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县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2020-03-02 12:38: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关于加快我县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我县由于受粗放型增长模式和资源依赖型特征局限,特别是随着资源稀缺度的增加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挑战。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传统发展模式转型到科学发展轨道,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一、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是加快我县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我县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加之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薄弱的发展基础,我县一直处于“资源大县,经济小县”的尴尬境地,截止目前仍然是全省20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1、经济总量不够大。2010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28 亿元,人均GDP7629元,占全市平均水平的32 %,占全省平均水平的27%;财政总收入完成4.3849亿元,人均财政收入只有 1141元,占全市平均水平的51 %,占全省平均水平的39 %;农民人均纯收入2128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37.9%,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9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不论是总数还是人均数量都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2、产业结构不够合理。2010年底我县三次产业的比例为26.73:35.49:37.78,产业结构单

一、初级化,层次不高、链条偏短。主要表现为:一产不强,农业基础脆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增收难度大。二产不优,工业基础薄弱,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微乎其微,产品科技含量低,导致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抗风险能力较差。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规模偏小,现代物流、商贸、中介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整体服务水平较差。

3、增长方式相对落后。我县特殊的产业结构决定了能耗与污染的刚性较大,经济增长过分依赖矿产资源开发,产业链条不长,资源利用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尤其是作为全县财源支柱产业的有色金属行业缺乏高新技术的支撑和大型战略投资者的带动,局限于进行原矿生产和简单粗加工,经济效益低下,能耗排污偏大,产业单一化、初级化的状况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根本性改变。

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区位条件所限和发展形势的变化,加之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城镇规模偏小,功能不健全,综合承载能力较差,难以起到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5、维护稳定压力较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高,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较低,农民收入偏低。贫困人口数量较大,近15.85 万人仍未脱贫,占全县农村人口的45.23 %,接近全省贫困人口的十分之一,短期内稳定解决脱贫问题任务繁重。同时,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步伐仍然滞后,城乡弱势群体就业矛盾突出,因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和资源开发引发的各类矛盾层出不穷,影响了局部地区的社会稳定。

(二)当前我县加快产业转型发展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1、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我县同多数资源型地区一样,资源比较丰富,钨、钼、锰等有色金属储量居全省前列,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温泉资源丰富,有热水温泉、罗泉、汤口、大汤、塘内、铜坑等地下热水资源,其中热水温泉是湖南省流量最大、水温最高、开发利用前景最好的天然热泉;山高林密,森林覆盖面积达65%;全县农村劳动力19.75 万,生产要素成本相对较低;热水温泉、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历史文化名城、明清古祠堂群等景点集观光、度假、避暑、休闲、养身于一体,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营销。

2、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我县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地,是郴州的“南大门”。106国道、324省道和建设中的厦蓉、岳汝高速呈“井”字型贯穿县境,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和省际流通,是湖南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最前沿之一。

3、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优越条件。一是国家在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建设的同时,继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国家、省强力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我县利用资本市场聚合发展要素,借助市场力量淘汰落后产能,全力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契机。三是宏观经济发展已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必将推动生产要素流动重组,各项产业调整布局,为我县承接产业梯度转移,进行招商引资和深度开发,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四是省里赋予郴州先行先试“三十四条”,我县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可享受全省最大程度的政策优惠;五是我县长期以来处于欠发达状态,工业化起步晚,经济模式和工业体系尚未完全定型和成熟,发展新型低碳经济成本低,阻力小,具有明显优势。

二、推进我县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思考

作为资源型贫困地区,我县的产业转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既要解决好现实突出性问题,又要解决长远战略问题;既要实现观念转型,又要推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生态环境转型。从长远来看,推进转型发展,就是要立足我县县情,着眼发展,通过对过去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逐步探索出适合我县的发展思路,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高度统一。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引导转型,通过结构调整、产业延伸推进转型,通过技术创新、节能降耗支撑转型,通过统筹发展、改善民生推动转型,通过优化环境、招商引资带动转型,在全县努力形成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新型经济发展格局,走出一条具有汝城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推进思想解放,激发转型发展的活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现我县产业转型发展,关键是要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转变广大干部群众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以及不重视经济结构调整、不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等思想问题。要进一步破除保守封闭意识,树立大竞争、大市场、大发展观念;破除“靠山吃山”的依赖思想,树立居安思危、奋发图强、多元发展的创业意识;破除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念,树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的科学发展观;破除封闭狭隘、因循守旧的思想,树立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观念;破除追求个人政绩、忽视群众利益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观念,为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打好思想基础。

