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20-03-04 01:05:4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保护地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张俊杰

一、形态特性和生物学特性

草莓为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浆果植物。栽培分布很广,其总产量在浆果类中仅次于葡萄,居世界第二位。草莓果实柔软多汁,含丰富的糖,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草莓可鲜食,也可加工成果酱,果酒等。其颜色鲜艳,是良好的配餐食品。

1、形态特性

草莓植株矮小,呈半平卧丛状生长,须根系,在土壤中分布较浅,生长在30公分以内的土层,主要分布在5-20公分。

草莓的茎呈短缩状, 分新茎、根状茎、匐匍茎。新茎是当年生的短缩茎,年生长量仅为0.5-2公分,轮生密集叶。匐匍茎是特殊地上茎,由新茎上的腑芽萌发而形成,是营养繁殖器官,茎细,节间长,一般座果后期发生。在偶数节上产生子苗。根状茎为地下短缩多年生茎,为新茎上的叶片脱落后形成的,是贮藏营养物质的器官是贮藏营养物质的器官。因其外形似根而得名。

叶属于基生三出复叶,呈螺旋状排列,在当年生新茎上总叶柄部与新茎连接部分,有两片托叶顶端膨大,圆锥形且肉质化。叶柄10-20公分,基部托叶包在新茎上,柄的中上部有小叶,正常株有叶20-30片叶,寿命130天,新叶长成的40-60天光合力最强。

花多为两性花,能自花结实。也有雌能花。花序:二歧聚伞花序或多歧伞花序中心花先开,3-30朵花,多在20朵之间。

果实为假果,主要是花托膨大肉质化形成,瘦果以聚合果形成生于花托上。果实成熟时果肉红色,粉红色或白色。种子螺旋状排列的雌芯受精后形成(瘦果)。

2、生物学习性

草莓根系在土壤温度达到2℃时开始活动,在10℃时开始形成新根,根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0℃,秋季温度降低到7-8℃时生长减弱, -8℃受冻,-12℃死亡。春季气温达5℃时植株开始萌芽,茎叶开始生长。

草莓的根系分布较浅,加上植株矮小,叶片较大,因此蒸发量大.在整个生长季节,叶片几乎都在不断地进行老叶死亡,新叶发生的过程,叶片更新频繁。

草莓是喜光植物但又比较耐阴。光照充足,植物生长旺盛,叶片颜色深,花芽发育好,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相反光照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叶柄及花序柄细。叶片色浅,花朵小,果实小,着色不良。

这些特点,决定了草莓对水分要求较高,但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开花期土壤的含水量应不低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果实膨大及成熟期土壤含水量应不低于80%,而秋季

九、十月份,土壤持水量达60%即可,草莓不耐涝,要求土壤既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又要有良好的通气条件。草莓对土壤适应性强,在各种土壤上都能生长。但由于是浅根性作物,要求肥沃,疏松,透水,通气的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土壤。

二、育苗

1、母株管理:

草莓育苗在露地进行,选用匍匐茎形成的秧苗与母株分离,培育成新的草莓扩种苗。每亩(667平方米)生产田需备苗圃150平方米左右。在生产田附近选合适地块,施入基肥,然后深耕细耙,做成平畦,于四月初定植母本苗,株行距为80×80公分;缓苗后不久花蕾陆续出现,应及时打掉,以促进匍匐茎的发生;以后追肥2-3次,每次每亩(667平方米)追施“海状元818”膏状海藻肥10公斤,并根据土壤墒情,勤浇小水,保持地面湿润,利于小苗扎根;整个育苗期间,杂草危害较重,一定要及时除去。至八月份定植时,一般一株

母本苗可繁殖生产用苗30株左右。

2、培育壮苗:

当匍匐茎抽生幼叶时,前端用细土压住,外露生长点,并用“海状元818”生根剂800-1000倍液进行灌根,促进发根。进入八月以后,匍匐茎子苗布满床面时,摘心、去掉多余匍匐茎。一株保留5-6个匍匐茎苗,多余的匍匐茎去掉,九至十月即可培育出壮苗。

壮苗标准为有5-6片发育健全的无病虫害的完整叶,根茎粗l-1.5公分,须根多且色白,植株矮壮,单株重量25-30克。

三、定植

1、整地:

