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学总结

2020-03-03 02:48: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及界定

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阻止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他的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0—3岁)、幼儿(4—

6、7岁)。 二学前教育的机构及形式

机构:1)胎儿学校2)托儿所3)幼儿园4)托幼园所一体化5)幼儿班6)儿童福利院7)SOS国际儿童村8)家庭教育

形式:学前社会教育:特点1)群体性2)目的性3)多样性

学前家庭教育:特点1)领先性2)广泛性3)随机性4)终身性 三: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内容包括:1)儿童观的演变与发展2)教育观的形成与变革3)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4)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与评价5)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与实施6)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与原则7)幼儿游戏的指导与价值8)幼儿教师的素养与培训

学前教育的意义: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智力发育,促进人格健康教育,培养幼儿美感。

第二节: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一:学前教育思想的产生 柏拉图:《理想国》《法律篇》,是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重视学前教育,提出儿童出生以后应接受公共教育;强调通过游戏、体育、唱歌、讲故事等活动,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伦理学》等,他把学前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出生前的胎教、出生至5岁的婴幼儿教育、5-7岁的儿童教育.第一个提出教育遵循优生优育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 《大教学论》《世界图解》。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他重视学前教育,提出学前教育应遵循儿童的自然,给儿童一种积极、自由、愉快的的体验;感观教育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基础。 卢梭:《爱弥儿》,强调教育要回归自然,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福禄培尔 学前教育之父 学前教育机构的出现,促使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是学前教育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 首先,他指出学前教育很重要 其次,他指出学前教育要全面

再次,他指出学前教育要遵循儿童自然 最后,他指出学前教育要注意游戏化

1840 创设“幼儿园” 世界上最早的一所幼儿园,游戏体系“恩物”。 三: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 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我的教育信条》 提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做中学。 蒙台梭利:《儿童的发现》《蒙台梭利法》 创办了儿童之家 。

观点:1.只有了解了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才能不压抑不损害儿童潜在的能力,是儿童按照本身的规律发展。

儿童的心理特点:1)具有吸引力2)心理发展具有敏感期 2.儿童有发展的需要,必须通过自由活动、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的方式与途径实现。 3.教师要为儿童创设环境 4.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活动 5.要重视儿童的“自动教育” 6.重视教师的指导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皮亚杰: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是从感知运动阶段(0—2)过渡到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2),形式运算阶段(小学-30)] 埃里克森:学前儿童人格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出生—1.5)基本的信任对不信任;第二个阶段(1.5—3)自主对羞怯和疑虑;第三个阶段(3—6)主动性对内疚;第四个阶段(6—11)勤奋对自卑;培养儿童的信任感,自主性,主动性,勤奋感。

陶行知:1)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2)主张儿童创造力,提出六大解放(头脑,双手,空间,时间,背,眼)3)以生活教育为目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及学校。 4)通过“艺友制”来解决幼教师资的培养问题

陈鹤琴:学前教育专业 中国幼儿之父

幼儿教育平民化 首先,他指出学前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他指出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的特点

再次,他指出要对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 最后,他提出幼儿要与要注意多样性 此外,提出要对幼儿加以指导

另外,他还指出幼儿园要和家庭紧密配合

第三节: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一: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 1教学与自学相结合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博览与精读相结合 4口语与书面相结合 5预习与复习相结合

二:研究学前教育学的方法

1.调查法: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2.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对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3.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的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揭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5.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这一个中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6.谈话法:师生双发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自由发表看法,表达自身感受,体验进行互相交流。

第二章:学前儿童观

第一节:儿童观的界说 一:儿童观的概念

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和总和,他设计儿童,它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力、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二:儿童观的种类

现代儿童观:儿童是人,具有生存权,具有人的尊严以及一切基本人权 1.儿童是“小大人”(幼儿园小学化) 2.儿童是“白板”(教育万能论) 3.儿童是“有罪的”(西方基督教) 4.儿童是“花草树木”(福禄培尔) 5.儿童是“私有财产”(中国代表的父母) 6.儿童是“未来的资源”(专制的社会) 7.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西方伟大的教育家:卢梭)

第二节:儿童权利的扩大与保护 一:儿童权力的国际认识

1989年11月20日 通过了 《儿童权力公约》 1990年9月2日生效

《公约》的基本原则:1.儿童优先考虑的原则 2.尊重儿童人格的原则 3.尊重儿童意见的原则 4.一视同仁的原则

1995年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6年 发布《幼儿园工作规程》 2001年 提出《幼儿园指导纲要》 二:儿童权利的保障与实施 (1)儿童权力保障的绩效 1.儿童的生存权 2.儿童的发展权 3.儿童的教育权

