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快我县经济转型发展的建议

2020-03-02 16:37:0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对加快我县经济转型发展的建议

——盂县政协委员 李忠红

据《大元一统志》(1303年)载:盂州有“炭窑十三处,去县南招贤村,岁办官课。”现代考古也证实,从元代起,盂县的采煤业就进入了繁盛时期。可以说,盂县的采煤历史至少有70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在市场需求大、价格上涨快的形势驱动下,煤炭开发强度达到极限。按可采保存储量计算,全县煤矿最多可开采15—20年。由于资源分布和占有的不均衡性,在未来10年中,大部分煤矿企业将因资源枯竭而不得不关闭,同时一批以煤炭资源加工为主的企业和高耗能企业也因生产成本增加而使生产经营将难以为继。资源枯竭、后劲不足、接续产业跟不上已是直接而现实的问题,对于“一煤独大”的盂县经济而言,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山西省委也提出了转型发展的目标。二十多年来,盂县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也提出了许许多多有关调产、转型发展的科学可行的意见、建议,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引导支持下,也对转型发展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建设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态家园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但总的来看,煤焦耐三大主导产业仍是我县经济的主要增长点。2009年,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39:63.49:33.1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一产1.2%、二产67.63%、三产31.17。而煤炭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县工业增加值的8成以上,引进和新建成的新兴产业正处在成长期,尚未形成强大的支撑力量;财政收入来自于煤炭及相关产业的份额占到6成以上。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特别是近几年来经济增长的动力还是以价格因素和投资拉动为主。科技含量高、有规模、有效益、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凤毛麟角,能够拉动全县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型产业链远未真正形成。“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综合判断盂县当前的经济形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一、全县经济转型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实际行动推动转型发展。2008年提出了培植八大主导产业、拓展六条实现途径的的“8+6”工业提升,按照“稳定一个基础、

壮大两大产业、夯实四大基地、完善两个体系”的思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并提出要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培植新兴产业集群。2009年,出台了《关于实施兴工强县战略加速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工业园区建设、产业层次提升、招商引资、壮大骨干企业、科技创新、奖励等提出了许多富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意见。按照“重视粮食、做强干果、提高蔬菜、发展加工、完善体系”的方针,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现代农业。可以说,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转型发展的步伐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具备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基本条件。主要表现在:

1、农业产业化初具雏形。经过多年努力和探索,我县农业转型初步形成了种植——特色种植(粮食、小杂粮、大棚蔬菜、干鲜果、花卉等)、养植——规模养殖(猪、牛、羊、鸡、兔等)两大产业链条,建成了粮食、畜牧、干果、蔬菜农产品加工等多门类生产体系,涌现出了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

2.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提速。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煤炭产业向综合高效发展。并以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工业为主攻点,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转型发展中,初步形成了五个产业链条:一是煤矿——电力产业,煤变电;二是煤矿——化工产业,煤化工;三是煤矿——焦化产业,煤焦化;四是煤矿——服务业产业;五是煤矿——旅游业。一批特色产业欣欣向荣,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此同时,着力抓好耐火、冶金等传统产业的新型化、规模化,走低碳、生态、循环发展之路。

3、园区基地建设方兴未艾。西小坪工业园区主体建设和功能配套,为发展以耐火产业为主导的上下游产业奠定了基础。苌池煤电工业循环经济园区正在建设施工。鑫磊煤电化建材工业园区正在进行基础工程建设。孙家庄、南娄、牛村三个铝矾土天然气烧结园区,已初具规模。近年来,通过联合新上、技改扩张等形式,重点抓好大中型企业发展,形成了10个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同时,农业发展以粮食、蔬菜、核桃、小杂粮、万寿菊“五大产业” 为重点,倾力打造“五大基地”。一些中小经贸物流园区建设也是红红火火。

4、转型发展的能力有所增强。按照低碳、节能、环保的理念,继续加快对原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转型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在发展循环经济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使我县煤矸石、炉渣、粉煤灰、秸秆,甚至垃圾都有了综合利用的

效率。同时,企业普遍重视科技创新投入和技术攻关,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涌现出了京武牌焦炉硅砖、大寨核桃露、吉天利铅酸蓄电池等名品,以名优产品带动了产业升级。欢乐喝彩、佳佳美小杂粮也已经立足市场,2009年已经有八个农产品进行了无公害认证。近年来,一批企业家依托煤炭生产积累的资金,进军旅游商贸等产业,投资领域更加开阔、多样化。

4、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更加优越。我县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源、水力资源,石太客运专线的通车,阳

五、太阳、新中高速公路的建设,为加快转型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利的契机。特别是县委、县政府为优化经济环境,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创建了良好的招商引资机制,有着较为宽松的发展空间。

