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

2020-03-02 21:41: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安排

2009年,在省质监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质监系统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紧紧围绕市委市府“四保一促”中心工作,遵循“三创三争”的工作理念,深入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有效的活动载体,在保障安全中强化监管,在助企克难中优化服务,各地工作亮点纷呈,各项活动有声有色,保持了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一、紧扣大局,“服务发展”有为有效

围绕全市经济工作重点和市领导关注点,坚持把提升质量竞争力作为第一要务,通过深化质量兴市,加强名牌培育,提升标准层次,推进节能降耗,在服务经济保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质量工作特色更加鲜明。

(一)深度融入地方大局。围绕全市经济工作重点,时刻把握市领导关注的问题,选准深度融入地方发展大局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结合质监工作实际形成专题报告,先后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徐州市产品质量分析报告》,以及《强化三大服务,助推徐州振兴》、《创新服务机制,释放质监功能》、《六项举措帮扶企业应对危机》、《把徐州建成放心消费之城》等专题汇报20余次、信息180余条,引起了市领导的重视。徐鸣副省长、曹新平书记、张敬华代市长在多次会议和活动中强调质量和安全工作,对我局系统工作作出11次批示;张敬华代市长在《关于质量工作的批示》中对质监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质量工作寄予厚望。李坚、漆冠山副市长分别视察网架中心及农产品质检中心等技术机构,对设立市长质量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项目建设,以及对西院技术机构的搬迁建设等工作表示了关心和支持。为深入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市政府转发《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方案》,大大提高了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领导和组织力度,保证了活动的有效开展,国家质检总局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二)质量兴市深入开展。坚持把全面推进质量兴市、提高质量水平作为加快徐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抓手,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市政府召开全市质量工作会议,印发《徐州市质量兴市活动实施方案》,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质量兴市工作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质量兴市工作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质量责任;各县(市)、区政府加强了对质量兴县、兴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导管理,专题研究和布臵质量工作,纷纷出台、兑现质量激励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参与、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沛县、新沂市、贾汪区通过了全省第五批质量兴县活动试点县(市、区)的考核验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推动下,广大企业普遍开展QC小组、质量技术攻关、创新创效等质量主题活动,“以质取胜”战略深入人心,质量兴业、兴企工作蓬勃开展。

(三)名牌培育再创佳绩。市政府及各县(市)、区政府实施积极的名牌激励政策,安排300余万元奖励名牌工作先进单位,鼓励、扶持、帮助企业申报各级名牌产品。全市系统按照“全面指导、重点帮扶”的原则,联合国税、地税、统计等市名推委成员单位,开展“一对一”帮扶和“手把手”指导等服务措施,解析申报政策,指导编纂材料,全程服务重点企业创名牌。联合新闻媒体,多渠道、多角度宣传品牌经济,营造了浓厚的创牌氛围,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三元杆塔、天虹银联纺织、江苏天地钢结构等53个产品申报江苏名牌,今年将有较大突破;四方锅炉、巴特工程机械、鲜之源食品等59个产品成为徐州名牌;推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管理方法试点,江苏宗申摩托车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获江苏省质量奖,维维六朝松面粉产业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获徐州市质量奖。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邳州白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增强了邳州大蒜产业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重视保护和发展名牌,徐工、徐矿和维维再次跻身中国企业500强,我市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名牌名品集聚效应日益增强。

(四)标准水平加快提升。一是落实激励政策措施。市政府颁布《徐州市推进技术标准战略相关激励政策实施办法》,市财政对2007年以来推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成绩突出的10家单位18个项目奖励补助经费300万元,极大地推动了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的转化。二是提升产品标准水平。重点指导行业龙头企业主动参与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工作,64个产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4个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工作机构主持制(修)订了12项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2个项目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徐重、徐锻、徐工科技等企业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领航”作用逐步显现。组织申报11项省级工业和服务标准化试点、9个省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单位”,新增3个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新增1项省级高新技术标准化试点项目,指导4家企业将专利技术转化为产品标准,在探索高新技术重点产品研发与标准同步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玫瑰鲜花产品系列标准研究”软科学研究项目通过国家标准委验收,推动食用玫瑰鲜花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标准化。新增2个、建成6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制(修)订省级农业地方标准12项。三是拓展标准服务领域。商贸、物流、旅游行业标准化取得新进展,制订3个省级地方标准。制订省级地方标准《农资物流 邮政连锁配送规范》,规范农资邮政配送网点,能够满足农民群众“零距离”购买优质农资产品的需求;省级地方标准《马陵山风景名胜区服务规范》成为我市首部旅游服务标准。会同市发改委,突出行政服务、城乡社区服务、信息服务、物流、服务外包等服务领域,组织申报4个服务地方标准项目、5个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四是升级标准信息服务平台。针对徐州工业产业转型、集聚和升级的特点,以服务特色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完善了《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徐州市特色产业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和《徐州市WTO/TBT贸易壁垒预警信息平台》,收有46.9万条标准文献题录、8万余册电子技术标准,成为“标准题录涵盖广泛、标准体系具有特色、标准文本实时更新、标准信息跟踪前沿”的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平台通过开放运行,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转化科技成果152项,推动了科技创新。

