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术后护理

2020-03-03 05:21:4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颅脑手术术后护理

是整个病程护理的重点,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存及预后。

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除少部分病人监测颅内压外,其他主要依靠临床观察来了解病情变化。重点观察生命体征、颅内压、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如血压、脉搏、颅内压出现较大范围的波动,术后意识有恢复但又逐渐变差甚至昏迷,一侧或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均提示有颅内继发性出血、迟发性血肿、脑水肿所致的颅内高压,以及未发现的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外伤出血、骨盆骨折等)或神经源性肺水肿等早期严重并发症,应立即报告医生,尽早处理。

2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交叉感染:由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咳嗽和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易导致误吸或坠积性肺炎[5]。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及良好的通气、换气功能是术后护理中的重点,术后均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止呼吸道梗阻,便于吸痰,同时也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机率。及时、正确地进行吸痰并严格按照气管切开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舌后坠。给予超声雾化吸入,能稀释痰液易于咳出,同时能控制感染、缓解或解除呼吸道痉挛,我们根据不同病情适当增减雾化药物。

3 给予侧卧位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及防止误吸,适度的头高位(15~30°)可避免体位性窒息,同时可促进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淤血和脑水肿。

4 注意颅内引流管的护理。大部分患者由于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躁动,常常无意识地用手拉扯引流管,严重时可将颅内引流管拔出,而产生不良后果。另外在使用冰帽、翻身、更换敷料等操作时也可因疏忽而发生此类情况。因此,我们对未完全清醒的病人,注意四肢的固定及保护。在进行各项操作时随时注意保护引流管,以防意外脱落。同时注意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及一定时间内的引流量。

5 颅内压监测:动态监测颅内压波动情况,术后48小时内是早期并发症及脑水肿发生的高峰期,应密切观察瞳孔的变化。患者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双侧瞳孔不等大、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为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立即抬高头部30°,并充分给氧,以改善脑缺氧。在颅脑损伤的早期尽量减少翻身、吸痰,以免引起颅内压增高。一旦出现颅内压突然升高或峰值上升后波动小、常规使用脱水、利尿药物无明显效果时,应立即报告医生。

6 防止继发性损伤:在合并有颈椎、腰椎及四肢骨折、肋骨骨折时,有时为了治疗和护理的需要,可能要适当变换病人的体位,此时操作要轻柔,妥善固定并严禁骨折端移位。对燥动的病人,用药物镇静,防止坠床、撞伤或其他意外伤害。

7 冬眠疗法:使病人保持安静能降低血压、减少氧耗,保护脑神经细胞,同时配合亚低温治疗(降温床、冰毯),则疗效更佳。注意保持患者敷料及衣被干燥,每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并记录。

8 防治应激性溃疡出血: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特别是位于丘脑下部及其附近或该区手术之后,可出现神经源性胃肠道出血,尤以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曾有溃疡病史者更易发生[6]。要注意了解既往有无消化系统溃疡或出血病史,慎用激素类易引起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对意识不清或其他原因不能进食的病人,术后2~3天可留置胃管进行鼻饲饮食,以加强营养及降低胃内酸度,减少应激性胃粘膜损伤,同时也可观察胃内有无出血。对出现应激性溃疡可通过

胃管直接将药物注入胃内进行治疗,注意引流物量及性状。出血期间禁止饮食。

9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由于病人意识不清、较长时间的卧床或相对体位固定、脱水治疗、不能进食或摄入不足、高热、感染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易导致坠积性肺炎、褥疮、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肌萎缩、关节僵硬等。应加强口腔护理及保持皮肤清洁[7],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定时活动关节,同时指导病人家属予以配合,促使病情更快地恢复,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病人护理

术后护理记录

颅脑损伤护理查房

颅脑手术后并发颅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术后并发应急性溃疡在神经外科的观察与护理论文.

甲亢术后护理查房

浅谈喉癌术后护理

妇科术后护理常规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

剖腹产术后护理流程

《颅脑术后护理.doc》
颅脑术后护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