二、影响和制约转型发展的突出问题

客观分析当前我县转型发展的形势,总体上呈现出了扎实推进、健康发展、成效明显的良好势头,但仍存在一些影响转型升级发展的问题。

一是职能部门对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紧迫感不强。职能部门作为经济转型的主要组织者和重要引导者,对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推动产业更新周期不断加快、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缺乏足够的忧患意识,对经济总量扩张中掩盖的产业结构、技术内涵等问题认识不足,抓机遇、调结构,抢速度、促转型的紧迫感还不强;对政府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主导作用认识不到位。从我县经济转型发展的现状来看,真正大项目、大企业的转型发展多属企业自行择业,而非政府职能部门的引导、扶持。许多项目也是企业个人提出后,政府才参与。职能部门的信息库建设严重滞后于全县经济发展进程。而职能部门所引导发展的项目,多数属于能够向上争取资金的“短平快”的小项目,对经济整体转型发展贡献不大。职能部门对于在转型发展中的项目投资调控能力更是微乎其微,一些在外地不能生存、明显有污染的蓄电池、化工等类型企业进驻我县,还有一些项目重复投资,造成“产能过剩”,内耗严重,对我县今后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二是转型发展主导产业不明朗,产业集聚载体建设步伐不快。尽管县委、政府在转型发展上下了功夫,动了脑筋,但许多听起来、看起来很合理的东西,往往停留在纸上,徘徊犹豫,坐失良机。而实际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是产业门类比

较杂、分布比较散,主导产业优势不鲜明。对如何聚焦

一、两个产业,集中力量打造产业链,思路不够明确。忽视农业,轻视中小企业的现象普遍存在。孵化、集聚科技产业的“园区”建设步伐不快,大多数还停留在规划阶段。鼓励转型的扶持政策缺乏长远性、延续性,有些项目的准入门槛过高,标准过严,致使一些已经立项的项目也不能全力开工,尽快建成。目前,除少部分工业园区发展规模和层次水平较高之外,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数量有限、规模小、档次低,县城仅有的几家蔬菜果品市场、建材市场等,规模小,档次低,市场承载能力差,服务功能不完善,很难能够满足转型发展的需要。转型发展的布局也不尽合理,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进展很不平衡。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渠道不畅,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少,支柱产业的市场影响力和辐射力十分有限,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竞争优势。

三是解决转型发展的瓶颈难题还没有大的突破。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县经济转型发展存在五大瓶颈,亟待突破。一是人才问题。经济转型需要大量的具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项目管理方面、领土整治和区域经济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而我县支撑主导产业领军企业、一流研发团队偏少,各类型、各个层次的管理人才相当匮乏。多数工业企业仍在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方面寻找价值有限的竞争优势,缺乏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科技研发能力薄弱,最终导致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行业内产品结构趋同导致恶性竞争,发展的空间越来越狭窄。农业科技人员是“科技兴农”的主力军,而我县农技推广体系则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直接导致了农业科技队伍的老化、流失。二是资金问题。经济转型涉及到多层次、多领域,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而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在发展中,我县绝大多数的企业资金来源于企业自身积累,而其他方式争取的资金相当有限,企业扩大规模和技术改造受到限制。同时,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常因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大量缩小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导致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难,发展举步维艰。三次产业发展的不协调,导致了财税收入比例的不合理,致使一般预算收入太少,县财政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来扶持更多的新型产业。三是土地问题。建设用地与基本农

田保护是一对很尖锐的矛盾,土地手续制约着很多项目的实施。四是环境问题。近年来,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虽有下降,当仍高于全省水平。全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92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量的42%。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消耗很大,生态环境的代价也很大。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是我县经济转型发展中需要长期面对的重大挑战。五是基础设施问题。突出表现在城乡基础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需求,公共服务平台功能还不完善,不能为转型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经营机制、人才机制、融资机制不顺,对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明显不足,新的经济增长点匮乏,严重影响我县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四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畅。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现有管理体制已不适应要求。对国有企业而言,主要是政经不分,行政管理职能和经济运行职能混为一体,造成“两个不到位”。即,行政、社会事务日益繁琐,行政管理难以到位;作为独立承担经济责任的主体,经济活动大多采用行政手段。已成立的园区或集团,企业的诸多功能和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经济运行的市场化也不到位。再者,县委、县政府有关促进转型发展的具体扶持政策非常少,缺乏推动转型必要的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各级各部门普遍重视建设大项目、大企业,对中、小创业者发展关心不够,普遍对中小企业检查多、引导少,罚款惩处多、批评教育少,使很多创业者在起步发展阶段就失去创业信心,很难做大做强。

三、加快我县经济转型发展的建议

加快经济经济转型步伐,把有限的要素资源引导和配臵到优化存量、培育新的增长点上来,大力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不仅对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而且对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1、在认识上求突破,增强加快转型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的经济衰退期即将过去,危机过后必将迎来新的增长周期,只有在立足当前保增长的同时,不失时机地着眼长远调结构、促转型,才能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赢得先机。从全省看,各市县都在应对环境资源困境中,积极谋求以科技创新、转型发展为主题的战略转型。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此消彼长,“敌进我退”,各地发展态势咄咄逼人。机遇稍纵即逝,我们今天看好的项目,可能明天就被其他市