(五)节能降耗稳步推进。一是培育企业“计量挖潜”理念。对全市重点耗能企业500余名计量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现场指导企业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和完善能源计量网络“双管齐下”,夯实了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基础。国家级及省级重点用能单位计量器具配备〃、计量管理体系建立、通过计量确认达到三个100%,能够充分利用计量数据调度生产用能、工艺改进和设备改造,做到了计量用能、合理用能。自开展能源计量工作以来,我市重点耗能企业节约标煤近60万吨。二是推动特种设备节能工作。对全市100余台电(热)站锅炉能耗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组织制订省级地方标准《电站锅炉节能监测方法》,提出节能监督管理意见及节能措施,为电站锅炉节能评价及监管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联合经贸、环保、电力等部门,对市区热网覆盖区域内的40余台锅炉予以关停;组织热电企业加快热网铺设及改造,实行集中供热,基本实现全覆盖。三是推进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按照“标准先导、试点先行、突出特色、引领发展”的方法,稳步推进国家级再生铅、省级花厅酒业、沛县产业园等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促进了能源节约和环境改善。

二、强化监管,“三大安全”保障有力

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作为“生命线”和首要任务,落实“抓规范、严监管、保安全、促发展”的工作方针,严把食品及重点产品质量安全关、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关,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安全保障。

(一)食品生产安全监管成效明显。一是强化市场准入制度。出台《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工作规定》等三项工作制度,规范了行政许可工作程序;完善了“四级”把关、定期通报、质量分析、双向交流等制度,提高了申报材料质量,连续四个月合格率全省排名第一;实施核查质量抽查制度,严肃核查工作记录,通报批评末位核查人员,提高了现场核查质量;组织对全市近千家食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执行《必备条件现场核查表》情况逐项严格核查,发放整改通知书121份,并开展企业检验能力比对及质检机构“检验质量月”活动,加强食品企业检验员的理论学习及检测培训,提高了企业产品出厂检验把关能力;认真落实年度报告、日常巡查回访、监督抽查、“两个备案”、许可证注销等制度,年度报告提交率、日常巡查回访率达到100%。二是抓好食品安全整顿。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制定了《食品安全整顿实施方案》,按照“四查四建四落实”的工作要求,全面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通过采取调查摸底、专项检查、督促备案、企业承诺、现场公示等措施,深入开展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顺利通过了省食安委组织的检查验收。组织开展粉丝中添加“明矾”、大米加工使用绵白糖水溶液抛光、奶茶饮料、甜蜜素、蜜饯等21项专项检查活动,抽查食品608批次,合格率为91.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坚持“打击与扶持相结合”、“正面引导与惩处警示相结合”的方法,有效解决了睢宁县无证生产肉制品、新沂市PET桶装饮用水、贾汪区无证生产桶装饮用水等区域性质量问题。组织“全市质监系统食品安全突发事故IV级应急演练”,提升了监管队伍的快速反应、应急处臵和协调作战能力。 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顺利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和满意度测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为93.33%,其中“满意”率为57.78%;市人大常委会刘忠达主任在审议会议上对质监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效能提升。一是创新工作机制。推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检验联动监管机制,提高了现场安全监察工作有效性;实行网上统一出具特种设备检验报告制度,提高了检验工作效率;整合市县检验资源,成立县区工作站,基层特检工作明显加强,检验覆盖率同比有较大幅度提升;建立“全面覆盖、规范高效、实时准确”的安全监管组织网络和信息化网络,有效解决了动态监管体系建设的突出问题。二是改善监管方法。积极推行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定8类设备专项事故应急管理预案,并分别组织应急救援演练,使预案更加成熟、完善,既锻炼了队伍,进一步提升了实战能力,又使大部分企业从“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修订完善了《徐州市电站企业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出台了《电站企业A类、B类、C类认定标准》,将全市32家电站企业实行类别与监管强度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将其使用的2200余台特种设备纳入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行分级动态管理,组织“八查八到位”的精细检查,提高了电站特种设备科学监管水平。三是强化整治力度。针对我市冷库特种设备非法使用、带病运行较为严重的区域性安全生产问题,经过市局多方汇报、协调,从九月份开始,由市政府组织全市冷库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省局特设局、特检院给予指导及技术支持,安监、质监等部门联合督查,镇政府协同推进,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安全责任得到进一步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在集中整治期间,全市共有136家冷库建立基本安保制度,579台特种设备办理注册登记和定期检验,151名作业人员新取得上岗证书,在冷库行业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检验技术把关、社会监督支持”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三)重点产品安全执法力度加大。一是严格质量监督抽查。先后组织开展15次专项监督抽查活动,按季度形成质量分析评价报告,分析查找具有一般性的规律,为扣准监管重点提供参考依据;对抽查中发现的普遍性质量问题,及时向企业“预警”,指导企业“预防”,组织召开了水泥企业质量分析会和煤炭实验室能力验证通报会,分析问题,推广经验,促进了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对于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企业,实施“加严检验”,并依法严肃查处。共抽检产品1787批次,经检验合格1650批次,平均抽样合格率为92.3%。二是严格重点产品整治。会同市工商局开展“清新居室”专项检查行动;联合市妇儿工委办、妇联、美容美发协会组织开展妇女儿童用产品专项检查活动,组织开展农资、手机、仿瓷餐具、燃油助力车、计生用品、家电等21项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一批涉及面广、数额巨大、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案件。强化学生公寓化用品质量监管工作,健全巡查、红黑榜、验货制度,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实行“无缝隙、全方位”管理,阻断了“黑心棉”流入校园。全市系统共查办案件652起,其中大要案46起,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8起。三是严格行政许可监管。制定并发布实施《建筑外窗、验配眼镜产品生产许可证申办程序(试行)》和《徐州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监督检查实施方案》,召开建筑外窗产品实施细则宣贯会,规范了建筑外窗、验配眼镜产品许可证的受理、组织现场核查、产品抽样工作及证后监管工作。

