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凤阳小岗村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2020-03-03 01:52: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东北大学赴凤阳小岗村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理学院 数学1001 20100738 徐甜甜

摘要: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沈浩是前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探访乡村改革足迹,投身三农科学发展”。我们走进小岗,寻访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的源头,重回那个充满改革激情的年代;我们走近沈浩,聆听村民记忆中的那个永不磨灭的身影,感受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崇高灵魂。参观了大包干纪念馆、当年农家和沈浩陈列室,凭吊了沈浩与大学生创业园遗址,采访了村委干部、村民还有大包干带头人,我们一行在感受到强大的小岗精神的同时,也发现了小岗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经研究提出探讨,希望对小岗村的发展有所帮助。沈浩走了,但小岗村正向着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强村努力迈进,小岗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关键词:小岗村 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 沈浩 小岗精神

发展

一、小岗村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

经查阅资料、参观、采访,我们了解到:小岗村位于凤阳县东部的小溪河镇,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实行人民公社体制,生产关系极度不协调,极大地限制了生产力,人民生活不稳定,做一天工1.7分钱,一斤粮食1.7分钱,生产队分粮时只能分十几斤粮食,远远供应不了生活需求,于是劳动力还要出去要饭,并且当时生产队只允许整劳动力参与生产,结果一个生产队只有那十几个劳动力,他们还不能集中精力去生产,极大地影响了产量。小岗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

生活所迫,当人处在饥饿致死的边缘就什么都敢做,分田到户,做了被发现打成反派是死,不做饿死也是死,不如冒死一试。可能其他地方也暗地里实行了包干到户,可是为了保密,没有留下文字材料。而小岗村,为了安几个干部的心,就签了一份责任均分书,留下了证据,为了规避“包干到户”、“分田单干”这些敏感字眼,鉴于当时的政治气候,我们把“包干到户”巧妙地称为“大包干”。小岗村因此成了中国改革第一村。而78年12月党也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但尚未打破极左的路线,中

央仍不许“分田单干”。经过激烈的争论,渐渐地党发现这是适合农民生产的方法路线,开始官方的推广“大包干”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整了生产关系,改变了原有的分配方式,推动了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岗村与沈浩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起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沈浩,出生于1964年,安徽萧县人,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省财政厅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2004年2月积极响应安徽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来到凤阳小岗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09年11月6日凌晨,因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线,年仅45岁。

一位严爷爷用农民最朴实的语言坦然地跟我们讲诉真性情的沈浩。关于沈浩之死,外界的主流说法是沈浩积劳成疾、因公殉职,但也有传闻是喝酒致死。而严爷爷说:“沈浩平时喝酒很多,最起码一天有一顿酒,喝酒伤身,但是现在这个社会不喝酒也不行,不应酬也不行。举个例子吧,北边有一个老板,沈浩叫他来,他说你不喝酒我就不去了,沈浩牙一龇,说喝就喝,豁出去了!而沈浩离开小岗村之前,村民给他饯行,他身体就不舒服了,第二天就发现沈浩死在被窝里了。”不论是不是喝酒致死,我们了解到沈浩是真正的人民公仆,他是为人民而死的。

严爷爷接着告诉我们:“沈浩是个大大咧咧的人,没有官架子,能够和人民打成一片,渴了能到这家能喝碗水,饿了能到那家吃块饼。村里有个女的家里卫生条件特别不好,一般人到她家坐都坐不下去,沈浩能在她家喝一碗稀饭。沈浩本身是个孝子,并且对村里的弱势群体很关心,每次过年,他都在陪这些孤寡老人吃过年夜饭后才赶回家过年。沈浩是个不记仇的人,他因为村里流转土地的事被人打过之后,打人的人被逮起来以后,跟他说了两句好话,他就不计较了。沈浩一开始来吧,我们对他不信任有看法,可他每天下班挨家跑,和老百姓聊天,见到你给你烟抽,有一个月,我们就感觉到他不错,不像一般领导,他和人民走得很近。”听着严爷爷的讲诉,我们的内心受到了震撼,渐渐的走近沈浩,这些事都不是多大的事,可真正做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正是透过这一件件小事,我们看到了沈浩同志伟大的灵魂。