县抢先发展。时不我待,所以我县必须尽快闯出一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才能在未来发展中争先进位。产业转型不抓不行,抓慢了也不行。产业链上的优势企业和优势资源必然向领先集聚的区域流动,抓慢了,现有的优势也会失去。在创新型经济中,企业创新,企业是主体,产业创新,必须政府为主导。新一轮产业竞争中能否抢占先机,就看政府职能部门有没有选准产业的眼光、引导产业集聚的智慧和先发制人的速度,领导干部有没有勇担风险、开创未来的境界。

2、在产业定位和集聚上求突破,进一步明确转型发展方向。县委、县政府关于转型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思路已经清晰。就是:把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作为转型的根本,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模式,坚持传统产业与接续产业的有机统一。现在转型发展的关键就在于落实。选准了就要集中资源、集中要素,按照产业集群的要求重点培植、打造。要依据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对产业布局和功能区域重新规划,完善产业集聚、升级的行动计划。对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企业和集聚度低的产业项目,及早谋划淘汰、转移,为主导产业集聚发展腾出空间。“三煤”(煤焦、煤电、煤化)、耐火、冶金产业作为全县未来工业产业竞争的主力,不仅县里要在关键技术、关键生产节点上集中力量、集中投入,为集聚发展拓展空间,还要引导其他中小企业在产业转型中主动进入“三煤”、耐火、冶金产业链,形成以工业园区为核心,辐射全县的产业发展格局,举全县之力,抢占“三煤”、耐火、冶金产业发展先机,打造国内有知名度的特色化产业基地。农业转型以特色打品牌,大力发展蔬菜、干果、特色养殖等优势特色产品,积极开展各种生态园区建设。服务业在转型发展中,要紧紧抓住日益便利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物贸产业,上档次增效益。同时要积极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民俗文化旅游,振兴文化产业。继而通过旅游反哺文化的传承、保护、创新,着力增育经济增长新亮点。

3、在引进和培育领军企业上求突破,培植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领军企业决定产业和产业链高端化的程度,对全县主导产业集聚发展起着支撑作用。一方面,要加大对领军企业的引进力度。把握产业链上关键节点的核心技术进步动态,瞄准先进地区的高端产业,可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强化“点对点”定向招商。另一方面,要

引导现有骨干企业创新升级。加强政策扶持和服务,推动现有骨干企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着力提升科技内涵。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骨干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研制、开发新产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导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提升带动产业升级的能力,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帮助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本结构,提升产业持续发展能力。

4、在引进一流创新人才和团队上求突破,缓解高端人才瓶颈制约。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持续研发能力并能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机会和环境。同时与高校联合,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创新意识、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企业家。鼓励企业通过委培、定向等方式与院校联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一方面推进知识创新成果向技术创新、产业创新转化;另一方面加快培养产业急需的科研和管理人才。职业教育要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还应包括对企业在职员工的后续教育,通过新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管理者和劳动者素质。

5、在创新投入机制上求突破,拓宽项目产业融资平台。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一要积极完善政府投入模式。财政性科技投入要适当调节投入方向和时机,扩大在企业初创阶段的投入比例,放大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对新兴产业项目给予切块扶持,切实发挥好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二要向上争取资金。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加快推进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省、市实施的重点产业发展专项工程,争取国家和省级重大专项项目和参与重大专项配套。争取省重点结构调整项目补助资金、无息贷款和奖励资金支持。加强资本运作和再融资能力,实现低成本扩张和产业升级。三是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采取补助、贷款贴息和按设备投资额一定比例补助等方式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成长型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四是加强与金融机构的经常性联系。召集有关银行和重点企业进行接洽,采取多种形式向金融机构推荐重点项目,争取商业性银行的贷款支持,继续完善银政企筹融资平台,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创造条件;

6、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上求突破,着力提高自身竞争力。一是转变观念,切实增强企业自主转型发展的紧迫

感和主动性。帮助和引导企业强化自主创新意识,促进和实现企业真正向创新驱动转变。二是完善创新制度建设,以制度推进企业创新。要把技术进步与企业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结合起来,重点建立健全企业创新制度,确立技术创新在企业的核心地位。三是鼓励引导企业加快科技投入。使企业不断加强对科研和人才投入,真正成为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四是建立专项引导资金,帮助企业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设立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基金,帮助企业扭转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的做法。五是深入开展专利、品牌、商标、标准四大带动战略。把推动企业创新和实施专利、品牌、商标、标准战略结合起来,以此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7、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求突破,为加快转型发展增添动力。县委、县政府要把经济转型发展摆在全县发展的重要位臵,加强对转型规划、组织管理、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的统筹指导,及时协调解决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建议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经济转型发展办公室”,对转型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作专门研究,确保“重点项目重要领导重点抓”,建立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目标责任制,保证行政管理和经济运行市场化都能充分到位。要想方设法,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环境。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财政支持、等方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在现有的良好条件和基础上,加快建设创新载体,扶持传统产业的企业投资新兴产业,吸引创新人才,营造创新环境。

加快经济转型

关于加快发展我县民营经济的建议提纲

加快经济转型提升发展质量

对白银市经济转型的建议

加快经济转型2

对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加快推动我县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汇报发言

关于加快我县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建议

关于加快我县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

《对加快我县经济转型发展的建议.doc》
对加快我县经济转型发展的建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