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调研报告

2020-03-03 02:50: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赣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融入中心城区、提升四化水平”的的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以五大片区建设为主战场的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围绕建设“赣州乃至全省宜居和休闲养生后花园”目标和“一年拉框架,两年见成效,三年展风貌,五年大变样”的总体要求,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成倍扩张,2007年以来,城镇化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达到46.5%,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2.1倍,达到15.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4.68万人,规划控制区面积由12平方公里拓展为94平方公里,城市品位日益提升,功能日益完善,一座特色鲜明、充满活力、文明和谐、宜居宜业、富有魅力的客家新城正在贡江河畔崛起。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情况

1.规划先行,基本做到县城发展空间规划的全覆盖。近年来投入1600多万元,组织编制了各类规划270余项,通过编制县城总体规划、城市空间发展概念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类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完善了城市规划体系,城区规划控制区覆盖面积达到94平方公里,目前我县已基本形成以总体规划为统领,形成了总体规划、专业规划、概念规划、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街景规划融为一体的层次鲜明、结构合理的城市规划体系,目前,我局正在加紧编制四大片区城市设计及控规编制、圩镇概念规划、赣县城乡统筹规划、赣县城乡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赣县住房建设规划》(2010-2012),以形成更加完善的规划体系。这些规划较系统的梳理了城乡空间,对今后我县城乡发展形态、方向、动力、产业布局、基础设施配套、公共设施均等化将起到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2.发扬“5+2”、“白加黑”、“晴加雨”精神,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在2009年建设54个重点项目的基础上,2010年我县安排了城镇化建设4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52.4亿元,年度投资约23.2亿元。2011年我县安排了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30个,总投资达到54亿元。为顺利完成任务,全局干部职工坚持“一线工作法”,把办公场所搬到指挥部、项目部和工地上,创新运作模式,城镇化快速推进,到目前为止,城南片区已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第四小学、小街小巷整治杨仙大道、贡江大道、赣新大道东延、客家名人公园、健身公园、文体中心、文昌阁、文体中心一期、客家文化城升级改造工程竣工。目前,经济行政服务中心、文体中心二期、客家名人公园二期、城南五条道路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其他四大片区也在加紧建设。

3.狠抓了村镇建设和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统筹推进。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重点开展了新农村规划建设,加强了圩镇卫生洁化、环境美化、园林绿化、街道亮化、管理规范化及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使村镇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改善。一是完善了管理机构。按照“划片分区、统筹管理”的原则,县城新设了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分局。在乡镇则撤销了原分散在各乡镇的规划管理所,重新设臵了江口、大田、南塘、田村、王母渡、湖江、五云七个规划建设分局,由我局垂直管理,每个规划建设分局原则上按6-8人左右配臵,村镇规划管理工作人员编制扩增到46人;二是理顺了村镇管理体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属地管理职责,除规范了项目报建审批程序外,并建立了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违章建设,原则上村庄规划区村委会书记、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有

发现和制止违法违章建设的首要责任;乡镇分管领导、驻村干部为直接责任人,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为主要负责人,规划建设分局和国土所主要负责圩镇的规划巡查执法,村庄规划区内只负责法律手续的完善;三是完善了城乡规划执法联动体系。为有效地遏制违法违章抢建之风的蔓延,我县整合规划、国土、城管三个部门执法力量,在梅林、茅店、储谭三个乡镇分别设立了联合执法中队,专职负责查违拆违工作。将县城规划控制区94km范围内的房屋

2进行了全面普查登记,共登记房屋6225栋,为今后房屋拆迁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继续执行规划执法巡查制度,每日安排执法队员到规划区内巡查,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从源头上对违章建设进行防范。在其他乡镇,一般的违法违章建设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牵头,汇合乡镇规划、国土、城管力量查处;对重大违法违章建设,则由县农工部牵头,整合县乡两级力量集中进行严厉查处。2010年,全县城乡规划区共查处违法违章建设97起,强拆违法违章建筑94栋,强拆面积10064.91平方米。

4.狠抓了建筑行业管理和服务,进一步规范了建筑市场秩序。今年以来,我局进一步强化了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红”“黑”名单制度,双公示工作,进一步强化工程招标投标监管,进一步推进了建筑节能工作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

5.启动了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正努力探索赣县特色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径。今年,市委市政府把储潭列为全市城乡统筹示范区,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现正按照边干边试,以点带面,整体联动的思路,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

