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

2020-03-03 13:41:4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其中心理动力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2心理学主要流派: A.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强调研究对象为无意识现象,且通过自由联想和分析梦境).B.行为主义学派(美.华生和斯金纳,采用客观试验方法).C.认知心理学派 D.人本主义学派(以人为本,反对兽化,神化,病态化) 教育对象特殊性:“因心施教”、“因龄施教”、“因性施教”、“因材施教”。 3“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维果茨基提出,主要是根据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确定将来“可能的发展水平”.1903年美.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诞生.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景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4教育,学习和发展三者的关系,联系: 1.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2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3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区别:1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中不同的学科侧重加以研究2三者主体不同.

5教师的威信包括职业威信和人格威信,其主要影响是:1威信效应2名片效应3“自己人”效应4好感效应.

6教师的教学水平1尝试式教学(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和学习的基本规律,只知道应该“教什么”,不懂得“如何教”,摸着石头过河); 2因循式教学(知道“如何教”,但不知“如何有效教”)3策略式教学(能根据种种因素选择有效的方法,灵活创造性的进行教学.更关注如何有效的教)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观摩、微型教学、教学反思。

7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1内容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故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不完全相同2形式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3性质是具有一定的被动性4领域包括知识、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8大学生学习的特点1内容上是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 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方式上自学方式日益占据重要地位; 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 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9桑代克尝试错误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其学习律有: 准备律, 练习律,效果律(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愉快的,则学习就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烦恼的,则这种行为反应就会削弱而不是加强.巴浦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条件反射的几个规律性现象:强化,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分化,高级条件反射.

10.布鲁纳认知发现说(美): a.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b.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c.教学应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d.提倡发现学习.e.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发现学和接受学相比的优缺点。优点:1.提高学习者的智慧并发挥其潜力;2.产生自行学习的内在动机;3.学会发现试探法;4.巩固对知识的记忆;缺点:系统性较差;耗时长;只适合小组学习。

奥苏伯尔认知接受说(美)1.学习方式的分类(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2.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3.学习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联系而被同化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中去4.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同化新知识,原有知识为固定点).5.教学原则:逐渐分化;整合协调 6.“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奥苏伯尔根据“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这两条教学原则,提出了“先行组织者”这一具体的教学策略。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清晰地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和新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

1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a.知识观(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解释和假设,不是绝对和唯一正确的答案).B.学生观(1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的知识和经验;2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作为生长点;3学生的协作活动对意义建构起重要作用。是每个人的学习的个体性).C.学习观(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 同化:学习者把外界环境中的新信息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和加强已有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 顺应: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中的信息,产生冲突,引发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或改造,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顺滑是性质的改变。 12.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或外部动力.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学习动机由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组成.学习动机和

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耶尔克斯-道德森定理见p55).13.动机类型: A.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B.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C.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14.动机期望理论: 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将成就动机分为: 力求成功的动机, 避免失败的动机.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完整丰满的人性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15.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 答: 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2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发式教学3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6.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 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五个基本环节.17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1强度律(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使学生清晰的感知到)2差异律(被感知的对象必须与它的背景之间有所差异)3活动律(活动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4组合律(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态上相似、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系统或一个整体,更容易被感知)5对比律(凡是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他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往往能使学生对它们差异的感知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提高感知的效果.)

18.如何促进大学生有效理解知识的条件1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丰富的变式.(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19.记忆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环节.记忆保持时间分为: 瞬时记忆(0.25-2秒), 短时记忆(1分钟)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保持曲线): “先快后慢”,故反应了应及时复习的必要性.

知识遗忘的原因:衰退说,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同化说

20.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 A.审题(分析课题).B.课题归类(把课题与过去所学的或所经历的相关的知识信息发生联系).C.重现知识.D.解题.21.动作技能(也称运动技能或操作技能,是指由一系列外部动作以合理、完善的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形成过程分为: 认知阶段,动作分解阶段,动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其形成的特征: a.动作的有意识控制减弱.b.利用线索的减弱.c.动觉控制的加强.d.运动图式的形成.e.预见和应变能力的增强.(可以联想学习汽车驾驶过程.)

22.元认知就是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23.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记忆策略训练分为: 组块(指将输入的看似分散无关的信息加工组合成一个记忆块或记忆单位),替换(将不以记忆的和难以记忆的项目设法变成有意义、易记住的材料), 联想, 理解, 记忆术(位置法,首字母缩略词法,谐音法).等等.阅读方法训练:SQ3R(浏览,提问,阅读,背诵,复习) 24.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形式训练说, 相同要素说,经验概括说,关系转换说,认知结构说.