(2)儿童权利保障的困境 1.儿童的出生权 2.儿童的生存权 3.儿童的健康权

第三节:正确儿童观的树立(怎样看待孩子)(论述) 一: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生存权、发展权)

二:儿童的成长受制于多种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1.生物因素是儿童成长的生理基础 2.社会因素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条件 三:儿童发展的潜力要及时挖掘

儿童发展规律:1阶段性规律 2 不平衡规律 3 连续性规律4.差异性 5 身心一体规律 四:儿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

五: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文化差异、性别差异、个别差异) 个别差异:对物体的感知上、儿童的判断力上、儿童的兴趣爱好上 六:儿童通过活动得到发展 七: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

第三章:学前教育观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价值 一:保证胎儿健康的出生 二:保证婴儿及时的成长 三:保证幼儿迅速的发展

第三节:学前教育的目标

教育目标必然是教育目的在学前阶段的具体体现 一: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 1.托儿所的保教目标 2.幼儿园的保教目标: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主要表现: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学前教育目标的特点:幼儿园和托儿所在保育、教育目标上,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均受制于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也都反映了儿童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比较而言,托儿所更注重保育工作,而幼儿园对儿童进行保育工作的同时更侧重与儿童的教育。 二:中外学前教育目标的比较:

首先,各国都很重视使儿童在体力、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审美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儿童;可以说,追求发展的全面性、完整性是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其次,我国幼儿教育较为关注丰富儿童的知识,培养儿童的能力,外国则更关注培养儿童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

再次,我国较为注重形成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外国更注重发展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 最后,我国更重视培养儿童读写算的初步技能,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而外国更重视塑造儿童优良的性格。

第四节:科学学前教育观的树立 1.热爱儿童 2.尊重儿童 3.全面教育儿童

4.寓教于活动之中1)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操作活动的机会 2)教学活动 3)游戏活动 4)劳动活动 5)观察、散步、娱乐等方面活动的机会,是儿童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 5.教育要儿童化

6.多种教育形式结合(学前教育活动的成功有赖于全班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的相会阿赫,相互补充) 7.因儿童而施教 8.争取家庭合作

第五节:学前儿童的因材施教 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1.实现角色转换 2.深入研究儿童

3.构建独立环境1)营造尊重每个儿童的文化和语言的环境2)创设发展每个儿童的兴趣和能力的环境3)构建促使每个儿童获得进步和成功的环境 4.开展小型活动

5.考虑儿童的学习方式 6.利用儿童的强项 7.实行多元评价

第四章:学前教育的课程 第一节:学前教育课程的界定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涵义

学前教育课程:从狭义的角度来看课程,例如,把幼儿园的课程主要看做是幼儿园的学科教学活动,即幼儿园设置的语言/艺术/科学/社会/健康科目。从广义角度来理解课程,认为学前教育课程是教育原则和教育计划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包括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以及儿童的学习活动。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

公开课程:公开的学前教育课程即显在的、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

隐蔽课程:即潜在的、非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隐蔽、潜在性、非预期性)

第二节: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观点

1.成熟社会化的理论: 卢梭,遗传决定论;格赛尔,双生子爬梯

重视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让儿童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和发展。 2.教育训练的理论:洛克,教育代表论

学前教育是为儿童以后的教育和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把准备学习的知识、技能、道德观念和社会规则教给儿童。

3.认知发展的理论:皮亚杰和布鲁纳 教会作用

强调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教育应该贯穿于与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框架结构 1.学前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

成熟社会化的理论把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 认知发展理论把儿童认知的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

教育训练理论把努力满足儿童社会需要的知识、技能的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拟定 1.制订课程大纲 2.确立课程目标 3.编排课程形式 第三节:学前教育课程的方案 一:发展儿童认知的课程方案 二:提高儿童能力的课程方案 三:陶冶儿童情感的课程方案 四:训练儿童行为的课程方案 五:协调家园关系的课程方案

第四节: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

一: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原则(社会需要、孩子需要) 1.承认儿童的权利 2.反应民族特色 3.面向世界

4.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5.挖掘儿童的发展潜力(不平衡性)(重视儿童学习过程。让儿童愉快的学习。调动儿童积极性。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

二: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特点) 1.全面性 2.启蒙性 3.社会性 4.发展性 5.灵活性

