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暑期三下乡工作简报(五)

2020-03-03 20:47: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2年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育 帮扶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活动

工 作 简 报

(第五期)

共青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总支委员会

(2012年7月11)

本期导读

●我校大学生教育帮扶服务团走进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

西郊三村社区,进行特别帮扶“留守儿童”

※服务团开展素拓训练,增强团队意识

※关爱孩子,从语言学起

※知行合一,提高动手能力

※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培养科学兴趣爱好

●总结今天,展望明天

我校大学生教育帮扶服务团走进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

西郊三村社区,进行特别帮扶“留守儿童”

2012年7月11日,我校教育帮扶服务团来到了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西郊三村社区,对20余名留守儿童进行了一天的特别教育帮扶活动。据了解,该社区小孩有一半是外地务工者的子女,平时父母很忙,没有时间陪小孩,小孩都是自己玩耍,学习也是自己承担。针对这种情况,我服务团开展了素质拓展、语言培训、团队培训、动手制作培训、科技创新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很多不爱说话的孩子在活动中变得开朗,以前不懂团队力量的孩子懂得了合作,同时孩子们的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对孩子们的成长气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开展素拓训练,增强团队意识

2012年7月10日上午,重庆科技学院教育帮扶服务团与西郊三村社区的孩子们进行了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服务团中的每一位团员都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让孩子们学会了怎么样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实现梦想。素质拓展活动展示出了孩子们的蓬勃朝气和竞技热情。

天气依然炎热,我们的热情也一样饱满。服务团将孩子们以自愿外加调整的方式将小朋友分成了4个小队。然后进行了友情链接、取队名及口号、螃蟹赛跑、情景剧表演、终极挑战,5轮精彩的小活动。在友情链接活动中每队成员以名字接龙的方式记住了队员的名字;在取队名及口号的活动中,每个队为自己的队起好了队名,口号,增进了队员之间的团结和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在螃蟹赛跑活动中,不仅队员们参加了活动,服务团的每一位团员也为孩子们进行了“友情演出”,博得大家的一片好声;在拥挤的266活动中,各队员们用废旧的报纸做成履带,进行了“坦克”前进比赛,在活动中孩子们深刻意识到能让脆弱破报纸变得结实的东西大概就只有队员们之间的团结;在情景剧表演中,各组队员们各出奇招,逗得满堂欢笑;在终极挑战活动中,各队队员尽全力完成任务,孩子们基本都跑的满头大汗,每个队都呈现出了不同的好的结果。

素质拓展活动拉近了孩子们与服务团的关系,并且相互之间学到了团结协作,同甘共苦。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服务团都将发扬这种精神。

关爱孩子,从语言学起

2012年7月11号上午11点,重庆科技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赴九龙坡区教育帮扶服务团今天来到了西郊山村社区。与这里的小朋友交流语言艺术。语言是人类敞开心扉的交流形式;是人类搭架心灵桥梁的快捷方式 ;是人类情感交集的抒发模式;是人类释放悲喜的表达公式。如何淋漓尽致、唯美完善地运用语言这门深奥的哲学,是一种深内涵、高层次的学问。语言是一门艺术。

首先由服务团的两名主持人徐毓泽、周致远通过一段开场白之后播放了一个大张伟在光影星播客讲话的一段视频引出主题语言艺术,同时也给小朋友们说道人说活不是说得快就好的,让小朋友们不要跟大张伟学。紧接着又放了一段视频,

讲述一位大叔说话说得快并且也说得好,通过这个这个视频告诉小朋友怎么在把话说得快且说得好,给他们讲述技巧。于是主持人即兴给小朋友们来了一段快速又好的快板,给小朋友以惊艳的的感觉,使小朋友知道了语言艺术的强大。

最后,主持人徐毓泽朗诵了一段诗,朗诵完之后邀请小朋友上台朗诵一起互动。通过这互动环节结束了这次语言艺术培训活动。

知行合一,提高动手能力

7月11日下午2点,重庆科技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大学生帮扶社会实践服务团,在陶家镇西郊三村社区西郊小学举行了手工制作大赛。本次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体现小朋友的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加本次大赛的有近30名小学学生,他们是分别来自一年级、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等的小学生。首先,我们将他们分成3三组,每一组选一位组长担任评委。。在手工小组冯平玉、郭秀铃同学的带领下,给他们分发需要的手工物品,然后先给他们进行一个简短的培训, 让三个小组进行比赛。并分别给冠军、亚军、季军颁发不同类型的奖品。