三、关注民生,“惠泽百姓”富有实效

以“贴近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为方向,积极主动地围绕群众所想所盼、社会所需所要的热点难点问题,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监管和服务之中,实现了向贴近民生、建设服务型机关的成功转型。

(一)“维权行动”有声有色。一是12365信息平台升级。12365举报投诉服务热线全面升级,实现了市、县局的联网,与省局的联网,可及时发现案件线索,并迅速调动相关力量查处违法行为;针对举报信息和案件查办结果,动态分析假冒伪劣的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发布质量预警。今年共受理举报投诉和咨询电话500余起,通过快速反应机制,全部予以解决,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0万余元,尤其是成功调解重型起重机质量案、无证农用变型拖拉机案,受到了群众赞扬。二是打假保民生见实效。紧扣热点问题,与工商、药监、卫生、公安等部门加强协调协作,与食品商会、酒水商会以及海螺、中联、维维、小康等企业联手开展“打假保名优”行动,建立区域联合打假工作机制,开展跨省异地打假行动,动员各方力量形成打假合力。共查办案件等42起,端掉制假窝点68个,有效地服务了市场秩序。三是免费检测服务受赞誉。对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产品进行质量跟踪,先后开展木制家具、地板、家电、室内空气、眼镜等系列免费检测活动,免费检测近500批次,及时将检测结果向消费者反馈,解答消费疑难,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二)“计量惠民”落到实处。一是全面完成“两免费”计量检定工作。共对184家集贸市场、17726个摊位使用的17877台(件)计量器具的免费检定工作,查处集贸市场作弊秤100余台(件);完成对176个镇卫生院使用的5040台(件)计量器具、3071个村卫生室使用的5320台(件)计量器具的免费检定工作;镇村医用计量器具的检定率由原来的38%提高到100%,合格率由原来的78%提高到98%。同时,集贸市场及镇卫生院建立了计量管理体系,健全了计量管理机构、制度和台账,计量器具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二是诚信计量成效凸显。大力宣贯《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指导餐饮饭店、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和眼镜店深入开展诚信计量市场创建活动,并组织明查暗访,提高经营单位诚信计量水平,评选48家诚信计量单位,并择优推荐5家单位参加省级评选。对全市加油枪强检计量标志进行更换,新强检标识更便于消费者监督;对第一批506台加油机启用了电子计量防作弊系统,覆盖面达到80%以上。三是民生计量热点及时跟进。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治理过度包装、食品实验室“双百”,以及电子计价秤、进出口计量器具、防治甲流疫情用计量器具、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检测等专项行动;全面完成诚信计量进市场、健康计量进医院、光明计量进镜店、服务计量进社区的计量“四进”活动;抽查与百姓“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定量包装商品529批次,严厉打击定量包装商品计量不足的违法行为,生产和流通领域定量包装商品抽查合格率分别为97.7%、94.8%。

