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公开课教学反思

2020-03-04 00:45: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昨天市教研室的教研员来到我校调研,历史科的钟文平老师也来了,还听了我的课。虽然钟老师已经多次听我的课了,但每一次内容、形式都不一样,这次是一节复习课。我复习的是1——9课的内容,分成四大部分:

一、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二、原始农耕: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

三、部落:炎帝、黄帝、蚩尤→禅让:尧、舜、禹。

四、奴隶社会: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和战国)。

这四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逐一进行了基础知识的回顾和点拨,然后利用学习辅导进行了选择题和综合题的练习,中规中矩,一堂课顺利完成。

钟老师在评课的时候指出了这节课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没进行深一层次的隐性知识的挖掘。主要表现在第1——9课内容的宏观把握上,尤其是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的综合引导上。这方面的内容在新课讲授的时候有重点讲述,如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这一课,就把原始社会——打制(磨制)石器;奴隶社会——青铜工具——铁农具和牛耕进行了分析。所以,应该要从宏观上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于生产力的发展,重要体现在生产工具的进步上,如铁器逐渐取代石器和青铜工具;新的社会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往往通过改革来达到目的,如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等,这里还可以联系现实,如我国继续深化改革,实行改革开放,促进国家的进步等。

在以后的上课和复习中,除了基础知识,我们真的应该要好好挖掘隐性知识,促进教学相长。

历史公开课教学反思

公开课教学反思

公开课教学反思

公开课教学反思

公开课教学反思

公开课教学反思

公开课教学反思

公开课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公开课教学反思.doc》
历史公开课教学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