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工作汇报

2020-03-02 19:19:0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通过丰富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包括开展骨干教师与非骨干教师结对子、同伴交流与互助的集体备课与评课相结合的常规教研活动、校级公开课、同课异构、同课同构、一课多轮等活动,教师们的学科思想在交流中相互碰撞,在交融中达成共识,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使校本培训在实施过程中不走样,我校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让我们的教师外出学习,在学习和交流中,吸收有益成分,丰富自己的校本培训实践。我校还不定期邀请区教研室的专家们到我校指导教学,请有经验的教师通过送课下乡等活动,开展校本培训。几年来,全校的每位教师几乎都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使他们领会了许多独自探索所达不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科研制度:日常教学中,我们提倡教师将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并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来自于教学实践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教研组、学校乃至上级教研部门帮助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讨论解决的策略,通过典型课例研究、连环跟进等进行深入研究。

在主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注重将课程实施中的共性、重点、难点问题,提炼为校本的教研课题,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积极探索。我校参与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课题获河北省一等奖。近两年通过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学院合作,我校参与了数学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模式的研究”,在接受专家组终结验收时,我们的课题研究得到了高度评价,研究的过程也带动了教师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骨干教师,连续参加三届全国教师说课大赛有3人次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

4、导师制度:学校建立了各学科辅导教师队伍,大力发挥骨干教师榜样、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学校开展传帮带工作,通过骨干教师与非骨干教师结对子,实际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建立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比、骨干教师梯队培养、师徒带教、名师培养等制度。为那些已经有所发展、有所成就的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在对教师提出发展的具体要求的同时,学校承担起为教师发展提供服务保障的责任,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机会,提供条件。

5、构建多元化运行载体: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种学术活动,比如2010年12月份,学校20位教师参加了市组织的“魅力教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观摩了支玉恒、于永正、虞大明、刘松、潘晓明等专家的精彩课例,通过活动,教师们受益匪浅。去年年学校派有21位教师参加了提高班主任专业素养及业务能力研修班培训活动,这次活动,不仅是业务理论的学习,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5、评价奖惩制度:建立“以校为本”的教育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在学校新课程实施中的促进作用是我校一直在努力探索的。结合学校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我们力争通过检查把对教师的考核重点放在“教师能否真正地为学生服务、能否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上”。根据教师的工作情况,从备课、上课、作业、教研、学习等各方面进行检查,结合对家长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对教师的工作效果做出全面的评价。通过评价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的作用,使教师能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任务。

五、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我们注重通过校本研修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1.制度约束,保证参与。

初期,我们通过外出取经、聘请专家、读书学习等方式使广大教师接受思想、更新理念,但新课程的实施,最终要实实在在地发生在学校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上。要使每一位教师真正理解、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及时发现、研究、解决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才能实现。因此我校针对学校、教师、学生实际,逐步建立了保障教师工作趋于常态化的校本教研制度。保证教师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学习与反思,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为发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同时注重原有骨干的热情保持,学校不断为其搭建各种发展平台,充分发掘其潜能,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引领作用,保持住骨干不断发展的自信与热情。首先从教研组人员安排上我们比较注意老中青、骨干与非骨干的搭配,通过在教材研讨、听课评课、跨组教研等活动平台中让他们担当主角的方式继续锻炼他们,一方面发挥其骨干带动作用,一方面促使其不断进步。

2.抓准主线,深化校本教研工作。

“阵地前移”,关注课前研究。过去的教研往往推出一节课,大家观看完了课例进行研讨。这样学生无疑成为了实验品,成为了研究的辅助工具,这是与校本教研的主旨相违背的。因此教研组的教研内容“前移”,要求每次教研由教研组长组织对下一周的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分析,将问题解决在上课之前。除了明确课程标准对这部分教学的要求外,语文教学要以读者、编者、学生的身份走进语文文本。数学教学要明确各部分的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重心下移”,开展常态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是校本校研的永恒话题,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主方向。但是那些所谓的“优质课”在农村学校实际教学中实用价值较低,因而各个教研组以常态课作为教研的主要内容开展研讨活动。集体备课之后轮流由教研组成员提供课例,同时坚持“讲研结合”授课教师与同组教师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探讨改进措施。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后研讨,把教研的方向直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来,真正做到了“重心下移。

