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推荐]

2020-03-03 13:59:2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

员宁波1,2王永平2

(1.中北大学,山西 太原 030051;2.山西大同大学,山西 大同 037009)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率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发生了一些特大重大恶性案件,使大学生犯罪问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研究大学生犯罪问题,必须对大学生犯罪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只有从正确的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入手,才能有效的对大学生犯罪进行预防。对于大学生犯罪原因的分析,应涵盖大学生群体生存与发展的各个方面,由此便形成了“社会原因”、“个体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等四个主要原因,对于这四个主要原因,要进一步深入、全面、细致的分析总结。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原因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 crime

In recent years the rising crime rate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a trend, especially some super major malignant cases have happened frequently, and university student crime problem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whole society.In order to research this problem, the cause of the crime of college students must be carefully analyzed.Only from analyzing the cause of the crime of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it is effective in the crime prevention.It should be covered all its aspects of college students\' community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cluding social causes, individual causes, family reasons, school reasons and so on, which should be analysed and concluded further thoroughly, comprehensively and carefully.Keywords:university student crime; reason

作者简介:员宁波(1982-),男,山西平陆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mail:15035298780@126.com, 15035298780

1 大学生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优秀群体,正处在学知识、长才干、塑人生的关键时期,是整个社会未来的期望所在,但是近几年大学生犯罪现象频频见诸报端,冲击着人们的眼球,震颤着人们的心理。人们对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感到失望之余,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怎么啦?”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是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只有做好原因分析才能把握其规律性,才能有效的进行预防。 1社会原因

1.1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控制弱化

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刻的、快速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一时期,旧的社会规范在不断的被瓦解、破坏,新的社会规范却不能快速的重建,适应不了社会的要求,导致了社会规范出现了大量的断层和盲区。由于社会规范的缺乏使得许多社会行为得不到社会的确认和保护,那么社会控制的威慑力就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另外,在旧的社会规范逐渐失去约束力的同时,虽然已经建立相应的社会规范但并不具备相应的约束力,从而导致社会规范失去社会控制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身处社会转型期,有些大学生不能正确和理智对待社会规范“失范”的现实,在社会控制弱化的状态下,自己行为失范,甚至走向了犯罪。 1.2 社会经济背景

虽然我国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人民文化物质生活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国现在及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的表现就是:相当多的人生活还不富裕,贫富差距加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通货膨胀严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后收入少,如蚁族、蜗居等现象;社会中普遍的低收入以及高房价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对大学生思想、心理、行为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特别是社会上“有钱就有一切”、“拜金主义”盛行,是对社会涉世不深、判断力较弱的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追求享受奢侈生活,进而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获取金钱。 1.3社会不良亚文化的影响

亚文化又叫做小文化、次文化或副文化,是指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体系中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组成部分,它具有

2 与主流文化不同或不尽相同的文化价值体系。

笔者经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一种崇尚社会不良亚文化的现象,比如,大学生们对暴力、色情、团伙、买卖考试答案、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取利益等行为的赞赏态度和津津乐道的谈论。这些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社会化过程和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并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之中,成为他们日常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不良亚文化诱发大学生犯罪是通过污染大学生的成长生活环境,进而扭曲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并进一步提供大学生模仿模版来实现的。现用图形来解释这一过程:

P

B

E 图1 社会不良亚文化与大学生犯罪的关系

[注]:E代表社会不良亚文化环境;P代表大学生个体心理;B代表大学生行为

1.4 舆论舆情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现在网络越来越普及,使大学生接受各种思想文化的途径和渠道更加的宽泛、方便、快捷。一些西方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化思想以及生活方式成为大学生重点关注的对象,如经济私有化、政治多党化、社会多元化等。同时,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现象,尤其是贪污腐败、权力滥用、贫富差距、就业难以及“富二代”、“官二代”等等社会问题,都会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焦点。这些不公平现象都会给大学生造成失望、悲观、社会缺乏正义等情绪,再加上大学生心理还不是完全成熟,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力,容易偏激,从而诱发犯罪。

另外,传播媒介往往在传播舆论舆情关注的重要事件的过程中不够理性和严谨,在传播过程中渲染暴力、颓废、色情和其他低级不健康的内容,这些对于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大学生来说,极易诱发不健康乃至违法犯罪心理的滋长,大学生中许多暴力和色情犯罪都源于媒体的不良影响。正如德国社会学家施耐德先生说:“我们头脑中关于犯罪的图像是由大众传媒所决定的。”

3 1.5 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最直接的诱因就是周围环境中有大量违法犯罪的现象存在。如果一个大学处在一个环境比较复杂、一直以来犯罪率比较高的地区,那么这个大学的学生肯定犯罪率比较高。