(三)“质量宣教”丰富多采。一是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在3•

15、5•20、质量月期间,组织开展“集中宣传上街头、优质农资下乡村、放心消费进社区”等为载体的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质量法律法规、知识和成果,教授热点商品真伪辨别常识,举办质量安全知识竞赛。组织全市广大企业积极投入质量宣传活动,开展了“七查一访”、“质量标杆对比”、“质量诊断”等活动,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二是大力宣贯新法新条例。面向本系统监管人员、企业管理和操作人员、学生、群众等层面开展质量安全讲堂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进超市活动,宣贯《食品安全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提高了监管人员业务素质、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和群众质量安全意识。三是开展质量维权互动。在新闻媒体开办“关注质量”、“质量维权”、“阳光对话”等栏目,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构建了便于群众了解、利于群众监督的信息交流平台。组织“市民代表看企业”活动,针对听众对馒头、面粉质量疑虑,组织监管人员、媒体记者及群众代表十余人,深入馒头加工厂、挂面厂和面粉厂,以现场参观、现场检查与面对面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深层次了解食品生产加工及质量安全情况,普及质量知识,增强消费信心,引起强烈反响。

四、优化举措,“服务品牌”效应凸显

坚持以打造“精品质监”为核心,落实好“质企同心、共克时艰”服务举措,不断丰富创建“我与企业心连心”服务品牌的内涵和载体,真正做到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帮企业所需,扶持企业化“危”为“机”。

(一)着力提高服务效能。强化“创新创优创特色、争先争位争一流”的工作理念,推行“三挂钩、三服务”工作机制(即挂钩企业、服务工业经济,挂钩县区、服务基层工作,挂钩项目、服务自身发展),市局班子成员分别包挂“11个县区、10件实事、16项重点工程、26家重点企业”;制定《督查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实行“课程表”式管理方法,整合使用督查资源,明确了督查方法及节点;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工作的意见》,健全完善“一站式”服务和“绿色通道”,形成了政令畅通、责任明确、快捷高效、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有效保障了重点工作落实到位、重点项目建设到位、重点企业服务到位。驻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推出“着眼便民简化程序”的“服务提速”新举措,代码验证只需

一、两分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被市行政服务中心作为“十佳优质服务典型事例”予以通报表扬。市局稽查支队“打假保名优、服务创品牌”被市作风办作为“群众满意优秀行政(服务)事例”予以通报表扬。

(二)推新推优服务举措。召开了20余家民营企业代表及市工商联、作风办参加的“促经济发展、塑行业形象”座谈会,了解企业应对危机难题,征集企业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帮扶措施。推出了“质企同心、共克时艰”的10项服务举措和7项免费服务项目,认真落实“首查警示、首违不罚”等规定。10项举措涵盖了检测技术服务、质量管理、重大项目审批等方面,特别是免除7项收费,让企业得到了实惠。同时,开展“与企同行、助企发展”活动,主动破题、访难送计,上门了解企业的需求,使帮扶企业的措施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针对部分企业提出的“质量和标准基础较薄弱,产品品种较少”等问题,开展了“质量专家企业行”专题质量服务活动,与企业结成“对子”,提供“菜单式”服务,指导企业“练内功”,重点引导企业强化质量基础、标准提升和名牌培育等工作,帮助企业积极寻求研发新产品、改进质量、创造名牌、提高效益和扩大出口的新方法,增强发展活力,赢得了企业的赞誉。中国质量报以《创新服务机制,释放服务功能》为题作了专题报道。