主题教研,循环跟进。从09年开始,我校便采取循环跟进的方式以“文本细读”为主题开展校本教研。首先,组织老师们系统学习“文本细读”的理论知识。郑爱英主任又结合老师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怎样细读文本”的专题讲座。在此基础上,各教研组以“扎实有效——探究词语教学策略”为切入点开展课堂实践。首先各个年级组分头选取课文,组织本组教师独立分析文本。其中高年级

组选取了《灯祭》一课进行深入解读,中年级组选择了《吹糖人》,低年级组选了《日月潭》。在各位教师独立解读文本之后,各组又利用组内教研的时间将各自解读感悟集中碰撞、交流。结束了对文本的深入分析,李会军、徐玉梅、常维静老师先后执教了以上的三节课。每次讲完课,全体教师再集中到一起探讨教师是怎样通过解读词语来解读文本的。三次课例后研讨之后全体教师有对解读词语的各种策略进行了集中的梳理。即:

1、对比诵读,悟得真味。

2、联系上下文,深入词语。3创设情境,角色体验。

4、借助图画,直观感悟。本学期我校将继续以“词语教学的策略”为切入点,探讨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10月份,老师们围绕着中年级组的夏树静老师讲的《赵州桥》一课进行了主题研讨。

研读课程标准,观摩名家课堂。在进行常态课堂教学研究的同时我们还组织老师们观摩了窦桂梅老师、于永正老师、吴正宪等名师的视频课例,并结合课程标准对这些名家课例细细咀嚼,反思自身的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07年区教育局与东北师范大学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的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各位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时机、方式都有了深刻的认识。现在我校各班已实现了班班通,因此我校把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进一步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们还要求老师们着手建立学校的校本资源。老师们将备课、上课搜集使用的各种资源,制作的教学课件,按照科目及年段整理好放在学校的FTp上。学期末学校对老师们的自建资源进行评比量化。这样不仅可以督促各位教师积极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还为今后老师们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素材,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上学期,我校已集中建成了冀教版中年级语文课件库。

六、示范辐射作用发挥

建校以来,我校多次承担过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送教下乡、锻炼的任务,效果明显。

七、学校特色

康各庄小学一直本着“文化立校”的宗旨,依托读书活动发动全校教师与学生一起捧起经典,进而提高广大教师学生的素质,进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腾俊峰校长高度重视教师的读书工作,在开学第一天的校会上就具体布置了本学期的教师读书工作方案。与此同时,校长自身也率先垂范,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但是仍然坚持每天利用中午等休息时间进行阅读。三个月的时间里先后阅读了《朗读手册》、《如何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等书。几位教学领导也纷纷垂范,在阅读本学期必读书目《朗读手册》的基础上阅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夏山学校》、《我们班的阅读日记》等书籍。为了督促教师们的读书进程,我校每月举行一次教师读书交流会,在每次的读书交流会上,校领导总是率先发言,身体力行以带动广大教师的读书的积极性。读书活动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此项工作,与大师对话,让教师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德。不断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以上是我校创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工作的简单总结,我们将根据评估标准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争取学校的更好更快发展。

创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工作汇报

大洋中学创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工作汇报

创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示范校

创建唐山市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工作视频汇报

创建行为规范示范校工作汇报

创建_党建示范校_工作汇报

创建行为规范示范校工作汇报111

课改示范校创建工作汇报

“创建平安校园”示范校工作汇报

创建《义务教育管理标准》示范校工作汇报

《创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工作汇报.doc》
创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