栽前一周整地,每亩(667平方米)撒施腐熟畜肥1500-2000公斤,沟施“海状元”有机无机海藻复混肥80-100公斤,“海状元”微生物菌60公斤或“澳洛珈”重茬剂30公斤,沟施深度为10-15公分。施后深翻、耙平、起垄,高垄南北走向,底宽60公分,上宽40公分,垄间间隔 20公分,垄高15-20公分。

2、定植时间:

八月下旬到九月中旬。

3、栽植密度:

根据品种生长势确定密度。垄面中央开一小沟便于灌水,每垄定植2行,大小行距分别为60公分和20公分,株距15公分左右,每亩(667平方米)定植 8000-12000株。

4、移栽:

选阴天或遮荫栽苗。苗木定植前要摘除老叶、病叶及匍匐茎;定植时要求弓背朝向畦外(垄沟方向),将来花序及果实垂落于垄的两侧,便于管理;定植要求深不埋心,浅不露根。

定植后灌足水,2-3天再灌一次小水。缓苗后就进入花芽分化期,此期应加强肥水管理,控水控氮,防止苗徒长,每亩(667平方米)可追施“海状元818”膏状海藻肥10公斤,促进花芽分化。

5、保温扣棚时间

(1)促成栽培:当外界夜间气温降到8℃左右时,开始保温。北方10月下旬力保温适期。保温过早,室内温度高,不利于腋花芽分化;过退,植株休眠,全造成植株矮化,不能正常结果。

(2)半促成栽培:保温应根据品种休眠期长短,当其在自然条件下通过休眠后进行。一般在十二月中旬至次年一月上旬。

也可依计划上市期而定,如三月中旬上市的一月底至二月上旬扣棚。

扣棚后覆盖黑色地膜,盖膜时随盖随将苗破膜放出。

四、定植后管理

1、肥水管理。

根系追肥:

越冬栽培温室草莓扣棚后,室内温度高,水分蒸发快,而这个时期植株生长旺盛,正是花芽发育期,随后很快现蕾、开花、结果,需肥水量大。当新叶长到3-4片叶时,花蕾露出,应结合浇水追一次肥,每亩(667平方米)追施“海状元818”膏状海藻肥20公斤。顶花序采收后,腋花序又抽生并开花结果,植株负担重,如不及时施肥,容易表现早衰矮化。追肥至少进行4-5次,每次每亩(667平方米)追施“海状元818”膏状海藻肥10公斤。

叶面追肥:

第2片叶展开后至现蕾前用“海状元818”花果丰600-800倍液喷施1-2次,间隔时间为10天,目的是利用外力防止或打破草莓的休眠,促进叶柄和花序的抽生。

座果后用“澳洛珈”高钾海藻精1500-3000倍液或“海状元818”果俩好800-1000倍

液喷施,7-10天一次。

浇水:

温室草莓恢复生长至开花前保持上壤湿润即可。开花座果后需水量增加,应及时灌水。果实成熟期需适当控制灌水。

2、植株管理。

及时摘除植株抽生的匍匐茎,做到随见随除,集中清出室外销毁。生长季节要不断除掉老黄叶、病叶和弱势侧芽,集中营养提供结果。在开花前疏除多余的花蕾。大型果品种保留2级序花蕾,中、小型果品种保留3级序花蕾。

3、温湿度调控

(1)定植至休眠:

白天温度20-26℃,最高30℃。

(2)恢复生长至开花前:

为打破草莓的休眠,温度可相对高些。一般白天控制在28℃-30℃,最高不能超35℃,夜间温度12℃-15℃,最低不能低于8℃。此期室内湿度控制在60-85%。

(3)开花期:

开花期对温湿度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白天控制在22-25℃,最高不能超过28℃,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授粉受精迸行。夜温10℃左右为宜,最低不能低于8℃。夜温超过13℃,腋花芽退化,雌雄蕊发育受阻。室内混度控制在40%左右为宜,湿度过大过小都全造成授粉不良。

(4)果突膨大和成熟期:

受温度影晌较大,温度过高,果实发育快,成熟早,但果实变小,商品价值降低。比较适合的温度是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6-8℃。湿度可控制在60-70%。

