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规划接种率自查方案

2020-03-02 09:35: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2年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调查方案

为评价我市儿童2012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影响接种率及接种管理质量的有关因素,从而有效指导今后我镇儿童免疫接种工作开展,根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及全年工作安排,特制定本调查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保证调查工作顺利开展,卫生院成立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调查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调查内容

1、基础免疫: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接种情况。

2、加强免疫: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完成情况。

三、调查时间及对象

(一)调查时间

本次调查2012年10月下旬开始,11月下旬结束,各乡镇办具体调查时间另行安排。

(二)调查对象

1、基础免疫: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出生的适龄儿童,包括居住满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

2、加强免疫:调查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包括居住满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

调查对象出生年、月、日使用公历,是农历的应换算成公(阳)历相应的日期。调查对象的出生日期,应以家长主述为准。

四、抽样方法

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方法,在全市共抽取30个村级单位(行政村),分别为:

(一)基础免疫:每个抽样点各调查适龄儿童7名。(共210名儿童)

(二)加强免疫:每个抽样点各抽查7名适龄儿童。(共210名儿童)

五、调查内容

(一)适龄儿童建卡率、建证率及卡证填写符合率;

(二)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合格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1、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和含麻疹疫苗成分疫苗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

2、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3、含麻疹疫苗成分疫苗2剂次接种率;

4、流脑疫苗(A群2剂次)、乙脑疫苗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

5、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流脑A+C群疫苗加强免疫合格接种率;

6、卡介苗疤痕率等。

(三)不合格接种原因:提前接种、间隔不符、超期接种。

(四)未接种原因:(1)不知道要接种 (2)不知道接种地点、时间 (3)怕接种副反应 (4)有人说接种不好 (5)接种地点太远 (6)接种时间不合适 (7)家中无人带孩子去接种 (8)孩子患病未去接种 (9)孩子患病医生不予接种(10)接种时无疫苗(11)带孩子去时无人接种(12)等待时

间太长未接种(13)收费太贵,未种(14)孩子无户口,不让接种(15)孩子户口在外地,不让种 (16) 其它(17)说不清楚

六、及时接种与合格接种的判断

(一)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

(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合格接种判定标准

1、有接种证和接种卡者以接种证记录为准;无接种证,有接种卡者以接种卡记录为准;接种证和接种卡两者均无者,判断为未接种。

2、对每名儿童的合格接种判断只能选择接种证或接种卡一种方式。不能一种疫苗以接种证为准,另外一种疫苗以接种卡为准。

3、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标准才判为合格接种:

(1)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和接种年、月、日记录。

(2)免疫起始月龄不提前。

(3)接种针(剂)次间隔不缩短(≥28天)。

(4)基础免疫在12月龄内完成。

(5)内容填写齐全,记录清楚,不缺项。

七、调查注意事项

(一)在调查中遵循随机化原则,发现适龄儿童后,查阅接种证或卡,询问接种史,逐项填写调查登记表,二项均无视为未接种;未接种和不合格接种者要调查不合格接种原因。

(二)如见到家长(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亲属等以及监护人)询问儿童出生日期在该年龄段均应作为正式调查对象,调查资料全部纳入汇总。

(三)若没有在该地建立证、卡,虽然已进行过免疫接种,仍属不合格接种。

(四)对DPT3针接种OPV3次服苗及乙肝疫苗三次接种应分别登记,以便计算第1针(次)至第3针(次)的脱漏率。

县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督导方案

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工作总结

免疫规划工作接种率调查总结

通城县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方案

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工作总结[优秀]

免疫规划接种宣传

计划免疫接种率分析报告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

募役乡卫生院上半年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方案

接种率调查方案

《免疫规划接种率自查方案.doc》
免疫规划接种率自查方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