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报猫的故事

2020-03-01 16:37:3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课题:七年级语文上册《猫的故事》

课型:主读课文

上课时间:2013年12月5日

作者:杜忠伟

单位:滕州市西岗中学

电话:13656378202

10《猫的故事 》( 2课时)

主备人:杜忠伟 (滕州 西岗中学)

课前预习:

1.理解并识记文中的生字、难词。

2.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动物”母爱的赞美和对动物生命的珍视之情。 3.学习“用波澜起伏的故事来深化主题”的方法。

相关课程标准: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学习目标:

1.品味夸张、幽默的语言特色。 2.分析关键词,提高复述能力。

3.感受作者对“动物”母爱的赞美和对动物生命的珍视之情。

教学重点:

1、对“动物”母爱的赞美和对动物生命的珍视之情。

2、对叙事性作品的复述能力。

教学难点:文言色彩浓重的词汇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评价任务:

1、理解重点词语及个别语句。

2、感悟母爱的伟大,体现人文性。

3、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体验。

教学过程:

温故学: 请举出有关母爱的格言与生命名言: 示例:母爱名言:

母爱是人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生命名言:寿命的缩短与思想的虚耗成正比。(达尔文)

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知新学:

(一)导入

生命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它只有一次,是不可重复的。不管是人的生命,还是动物的生命,都是一样。热爱生命,关注生命,歌颂生命,珍视生命,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反思自己行为而发出的真诚呼唤。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著名现代散文家、学者梁实秋写的《猫的故事》。

(二)认识作者: 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后迁到台湾。本文选自《梁实秋雅舍全集》。

(三)检测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饽饽(bō·bo) 值更(gēng) 梆(bāng)子 万籁(lài)俱寂 嗥(háo) 如诟( gîu) 如詈(lì) 跳踉(liáng) 窗棂(líng) 鼐(nài) 殚(dān)智竭力 赫 (hâ) 然 缓颊(jiá) 膺 (yīng)惩 猱 (náo) 升 夤 (yín) 夜

2、词语解释。

【如怨如诉】形容乐器声风声等好象在埋怨或诉说。课文中用来形容猫的叫声。 【一之已甚岂可再乎】(错误、干扰等)有一次就已经很过分了,怎么还可以有第二次呢?

【凌乱不堪】凌乱,不整齐,没有秩序;不堪,用在消极意义的词后面,表示程度深。【贯通】(学术、思想等方面)全部透彻地了解。 【势必】副词,根据形势推测必然会怎样。

【奄(yǎn)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引申为事物即将消亡或毁灭。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息,呼吸时进出的气息。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开释】释放(被拘禁的人)。

【高枕而眠】把枕头垫得高高的,无忧无虑地睡大觉。形容麻痹大意,盲目乐观。也比喻思想上解除武装,放松警惕。也作“高枕无忧”。

【光临寒舍】谦敬之辞,用于称他人到自己家里时。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寒舍,谦辞,称自己的住所。

(四)阅读全篇,整体感知

要求:集中注意力,在3分钟内默读完全文,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看围绕“猫的故事”作者写了猫的哪些举动?

引导归纳:躁动不安——破窗而入——奄奄一息——历史重演——哺育小猫——刁离书房

总结:当自身的灾难与子女的安危同时放在一架天平的两端时,做父母的总会毫不犹豫的将天平倾斜于子女这一端。这就是亲情,它不需要华丽的语言,惊人的举动,常常是朴素的,自然的,一如包围我们的空气。

2、从课文中划出“我”对猫的感情变化过程的词语和语句。

归纳总结:厌恶——憎恨——同情——痛恨——赞美——愧疚

3、作者的感情为何会发生变化?采用怎样的写法。(讨论总结) ——被母爱感动,引发对生命的敬重。人世间的大功德,大恩大德就是对创造生命的敬重,对生命的珍惜,爱护,尊重,而且应该普及到一切有生命的生物身上。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4、体会本文的主旨。

本文以时间和事情的发展为顺序,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逐步展示了猫伟大的母爱,紧紧围绕“我”对猫的态度变化过程。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人文情怀,读来令人感动。 “我”对猫的态度和情感变化过程:起初,感到“搅得一家不安”;(厌恶)——接着“有些不耐烦”;——终于“按捺不住”;(憎恨)——再接着“看到被吊的奄奄一息的猫”并“为她缓颊”、“稍予膺惩”;(同情)——过后“准备高枕而眠”,但是“当天夜里,听见铁罐声响,打了一个冷战”并“决心用重典”;(痛恨)——最后发现了四只小猫瞬时“一腔怒火消去”以至发出赞美之情“天地之大德曰生”。(赞扬)

文章通过作者对猫的态度变化,以及对猫的伟大母爱的赞扬。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生命属于你只有一次,它是珍贵的,我们应该珍惜它们,并让它们发挥出价值。

(五)重点研读:细读最后两段,思考回答(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文章后面的变化使读者触动。触动读者的是猫的母性还是“我”对此事的态度、感叹?请具体谈谈。

学生思考、讨论,进行展示,教师明确:

在第一层面上,读者和文中的“我”一样,是被猫的母性所触动的。 在第二层面上,“我”对此事的感悟是既深刻又动人的,这应当是更重要的触动读者之处。“天地之大德曰生”,这道理本该普及于一切有情。”也就是说,人世间的大功德、大恩大德就是对创造生命的敬重,对生命的珍惜、爱护、尊重,而且应该普及到一切有生命的人和动物、植物的身上。

