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

2020-03-02 13:45:5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五课 企业和劳动者

第二课时 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树立正确就业观,以及劳动者依法拥有哪些权利。

2、能力目标: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分析就业形势的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经济现实中存在的就业问题。通过大量实例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择业观;在法制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这些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就业和劳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2)使学生牢固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锐意进取、诚实守信等精神。(3)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等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2、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

四、课程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 入】回顾第一目有关企业的主要内容 , 引出第二目关于劳动就业的问题。 【导入新课】 由生产三要素中劳动是决定性力量引出对劳动者的学习必要性,通过图片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展出农民耕田、工人生产、老师上课、主持人主持联合晚会四幅图片,说明劳动创造物质,创造文明,创造富足,推动历史的发展,劳动最光荣。

1、劳动与就业

(1)劳动创造历史,劳动最光荣

通过图片,指出在我国,劳动者从事不同的生产劳动,分工虽然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都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2)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

列举 2005 年的最新就业数据和社会现象说明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如国企职工下岗、农民工进城、大学扩招、就业难等)。引出我国就业严峻的三个方面的原因:

① 人口总量劳动力总量较大和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矛盾

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适应 列举数据说明劳动者素质普遍较低,以及社会上的一些缺工现象。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

探究活动:老李自从下岗之后,就拿着微薄的救济金一直在找工作。许多热心人也帮他介绍过几次。但他不是嫌累、嫌工资少、嫌离家远、嫌地位低,就是嫌与他那个适用面很窄的技术不对口,因此一直没找到工作。 设问:人们为什么要就业?

选择职业时,我们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老李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是什么?

面对巨大就业压力,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讨论回答略)

(3) 就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劳动者: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③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社

会:①就业是安国之策。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②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进行。③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合理配置下的劳动就业,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促进经济发展。

选择:就业有利于(

(1)社会生产顺利进行(2)促进经济发展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

A、(1)

B、(1)(2)

C、(1)(2)(3)

D、(1)(2)(3)(4)

讨论P48漫画

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在哪里?误区何在?

如果自己的期望与社会现实发生矛盾,应该怎么办?

(4)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一) 国家:

①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扩大就业总量。(根本途径)

②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搞好就业培训和服务,完善劳动力市场,推进再就业工程,扶持劳动就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2)劳动者:劳动者应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文化、技术素质;转变旧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 ②树立竞争择业观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分析P47漫画:

生活中“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怪现象,原因在哪里?

2、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劳动者权利的意义

①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②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使之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

(2)劳动者的权利的内容 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③休息、休假的权利

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⑥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作岗位外,不提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妇女的录用标准。”

(3)劳动者权利的维护

①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社会主义制度下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2)权利是义务的保障,义务是权利的前提和基础。 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1)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以义务的履行为目的(2)没有权利无所谓义务,没有义务也就无所谓权利(3)只有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4)先履行义务,后享有权利

A(1)(2)

B(3)(4)

C(1)(4)

D(2)(3) ②劳动者维护权益的依据

《劳动法》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维护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劳动者维护权益的途径 1)投诉、协商

2)申请调解、申请仲裁 3)向法院起诉

(4)、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国家:①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

②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③加强宣传,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

(二)用人单位:自觉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素质,自觉遵守劳动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者:增强自身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

【巩固小结】略

【课堂练习】略

_学年高一政治(10)新时代的劳动者

高一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优秀]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

新时代劳动者的教案

新时代劳动者

《新时代劳动者》

高一政治 新时代的劳动者枣庄十八中 史克青

《新时代的劳动者》公开课教案

《高一政治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doc》
高一政治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