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英语专业本科生就业指导讲座

2020-03-03 02:40: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金融危机背景下英语专业本科生就业指导讲座

王兰英

2009.11.8

一、大学生的择业心态与现状分析

择业心态是毕业生对择业方向、目地和意义比较稳定的想法和态度,其与毕业生的切身利益、日常生活和人生规划等密切相关,是毕业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大学生择业的过程中,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反差。了解和掌握毕业生的择业心态,对于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

(一)部分大学生择业的主观意愿过强,就业的期望值过高

由于受个人喜好、家庭背景、社会舆论、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职业理想形成普遍较早,对未来从政、经商、创业或是继续深造往往已有了先入为主的想法,并不考虑客观实际和个人条件,把能否实现自我发展、体现自我价值作为择业的第一准则,认为在就业问题上,更应该满足自身的要求和职业兴趣,不受任何干预。在找不到满意工作的时候,有的甚至宁愿在家“待业啃老”,也不愿“屈就”,甚至希望国家和政府采取保护措施,有个“托底”选择。

(二)大学生择业受家庭、爱情因素的影响较大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本身的职业及父母对其职业的评价,在不同程度上出影响着部分大学生对职业的现实选择。“跳出农门”,“吃皇粮”、“铁饭碗”、求稳定、保终身等陈旧的择业观念,不但在大多数家长中根深蒂固,而且通过从小耳濡目染,也在部分大学生的脑海里打下深刻的烙印,再加上企业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大,风险高,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等,这必然会使大学生更倾向于谋求政府或事业单位的职位,所以近年出现了“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国考”热现象。

另外,现在大学生谈恋爱的比例很高,校园爱情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不少大学生的择业是“捆绑式”的,男(女)朋友去哪里城市择业,自己就一起去哪儿。特别是女大学生,比较感性,崇尚“爱情至上,夫唱妻随”,男朋友是影响她们择业、就业的关键因素。当爱情与事业发生矛盾时,她们更倾向于牺牲事业而寻求爱情。

(三)部分大学生的择业观趋向短期化、功利化

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的金钱观念、功利意识大大增强,在择业时淡漠了国家需求和社会责任,很少考虑职业的社会价值,考虑“祖国需要就是我的志愿”,考虑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而更多地考虑自 1

身利益所得,更强调职业经济利益、物质待遇和生活环境的“经济价值”。认为只有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城市里才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好的生活环境,羡慕和倾向于找到“体面、钱多、轻松、安逸”的工作。正如最近媒体报道,成百上千的硕士生、本科生竞争

三、四千元在广东卖猪肉的职位,不愿回西部老家考公务员;一些高校毕业生宁愿放弃所学专业在北京做“北漂”,也不愿在所谓的小城市或边远、经济欠发达地区找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为了能争得一个“理想差事”,一些学生在毕业前还报名参加了演讲、礼仪、舞蹈、外语等形形色色的训练班、强化班;一些学生甚至不惜代价,利用假期进行了整容等,其目的就是为自己的择业多准备一块“敲门砖”。

这种择业观趋向短期化、功利化是价值取向上的一种失衡,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淡化,值得我们做就业指导工作时足够关注。

(四)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与心理准备不足,自主创业的意识、勇气不强

据官方媒体报道,2009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65万,若加上往届20多万尚未就业的大学生,在当前全球爆发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则更是雪上加霜,严峻空前。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对就业难的认识与心理准备不足,只听说就业难,而不知就业如何难,何等难,好高骛远,对自己盲目自信。在他们一次次碰壁而回,劳而无果后,则更无法接受“天之骄子”待业的现实,感到自卑、无助、郁闷、茫然,甚至把自己否定得一无是处。即使有的毕业生想积极参与竞争谋求理想职业,又常担心竞争能否公平或竞争失败,害怕遭受挫折。另外有的毕业生受“一全民、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的旧观念影响较深,自主创业的意识不强,更缺乏自主创业的勇气与信心,靠等家长安排。

二、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项措施

最大限度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民生和稳定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是2009年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大高校也认识到,认真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当前最重要任务之一。关键是要拿出做好此项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针对性,为每一个毕业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指导方案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往往局限于形势通报会、供需见面会、信息发布会和招聘会等。整个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面对毕业生群体而不是每一毕业生个体。这样的工作模式,较少顾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缺乏针对性,容易忽视毕业生中的“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

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要求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制定不同的就业指导方案,力争做到为每一个毕业生“量体裁衣”,至少是对每一类毕业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对优秀毕业生要重点推荐,向社会重要岗位输送人才,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对家庭困难的毕业生要提前关注、重点指导,以确保就业为第一原则,减轻家庭负担;对性格内向、条件一般的毕业生,要与他们多接触、多沟通,鼓励他

们增强信心,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对毕业生情侣,既要尽量照顾他们的感情因素,避免就业后“两地分居”,又要开导他们做好思想准备,敢于面对困难。