4、花期辅助授粉

温室内通风量小,昆虫少,不利草莓授粉和受精。辅助授粉可以采取每亩(667平方米)温室放蜂两箱,或用毛笔人工授粉。

五、病害防治

1、灰霉病。

症状 在草莓上主要侵害叶、和果实。在叶上发生时,病部产生褐色或暗褐色水渍状病斑,有时病部微具轮纹,干时褐色干腐,湿润时叶背出现乳白色绒毛状菌丝团。果实被害时最初出现油渍状淡褐小斑点,进而斑点扩大,全果变软,上生灰色霉状物,为病原菌的分生

孢子梗与分生孢子。另外,病菌还能在被害植株上形成扁平形,或不正形黑色鼠粪状的菌核。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孢子在空气传播,蔓延。栽植过密、氮肥多、植株通风透光不良或湿度过大时病重。特别是在促成和半促成栽培情况下,在多肥、密植、下部叶子没有摘除,而枝叶繁茂株行郁闭再加上连续阴雨湿度过大时则发病快。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控制施肥是、栽植密度和田间湿度,行地膜覆盖以防止果实与土壤接触。选用美国3号、红衣等抗病品种,及时摘除老、病、残叶及感病花序,剔除病果。(2)花序显露到开花前喷等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敌菌丹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抑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敌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每10天1次,直至大批果实采收结束。也可喷50%速克灵800倍液等,或花前喷500倍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注意选择茬口实行轮作,定植前深耕,提倡高畦栽培,药剂处理土壤,定植前公顷撒施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90千克后耙入土中防病效果好。保护地栽培可用45%百菌清烟薰剂3-3.75千克/公顷或速克灵烟熏剂灭菌。

2、细菌性青枯病。

症状 草莓细菌性叶斑病又称草莓角斑病,初侵染时在叶片下表面出现水浸状红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斑扩大时受细小叶脉所限呈角形叶斑,故亦称角斑病或角状叶斑病。病斑照光呈透明状,但以反射光看时呈深绿色。病斑逐渐扩大后融合成一片,渐变淡红褐色而干枯;湿度大时叶背可见溢有菌脓,干燥条件下成一薄膜,病斑常在叶尖或叶缘处,叶发病后常干缩破碎。严重时使植株生长点变黑枯死。

发病规律 该病是随着草莓繁殖材料的引进而迅速传播的。在田间通过灌溉水、雨水及虫伤或农事操作造成的伤口或叶缘处水孔侵入致病并传播蔓延。发病适温25-30℃,高温多雨或连作、地势低洼、灌水过量、排水不良、人为伤口或虫伤多者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通过检疫,防止病害传播蔓延。(2)清除枯枝病叶。(3)减少人为伤口,及时防治虫害。(4)定植前每公顷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40%拌种灵粉剂11.25千克,对水150千克,拌入150千克细土后穴施处理土壤进行消毒。(5)加强管理,苗期小水勤浇,降低土温,雨后及时排水,防止土壤过湿。(6)发病初期开始喷洒瑞毒铝铜2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3、白粉病

症状 叶发病初期在叶面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随病情加重,叶缘逐渐向上卷起呈汤匙状,叶片上发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和白色粉状物,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焦枯、蕾受害,幼果不能正常膨大,干枯。

发病规律 病菌以闭囊壳、菌丝体等随病残体留在地上或在活着的草莓老叶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草莓白粉菌是专性寄生菌,白粉病主要依靠带病的草莓苗等繁殖材料进行中远距离传播,而气候则有助于病菌孢子在田间扩散蔓延。

防治方法 (1)选用新明星、宝交早生、因都卡等抗病品种。(2)冬春季清扫园地,烧毁腐烂枝叶,生长季及时摘除病残老叶,栽植不宜过密,加强肥水管理,使植株通风透光,生长健壮。(3)生物防治:喷洒2%农抗120或2%武夷菌素(BO-10)水剂200倍液,隔6-7天再防1次。(4)用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于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6天1次,连喷3-4次。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灭螨猛可湿性粉剂2500-4000倍液,或多氧霉素(AL)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2.5%腈菌唑浮油1000-2000倍液喷雾。这些药剂都是隔7-10天1次,喷药时要使叶的背面和芽的空隙间都均匀着药。(5)保护地栽培可采用45%百菌清烟熏剂3-3.75千克/公顷或速克灵烟熏剂灭菌。一般用药物防治要在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保护地黄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材料)

哈尔滨市保护地优质葡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法

西瓜延后上市保护地高产栽培技术

西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大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柑橘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高产优质茶叶栽培技术

谷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保护地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doc》
保护地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