三: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策略

儿童学习的表现:操作、模仿、交往、游戏 首先,为儿童创设不同的环境 其次,不断提供新的学习机会 再次,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和材料 最后,鼓励儿童参加活动,尊重儿童 此外,兼顾特殊儿童的需求

第五节:学前教育课程的评价 一:评价儿童的发展

首先:采用多种形式来评价儿童

其次,对儿童多进行纵向评价,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儿童 再次,对儿童少进行横向评价 二:评价课程的所有环节 首先,课程目标的制定 其次,课程内容的确定 再次,课程形式的安排

第五章:幼儿园的社会教育

第一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和内容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涵义

幼儿园的社会教育主要指对幼儿进行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行为的教育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 1.有助于幼儿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2.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的陶冶 3.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4.有助于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5.有助于幼儿未来的成长发展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任务 1.传授粗浅的社会知识

注意:1)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 2)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 3)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提高基本的社会能力(自理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思考能力、遵守规则能力、完成任务能力)

注意:1)广泛开展游戏活动2)充分发挥语言作用 3.培养科学的社会态度(对自己、对群体、对知识)

注意:1)树立模仿范例2)重视情感感染 四: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 1.使幼儿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2.使幼儿萌发热爱集体的情感 3.使幼儿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4.使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规则 5.使幼儿提高道德判断水平6.使幼儿了解社会工作的意义 7.使幼儿具有积极的文化意识 五: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过程 1.创设隐蔽性环境 2.落实重复性任务 3.运用实践性方法 4.利用社会性资源

第二节:幼儿社会化的理论和实践

一:幼儿社会化的涵义: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幼儿逐渐了解社会关系、获得社会经验、掌握社会规范而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即从自然的人转化为社会的人的过程。 二:幼儿社会化的理论:

1.统一论2.冲突论3.互动论4.主体论 三:幼儿社会化的成因

1.教师及其教育行为:积极的社会强化、模仿和辨认、期望和要求、特性分类 2.同伴及其相互交往:朋友、互助、冲突、社会地位 四:幼儿社会化的内容 1.道德社会化 2.认知社会化 3.性别角色社会化 4.政治社会化 5.职业社会化

五:幼儿社会化的特点

1.能动性 2.强制性 3.连续性 六:幼儿社会化的策略 1.合理安排幼儿园活动 2.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3.注意挖掘社区潜力

第三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原则 二:兼顾幼儿现实生活和世界未来发展趋势的原则 三:有组织的社会教育活动和随机教育相互补充的原则 四:班内、园内教育与班外、园外教育相互结合的原则

五: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的发展相互统一的原则 六:面向全体幼儿与注重个别差异的原则

第四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途径 1.主题教育路径(儿童中心的主题)(季节性的主题)(节日性的主题)(儿童喜欢的主题)(内容性的主题)(全国性的主题)

步骤:1)恰当地选择主题 2)编制全面的主题网络 3)适时地导入主题 4)不断地维护主题 5)发展性的评价主题 2.方案教育路径 3.区域教育路径 4.旅行教育路径

第五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 (主题教育、节日娱乐活动、参观游览活动、情景表演活动、实践活动)

2.非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日常生活活动、各科教育活动、角色游戏活动、交往活动、随机教育、环境影响)

第六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观察与评价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

(一)评价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最佳发展 2.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效益

(二)评价的内容与形式 1.内容:

2.形式:主体(教师、家长、幼儿)客体(全面、个别)

(三)评价的方法 1.教育实验法

2.社会测量法(同伴提名、同伴评定、同伴比较) 3.其他方法(游戏规则法、故事难题法) 教师评价幼儿的社会情感发展水平时 1.投射测验法 2.移情测验法 教师评价幼儿的社会行为发展水平时

1、自然测验法

2、情景测验法

第六章: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第一节:幼儿游戏活动的种类 一:游戏的界定

特点:游戏是令儿童愉快的、有趣的活动;游戏没有外在的目的,其动机来自儿童内部;游戏是儿童自发自愿的活动。 二:游戏的种类

1.从教育的作用上分: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利用不用结构的材料,通过手的创作活动来反应现实生活的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 2.从教师的指导上分:幼儿自发游戏、规则游戏

3.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上分:非游戏行为、旁观游戏、独立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第二节:幼儿游戏活动的价值