在认知结构说中认为认知结构有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产生影响:1认知结构的概括性,表现为在学习新的任务前,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2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指在学习新任务前,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异同是否能清晰分辨3认知结构的巩固性,指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巩固程度.25教学促进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分类: 正迁移和负迁移,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特殊迁移和普通迁移.在教学中应该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为促进学习的迁移,应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其基本标准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与学生认识特点相一致3改进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应遵循“不断分化”与“综合贯通”的原则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灵活的,需要灵活掌握使用,从而反映一个人的应变能力.

26创造性的心理解析(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性,而创造是指一种最终产生创造成品的活动或现象,有真创造(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和类创造(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指对个体而言有独创性)之分 (2)创造力的特征: 流畅性, 灵活性, 独创性.27.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创造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互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具体有四点: 1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4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

水平的智商.2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 (1).问题表征(头脑对问题的认识理解程度).(2).情绪状态(有适度的情绪状态,哪怕是积极的情绪).(3).动机强度(从长远看,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高;从解决问题看,要保持适中的动机水平).(4).定势作用(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5).功能固者(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它方面可能有的功能).(6).原型启发(在其它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29.品德心理结构: “四分法”包括: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30.道德发展阶段论: (1).皮亚杰的研究.采用观察法和对偶故事法研究.(2).柯尔伯格的研究: 采用“两难故事法”,关注回答问题的理由,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由高到低,16岁左右是人道德发展的关键期(初高中阶段); 女性道德判断水平低于男性.(两个结论).

31.社会学习论(班杜拉理论),又叫观察学习论,解释社会生活中人所学到的东西,基本观点是(1).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2).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当众表扬对于表扬者是直接强化,对其它人是间接强化,产生的效果是替代强化.(3).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4)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习论注重实验室实验:模仿学习实验,抗拒诱惑实验,言行一致实验.(5)过程:榜样的出现;关注榜样;保持(把榜样的行为储存在自己记忆中);行为的获得(将行为在自己头脑中形成);动机 (6)它的启发意义在于: A.教师本人必须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B.为学生选择的榜样应该是可信、可亲、可敬的.C.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力.D.净化社会环境和大众传媒.

32.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1).态度定势的形成.(2).道德观念的确立.(3).道德情感的培养.(4).道德信念的形成.(5).道德意志的锻炼.(6).道德行为的养成.33.培养道德情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1)通过具体的道德情境培养直觉的道德情感.(2).通过文艺作品或先进人物培养想像的道德情感.(3).通过说理培养论理的道德情感.需要把几种方式相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4.品德矫正的心理策略: (1).过矫正(要求不良行为者通过自身努力消除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回复并改善原有的状况,同时进行适当的练习)(2).防范协约(以书面形式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实施和监督关系的校正不良行为方法,如同缔结条约一样,订立者双方需严格遵守。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行为和结果进行有效控制).(3).强化暂

停.(4).表征性奖励.(5).榜样示范.(6)惩罚.(7)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的心理策略:1.合理的使用正反两方面的

材料,必须依赖4个条件:○

1听众态度,听众为正面态度时,进行正面宣传;听众持否定、反面、消

极态度时,必须揭露反面材料并加以批驳。○

2.众的鉴别力,受众鉴别力较低,出示正面材料;受众

鉴别力较高,可以出示反面材料。○

3教育任务的长短,若完成立即的任务,进行正面宣传;若完成长

期任务,进行反面材料揭露。○

4组织顺序,根据记忆系列位置效应,将正面材料放在首尾,反面材料放在中间。2.合理使用情绪因素和理智因素,依赖

3个条件:○

1受众的文化程度,文化程度低,更多的提供情绪因素,文化程度高,提供更多的理性因

素。○

2教育任务长短,完成立即的任务,使用情绪因素;完成长期任务,使用理智因素。○

3组织顺序,将情绪因素放在首尾,理智因素放在中间。3.利用门槛效应。设置多个台阶,逐步提高要求。4.利用南风效应,做到润物细无声。5.利用名片效应,投其所好。6.避免超限效应,点到为止。说的过多反而引起逆反心理。

35.自我意识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自我意识的结构: (1).从结构形式上分为自我认识(基础,指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认识)、自我体验(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信,内疚,自豪感,责任感,优越感,成就感、自我效能等层次。其中自尊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和自我调控 (指对自己行为和洗礼活动的调节与控制,自己对待他人和自己态度的调节与控制).(2).从内容形式上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3).从观念上看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投射自我.投射自我是个人想象在他人心目中的自己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自我感。

36.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的障碍: (1).过渡的自我接受与自我拒绝(2).过强的自尊心与过重的自卑感.(3).自我中心和从众心理.(4).过分独立意识与逆反心理.37.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1).全面认识自我(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 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 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 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 (2).积极悦纳自我(积极的评价自我,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3).努力完善自我.(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38.(1)社会助长作用是指由于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表现为结伴效应、观众效应.社会懈怠作用是指如果别人

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造成活动效率的下降的现象.(2)去个性化是指在群体作用下,个人的自我约束减轻,责任感意识下降,而产生的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

(3)从众是指人们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5)(简答)人际吸引的因素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喜欢、悦纳的现象。分为A.相似吸引.在相似性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态度和价值观因素.B.互补吸引.当交往双方的需要满足正好称为互补时,双方的吸引程度也会增加.C.仪表吸引.尤其是第一见面的映象.D.人格吸引.产生于人格魅力,是人际吸引最本质的因素.

