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课件

2020-03-02 10:22:3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 戏剧的定义及特征

 定义: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 特征:

 综合性:文学、表演、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综合。  集中性:人物、矛盾、情节、场面的高度集中。  直观性

 戏曲的定义及特征

 定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戏剧一般称为“戏曲”。  特征:

 综合性  程式化  虚拟性

 戏剧文学的定义及特征

 定义:通称剧本,它规定了戏剧的主题、人物、情节、语言和结构,是舞台演出的基础和依据。  特征:

 舞台性  戏剧性  代言体

 名词术语

 戏剧冲突:指戏剧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人物自身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生活矛盾在戏剧艺术中集中概括的反映。

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其表现形式有:对白、独白、旁白、内白、潜台词等。  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的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

 戏剧分类

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话剧、戏曲、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剧、哑剧等。 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多幕剧、独幕剧、小品  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古装剧(历史剧)、现代剧 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悲剧、喜剧、正剧 

第一章:《春草闯堂》导读 莆仙戏简介

原名兴化戏。流行于福建省莆田、仙游二县及惠安、福清、永泰等邻县的兴化方言区;因宋时莆田、仙游隶兴化军,明、清时隶兴化府而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改称莆仙戏。

 作者简介

 陈仁鉴(1913--1995),福建省仙游县人,代表作《团圆之后》、《春草闯堂》、《嵩口司》。

 《陈仁鉴戏曲选》,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

《陈仁鉴戏剧精品集》

 创作初衷

 根据莆仙戏传统剧目《邹雷霆》改编,1960年首演,1979年复排。  该剧共八场,锄奸、闯堂、坐轿、证婿、堂争、改书、送婿、认婿。  揭示因认势不认理而无法维护封建礼教自身的严肃性,反而促成了一对不被封建礼教所允许的有情人的结合这一“封建社会本质矛盾”。

 巧妙设局

 《春草闯堂》是由许多“小局”引出一个“大局”来。阁老被迫认婿是一个“大局”,闯堂是个“小局”,证婿是个“小局”,改书是个“小局”,送婿也是个“小局”,但不是这些“小局”,最后阁老被迫认婿的“大局”也产生不出来。  有了新颖的故事和独特的人物才能有独特“局”,有独特的“局”才能产生出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崭新的艺术形象,设局是戏曲编织故事和刻画人物的一种特殊手段。

 场次安排

 重点场应是最能体现作者之意,最能展现人物个性的场面。每个戏至少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场。

 过渡场,通常是指从一个重点场到另一个重点场之间的场次,又是情节发展链上不可缺少的环节,决不可忽视其作用。

 重点场与过渡场相结合,有张有弛,戏才会好看。

 作为过渡场的《坐轿》

 从情节上看,是过渡场,但从表演来看,又是重点场。

第二章:《傅山进京》导读

 戏曲行当:生、旦、净、丑

 生: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 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 净: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  丑:由于面部化妆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又叫小花脸。

 男旦与女生

 京剧四大名旦  “冬皇”孟小冬

四大名旦

梅兰芳 程砚秋 尚小云 荀慧生

 孟小冬 茅威涛 丁果仙 谢涛

晋剧简介

 晋剧是山西省的剧种之一,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外省称之为山西梆子。主要流布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起源应在清代咸丰年间。新中国成立后,山西梆子正式定名为晋剧,各地县所属剧团名称,也统一改为某某晋剧团。  晋剧两代著名须生:丁果仙与谢涛

 作者简介

 郑怀兴,当代著名剧作家,仙游人。

 与魏明伦、郭启宏被并称为“戏曲界三驾马车”。  代表作《新亭泪》、《鸭子丑小传》、《晋宫寒月》、《傅山进京》、《寄印传奇》等。  《郑怀兴戏曲选》

 剧情脉络:截取人物晚年生活的“横断面”而不是纵写人物的一生

 强征进京城 

   依发辨疑症  品茗论书法  装病拒殿试  傅山闹午门 主旨剖析:“奴从”与“独立”的深刻反思

 通过玄烨与傅山的互动关系来表现傅山的独立精神,同时也让我们思考独立精神所需要的环境。

史实与虚构

 史家重在“直”,编剧重在“曲”;史家重在“实”,编剧贵在“戏”。编剧要“曲尽人情,愈曲愈折;戏推物理,越戏越真”。

 第二回合假借传说,移花接木。第三回合情境虽为虚构,但人物的观点,却是字字有根据,句句有来历。  闲笔与机趣

 傅山进京前,“送鞋画牛”,看似闲笔,却塑造了傅山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形象。

 傅山“依发辩症”后,康熙追问冯溥,寓幽默于凝重之中,营造机趣。

既规范化又生活化的表演 又隔又透、时隔时透的舞美

第三章:《麦克白》导读

 作者简介

 文艺复兴时期各国戏剧发展不平衡,意大利是发源地,但它本身没有大戏剧家,戏剧上取得最大成就的国家是英国。

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出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斯特拉特福)是英国历史上,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剧作家。  戏剧创作的三个重要时期:

 第一时期(1590~1600年)以写作历史剧、喜剧为主,有9部历史剧、10部喜剧和2部悲剧。

 第二时期(1601~1607年)以悲剧为主 ,写了3部罗马剧、5部悲剧和3部“阴暗的喜剧”或“问题剧

 第三时期(1608~1613)倾向于妥协和幻想的悲喜剧或传奇剧。

 根据《麦克白》改编的两部电影

 1957年黑泽明导演的《蛛丝宫堡》(又译作《蜘蛛巢城》)  1971年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麦克白》。

 作为意象的女巫、幽灵的预言,决定了作品的叙事走向。

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无论是女巫预言,还是幽灵的鬼话,都是麦克白内心的反映。  人物的旁白、独白,不仅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 在《麦克白》悲剧中,旁白主要出现在麦克白的身上,其叙事作用,常在关节点上体现。

 独白主要出现在情节发展的三个阶段中:一是杀害国王之前,麦克白夫人和麦克白的独白;二是杀害国王之后,麦克白和夫人内心煎熬的独白;三是麦克白被推翻之前的独白。

对话是《麦克白》中叙事的主要手段。人物的性格、矛盾冲突、叙事的走向和发展,都是在戏剧         性对话中展示的。

 人物的对话生动、形象,气势磅礴,极富张力;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段的充分运用,使对话充满斑斓的色彩。

 数次响起的敲门声是莎翁渲染气氛的神来之笔,大发牢骚的门房满嘴的俏皮话更显示了这位戏剧巨匠在悲剧高潮之际穿插喜剧片断的极高造诣。

第四章:《榆树下的欲望》导读

 作者简介

 尤金·奥尼尔(1888--1952),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4次获普利策奖,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主要作品:《天边外》,1918年《安娜·克里斯蒂》,1920年《琼斯皇》,1920年《毛猿》,1921年《榆树下的欲望》,1924年《大神布朗》,1925年  《奇异的插曲》,1927年《悲悼》,1931年《送冰的人来了》,1939年《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1941年

 作品概说

 该剧写于1924年,是美国戏剧史上“第一部伟大的悲剧”,被认为是尤金·奥尼尔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 该剧共有3幕,1924年首演。

 在中国的不同版本:川剧《欲海狂潮》与曲剧《榆树古宅》

 异化的欲望悲剧

 古希腊悲剧的印记

 悲剧根源来自于人物的异化

 诗意的人物形象

 伊本:对美与爱的向往,使他最终能够感受到爱碧的真情,勇敢地与爱碧去面对法律的制裁。

 爱蓓:最终冲破欲望的枷锁,勇于追求真情,从而获得了精神上的重生。  凯伯特:宗教狂热、冷酷无情,孤独无助使他身上具有一种悲剧美。

 丰富的象征符号

 榆树——女性的象征  天空——空灵的象征  春季——希望的象征  农村——现实性象征

第五章:《欲望号街车》导读

作者简介

田纳西·威廉斯,原名托马斯·拉尼尔·威廉斯

代表作品

《玻璃动物园》(1945)《欲望号街车》(1947)《玫瑰纹身》(1951)《夏天与烟雾》(1952)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1955)《夏天的突变》(1958)《甜蜜的青春鸟》(1959) 《热瓜那之夜》 (又名《蜥蜴之夜》)(1962)《有些迷茫,有些清爽》(1982       

 

行的。  作品概说

 内容简介

 是美国文学史上最经典的剧作之一,曾被改编成各种舞台剧,其中包括世界著名指挥大师普列文作曲的歌剧版。

 大致按照舞台剧来拍摄,但“扩展”了几场戏。

 导演熟练地把摄影机在布景前移动位置,防止影片显得太静态,太舞台化。  导演熟练使用幻光,有利于营造剧情氛围及刻划人物细部表情变化。  剧作家给予布兰奇同情的原因不仅仅因为她是温柔、脆弱的生命,更是因为她有冲破残酷现实的勇气和果敢。