(三)精细对接重点项目。坚持“主动对接、提前介入、挂钩服务”的原则,推行“关心、上心、热心、精心”的观念,开通“直通车”,做好“主动服务”文章。根据企业建设及发展需求,不断优化服务举措,增强服务实效,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将全力服务多晶硅项目建设作为创建“我与企业心连心”服务品牌的特殊载体,实行驻厂服务,采取“四个精细对接”服务措施,有力地保证了项目顺利建设,被市作风办作为“群众满意示范行政(服务)事例”予以通报表扬。在徐工科技大型(900吨)桥梁起重设备研发及试制过程中,主动协调国家有关型式试验机构,组织专家深入企业指导有关行政许可,帮助企业完善质量安全评价体系,有效保障了徐工科技顺利完成特大型设备研制工作,在产品结构转型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五、提升能力,“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坚持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依法履行职责的基础和保证,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实施“科技兴检”战略、推进依法行政、创建“勤廉质监”为载体,在强素质、促规范、守廉洁、塑形象上抓落实、见实效。

(一)学习实践活动扎实开展。3月至8月,按照市委部署,围绕“实践科学发展、推动质量兴市、为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提供高效服务”主题,全市系统集中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调研、分析检查、落实整改三个阶段的扎实工作,在推进思想解放、解决突出问题、完善制度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群众满意度测评的“满意”和“比较满意”率为100%,其中“满意”率为92.5%。坚持心怀全局、服务大局,将科学发展观付诸行动、见诸实践,全心全意服务群众惠民生,尽心尽力扶持企业渡难关,尽职尽责强化监管保安全,在解决牵动发展大局和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提高了服务科学发展的有效性。

(二)“科技兴检”步伐不断加快。一是国家和省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明晰了“徐州质检”科学发展新思路,提出了近期全市系统装备及载体建设的基本构想。国家木制家具及人造板质检中心103种产品通过“三合一”现场评审和总局验收。国家网架及钢结构质检中心168项产品的检测能力通过CNAS现场评审。市质检所通过建筑工程领域检查机构认可评审,获得了进入建筑工程检测领域及国际检验市场的“通行证”。省煤矿安全计量检测中心通过考核,检测工作运行良好。全市已有4家机动车安检机构5条生产线通过资格许可。1个国家级实验室(茧丝公证)、2个省级检测中心(农用化工、矿用计量器具)获准筹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省级以上检测机构达到14个,即将形成既能保障安全、惠及民生,又能进行科研攻关、自主创新的检测技术保障体系。二是检测水平不断提升。两个国家质检中心参加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CNAS)组织的7项试验项目能力验证,比对结果均为满意。2个质检技术机构参加省局检验报告质量抽查合格率为100%。市纤检所参加国家棉花公检能力抽验取得好成绩,参验的5个检验指标均符合规定,其中4个指标的相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面完成4县6个棉花加工企业6400余吨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任务。国家网架及钢结构质检中心对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徐州段)后八丁特大桥进行检验,仅用7天时间完成了检测任务,以高效、优质的技术服务赢得了京沪高铁项目监理组的赞誉。三是科研能力建设实现新突破。建立了“科技兴检”考核奖惩制度,出台了《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奖励办法(试行)》,激发了专技人员开展科研活动的活力。两个国家质检中心分别与南林大、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工程学院等高校共建教学科研基地,与企业加强合作。有1项科研项目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立项,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专利技术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6项省级、2项市级科研项目获准立项, 1项国家级、3项省级、3项市级科研成果通过鉴定。其中,总投资850万元的《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顺利通过省科技厅绩效评估和考核验收。

(三)依法行政水平持续提升。一是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在全市率先编制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实施方案;全面清理行政职权,缩短了各审批环节时限,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全面完成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的编制、发布工作,向社会公开服务事项、服务承诺、收费依据、办事时限、责任追究等政务,使各项工作公开透明、行政权力运作规范。二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有的放矢地开展执法稽查人员岗位大练兵活动,举行了8场模拟听证会、4场公开案审会,进一步增强了执法人员的证据和程序意识,提高了对法律法规的把握、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统一7种执法文书的制作格式和要求,落实《行政执法回访制度》,有效保证了规范、正确审理行政处罚案件。三是规范案件审理工作。制定实施《案件审理委员会工作规范》,建立了定期审理、会签、业务条线案审委员主审、列席等制度,更好地落实了集体审议制度;举行行政处罚案件审理委员会委员学习研讨会,强化了案件审理的理论基础;制定《徐州质监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参考》,自由裁量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