场机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机制“六个一体化”,推进示范区“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按照“两分两换”的办法,加速示范区建设,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臵,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活动,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乡统筹发展的水平还不高。尽管我县新农村建设和村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乡村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功能较差,供需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统筹的进一步推进有一定困难。城乡统筹发展的水平还不高。尚未建立起科学的城镇体系,小城镇还不能担负起城市之末、乡村之首的凝聚和辐射作用。新农村建设点多面宽,缺乏长远布局。

2.乡镇规划管理及执法网络不健全,存在一些不按规划的违法违规建设行为。我县虽然健全了乡镇规划管理机构,配备相应人员编制,但县乡规划管理职能关系没有理顺,乡级管理人员偏少,由县建设局、乡镇规划所构建的二级规划管理网络还难以真正向村及自然村延伸,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规划管理缺位,导致存在一些违法违规建设现象。

3.征地拆迁对项目推进产生较大影响。城南区域项目多,征地拆迁任务还比较艰巨,目前城南片区在建道路及其他十几个项目因征地拆迁未完成而无法推进,对工程建设有一定影响。今年,国务院出台了一些取消行政强拆的政策,征地拆迁难度更大。

4.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缺口较大。这一两年来,城镇化快速推进,上马的项目越来越多,资金投入量大,而我县财政力

量有限,融资渠道不广,融资平台建设不完善,对下一步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造成一定的影响。加之,现行财政紧缩,融资更加困难。

5.专业人才缺乏。随着我县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对专业人才(如城市规划、造价等)的需求量仍然较大,现有力量比较薄弱。

6.土地指标制约城镇化快速推进。赣县每年分配到的用地指标仅300余亩,与其他县没有区别,远远不能满足中心城区东辅城的发展要求和发展现状,已成为制约我县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主要瓶颈。

7.融入中心城区中,特大城市范围内各类规划的衔接有待加强。目前我县实施的有关规划与中心城区的相关规划在衔接方面存在某些方面的脱节。赣县县城作为中心城区东辅城,新一轮赣县城市总体规划市核定的建设用地规模仅17平方公里,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8.总指挥部综合调控作用未充分发挥。特别是对项目的统筹策划、资金运作、项目管理作用发挥不够。

9.老城区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老城区建筑密度过高,绿化、广场、公厕、市场、文化设施短缺,特别是城中村连基本的消防要求都难于满足。

三、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目标、重点和举措

今后五年是“十二五”规划发展之年,也是我县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县将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和“融入中心城区,提升四化

水平”的发展理念,按照“世界客家摇篮、休闲养生福地”、“ 赣州乃至全省宜居和休闲养生后花园”的定位,五年内建设成为25万人口以上中等城市为目标,按“一年拉框架,两年见成效,三年展风貌,五年大变样”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城南、城北、义源、开发区、储潭城乡统筹发展实验五大片区建设,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我县城镇化水平。

(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强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 1.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按照“世界客家摇篮、休闲养生福地”的定位,五年内以建设25万人口以上中等城市为目标,按照四大片区功能定位,逐年完成县域城乡统筹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四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片区重点项目修建性详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旅游规划、集镇总规、建制镇控规、新农村建设规划等城乡规划,把握科学性,体现时代性,突出地域特色。在规划中充分挖掘和展示赣县深厚的客家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自然环境特色,始终围绕我县客家文化、禅宗文化、休闲文化和生态文化来打造和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做到独特的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理念相融合,为融入中心城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2.注重以人为本。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以城市社区和行政村为单位,多安排教育、医疗、

文化、卫生等与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功能设施,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缩小城乡差距,共享文明发展成果。

3.注重区域发展总体协调。以“融入中心城区、提升四化水平”为目标,围绕“世界客家摇篮、休闲养生福地”的定位,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坚持走赣县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城镇化健康协调发展。从构建200万特大城市的高度,充分发挥我县作为中心城区东辅城的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和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融合与对接,建成真正的赣州市“后花园”。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中心城区为依托,以县城为重点,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乡布局。分区域、分层次控制开发强度,优先加强县城概念规划控制区域的开发,增强县域中心的凝集力和辐射力;对江口、吉埠、南塘、田村、湖江、五云、沙地、王母渡、韩坊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城镇要重点开发。

4.关注民生,全面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我县牢固树立关注民生就是关注发展,改善民生就是加快发展的理念,坚持规划向民生工程倾斜、新增财力向民生工程倾斜,全面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在项目建设前,按照安臵先行的原则,优先搞好安臵区规划配套建设;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过程中,着力提高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新建了职校、三中、四小、五小、文体中心等文教设施,正在加快建设