我们又很好奇沈浩是怎样在6年里做了那么多事,使小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小岗村在大包干后的20多年间却发展缓慢,这是怎么回事呢?严爷爷解答了我们的疑惑:“沈浩工作能力很强,他也很累,一到开春,他这样事布置要干那样事也要干,一到年底,钱没到位,他也忙,有一年年底下着大雪,年三十下午他等着钱到位,才回家。原来上面也给小岗村拨款,可都被截留了。举个简单的例子,98年大旱,合肥烟厂赞助我们小岗10万块钱抗旱,都被镇里截留了。沈浩来了,他是省里干部,有人脉,知道上面拨多少钱,他就去盯着,钱就直接到位了。小岗村自己修友谊大道的时候,沈浩不是像领导坐着指挥,而是身先士卒,领导着大伙去干水泥撒到地上,他就用手去捧,也顾不得水泥是不是烧手,在沈浩的感染下,友谊大道只用了一个多月就修成了,只花费22万,省了28万。你们进出小岗村的这条路叫快速通道,这条路沈浩书记功劳最大,他04年来要修这么一条路时,省里市里没有领导支持他,一个农村修一条路,要让京沪铁路这么繁忙的一条铁路停下来不可能,但是沈浩多次的去跑,多方的努力,去省里市里,北京中央,上海铁道部,去争取,坚持了4年直到07年底上面批下来了。”通过严爷爷我们了解到一个形象丰满的沈浩,他不是装腔作势的假崇高,不是高高在上的伟大,而是脚踏实地的认真做事,是真真切切的人民英雄。

我们要学习沈浩同志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我们申请的吟咏:“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

三、小岗精神

以“自力更生的奋发图强精神,实事求是的和谐求真精神,敢为人先的突破创新精神”为内容的“大包干精神”,和以“致力发展、富民强村的执着精神;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奉献精神;心系百姓、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艰苦创业、勤政廉政的奋斗精神”为成分的“沈浩精神”共同形成了“小岗精神”。大包干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离我们远去,可小岗精神将永远熠熠生辉,为国家的兴复提供长久的支持力。我们作为当代有理想有目标的大学生,应当将小刚精神铭记于心并且付诸于实践。况且作为土生土长的凤阳人,更有责任和义务将小岗精神发扬光大。

四、小岗村的发展,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们想了解小岗村过去的面貌、现在又会以怎样的路线发展和大概要多长时间才能真正发展起来,村委工作人员赵玲姐姐就和我们聊起了小岗村发展问题。“04年沈浩书记来的时候当年农家那种草房还

有很多,小岗也只有很小一片,整个小岗村就是穷脏乱差,住房条件很不好,30%住的是危房和茅草房,40%住的是小平房,很少有楼房,很多房子一下雨就漏雨,有一家叫徐金山他们家房子是危房,沈浩书记去看见地上放的都是盆在接雨,他老婆在家找个稍微不漏雨的地方抱着孩子在那坐着,沈浩书记就说这样的房子还不走,倒掉怎么办,才把孩子转走。那时候小岗村路只有到小岗小学那么一小段,还是01年别的村来这修的,所以村民基本上只能走泥巴路,更别提现在修的十几米宽的公路了。”

据我们观察了解,在沈浩书记来之前,小岗村仅仅是达到温饱而已,整个村子也完全是一幅破败的景象,而沈浩书记来之后,小岗村以飞速发展着,修成快速通道和友谊大道,草房平房基本上全部变成楼房,引进了GLG、玉菜业、宝迪等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并与现代农业紧密联系的公司。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建设了大学生民兵连部,消防所,公安所,敬老院,菜市场还有小岗学校等。农业发展也渐趋机械化、规模化。