(四)“勤廉质监”创建扎实有效。一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围绕加强党性修养,树立优良作风,在全市质监系统集中开展了以“树三观、促勤廉、保发展”为主题的“六个三”系列活动,深入推进“勤廉质监”创建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三勤三廉”岗位勤廉教育活动,增强了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清正廉洁”的意识、干部职工“勤勉尽责、敬业奉献”的意识,在全系统形成了“勤政为民、廉洁从政、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国庆期间,重点做好维稳及信访工作;办理来信来访6件,查办率100%,较好地强化了监督制约机制。二是狠抓权力内控机制建设。紧紧围绕“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干部管理、资产管理、技术机构管理和领导班子”等关键环节,全面推行了“廉政与履职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排查出521个廉政与履职风险点,绘制权力运行内控流程图135张,并完善了干部任用、财务支出、资产管理、重大事项决策、行政审批、行政处罚、技术机构管理等权力运行过程的制度,实现了岗位责任化、履职程序化、风险具体化、制约有效化,有效促进了队伍廉洁从政、依法行政。三是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党团、工会组织的作用,广泛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窗口创建活动,形成了群策群力建设精神文明的生动局面;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全省质监系统先进典型事迹《质源于品》专集,召开事迹报告会,形成了“学先进、找差距、争一流”的良好氛围。市局系统及6个县(市、区)局、4个直属单位通过市级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考核;市计量所、特检分院荣获省级、市纤检所荣获市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全市系统开展“一日捐”、“扶贫解困”活动,资助扶贫村、共建点、贫困户慰问金和慰问品15万余元。组织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系列文体活动,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向上的人文环境。 主要问题: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不够强,与地方经济发展主线结合的不够紧密,各条线相互支持配合的不够紧密;执行力和创造力不够强,“三创三争”的氛围不够浓郁,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大;服务效能和工作效率不够高,抓宏观的导向不够明确,抓微观的措施不够细致;装备水平和人才素质不够高,技术机构支撑作用体现不够明显;总结能力和宣传水平不够高,重点、亮点和特色工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宣传。

2010年工作安排

总体思路是:紧扣一条主线,明确两项基本要求,突出三个工作重点,提升四大服务能力。

——紧扣一条主线:为“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明确两项基本要求:创新创优创特色,争先争位争一流。 ——突出三个工作重点:贴近政府服务经济,提高贡献率;贴近企业服务基层,提高权威性;贴近群众服务民生,提高认知度。 ——提升四大服务能力:提升产业创优和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四大千亿产业”发展新活力;提升利民惠民和安全保障能力,构建平安和谐徐州新平台;提升检测研发和信息服务能力,培育特色产业升级新优势;提升队伍素质和服务发展能力,放大徐州质监新亮点。

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突出“工作方法抓创新,运行机制抓创优,能力提升创特色”,实现“单项工作争先进,地方评议争位次,服务效能争一流”的目标。

一、工作方法抓创新,提高参与经济工作的贡献度

(一)服务产业发展求实效

1、围绕新出台的徐州市“四大千亿产业”振兴规划,摸清底数、深入分析、分类指导,提出并实施新的“质量与品牌发展规划”,构筑“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科技带动、社会互动”的长效机制。着眼于服务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工业标准化示范群、农业标准化示范带、服务标准化示范网;按照“引领产业发展、支持技术领先”的要求开展“专利技术标准化”活动,将机械、电子、化工、纺织等行业重点企业的技术优势、知识产权转化为标准化项目。开拓旅游标准化工作新思路,按照“便于操作、利于规范、易于持续”的原则,抓好新沂市窑湾古镇等景区系列规范的制订工作,以点带动,形成示范;紧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围绕各地农业板块特色,深化农业标准化工作,示范区及农业标准制订工作要与徐州市农业大市地位相适应。

2、着力破解若干制约特色产业发展的难题,夯实创建优质基地的基础。利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及检验资源,对接徐工集团等支柱企业的新项目研发,扶持好徐工科技公司900吨级大型桥梁专用起重机械等高吨位系列新产品研发工作,促进产品提档升级。帮助锅炉等特种设备生产企业扩项时申办制造及安装许可证,为徐州特种设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联合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指导丰县电动车产业积极贯彻《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等4项国家标准,改进生产工艺,实现转型升级。在铜山工程机械及配件、沛县光波浴房、新沂化工、贾汪松木家具开展创优活动,夯实创建优质基地的基础,打造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

3、提升地产名优食品竞争力。组织开展传统名特食品帮扶活动,对我市小儿酥糖、山楂糕,及沛县狗肉、睢宁香肠、新沂捆香蹄等传统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帮扶,帮助企业制订产品标准、改进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培育名牌产品等,并开展产品宣传活动,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产品竞争力。