最后,对不顾一切危险的伟大的母爱给予了礼赞。而母爱最感人、最重要、最实质的就是对弱小生命的保护,不顾一切的无私的守护。这就是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大德在母爱!所以,“我”被触动了,我们读者也被触动了;而无论“我”和读者,这个触动都不仅仅在猫的母性,还应在那个关于生命的深刻感悟。

2、各个小组写出自己的结尾,交流所写的结尾。与原文比较,说说哪一种写法更好。

学生交流讨论,进行展示,教师明确:

对于全文来说,原文结尾其价值至少有两个方面:第一,增加了文章的思想深度。人对于动物的侵害,已经成习惯,即使觉悟了以后,往往永远无法弥补已然的过失;第二,全文的风格是幽默的、轻松的,但是到了最后,却不幽默了,不轻松了,而是来一笔沉重的忏悔。

从文章的情绪来看,这里是一笔抒情,和前面的幽默形成一种对比。有了这一笔,文章的情绪显得更加深邃,结构显得更加丰富。对于生命的珍惜是无声的,情感的伤害是隐性的,有了错误是不可弥补的。缺乏文明修养的人对这样的事情可能是没有感觉的,只有高度文明、感觉十分细腻的人,对于生活真谛才有这样精致的体验。

(六)再读课文,然后互相交流本文在词语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以课文第三自然段为例进行说明

(1)词语: 执法如山 不稍宽假 为她缓颊 从轻发落 予以开释 稍予膺惩

这些词语都是很庄重的书面、文言词语,并具有法律的味道。把这些词语用在一只猫的身上显得不伦不类。但是,通过这些词语一方面,可以显示出厨师在惩罚猫的过程中的姿态和神情。另一方面,这些词语在适用对象上,语义上出现了错位。使其用语上构成诙谐有趣(大词小用),以此充分显示了作者对于厨师所表现出来的姿态和神情的调侃。

(2)、“像是新婚夫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猫逃跑时的狼狈像,同时也写出了猫逃跑的速度之快。新婚夫妇度蜜月与猫为了逃命而仓皇奔跑,本是完全矛盾的两者,意境完全不同。但作者却把两者联系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反差,以此更显示了文章语言的幽默与诙谐。

拓展学:

你了解动物界中哪些有关母爱的故事,给大家讲讲?

总结:人类有感情,动物也有感情,我们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珍爱一切有生命的物体。 达标学:

一、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膺惩(yīng)猱升(náo)夤夜(yín)窥视(kuī)赫然(hâ)圆箍(gū)深巷(xiàng)

2、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如怨如诉 凌乱不堪 按捺不住 高枕而眠 初释重负 从轻发落

3、解释下列词语。

①奄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引申为事物即将消亡或毁灭。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息,呼吸时进出的气息。

②执法如山:执行法律、法令极其严厉,决不动摇。如山,比喻像山一样,坚定不动摇。

③光临寒舍:谦敬之辞,用于称他人到自己家里时。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寒舍,谦辞,称自己的住所。

④念念不忘:时刻思念,永不忘记。念念,一遍遍地思念。

二、语言表达训练:

4、“它拖着铁罐子跑了一天,藏躲在什么地方,终于夤夜又复光临寒舍”一句中“光临寒舍”一词用得恰当吗?为什么?

明确:恰当“光临寒舍”本来是谦敬之辞,是人与人交往时用的客套话。这里用在猫身上,拟人化的特点相当鲜明,因此显得诙谐、生动、有趣。

5、《猫的故事》这篇文章的关键情节有哪些?

明确:厨师惩罚猫的恶作剧;结尾处猫不顾一切回来喂奶,“我”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

6、《猫的故事》作者采取两条描叙线索并进的结构方式,分别是什么? 明确:一是猫客观上在本能地表现着“母爱”,而是作者主观上在用心发现和赞美“母爱”,二者相互映衬,融合一体,因而把“伟大的母爱”描画得鲜明突出,形象感人。

7、某班举行以“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利与弊”为话题的辩论活动,下面是甲方同学的一段辩词:

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有弊无利。一方面,初中生能参与的社区公益活动,无非是扫扫地,擦擦窗。做这样的小事,对初中生的成长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学好文化知识是初中生的主要任务,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

如果你是乙方主辩,你将怎样针对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反驳,表达你方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先摆出你方观点,再进行反驳。

观点: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并非有弊无利,而是利大于弊。

反驳:一方面扫地、擦窗看似小事,但小事中却能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参加社区活动对雪好文化知识有帮助,不会影响学习成绩。

8、《水浒传》是描写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请写出你所熟悉的两个故事。

①武松景阳冈打虎 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④智取生辰纲

板书设计 猫的故事

猫的举动: 我的情感变化:

躁动不安 厌恶

破窗而入 憎恨 欲

奄奄一息 同情 扬

历史重演 痛恨 先

哺育小猫 赞美 抑

叼离书房 愧疚

无私无畏的母爱 对生命的敬重

教学反思; 梁实秋的《猫的故事》,以”猫的故事”和”我”感情变化为线索,叙述了猫为了她的四只小猫,不顾一切的冒着生命危险回来喂奶,表达作者对伟大母爱的赞颂和对动物生命的珍视。学生的多维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讨论、辩论阶段,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对本文大词小用、谐趣幽默的语言特色,学生趣味盎然,参与度强烈,更加深入理解母爱的伟大无私。

学生对有些文言词语理解不深刻。评价过于单一,对叙事性作品的复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猫的故事

猫的故事

故事:福气猫

《猫的故事》

一只猫的故事

九尾猫的故事

猫的故事7则

《猫的故事》教案

两只猫儿童故事

猫族的故事

《上报猫的故事.doc》
上报猫的故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