现象是人们在与美的对象产生共鸣,产生感动,通过作品传达艺术家的情感与美学态度。这个情感的世界,并不完全是情感的直接暴露,它常常通过一种艺术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应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向上的态度,热爱生活,善待他人,心存美好。

69、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审美现象,谈谈你认为什么是美?

答:首先,美要自然.古人总喜欢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来比喻女子的美。天生丽质的女孩总是引人注目的,人的外表美与生俱来,纵使在昂贵、再优质的化妆品也难以达到。而二十左右时的青春正是人一生当中最美的阶段,它不需要过多的修饰,自自然然的一颦一笑都时刻透着一种青春的气息。这气息来自人外在的体现,更来自人们的内心。就如同人们说的:“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更多的美是在于自身与观者的一种感觉,一种心情。

人们心灵美其实是最重要的,它是超脱于外表美的一种真正的美。人可以没有漂亮的外表,却不可以没有美丽的心灵。外表终究是表面的东西,而人的内心却是人的根本、本质,是最深层的。看过无数童话故事和典故,外貌美总不如心灵美那样传讼至今。善良、纯粹才容易打动人。

70、谈谈你对美的非功利性的理解?在现实生活中,应当如何处理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关系? 答:喜怒哀乐的情感通常都是因为现实关系中直接的利害得失而引起的,而审美情感并不是由直接的利害得失引起的,它通常是由事物的整体形象引起的一种非功利的情感态度。审美的这种情感往往与自己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它是一种纯粹的非功利的情感投入。

为更好的处理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关系在审美的过程中,需要排除一切功利的、理性的价值判断,排除任何利害关系,不要计较得失,持一种对主观性的感受,用情感的逻辑来认识世界。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邓小平理论第三次作业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育学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邓小平理论第二次作业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马克思基本原理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级无机化学作业四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级无机化学作业五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美学与人生作业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育学第一次作业答案(全文)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法学专业合同法作业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英语2》第5次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春季美学史作业.doc》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春季美学史作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