(6)(简答)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主要有: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避免争论,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学会批评.3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矫正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2)健康的新概念: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198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3)(简答)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A.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B.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C.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D.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E.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F.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G.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H.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4)(简答)大学生常见的矛盾冲突A.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B.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C.强烈的成才意识与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D.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E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F.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A环境适应教育.B.智力发展教育.C.人际关系和谐教育.D健康恋爱观教育.E.生涯发展规划与教育.

40人格:将人格理解为一个人特有的心里面貌,定义为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 能力、气质、性格.

(2).智力结构理论.A.流体智力(与生理有关,属于人类基本能力,其个体差异受教育文化影响较少)与晶体智力(经验的结晶,与教育文化有关,与年龄变化没有密切的联系)理论的创始人美的卡特尔.B.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创始人美的斯滕伯格, 人的智力由分析智力、实践智力和创造智力.C.智力多元结构理论创始人美的加德纳.八种智力: 逻辑数理智力言语智力身体动觉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人际智力、自我内省智力、观察自然的能力.(3).* 智力多元结构理论对教学的启示A.全面认识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B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C多元的标准评价学生,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扬长避短.D.多方面的培养学生

(4)“韦克斯勒智力测量表”是最大最广的智力测量表,包括操作量表和言语量表.(5).智力水平表70-89偏低; 90-109中常; 110-129偏高; 130-超常

(6)气质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所谓动力特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是天生的.气质类型及其鉴定: A.胆汁质: 坦率、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强、急躁易冲动、具有外倾性.缺点是考虑问题不深入.(考虑问题不够仔细,谨慎,胆大心不细) B.多血质: 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敏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兴趣易转移, 善交际, 具有外倾性.(灵活多变) C.粘液质: 沉着、安静、反应缓慢、情绪发生慢而弱, 注意稳定, 往往表现为固执和淡漠,具有内倾性.(创新,冒险性差,反应慢,深思熟虑) D.抑郁质: 情绪体验深刻、敏感,反应慢,行动迟缓,行为孤僻,心理脆弱, 具有内倾性.(过于敏感,心理脆弱)

(7).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在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8)性格特征分析四个方面.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理智特征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意志特征.

3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矫正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2)健康的新概念: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3)(简答)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A.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B.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C.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D.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E.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F.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G.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H.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

(4)(简答)大学生常见的矛盾冲突A.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B.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C.强烈的成才意识与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D.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E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F.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A环境适应教育.B.智力发展教育.C.人际关系和谐教育.D健康恋爱观教

育.E.生涯发展规划与教育.40人格定义为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教育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 能力、气质、性格.(2).智力结构理论.A.流体智力(与生理有关)与晶体智力(经验的结晶)理论的创始人美的卡特尔.B.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创始人美的斯滕伯格, 人的智力由分析智力、实践智力和创造智力.C.智力多元结构理论创始人美的加德纳.八种智力: 逻辑数理智力言语智力身体动觉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人际智力、自我内省智力、观察自然的能力.(3).* 智力多元结构理论对教学的启示A.全面认识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B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C多元的标准评价学生,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扬长避短.(4)“韦克斯勒智力测量表”是最大最广的智力测量表,包括操作量表和言语量表.(5).智力水平表70-89偏低; 90-109中常; 110-129偏高; 130-超常(6)气质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天生的.气质类型及其鉴定: A.胆汁质: 坦率、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强、急躁易冲动、具有外倾性.缺点是考虑问题不深入.B.多血质: 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敏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兴趣易转移, 善交际, 具有外倾性.C.粘液质: 沉着、安静、反应缓慢、情绪发生慢而弱, 注意稳定, 往往表现为固执和淡漠,具有内倾性.D.抑郁质: 情绪体验深刻、敏感,反应慢,行动迟缓,行为孤僻,心理脆弱, 具有内倾性.(7).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在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8)性格特征分析四个方面.A.性格的态度特征,指一个人队社会、集体、他人、自己及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态度特征。这是性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具有道德评价意义。B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属于认知特征。C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人在情绪活动室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D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一个人自觉的调节自己行为凡是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包括自治性、果断性,坚韧性,自觉性和勇敢性。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

重庆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山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作业高教心理学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试题

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全文)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doc》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