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生成策略

2020-03-02 20:58:5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有心插柳柳成荫

——谈语文课生成策略

摘 要:语文课程极具丰富性,正是这一特点要求课堂教学要努力激发生成性的内容。笔者主要从让学生满怀期待,让学生读出问题,让学生意愿达成,让学生个性张扬四方面例谈语文课的生成策略。

关 键 词:语文 生成 策略

新课程呼唤富有生成性的语文课堂,课堂教学也必须实现呈现性向生成性的转变,即建设富有生成性的课堂。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应该具有‚适量‛的不确定性、异常性、无效性、模糊性、不平衡性、耗散性与生动的经验,即课程的丰富性。正是这一特点要求课堂教学要努力激发生成性的内容,课程已不仅仅只是教知识,更是师生双方、学生之间合作探究新知识的过程。这也正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这在语文学科中正是应了‚人文性‛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生成性,建设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实现教学的高境界。教学实践的生成性不能只停留在一般意义的理论层次上,必须加强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语文学科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这种价值也只有通过生成性才能有效的挖掘出来,因此,必须在具体的教学策略和课堂教学活动中将生成性的思想予以落实。那么,在语文课堂实践中激发生成性有哪些策略呢?

一、让学生满怀期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其实就是诱惑,是刺激。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产生兴趣,必然对文本充满了期待,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油然而生。

1 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兴趣与学生的期待视角密切相关。期待视界是这样形成的:人在阅读一部作品之前,一般已在自己的阅读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某种综合的包括鉴赏的实际需要和能力在内的‚审美视界‛,这个‚审美视界‛是内在的, 是一种心理定势的鉴赏框架,一旦与具体作品接触,就会形成特定的‚期待视界‛。期待视界具有选择和定向两种功能,对人的兴趣指向是有影响的,表现在人的外在方面就是人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审美视界,以便有针对性地主动激发学生的期待视界,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这一点体现在教学中,主要是在主要教学环节做好‚导入‛这一步。

请看下面的一个教学片段:

这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童年有朋友》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

教师:同学们,我们人人都有朋友,下面请你们介绍一下你最好的朋友或者你所知道的(从生活中,或者从书本中)最好的一对朋友!

学生:……(学生兴奋地介绍)

教师:请大家根据那几位同学的介绍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让他(她)们成为朋友?

学生:……(有说他们有共同的爱好,有说他们互相帮助,有说他们有共同的追求,有说是他们互相支撑,有说是感恩,有说是激励……)

教师:大家说得都很感人,都很对。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亲人之间,也存在着友情?

学生:没有想过!(异口同声)

2 教师:好!那我们今天就来感受大文豪高尔基与他外祖母的那段特殊(“特殊”二字,教师重读,且略作停顿,以示强调)的友情吧!(板书: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

(在教师巧妙引导下,学生们的兴趣迅速满怀兴趣与期待投入到学习中)

这一环节,通过交流,引导出课堂教学的主题,实现了已有经验世界与新文本世界的自然过渡,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期待。伴随着兴趣,生成性的内容自然源源不断。不仅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可以这样,就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这样。总之要记住,一定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让学生读出问题

古人云:‚学贵有疑。‛也有人说:‚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可见,问题是学习的核心。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善教者总是努力营造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需要,作预设;另一种是师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有生成。这两种方式,前一种是基础,后一种是境界。生成性的问题,完全是在师生的教学过程中自主产生的,是基于学生的兴趣指向和学习动机,是一时‚兴会之作‛,往往是最短暂的而又最明亮的,最有价值的,尤以学生生成问题为教学的最高境界。

要想在教学中催生新的问题,教师首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请看特级教师严华银教《行路难》的一个教学片段:

教师:同学们,通过我们的自读、查找相关资料、研讨和交流,我们已经基本理解了李白《行路难》一诗中的诗句和大致的内容。当然,尽管

3 如此,我们还不能说我们已经读懂了李白的这首诗,我们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我们分组研讨,请大家围绕全诗深层次地理解和提问,并请各组组长将问题归类以后传递给我。时间10分钟。

10分钟后,各级将集中过的问题陆续递上。

教师:综合各组问题,有代表性有是这样几个:……我们再进一步地看看,还有什么样的代表性的问题未能归并进来?