小朋友们非常认真,表现很积极,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在大家认真的制作中,有一位刚刚满5岁的小妹妹竟然哭了起来。后来得知,她是因为太着急了,害怕自己得不到奖品给急哭的,这个场面让大家苦笑不得。

活动最后,我们给每一位小朋友送了手工艺品,以一首歌曲《爱在心中》告别。

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培养科学兴趣爱好

7月11日下午三点,为了提高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启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我们来到位于杨家坪西郊山村的一个活动室内,与在场的同学们进行科技小制作的互动活动。

这次我们带来的科技小制作是一款斯特林发动机引擎模型。首先,我们向同学们介绍了有关这次科技小制作的背景:说起发动机,大家在生活中都见到过或者了解过,一般都是以某种燃料(比如柴油)燃烧来产生动力,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这些发动机之所以能够普及使用,是因为其具有功率较大、经济性能好等优点。但是,它们工作时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也是一个致命弱点。而我们带来的斯特林发动机引擎模型是基于斯特林发动机原理做出来的一款模型。和上述发动机不同的是,它是一种外燃机,不需要燃油等对环境有害的燃料,只要空气作为介质,即可以输出动力。

我们带来的模型同时也配上了简单易懂的装配图纸,几位非常有兴趣的同学迅速凑了过来,不等我们介绍完毕,就边看图纸,边组装起来。由于模型的零件中,有些是轴承、连杆的配合组装,一些小朋友不是很懂,但经过我们及时、耐心的讲解,同学们顺利完成了这些部件的组装。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不断组装,思考,再对照着图纸进行比较,成形的斯特林发动机引擎模型做出来了,一个小朋友激动地接来一杯热水,作为热源供给模型

的底部,再用手让飞轮轻轻地转上两圈,大家发现,飞轮慢慢的自己转了起来,而且越转越快。相信这时候大家心中一定疑惑重重,为什么这么一个装置,通过施加热源,就能产生动力了呢?于是我们让小朋友拿着模型,对其进行了简单的讲解:它的结构主要有热腔和冷腔,通过气体在热腔受热膨胀、在冷腔遇冷压缩,从而产生动力。由于是以温差作为动力来源,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出力和效率不受海拔高度影响,非常适合于高海拔地区使用。另外关于飞轮的作用,如何闯过死点等问题,我们也进行了启发式的提问,并结合身边常见的如缝纫机的踏板等的工作原理与我们的装置进行类比,让同学们了解了它的原理。

接近两个小时的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最后我们也和同学们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同学们表示今后希望能够在互联网上多多交流相关的科学知识,争取利用学到的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结今天,展望明天

为响应校团委关于组织大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在实践中创先争优。今年暑期,我院在校团委的亲切关怀下,精心准备、统一规划,带领我院大学生组成教育帮扶服务团,奔赴九龙坡区,全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圆满成功。并于7月11日下午,在学院组团办公室H3002,进行了2012年重庆科技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赴九龙坡区教育帮扶服务团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大会。

大会上,我们首先对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做了深刻的总结。鉴于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我们分成了四个小组,分别是语言艺术组、手工制作组,声乐组、科技制作组,分别就不同内容组织了不同形式的活动。会上,每个小组的负责人就自己组在收集资料、筹备活动,进行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一些经验、教训与大家进行了积极的交流

最后,大家表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意义重大,经过这几天的奔波、宣讲,大家都收获了很多,会永远记得这一次难忘之旅,在生活中勤俭节约、在学习上自我激励。特别是在炎热的天气下,更加能够锻炼大家的意志,磨练毅力,开阔视野。希望明年能有更多的同学,以更饱满的热情参加到社会实践的活动中来。

机械暑期三下乡工作简报(一)

三下乡工作简报

暑期三下乡

暑期三下乡

暑期三下乡

暑期三下乡

暑期三下乡

广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简报

暑期三下乡总结

暑期三下乡通讯稿

《机械暑期三下乡工作简报(五).doc》
机械暑期三下乡工作简报(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