1、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1)有利于幼儿大肌肉的发展

2)有利于幼儿小肌肉的发展

3)有利于幼儿躯干肌肉的发展

4)有助于幼儿感觉运动技能的提高

5)有助于幼儿对身体机能的认识

2、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1)丰富幼儿的知识 2)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3、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1)为幼儿提供宽松的心理氛围 2)催发幼儿的探究行为 3)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4)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水平

4、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1)使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情感

2)使幼儿充分体验到快乐之情

3)帮助幼儿克服恐惧情绪

4)使幼儿进行情感宣泄

5、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

2)培养幼儿的合群行为

3)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4)发展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

5)锻炼幼儿顽强的意志 6.发展幼儿的美感

第三节:幼儿游戏活动的准备

1、设定游戏时间

2、布置游戏空间

3、提供游戏材料

4、丰富知识经验

第四节: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

1、观察的价值:直接关系到游戏的水平和质量。

2、观察的策略:首先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其次要在幼儿彼此熟悉以后进行观察、再次要对全班幼儿进行观察、最后要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此外要对幼儿反复进行观察

第五节: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尊重者、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干预者)

1、尊重幼儿的游戏

2、支持幼儿的游戏

3、参与幼儿的游戏

4、引导幼儿的游戏

5、干预幼儿的游戏

第六节: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

1、幼儿游戏环境的评价:是否具有安全性、刺激性、协调性、教育性、

(柔和性和冷硬性)(开放性和封闭性)(复杂性和简单性)(干预性和隐蔽性)(高活动性和低活动性)

2、幼儿游戏水平的评价

3、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

第七章: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指导

第一节: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

1、游戏里贯彻幼教法规

2、有利于与世界幼教接轨

3、有利于发挥幼儿教育的整体功能

4、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5、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发展

第二节: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1、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2、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任务:

1)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 2)帮助家长养成良好的教养态度 3)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 4)支持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 5)增强家长与幼儿园教育配合的意识 6)鼓励家长全方位为幼儿园的发展服务

3、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1)宣讲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 2)说明家庭教育的独特价值 3)讲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知识

4)讲授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增进健康、开发智力、培养品德、提高美感)

5)讲析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热爱孩子原则、要求孩子原则、教育一致原则、全面发展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 6)阐述家庭教育的基本途径

7)阐述家庭教育的若干方法(将解说理法、榜样示范法、表扬奖理法、批评惩罚法、提醒暗示法、实践活动法、陶冶感染法) 8)介绍幼儿园的教育状况 9)评述孩子的在园表现

10)引导家长和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

第三节: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

1、了解性原则

2、方向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尊重性原则

5、协调性原则

6、针对性原则

7、直观性原则

8、艺术性原则

第四节: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途径)

1、家长委员会

2、家长学校

3、家长会议

4、家长开放日

5、家长园地

6、家长教育咨询

7、解送时交流

8、电话交谈

9、家园练习册

10、家庭访问

11、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

第八章:幼儿教师

第一节: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一: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

1、幼稚型

2、全面性

3、复杂性

4、时代性

5、多样性

6、地方性

二:幼儿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进行幼儿教育教学活动

2、从事幼儿教育的科学研究

3、评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

5、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 义务

1、完成教育任务

2、观察了解幼儿,记录、分析、评价幼儿的发展状况

3、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4、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

5、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

6、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三:幼儿教师劳动的价值

1、教师是维护幼儿身体健康的保健师

2、教师是开启幼儿智力之窗的建筑师

3、教师是塑造幼儿高尚品德的工程师

4、教师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美容师

第二节: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

1、对待幼儿教育事业的道德(热爱教育事业)

2、对待幼儿的道德(热爱幼儿、严格要求幼儿)

3、对待幼儿教师集体的道德(建立融洽和谐的同时协作关系、形成与集体通力合作的良好关系)

4、对待自己的道德(业务提高、道德修养) 二:幼儿教师的智能结构

1、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I H T 一 型知识结构)

2、幼儿教师的能力结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教育能力、创造能力、设计能力、交往能力、评价能力)

第三节:幼儿教师的职业培训 一:幼儿教师培训的意义

首先,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提高幼教质量的保证

其次,贯彻国家教育政策法规、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再次,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与国际接轨

幼儿教育学

幼儿教育学A

幼儿教育学

幼儿教育学

幼儿教育学

幼儿教育学学习心得

幼儿教育学期中考试

幼儿教育学讲义

《幼儿教育学》试题

幼儿教育学心得体会

《幼儿教育学总结.doc》
幼儿教育学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