(二)推进结构调整,强化转型发展的产业支撑。产业转型发展的主线和核心是经济结构的转型。就我县来说,必须充分利用当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优一产、强二产、活三产”的发展思路,着力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和骨干项目。当前,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着力把我县打造成全省重要的有色金属加工基地、新金属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粤港澳无公害农产品供应基地、新型劳动力培养基地以及湘粤赣边际商贸物流中心。第一,要做大做强工业主导产业。将工业园区作为发展新型工业的主要载体,积极抢抓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省委省政府赋予郴州先行先试政策和国家发改委启动省级园区扩规的历史性机遇,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和园区扩规工作。重点抓好三兴纺织、佳禾电子、隆韵五金饰品、阳光户外体育用品、国际干邑红酒等入园企业的兴建投产,进一步优化县域工业经济结构;大力扶助福海矿业精深加工、华源赤铁矿精深加工等项目,进一步延长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突出APT硬质合金项目、硅锰合金项目的引进落户,加快金属合成材料的转型提质步伐。第二,要积极壮大农业主导产业。依托我县作为粮食产能大县、果蔬生产大县和劳务输出大县的优势,着力在创品牌、创特色上下工夫。一方面在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的同时,要加强优势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大力扶持发展龙丰生态、绿叶木业、繁华食品、湘苏木业、纯正木业等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培育“湘汝”小米辣、“龙丰”米粉、“祥丰”果品、“硒山茶”等农产品品牌;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职能优势,最大限度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搞好服务,为外出务工人员和返乡农民工提供培训、信息、维权等方面的服务,做优做强劳务产业。第三,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放大县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效应,以厦蓉、岳汝高速和106国道改造的建设为契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整合现有商贸设施、专业批发市场、零售网点等商业资源,形成布局合理、服务优质的大流通、大商贸格局,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同时,要充分发挥历史人文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推进以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发展,提升接待能力和文化品味,培育精品线路,尽快形成现实经济效益。

(三)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升转型发展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科学跨域发展,必须牢固确立科学的发展观,既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搞好开发,又要科学规划,注重环保。一方面要加强资源保护,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通过科技创新,真正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另一方面,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把搞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实施“环保攻坚战”,关闭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环保审批门槛,加强环保监管力度,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抓好城市森林、通道森林、水系森林、景区森林、矿区复绿、封山育林等6大生态工程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同时,要最大力度争取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等治污项目,最大限度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积极防治地质灾害,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资源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四)统筹城乡发展,构建转型发展的联动格局。推进特色城镇化既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又是推进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我县来说,就是要通过扩大城镇建设规模,完善载体功能,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以农兴城、以城促农、城乡联动的良好格局。一是要着力扩大城镇的辐射效应。按照“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打造亮点”的方针,坚持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相结合,加快建设和强化管理并重,提升质量和拓展空间并举,加快县城扩容提质步伐,不断完善道路、用水、供电、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县城主体功能,增强县城积聚和承载能力。同时,要加快大坪、热水、三江口等示范小城镇建设步伐,提高城镇管理水平。二是要激发统筹城乡发展动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大育强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稳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多渠道挖掘农民增收潜力。要按照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以土地流转为契机,努力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导“一企一园、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发展模式,重点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要围绕蔬菜、水果、茶叶、油茶、竹木、畜禽等6大特色产业,着力抓好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基地建设、市场开拓等,力争新增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3—5个。三是要营造城乡统筹发展环境。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努力争取中央、省、市投资项目,全面加快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政法机关业务用房等项目建设;切实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全力争取绿色能源示范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三江”源头治理等一批重大争资项目;扎实推进县乡道路改造,继续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全力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加强电网布局调整,确保县域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五)着力改善民生,筑牢转型发展的社会基础。推进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必须树牢“民生财政”理念,坚持新增财力优先用于民生事业建设,扩大社会公共服务,努力使广大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在上学上,要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增加农村学校公用经费;调整学校布局,合理配置资源,积极实施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城关二完小、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步伐。在就医上,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抓好三级卫生网络的达标建设,加快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县急救中心及村卫生室的建设,改造扩建乡镇卫生院,逐步提高全县三级卫生医疗机构合格率。在就业上,积极实施“雨露计划”,加大就业培训和援助力度,积极创造就业岗位,重点做好就业困难人群、零就业家庭劳动力就业的帮扶工作。在社会保障上,继续完善基本养老、失业、救助等社会保险制度,扩大保险覆盖面,增强社会统筹调剂的能力。在社会安全稳定上,着力加强安全监管,加大安全生产专项排查整治力度,切实提高全县各领域的本质安全水平;牢固树立维护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和化解机制,协调利益关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规范行政行为,妥善处理各类信访案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开展突出治安地区排查整治活动,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六)转变政府职能,全力服务转型发展。推进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必须按照“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方位提升发展软实力。一是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继续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力度,凡是可以取消的收费一律取消,凡是可以精简的审批一律精简,凡是可以进入审批大厅的项目一律进入大厅集中审批、办理,真正做到“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个窗口收费”,确保行政审批权的规范运作。二是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树立主动为企业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事中服务为超前服务,变应付式服务为高效优质服务,努力营造一个安商、亲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三是要进一步优化法制环境。加强对大项目施工环境和周边治安环境等重点部位的专项整治,对阻碍项目施工、强买强卖、堵门堵路等破坏项目建设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行为,要加大教育和整治力度,积极营造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

我县产业转型

关于加快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促进应急产业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关于加快我县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

加快推动我县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汇报发言

对加快我县经济转型发展的建议

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快发展我县旅游业的一些思考

加快我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我县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考.doc》
关于加快我县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