学生(大部分):我们没有了。

教师:这样的话,大家再用5分钟时间,对这些问题中的新出现的你没有研讨过的部分,作一些分析研讨,准备大组交流。

(5分钟以后。)

教师:下面请大家围绕上列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发表意见,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观点;也可以借题发挥,引发新的问题;至于说你想具体讨论问题中的哪一个问题则悉听尊便。总之,随心所欲,畅所欲言。

……

从上可见,严华银老师是位创设问题情境的高手,他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拿出合理的时间,让学生活动起来去生成问题,自己则尽可能地回避。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问题意识是当然是非常强烈的,课堂的生成性必然是非常丰富的。严华银老师自己也说:‚‘问题解决’应该是一个过程,而且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要内容是‘活动’。‛

要想在教学中催生新的问题,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文本中有许多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往往是解读文本的关键。比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一般的理解是无产阶级英雄大众,好像

4 是毫无疑问,但只要引导学生注意上文中的‚英雄‛,让学生思考:这里的‚风流人物‛能否换成‚英雄人物‛?讨论后,学生自然就会明白:不能换的,在毛泽东的词中,‚风流人物‛是能文能武能建功立业的人,是比英雄还要‚厉害‛的人。到这里,《沁园春〃雪》才被读透了。

催生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怎样,问题一经生成,教师一定要紧紧抓住,用这一点火花去照亮整个课堂。

三、让学生意愿达成

当在课堂中教学中出现偶然性的问题,教师不能以不与教案相符合而进行武断地压制。其实,如果教师能顺应这一情况,让学生意愿达成,课堂往往因为这一生成性的内容而变得精彩异常。比如,我教学杜甫的《登岳阳楼》,已经讲到尾联,我提出一个问题:这两句是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后就有人回答:因果关系,表明诗人心忧国家。我表扬了这名学生,觉得这首诗到这里就应该讲完了,刚准备要作小结,就有一学生举手站起来说:‚我觉得诗人‘涕泗流’的原因不止这一点。‛我很欣喜学生能有惊人之语,便问还有何因。他说上面两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也是诗人‚涕泗流‛的原因,‚涕泗流‛将诗人忧国忧家忧身的情怀统一起来了。——我觉得课堂到这里出现生成性内容了——他的话一出,下面就有很多学生议论纷纷,不消片刻,就有人站起来反驳,说作者明摆着就是说因为关山北有战乱才涕泗流,前面写的是自身情况,诗圣具有古仁人情怀,不可能因为自身的苦而流泪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在这里是起衬托作用,更突出诗人的忧国情怀。至此,课堂又产生了新的生成性内容,变得精彩起来,所以我没有去评判谁是谁非,只说他们讲得都有道理,他们都读懂了诗人伟大的心灵。

5 当然,为了能有效地把握学生在课堂里的实情,教师必须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环境、智能发展。这就需要在课前,尽量做好预测学情工作。

四、让学生个性张扬

课堂是富有生命活力的,充满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没有哪位教师能精确地预测出课堂中下一分钟将发生的事件和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预见课堂教学即将发生的众多因素,进行弹性化教学设计,努力开放课堂环境,为课堂教学的生成留下空间。

为让学生个性张扬,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见仁见智是个性化阅读的根本标志。教师必须知道,学生的阅读个性在课堂中外化为四种形式:一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性理解,二是对课文内容的差异性的理解,三是对课文内容的选择性的理解,四是对课文内容的批判性理解。在这四种形式当中,以第三种最为常见,师生惯用的句式是:‚我最喜欢的……是……,因为……‛‚我认为最……是……,因为……‛。课堂因此而变得异常活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探究意识,呵护学生的这些个性,那些精彩的生成,也就产生在对阅读个性的呵护之中。为让学生个性张扬,教师还要树立对话意识,让学生有充分表达的机会。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多元化的,必然在理解上会产生碰撞,唯有进行充分对话,才能让这些碰撞成为课堂教学生成性内容的有效部分。不过,我们要反对那种无原则的开放,失去教师主导地位的开放。始终要记住,开放课堂的基本原则是‚开放有度‛,无度的开放,绝非是生成性的内容。

新课程呼唤富有生成性的语文课堂,我们只有不断地面临挑战,因时

6 而变,顺情作动,积极应对,让课堂的每一个看似普通的细节,成为富有价值的生成信息,促进学生元认知发展。

语文课导入例谈

谈怎样上好低年级语文课

如何上好语文课随谈

中学语文课作文教学方法谈

课堂教学中的美丽生成策略

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处理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捕捉到美丽的生成

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捕捉到美丽的生成

例谈课堂生成资源的捕捉

例谈小学语文课导入方法

《谈语文课生成策略.doc》
谈语文课生成策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