4、持续营造以质取胜的浓厚氛围。深化质量兴市活动,各县(市)、区全面通过省级验收;已通过省级验收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订新一轮质量振兴工作方案,提出质量发展阶段性目标任务和措施。推动市政府设立市长质量奖,树立质量标杆企业,发挥好市长质量奖的“导航仪”和示范带动作用。

5、加强质量分析研究。选择地方支柱或特色产业,开展质量普查及调研活动,从宏观质量上找准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搞好分析调研报告,向地方党委、政府传递质量信息,提交改进方法,赢得重视和支持。

(二)打造安全消费新亮点

1、落实好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推行“宣教引导→健全体系→分等巡查→持续改进”的“闭环”监管方法:以贯彻国家质检总局等五部委《关于依法规范食品加工企业的指导意见》为主抓手,编纂《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工作手册》,细化、明晰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具体要求,并组织企业学习宣贯,强化“失信受罚”意识,提高宣教引导的质量;在中型食品企业广泛推动开展HACCP认证,指导小型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体系和计量体系,使企业不断完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用制度将质量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到车间、班组及每一位员工,形成全员抓质量保安全的氛围;全面推行“产品分类、企业分级、监管分等”的监管模式,实行“专人巡查、纵向督导”制度,提高监管效率,有效使用监管资源;在巡查中,除了完成规定的巡查内容外,突出检查企业质保、安保体系运行情况及全员责任落实情况,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督导企业改进,持续保持规范的生产条件。

2、组织经常性联合打假行动。加强与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工作,真正发挥打假办协调、配合作用,形成合力,在建设工程、车辆维修等若干重点领域寻求新突破;加强与名优企业联合打假,将打假与保护名优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与苏鲁豫皖相邻地区稽查机构的打假协作,建立健全会议交流、信息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等办案新机制。

3、推动实施“企业自律、行业自管“工程。以食品、酒水、水泥、纺织、工程配件为重点,联合行业商会共同开展企业走访、产品宣传、法规和标准培训等活动,通过自律公约和承诺书等方式,引导和约束企业诚信守法、遵规守矩,促进行业规范。

4、建立企业质量信用网。在开发区部分企业试点建立“企业质量信用网”,做好相关质量信息收集,及时、客观登记网内企业质量信息情况,如企业基本情况、质量管理、质量检验、打假维权、售后服务、公益活动、荣誉奖项、失信受罚等信息,为综合评价企业质量信用情况提供依据。

5、民生计量“一目了然”。在集贸市场试点设臵《计量器具检定情况公示栏》,实时公布每一个摊点、每一台计量器具是否准确,并逐步向其它领域推行“公示栏”,向社会免费发放一部分标准砝码,便于消费者随时验证计量准确度,让消费者明白购物。

6、擦亮12365窗口。把建设“便民、高效”的12365举报投诉服务中心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完善网上审批移交功能,建立质量信息问答资料库,加强接线人员素质培训;制定《12365举报投诉服务规范》,对办事程序及时限作出明确规定,提高举报投诉电话的办结率;多渠道广泛宣传、公示电话号码及服务范围,提高举报投诉电话的普及率。

(三)探索特设安全监管新方法

1、设立市区安全监察机构。抽调人员组成市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巡查机构,抽调人员的编制、经费渠道不变,主要负责市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巡查、情况上报、检验督促和整改落实等工作,弥补市区安全监察力量不足的问题。

2、在县级局推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检验“两轨并一轨”的工作机制,推行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安全责任承诺制度,充分发挥检验技术机构的技术资源优势,在检验过程中实时处臵安全隐患,提高现场监察的有效性。

3、落实好使用单位主体责任。推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推广实施分类分级监管;加强对使用单位安保机构、人员和制度的检查,实行定期自查报告制度,督促使用单位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定期报告自查情况;加强宣传教育,建好安全警示教育室,提高宣教工作的实效性。

4、推动电梯、车载气瓶立法工作。电梯立法工作已被市人大列入2010年立法计划。积极配合市人大及相关部门做好电梯立法工作。以规范电梯维保行为为抓手,推动建立良好的电梯维保秩序,提高维保工作质量和社会满意度。

5、成立特种设备应急管理中心,做到对事故反应快、分析透、判断准,勇于担当、擅于处理;加强一线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推动企业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臵能力。

