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 1《忆读书》人教版教案

2020-03-02 22:04: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本周教学内容: 《忆读书》

二.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2、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3、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

三.讲授新课:

(一)浏览课文,整体把握

解决课文中疑难问题。

(1)“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是什么意思?

明确:“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是说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是说刘备、关羽、张飞在剿灭黄巾军起义中首次立功。

(2)“分久必合”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这是指三国鼎立几十年后,魏国最终统一了三国。

(二)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文中记叙了作者幼时、少年时读的哪些书?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明确:《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荡寇志》、《精忠说岳》、《满江红》、《茶花女遗事》、《红楼梦》、《西游记》、《封神榜》„„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明确:第一部分(1段)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体会的强烈。

第二部分(2—11段)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对答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一层:(2—10段)回忆幼时、少时自己是如何“多读书”的往事,说明“读书好”。

二层:(11段)总结作者一辈子“多读书”的情况及“读书好”的感受——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部分(12—13段)侧重谈“读书好”,以作者80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14—15段)概括全文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找出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其中哪句最重要?

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好”最重要。

(三)感知课文,分析解答。

1、作者是个对书非常有感情的人,你从文中哪些词句能感受到这种感情?

明确:①段:“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③段“津津有味”“含泪上床”;④段“咬牙”“居然”;⑤段“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⑦段“尤其欣赏”“气愤填胸”„„

2、作者之所以喜欢读书,是因为读书好。读书有哪些好处呢?你能从书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明确:①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

②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3、作者说:“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出来?

明确:《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大哭了一场”;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4、读《三国演义》时,还“含泪上床”,“大哭了一场”,“哭”是快乐吗?

5、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挑选书的呢?请找出具体的例子。

明确:比较、选择。她爱看“精彩的《西游记》”,而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爱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不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那种“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她“一看就从脑中抹去”,而对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她读起来就“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6、冰心老人的选择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呢?

明确: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是好书。

四、小结:

作者冰心通过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提醒大家平时要多读书,要读好书,最终才能明白读书的好处,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要多读书,读好书,因为“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是使人类进步的阶梯。”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

(一)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是15岁的少年了,是个初三的学生。他给我从美国带回来的礼

物是一盒矿石标本,里面有20块可爱的小石头,闪着各种异样的光彩,每一块都有学名,还有(

)的说明。

我奇怪地发现,此时此刻的父亲已经把我当成一个独立的大人,采取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大人对大人的平等态度。他见到我,不再叫“小乙”而是称呼“舒乙”,而且伸出手来和我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样。他的手很软,很秀气,握着他伸过来的手,我的心充满了(

),我顿时感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他小小的“傻小子”了。高中毕业后,我通过了留学苏联的考试,父亲很高兴。五年里,他三次到苏联去开会,都专程到列宁格勒去看我。他没有给我写过信,但是常常得意地对朋友说:儿子是学理工的,学的是由木头里炼酒精!

1、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1)每一块都有学名,还有 (A、具体 B、详尽 C、简单)的说明。

(2)我的心充满了 (A、惊奇 B、奇怪 C、好奇)。

2、父亲从美国带回的礼物有什么特点?这份礼物对“我”产生什么影响?

答:

3、“我奇怪地发现,”中“我”发现了什么?“我”为什么对自己的发现感到奇怪?

4、结合本文段的事例,说说老舍(舒乙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有什么独特之处?

(二)

匆匆

朱自清

①燕子去了,有再(

) 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

) 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

) 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④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

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⑤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选出恰当的词依次填入文中的括号处。

A.开 B.青

C.来

2、读第②自然段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2)“泪潸潸”中“潸”的读音是(

),意思是___

__________。

(3)“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概括第③自然段的内容是什么?

4、“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是对_____________的精彩描写。

5、第④自然段运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归纳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

试题答案

(一)

1、(1)C (2)A

2、有趣味性、科学性,以此激发“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我”留学苏联,学的是化工,正是父亲引导的结果。

3、“我”还是个初三的学生,父亲却已把“我”当成了一个独立的人,彼此像朋友一样相处。因为这是异乎寻常的。

4、以有趣的事物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以平等的态度促使孩子的心智成熟。

(二)

1、C B A

2、(1)因为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2)shān 眼泪不断地流下

(3)对逃去如飞的日子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和无奈。

3、描写时间是怎样匆匆流逝的。

4、流逝的日子、时光

5、设问、反问、比喻

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惋之情

6、本文通过作者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惋和思考,激励人们要热爱生命、珍惜时间、努力上进。

【励志故事】

成人仪式上的账单

据《扬子晚报》4月23日报道,22日,南京三中举行了成人宣誓仪式,仪式上,学校公布了一份特殊的账单。

“出生:2000元;奶粉:约3600元;小学6年学杂费:约3600元„„合计:约76380元。”这是三中对本校100名高三学生进行的调查,让他们估算自己的“成长成本”,孩子们估算约为76380元。但令孩子们吃惊的是,家长却认为,在这18年中,他们对孩子的有形投入竟然达到了10万,这与孩子们自己的估算相差了2万多。在调查中,过半的家庭月收入都只有一两千元。

该校一位老师认为,成人意味着责任,这份“账单”就是想让孩子懂得,责任的分量。 读高三的学生喻文君说,父母在自己身上倾注的绝不只是金钱,还有更宝贵的爱,这是不能用物质和金钱去衡量的。这份“特殊账单”对学生们是个教育。

七年级语文上册《忆读书》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忆读书》》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忆读书》教案 语文版

第一课《忆读书》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教学教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人教版)

忆读书教案

忆读书 教案

忆读书教案

忆读书教案

《忆读书》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 1《忆读书》人教版教案.doc》
七年级语文上 1《忆读书》人教版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