大学里存在着大量的消费群体,可谓商机无限,由于有校园消费的带动,所以周边有着大量的投资者和经营者。这里合法与非法经营活动掺杂并存,商业及其他各类诈骗现象比较严重。因为不在校园内,不属于学校管理,而且经常管理混乱、松懈,从业和居住人员复杂,有劣迹的人员经常隐蔽其间,这些人员由于住在学校附近,经常出入学校,扰乱了高校治安秩序的稳定。其中,以高校周边的出租屋形成治安隐患最为严重。出租屋固有的安全隐患使盗窃等刑事案件更加严重,高校周边出租屋内甚至盘踞着寄生在大学生群体上的盗窃、诈骗团伙。另外,由于人员构成复杂,出租屋管理存在漏洞,容易引发打架斗殴、抢劫、盗窃、性骚扰、制假造假等案件[1]。 2个体原因

2.1心理因素(病态人格)

心理因素是内外多种因素在主体身上的综合反映。心理学认为: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三四岁的大学生,心理呈现出追求新奇特、辨别良莠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差、好走极端、好冲动、意志力薄弱、心理脆弱、应对挫折的能力差、虚荣心强等特点。如果这些不良的心理特点不能够有效的控制和改善,都会成为违法犯罪的诱因。大多数的违法犯罪大学生的犯罪动机都是由于满足不了不切实际的心理需要而引起的。

在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因素中,变态心理也是重要的心理因素。当代大学生由于各种压力比较大,心里比较矛盾纠结,不能自拔;有些大学生可能心理闭锁,缺乏沟通;有些大学生理想和现实差距较大等问题。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和宣泄,缺乏很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诱发了心理障碍和心理变态,因心理变态导致犯罪在大学生犯罪中占有很大比重。据天津高校体育验收资料统计,有16%以上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心理不健康。江西团省委对全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约有25.3%的人有心理疾病。深圳大学的调查表明,大学生中度、低度心理障碍率为46.44%。从这些统计数据表明大学生是病态人格的高

4 发群体,疾患主要表现为孤僻症、压抑症、沮丧症和冷漠症等。这类大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愿与人交流,而是自己苦闷,在心理无法得到平衡和解脱的时候,就很可能采取极端的手段去处理,容易违法犯罪。 2.2经济生活状况因素

据统计,我国高校中存在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的总数大约有400多万,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20%—25%。据一份对贫困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方面的调查,一些贫困大学生月消费水平仅维持在300元以内,甚至低于150元,他们的生活水平相当低,对于这些贫困大学生来说,手机、电脑、名牌服装、MP

3、电子书等等离他们非常的遥远。然而这一切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诱惑,甚至部分大学生盲目消费、攀比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等,使贫困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困难和心理压力,这些行为现象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贫困大学生。① 很多贫困大学生由此产生了自卑的感觉,出现了心理障碍,甚至诱发犯罪;② 这些东西本身就是一种诱惑,有些贫困大学生,在这种诱惑下违法犯罪;③ 甚至一部分贫困大学生因此而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利用非法手段获得金钱,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 2.3价值观因素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个体意识的核心,是人行为的主要精神支柱,是一个人行为的终极内驱力。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已由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有些犯罪大学生由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缺陷,加上不能正确认识社会阴暗面,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表现在:① 政治信仰动摇。部分大学生由于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一味羡慕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动摇,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产生怀疑、失望情绪,对生活学习缺乏热情和积极性。② 社会责任感淡薄、以自我为中心,往往从唯我主义观点出发,偏激、错误地认识自我,强调“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的客观合理性,陷入“自我”的迷宫不能自拔。他们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自己的人生精神支柱,就会产生违法犯罪的心理动机。③ 拜金主义,只追求物质享受。有的大学生认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贫富差距和个人付出的劳动汗水不成正比。社会上存在的权钱交易等一些腐败现象,也使大学生在心理上“失衡”。他们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自己的人生精神支柱,崇尚“青

5 春不乐、一生白过”和“金钱万能、享乐至上”的腐朽生活方式,为了享乐和不白白浪费这几十年人生,就必须痛痛快快“潇洒走一回”。这影响到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成为诱发和刺激大学生犯罪的根源。

在这些错误观念的驱动下,容易演变为反社会意识,在恶性发展时,违法犯罪者就会唯利是图,损人利己,采取违法犯罪的现实行动。 2.4行为状况因素

交友不慎则是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催化剂,如通过网络而结交的形形色色的网友,容易受到诱惑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在不良交往的影响下,意志薄弱的大学生会抵制不住引诱,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3家庭原因

家庭是人生活的第一个环境,是社会最基本单位,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负有重要责任。良好的家庭生活,能够预防和约束个人的犯罪行为;反之,会使孩子发展出现偏差,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据调查,80.1%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因为“家庭因素”[2]。家庭环境对子女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 问题家庭