 剧作家给予布兰奇同情的原因不仅仅因为她是温柔、脆弱的生命,更是因为她有冲破残酷现实的勇气和果敢。 

 《飞蛾挽歌》:赐予他们,飞蛾之母及人之母,再度进入沉重世界的力量吧,因为在这充斥着庞然大物之所,飞蛾是如此柔弱,却又如此让人向往。

 在这世界,人们总有偏爱的东西,总有未完成的事情,而所有的欲望的苦只能通过赎罪才能解脱。

剧中展现了布兰奇如何用微弱的力量进行自我拯救的过程。

罪恶感的根源:丈夫的自杀,庄园的失落,过去的放荡。

拯救自我的行动:洗刷肮脏的肉体,净化负罪的精神,和寻求婚姻的庇护。 失败的救赎:洗不去人们的成见,婚姻之梦破灭,被关进精神病院。

剧作家善于运用诸多艺术手段来增强戏剧效果,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人物内心变化和情感压力。

情节和场面的象征 声音和灯光的象征

第六章:《推销员之死》导读

 作者简介

 阿瑟·米勒(1915-2005),美国当代著名的剧作家。《推销员之死》使他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和玛丽莲·梦露的婚姻使他成为最受娱乐关注的剧作家。  主要作品

《全是我的儿子》(1947)《推销员之死》(1949《萨勒姆的女巫》(1953)《堕落之后》(1964)《维希事件》(1964)

 作品简介

 是阿瑟·米勒所有剧作中成就最高、上演最多、影响最大的作品。 获得普利策奖和纽约剧评界奖。

 1949年在美国首演,1983年在中国首演。

 共有两幕加一个挽歌,全剧舞台的现实时间只有两天一夜,但全剧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主人公威利·洛曼的回忆与幻想中。  作品展现了美国中产阶级美国梦的破灭

灵活的舞台设计

剧中所展示的回忆和幻觉等表现主义处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舞台的变化来进有序的意识流动          回忆活动的外化集中出现了三次,分别表现出威利充满信心、犹豫傍徨和恐惧绝望三个时期的不同形象。

有序的回忆活动具有相对的环境制约性,一般发生在威利独处的时候。

破碎的意识流动

剧中更具典型特征的是威利下意识的意识流动外化,这是一种破碎的意识流动,它突破了 环境制 约,与现实环境交织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对现实环境的反抗。

自言自语

无中生有的幻觉

第七章:《暗恋桃花源》导读

 作者简介

 赖声川

主要作品 《我们是这样长大的》1984《那一夜,我们说相声》1985 《暗恋桃花源》1986 《红色的天空》1994 《如梦之梦》2000 《千禧夜,我们说相声》2000 《乱民全讲》2001 《这一夜,WOMAN说相声》2005 《宝岛一村》 2008  作品概说

第一版:搭架 第二版:暖身 电影版:奠基 第三版:重塑  两个故事交叉进行的复式结构  通过将故事戏剧化的处理方式,观众就会发现,自己已经不是在看故事,而是在看导演排练时怎么安排演出,演员怎么处理角色的过程。  在分别对两个故事戏剧化的同时不断打破各自戏剧化的进程,从而深化了两个故事的戏剧性。  时髦女郎的设计实现了戏剧结构的双重间隔:既使剧组排演过程新鲜化,使观众从不同的剧组排演过程中跳离出来,对排演过程进行评价,同时又使整个戏剧结构新鲜化,观众可以通过她来对作为构成整体戏的两个剧组的结构进行整体性反思。

 悲喜剧结合的观念形式  “桃花源”是“暗恋”的注脚。江滨柳和云之凡如果没有因为战乱而失散,而是走在一起,那么结果有可能将是老陶、袁老板和春花的结局。  “暗恋”的悲怆之中饱含着温暖,“桃花源”的热闹之中却暗含悲凉。两种看似完全无关的人生,拼贴在一起,却有了一种难以言说,复杂而苦涩的况味。  能指与所指发生错落的语言艺术  任何语言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能指意为语言文字的声音、形象;所指则是语言的意义本身。  在该剧中,词语作为一种符号,其能指与所指之间的一种确定性对应关系发生了松动甚至丧失。于是,以往被某种定义保护起来的概念遭到了质疑。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课件_荒诞派戏剧

戏剧

戏剧读后感

戏剧鉴赏

戏剧策划书

《戏剧》考试

戏剧鉴赏

戏剧论文

戏剧常识

戏剧试题

《戏剧课件.doc》
戏剧课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