县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第三人民医院以及博物院、图书馆、规划馆;为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我县正在以每年10万平米以上的规模大力推进廉租住房、公租房、新市民公寓、经济适用房和老年公寓建设,通过保障房的建设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又让更多的引进人才和打工工人留得住、有发展。

(二)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强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

1.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建设。按照“一年拉框架,两年见成效,三年展风貌,五年大变样”的总体要求,整体推进城南、城北、开发区、义源、储潭城乡统筹发展实验区五大片区建设,推进城市快速扩张。在十二五期间计划实施城市建设200个重点项目,完成城市建设投入100亿元。按照“市政基础设施优先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优先发展、生态环境优先建设”的要求,先后实施城市连接线、贡江大道、客家大桥、县城南北互通等城市交通项目,形成与中心城区、周边县市自然衔接、内外交通便捷的城市路网。加快输变电站、污水处理厂、学校、医院、老年公寓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城乡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和网络化。

2.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引领,加快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构建“县城-辅城-中心镇-特色旅游区-一般圩镇-中心村”六级城镇体系,突出江口东辅城和田村、吉埠、南塘、王母渡、五云、湖江六个节点,形成各县特色的圩镇,力争到2010年末,建成江口、南塘、五云、沙地、王母渡、田村、吉埠、湖江8个1万人以上的小城镇;把湖江、宝莲山风

景区、白鹭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旅游特色集镇和度假区,充分发挥这些节点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3.加速推进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实现以点带面,整体联动,探索出一条赣县特色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径。市委市政府把储潭列为全市城乡统筹示范区,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这是一项开拓性工作,我县将借鉴别人的经验,大胆先行先试、敢闯敢试、边干边试,按照以点带面,整体联动的思路科学规划,做到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机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机制“六个一体化”,推进示范区“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按照“两分两换”的办法,加速示范区建设,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臵,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活动,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赣县特色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径。

4.实现精明增长。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有效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强化土地的规划和年度计划管控,严格用途管制,健全节约工业、商业项目用地标准,建立规划、国土、发改、工信、环保、招商局共同把关的用地机制,严格执行用地门槛标准,确保土地的集约节约高效利用。

5.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加强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重点流

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有效控制城市大气、噪声污染,加强重金属、危险废物、土壤污染治理。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强化执法监督。以旅游景区、林相改造为抓手,打造大地园林化景观,建设名副其实的山水生态绿色赣县,休闲之都、宜居宜业之都。

6.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将工业园区作为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打造,合理配臵各类基础设施,完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的原则推进城镇化。工业园区应成为引人入城的主阵地,园区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实现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园区配套建设新市民公寓、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降低进城农民定居门槛,每年建设新市民公寓、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10万平方米以上,并将此项政策逐步向重点小城镇延伸。

7.走市场化城镇经营之路。赣县正处在城镇化高速增长期,仅靠县财政的投入是十分有限的,需解放思想破解资金难题。需积极探索BT、BOT等项目经营模式,引导、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最终需求。要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做大做强政府投融资平台,注重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其竞争力和扩大再生产能力。

8.培养城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我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调整税费和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政策,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

策和体制环境。加快建设星级宾馆、高档酒楼、大型超市等城市现代服务业项目,提升城市服务水平;积极发展旅游业。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推动赣县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从而提升城镇的服务承载力和发展潜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传承赣县悠久的客家文化、禅宗文化,发展休闲、娱乐等新型文化业态,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城市文化品位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深入开展“三城同创”活动,实现建设速度与质量的协调,以精品意识提升城市品质和管理水平。

“三城同创”是抓好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环境品味的重要活动载体。我县将坚持按照质量为先、建管并举、新老并重、城乡一体、严格执法的思路加强城市各项建设管理,使城市不见“脏乱差”,城市品位和质量有很大提升。第一,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治赃治乱治堵的总体工作要求,以及“一花为主、多花结合、四季有景、规模种植”的园林特色,搞好城市“绿化、香化、彩化”工作。第二,大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和林相改造工程,大力发展生态低碳经济,确实保护和改善赣江源头水源,创建一批生态园区、生态乡镇、生态村庄,使其各具特色,形成城南樱花、湖江杜鹃、麂山红枫、白鹭梅花等特色景区,也形成我县特色的旅游资源。第三,抓好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整治,提升市民素质,让群众生活更加文明有序。第四,要加快市政路网、景观灯饰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加快城市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建设,力争早日成功创建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园

林生态县城,打造良好的宜居宜业人文环境,实现宜居和休闲养生后花园的创建目标。

利川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调研报告

赣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汇报

第 推进新型城镇化

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

《赣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调研报告.doc》
赣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