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军官职业化的三个认识误区

2020-03-02 21:48: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跳出军官职业化的三个认识误区

摘 要:军官职业化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军队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军队人才建设的根本举措。推行军官职业化制度改革必须充分理解军官职业化的本质,认识到这项制度将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和军事效益,自觉把军官职业化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永葆军人牺牲奉献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为推动改革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军官职业化、认识误区

今年4月,经胡主席批准,中央军委颁发了《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以积极稳妥推进中国特色军官职业化为牵引,从分类管理、职业发展、培养开发、考评选拔、调控配置、待遇激励等方面,对未来10年军事人才政策制度改革创新作了框架设计,这标志着我军军官职业化改革正式启动。

军官职业化,是国家根据军队职能的特殊需要,着眼于军官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法定军官员额和建立相应的选拔、培养、激励和退役保障等机制,为军队建设需要保留的高素质军官提供长期服役,直至退休的一种现代军官管理制度。 军官职业化起源于19世纪初的普鲁士军队和法国军队,至今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军队人事管理制度。我国军官职业化改革起步较晚,目前军内外对我军实行这项制度也还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下面,笔者试图就军官职业化过程中 ①

① 赵周贤,《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与军事人才建设》第223页,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9月版。

常见的认识误区做一个探讨。

认识误区之一:军官职业化会削弱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有人认为,实行军官职业化制度,军官与军队的关系将转变成为一种契约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会削弱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改变我军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这种担心源于对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制度和军官职业化本质的浅层次理解。我军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宪法规定并通过党在军队中的政治工作来保证实现的。政治工作在政治上,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统一全军的思想,使广大官兵在政策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在思想上,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提高官兵思想觉悟,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思想道德纯洁;在组织上,通过建立党委制、政治委员制和政治机关制三大制度确保枪杆子始终牢牢掌握在可靠人的手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归根结底取决于我军政治工作服务保证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形象地称党在军队中的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而军官职业化的本质是专业化,它是现代军事人才管理的一种具体形式,目的是通过延长军官职业生涯来提高军官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加速推进军队现代化进程。军官职业化并未改变我军军官的政治属性,军官依然是党的军官,军队依然是党的军队,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尽管军官职业化起源于西方军队,但经过近200年的发展,其合理性已近为世界主要国家所证实,对信息化条件下世界各国军队建设具有普遍的借

鉴意义。我国经过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实行军官职业化的物质基础;而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军队组织结构的日趋复杂,军队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一批掌握知识和技术的高素质职业军官提供智力支撑,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立足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锐意推动军官职业化改革,增强军队履行使命的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党的精兵利器。

认识误区之二:军官职业化会淡化军人牺牲奉献的革命本色 也许有人会问:实行军官职业化制度以后,从军成了谋生的职业,军官工资福利水平也会大幅上涨,这会不会引发“拜金主义”,从而导致军人丧失牺牲奉献的革命本色呢?其实,军官职业化与军人牺牲奉献精神并不矛盾。特别是在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今天,军人奉献并不完全意味着物质需求上的克制和隐忍,而更多地在于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国家安全这个特殊的社会公共产品。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服从和服务国家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军人选择了牺牲和奉献,几代人坚守岗位,恪尽职守,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了坚强的安全保障。今天,当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国人民正昂首阔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时,军人作为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理应与全社会一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另一角度来讲,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已经成为人才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外军实践证明,优厚的物质待遇是军队延揽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许多国家都给与军官优厚的工资福利待遇,例如俄罗斯于2005-2008年间先后4次上调军人工资,

2009年8月起,俄军官职务工资又增加8.5%。中尉排长每月工资23500卢布(1元人民币约合4.6卢布),中校营长每月30700卢布,军官工资整体达到中产阶级水平。相比之下,我军军官的工资福利待遇明显偏低,尽管在2006年和2008年作了两次较大幅度的工资调整,但与同级别地方公务员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已经成了军事人才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相反,如果走军官职业化道路,军官服役年限普遍延长至20年以上,退休将成为军官退役安置的主要方式,二次就业问题得以根本解决。与此同时,军官工资收入在现有基础上大幅上调,并形成定期增长机制。此外,军官社会福利待遇制度更加完善,家属就业、医疗保障、住房安置、子女教育等切身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军队的吸引力、凝聚力大大增强。广大军官安心服役,潜心钻研本职,提高专业水平,不断聚集起军事人才队伍的能量,为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真正成为军队有效履行新使命和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战略目标的中流砥柱。从这种意义上讲,军官职业化为新时期的革命军人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和生力渠道。

认识误区之三:军官职业化会大大增加国家财政负担。 毋庸置疑,实行军官职业化制度需要有相应的国家财政保障,而且是数额较大的财政支出项目。但是,对于这样一项事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长远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政策,单从经费支出角度来计算成本显然是不够科学的,更应该看到实行这项制度将产生巨大的综合经济社会效益。首先,实行军官职业化制度可以解决军队干部

转业安置难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市场导向的人才资源配置机制与军队转业干部指令性安置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据统计,近些年军队每年有×万多干部退役到地方工作,这给政府的转业安置带来巨大的压力,在少数落实转业安置政策不坚决、不到位的地方,甚至发生一些退役军官群体性上访事件,给社会稳定和军队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事实证明,目前这种转业军官指令性安置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而实行军官职业化制度,军队转业干部数量将大幅度减少,能有效缓解地方政府的安置压力,同时也消除了军官二次就业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军官队伍稳定和军事人才建设。其次,实行军官职业化可以减少军事人才浪费。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与训练的组织指挥、武器装备的操作使用越来越发杂,军事人才成长的周期也在不断延长,一些重要的指挥岗位和技术岗位的军事人才培养周期都在10年以上,也即是说,作为军事人才的主体,目前大多数军官转业时都处于成才的黄金阶段,而另一方面,由于军事人才所拥有知识技能的专用性,转业后其人力资本相当一部分发生流失,这对国家和军队来讲是一种严重的浪费。军官职业化通过延长军官服役年限,延长军事人才更替周期,既减少了军事人才流失,又节省了院校培训经费,提高了军事教育效益。再次,实行军官职业化制度以后,政府系统中的军转安置部门可以大幅精简,能大量节省行政经费,进一步巩固党政机关人事制度改革成果。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实施军官职业化,虽然短期内国防经费支出会有所增加,但从长远来看,国家的经济负担反而会减少。不实行这项制度的社会

成本是巨大的。比如对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阻滞、军队人才的流失、安置不妥造成的社会不稳,军人社会地位下降等等,这些都是难以用经费来衡量的。因此,不论从国防和军队建设还是构建和谐社会全局出发考虑,实行军官职业制度都是明智的选择。

(作者简介:陈威,南京政治学院进修系三队学员;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山北路305号;联系方式:13913002646)

军官职业化制度

军官职业化工资待遇改革方案最新消息(推荐)

初中生学习英语词汇要跳出两大误区

流产认识误区

军官职业化将实行高薪酬(有亮点)

雅思写作:如何跳出TASK2三步走误区?

跳出职业选择的六大误区:没有从一而终的职业

境外旅游省钱,跳出手机流量误区[版]

少儿英语学习的三个误区

提高三个认识

《跳出军官职业化的三个认识误区.doc》
跳出军官职业化的三个认识误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