“问题家庭”指的是夫妻关系紧张,家庭不睦;夫妻处于离异、分居破碎家庭;离异后再婚,继父母关系处理不好;家庭成员或近亲属中有违法犯罪现象的家庭等。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家庭。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于1992年在对八省市监狱、少管所、劳动教养所和工读学校的2000多人的调查结果显示,违法犯罪青少年中,父母离异、分居、再婚、丧偶的合计占24.1%。我国社会学者还在对29个省市的城市小学的902名离异家庭儿童和808名健全家庭儿童的对比研究中发现,离异家庭儿童在同伴关系、自控能力、情绪、性格、道德和学习等方面都明显不如来自健全家庭的儿童[3]。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组织的对八个省近2000名违法犯罪青少年的调查则表明,约有50%的青少年的家庭成员或近亲属中有违法犯罪的记录[4]。可见,问题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有非常严重的不利影响,家庭问题越严重,青少年所发生的问题也会越严重,问题家庭的大学生较之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犯罪。 3.2问题家庭教育

6 3.2.1 无形教育,父母言传身教存在问题。俗话说的好“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脊梁骨长大的。”孩子从一出生就受到父母的言行、习惯、爱好等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无形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许多父母不够重视,在生活中出言不逊、大打出手、敌视邻里、不孝敬父母、、甚至违法犯罪:不择手段追求金钱,聚众赌博、偷税漏税,贪污,行贿受贿等。这一切对会使孩子得到一种失范的道德教育,这种家长带出来的孩子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2.2有形教育。现实生活中的父母亲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存在问题。溺爱教育,当代大学生中有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被视为掌上明珠,在家庭成员的宠爱和呵护下成长。家长一味的满足孩子过度的物质需求,对孩子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甚至溺爱放纵、姑息迁就、袒护不良行为,这些孩子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走出家门上了大学之后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个人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于是出现孤独、苦恼、情绪低落,甚至出现行为不良,违法犯罪。成绩教育,当代大学生都是时代的佼佼者,他们的学习成绩很优秀。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家长长期的努力教育的结果,在相当多的家长的心目中,子女教育就是要教育孩子学习好,成绩高,以考试成绩作为对子女的唯一要求,能考上大学为标准,没有把培养一个健全的健康的“人”作为目标。忽视孩子的道德修养和良好品质的培养,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简单教育,这种教育分为放任教育和粗暴教育。放任教育是对孩子不管不教,放任自流,这类父母缺乏责任心,任其自生自灭。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比较冷漠、自私,缺乏良好的行为规范,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粗暴教育指的是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比较重视,但是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这类问题的家长往往都是工作较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学习,当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下滑或不理想时,不关心、不积极寻找问题的症结,而是采用简单的打骂等粗暴的方式来解决。对子女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辄训斥、打骂,很难使子女养成良好的意志和个性品格。这样容易使孩子形成敏感自卑,焦虑抑郁,易怒多疑,偏执敌对等品质,这些不良的品质逐渐积累最终可能形成缺陷人格。进而诱发犯罪。

有学者在对60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件剖析时发现,有87.5%的家庭在教育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5]。 4学校原因

7 4.1 教育内容失当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最主要的形式,良好的学校教育,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对不良的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心理问题起到矫正和弥补的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康健全的“人”。因此学校教育在大学生犯罪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教育内容失当或欠缺的现象。

目前,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但是这仅仅是个口号,中国所有的学校,从小学到大学都没有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只追求升学率,升学率和学生的成绩成为评价学校好坏或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升学而教。学校和教师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道德品质、人文精神和法律素质等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考进大学的优等生往往都是“问题”生。这一切都是长期以来、各级教育系统应试教育得来的恶果。 4.2学校管理问题

从1999年开始,各类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扩招,在校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而学校的各种设施,尤其是管理跟不上急剧扩张的步伐,学校仍然采取一种粗放的管理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现实的情况,造成管理不力或无力管理。同时,管理力度也不够。另外,目前一些高校过高估计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对于学生中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加以规范,或者制度、规章不健全、不完善。有的学校即使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干扰,在处理时大打折扣。如本该留级、退学的违纪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求情下,学校也常常“手下留情”。也正是由于“有章不循”、“有禁不止”,一些本来可以“回炉重铸”的学生,一步一步从不良行为发展到违纪行为,进而发展到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也令少数大学生有恃无恐,不断做出违纪乃至违法犯罪行为。所以笔者认为,目前高校校风难以好转,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这里。

参考文献

[1]佚名,对高校周边出租屋的政策建议,互联网

[2]刘忠忱,《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郭翔,《家庭变迁与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研究,2000年第3期

8 [4]冯树梁,《中外预防犯罪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78-388页

[5]毛磊, 武侠.《触目惊心的现实—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及预防的思考之一》,人民日报,2000年,7月11日第三版

浅析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及预防

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犯罪现状及成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网络犯罪

大学生犯罪原因总结

浅析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当代大学生犯罪之剖析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老年人犯罪原因的分析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分析与研究

《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推荐].doc》
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推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