(二)注重应对性,把就业指导与心理疏导有机结合起来

大学生择业是其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小到其步入社会后的生存方式、生活环境,大到整个人生的发展和家庭幸福,都有可能在短短几个月的择业过程中决定。对于生理和心理并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不但要把心理与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课程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不断强化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有机结合,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而且在校园的最后一课更需要注意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进一步增强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鼓励学生脚踏实地、自强自立、积极进取,以充足的心理准备和健康的心态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环境,应对择业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

另外,针对大学生择业观中出现的“重个人、轻国家,重实惠,轻理想”的不良趋势,有必要对其加强爱国思想教育,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与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紧密结合起来,用信仰之火、理想之光照亮其人生发展的道路。

(三)强调实效性,切实成为毕业生择业的“探路者”和“架桥人”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最终还是要落在实效上,没有实效,一切只能是空谈。目前,毕业生就业率和满意率是衡量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效的重要标准。一方面,不仅要继续丰富工作内容,提供就业信息、培训就业技能和评价意向职位,进而帮助毕业生规划整个职业生涯;还要注意讲究形式,包括调研、开会、座谈、推荐会、招聘会等,千方百计提高就业率。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多层次、全方位的工作队伍,专门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指导人员应广泛了解掌握就业政策、心理学、法学、网络信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广开门路、协调统筹和牵线搭桥的社会交往能力,切实成为毕业生择业的“探路者”和“架桥人”。

(四)策略超前性,解决“就业难”先从“实习难”入手

为了降低用人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不少用人单位招聘时即要求毕业生有工作或实习经验。但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书本知识,接触社会工作的机会较少。当前,“实习难”已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前奏。围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各种建议纷呈,其中一个观点就是认为大学生要注重实习,积累工作经验。

高校应当通过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使教学尽可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同时大学生就业指导要有超前性,关注“实习难”问题,把指导实习视为指导就业的前站。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要积极联系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大力开辟大学生见习、实习基地,提前帮助用人单位发现人才、培训人才、推荐人才。

三、鼓励毕业生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就业

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应鼓励毕业生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务实奉献的择业观,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就业。

(一)鼓励毕业生投身西部开发,用知识报效祖国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但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一些传统的制造业、加工业和产品趋于饱和,亟待寻找新的出路;另一方面,西部天然资源丰富,能源、石化、国防科工、建材等一批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等比较匮乏。祖国西部的发展需要人才,优秀人才是决定西部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鼓励大学生毕业去西部发展,有利于缓解东部大城市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也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对于立志成才的大学生而言,西部欠发达地区无疑是实现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可为天地,是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绝佳舞台。党中央号召青年人,“要立志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当代大学生应以祖国发展的需要为使命,用自己的青春和才华为西部的科学发展之路做出贡献。

(二)鼓励大学生从基层干起,稳步发展

虽然“人往高处走”是人之常情,但是当下大学生择业时确实存在好高骛远、盲目攀比、不切实际的问题。不少毕业生希望“一步到位”,去收入高、稳定的大机关、大企业坐办公室,不愿做工人和“蓝领”,怕没“面子”,造成了“大机关、大城市、好企业盛不下,小单位、小城市、穷地方招不到”的一种就业怪现象。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青年应当有远大的理想,又要十分重视任何细小的工作。要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永远保持前进的勇气和方向。而达到理想的道路是要由无数细小的日常工作积累起来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要引导大学生认清形势,摆正心态,改变观念,鼓励他们到基层单位、农村、边远地区去,从村官、“猪官”、技术员做起,把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紧密结合起来。“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大学生投身于农村、基层的社会实践,有助于了解国情、民情,有助于确立良好的价值观。据报道,目前我同已有大学生村官近十万名,而且实事也证明,务实的职业理想一样充满生机,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正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鼓励毕业生创业,发扬激流勇进的精神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项促进就业的重要方针,根据媒体调查显示,八成学生有创业的想法,但60%从未有过实践,付诸行动并取得成功的比例只有4%。其中,缺乏启动资金、市场经验和合适的创业项目是重要原因,全球金融危机更是几乎浇灭了大学生创业的激情。

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要引导大学生创业,并为其创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一是要共同分析经济形势,认清金融危机毕竟是一时之难,我国经济甚至已经出现了回暖迹象;二是要介绍政策。政府为了鼓励创业,已经给出放宽小额贷款、减免部分税收、取消部分城市户籍限制等多种优惠;三是要强化创业意识,鼓励毕业生激流勇进,创立自己的事业;四是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培养,提高创业技能;五是要请企业进校园,推介合适创业项目,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走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发展中大国而言,优秀青年大学生的开发是关系到社会完善健康、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全球爆发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所关注的各个重点、采取的各项措施和建立的各种机制,不应是应急性的,而应该长期坚持和发展下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缓解还将长期存在的“就业难”问题,并构建育才、荐才、用才的畅通渠道,实现为青年大学生的全面服务。

金融危机下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就业形势研究

金融危机背景下保增长

金融危机背景下(研究依据)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就业指导讲座

英语专业本科生求职信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就业问题的探讨

金融危机背景下应收账款管理对策

金融危机背景下重型卡车行业分析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扩大内需的途径

《金融危机背景下英语专业本科生就业指导讲座.doc》
金融危机背景下英语专业本科生就业指导讲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