小岗村将继续坚持“发展现代农业,开发旅游业,招商引资办工厂”三步走发展思路和“现代农业的示范村,城乡统筹的先行村,制度创新的实验村,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四型小岗村(胡锦涛提出)的建设目标,实施“4551”工程。具体产业发展定位就是以GLG产业园、从玉菜业等企业为龙头,宝迪公司原种猪养殖为带动,形成种植养殖循环经济链;以农产品深加工业为支柱,建设农副产品集散地;以红色旅游为带动,加强文化建设,繁荣第三产业,构建生态和谐文明新小岗。我们将始终以现代农业为主导,以农产品深加工的工业来促进发展,附带发展特色旅游业,像农家乐、采摘园等也是以农业为基础的。我们认为小岗村先进的发展思路具有创新性,它针对性的契合了小岗村的特点,是为小岗村量体裁衣的发展战略。在未来,快一点5年10年,慢一点20年,小岗一定会发展成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强村。

五、大学生创业园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我们曾在马路边看到前方1100米大学生创业园的标志牌,可我们沿路找去也没有看到蘑菇大棚,只有一个大学生创业园的牌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大学生创业园是沈浩2006年引进的,想要通过大学生创业带动小岗村农民的生产创造积极性,进而带动小岗村的经济发展,因为大学生更有创新能力、创造性,掌握了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生产资料,有助于帮助打破小农的局限性。0

6、07年收回成本并且实现盈利,08年由于雪灾,国家补贴了一部分,09年,由于当时制作的蘑菇大棚使用寿命只有3年,就拆除了,所以我们现在见不到大学生创业园了。那大学生创业园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一方面,大学生创业园是成功了,

1、对大学生来说,他们需要这样一个机会去尝试,去展示自己的才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宝贵的,对他们来说只要迈出这一步,他们就成功了。

2、从经济角度考虑,实际上,蘑菇大棚是盈利的。

3、大学生创业园对小岗村的发展起了探索作用,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对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园也有失败之处,

1、蘑菇大棚在第四个年头就被拆除了,说明它在技术上不可持续发展。

2、大学生创业园没有与小岗村其他产业形成循环促进链,就没有扎稳脚跟。

3、没能够不断的吸引大学生来进行有意义的创业,它只是一个没有通过考验存活下来的尝试。

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小岗村村菜市场名存实亡,成了摆设,村的规模扩大了,可村民数量不足又难以集聚,这样就难以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商品化,失去了方便村民生活、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我建议划分居民区、农业区与工业区,集聚村民。政府引导小岗村农产品商品化,出台鼓励措施鼓励村民使用菜市场。

2、红色旅游业产业链发展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掘出小岗村名村的优势。首先,旅游景点开发建设不完全,景点项目少,包装粗糙没有特色,难以吸引游客。建议多开发一些开发有趣有意义的景点,认真挖掘其闪光点。其次,旅游业发展不健全,景点没能带动餐饮业、娱乐业充分发展。现在小岗村的饮食条件很不好,并缺乏娱乐设施,而农家乐葡萄园采摘也缺乏应有的市场经济的活力,变相为小规模的买卖葡萄,实应开发形成当地特色饮食与娱乐设施并规模化建设采摘园,将重点放在采摘乐上。再三,小岗村的公共服务设施不能得到很好的维护管理,一部分已遭破坏。建议做好管理。

3、存在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在当地采用地下水通过管道流入农田的方案为农民增收,可我等亲见清洁的水肆意的在荒田中喷灌,着实心疼。小岗村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应该做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注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更不能浪费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在这个方面,建议有关部门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案,解决管理不规范、使用不合理造成的严重浪费。

4、,凤阳县地处滁州蚌埠交界处,小岗村地处偏僻,不能围绕中心城市发展,难以带动小岗村交通、经济、文化的飞跃。蚌埠市是交通枢纽,建议将凤阳县划入蚌埠市,这样可以带动凤阳的发展。所谓山高皇帝远,凤阳远离滁州市,使得其有心却无力顾及,若将凤阳划归蚌埠,凤阳与蚌埠的临近将促使小岗村再发展。

赴凤阳小岗村参观考察报告

赴凤阳小岗村实地考察教学活动

赴安徽凤阳小岗村参观学习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赴凤阳小岗村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新闻稿

参观凤阳小岗村有感

安徽凤阳小岗村服务业创业计划

赴小岗村考察学习体会

小岗村社会实践论文

安徽凤阳小岗村暑期实践调查总结报告

凤阳旅游局赴海南考察报告

《赴凤阳小岗村社会实践个人总结.doc》
赴凤阳小岗村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