(四)提高服务节能降耗工作水平

1、“三点一线”推进能源计量工作。在铜山的冶金行业、贾汪的建材行业、新沂的化工行业(三点)和市电力行业(一线)加大能源计量工作的力度,通过抓典型、做样板、树标杆,在能源计量管理模式上实现新突破;对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到位且拒不整改的,依照《节约能源法》相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计量技术机构组织开展“能源计量平衡”课题研究工作。

2、在电站行业推进实施省级地方标准《电站锅炉节能监测方法》,开展电站锅炉节能评价及监管工作。

3、按照“标准先导、试点先行、突出特色、引领发展”的方法,及时收集省级以上节能、循环及创新试点企业信息,主动贴上去,开展标准化试点工作,促进能源节约和环境改善。

4、质检技术机构在水泥、煤化工、水泵等行业开展能耗评价课题研究工作。

二、运行机制抓创优,提高履职尽责的执行力

(一)推行“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

打破本系统传统的“条线板块”结构,工作开展既要有相对独立的一面,又应具备全局观念。要求凡牵头的职能部门在工作开展中必须具备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工作部署必须统筹考虑到系统内相关处室的配合补充,形成合力,带动发展,尤其是在认证认可、两个安全、重点整治等工作中,要主动并善于使用综合资源,推动质监工作全面整体开展,着力解决“单兵作战”、“多头收费”、“重复检查”等影响行风、效能的问题。

(二)开展技术机构运行机制试点改革

试点在国家质检中心或省中心开展二级法人管理体制改革。在资金、人才、管理及奖励等方面给予更加灵活宽松的政策,充分调动积极性,努力拓展市场,扩大影响,适应中心建设需要和市场发展需要。 试点市所与县所的检测资源整合。在不改变原有人员编制身份、经费渠道等前提下,由市计量所与贾汪局对计量检测管理开展“托管式”试点,扩大检测覆盖面,提高整体效益。

(三)改进和提升区域监管工作效能

在原实施区域监管改革的县局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和方法研究,对以往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阻碍工作开展、形成矛盾的原因进行广泛细致的分析研究,找准问题根源,探索改进方法,结合地方实际及特色,科学定准监管分局工作职责,制定《区域监管工作方法标准》,进一步规范“前后台”工作,“点”(监管人员)、“线”(业务条线)、“面”(监管分局)统筹兼顾,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降低“内耗”,提高效能。

(四)整合质量监管信息资源

开发“徐州市企业质量信息系统”,将各条线掌握的企业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做到市局各处(科)室、技术机构、以及各县(市、区)局、监管分局都能有效使用,并积极参与进行实时更新、补充、完善,使之成为质监部门管理和服务企业的有效手段之一。

(五)完善督查激励工作机制

继续深化“三挂钩三服务”活动,着重加强对基层局和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调研和督导,及时发现并推广亮点工作、解决问题。深入研究督查工作规律,整合使用督查资源,明确督查方法及节点;完善“课程表”式管理方法,改进提醒和评价方法;将考核指标区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增加定量指标权重,充分发挥考评机制的导向作用。

三、能力提升创特色,增强质监事业科学发展的动力

(一)加速载体装备建设

1、加快已获准立项的中国茧丝公证检验徐州实验室、省农用化工产品质检中心、省矿用计量器具检测中心、塑编及塑料包装产品检验项目、玻璃包装制品检验项目等建设速度;加大装备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及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提高检验检测技术服务能力。

2、加强科研能力建设,定期组织科技评审,鼓励开展检测方法、检测技术、改进质量的技术研究;国家、省中心主动对接国外同类检验机构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开展互认活动,建立合作关系,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二)建设更加宽泛的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

1、充分利技术机构的公共资源,发挥共享服务功能,加强“四个联合”,搞好开发开放。与高校联合,共建教学、科研实验基地,掌握前沿检测技术信息;与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联合,掌握行业信息,拓展检测服务领域,把质监技术服务功能融入到行业发展的需求中去;与部分中小企业联合,共建“开放型”实验室,提供检测检验服务;与大型商业企业联合,开展“验货”和“巡视”服务,促进企业执行进货验收制度。

2、加强矿用安全计量器具检测工作。充分发挥省矿用计量检测中心的作用,会同市安监局、煤监分局开展专项检查活动,与徐矿、天能、大屯煤电等企业加强业务合作,逐步提高矿用安全计量器具的受检率。

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

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

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

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

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

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

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

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

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

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

《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doc》
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