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模拟试题5

2020-03-02 16:32:5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货币银行学》模拟试题

(五)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货币政策一般由三要素组成,即( )最终目标和( )。

2.从融资方式的角度看,商业信用是直接融资,银行信用是( ) ,国家信用是( )。

3.贷款是商业银行比重最大的( ),是我国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

4.汇率制度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即( )和( )。

5.原始存款经过商业存款信用创造功能多创造出来的存款叫( )。

6.基础货币包括( )和(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根据《巴塞尔协议》,核心资本不得低于风险加权资产的()。

A.4%B.6%C.10%D.8%

2.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属于()。

A.单元银行制B.总分行制C.控股公司制D.跨国联合制 3.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属于()。

A.票据市场B.股票市场C.货币市场D.资本市场

4.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在世界上行使货币职能的国际货币应当具备()。 A.广泛的接受性B.广泛的流动性C.公认的安全性D.高度的相关性 5.凯恩斯认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

A.利率水平B.价格水平C.收入水平D.预期水平

6.经济对货币的需求包括()。

A.对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的需求B.对储蓄手段和价值尺度的需求

C.对支付手段和价值尺度的需求D.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求

7.中央银行赖以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数量的传统政策手段是()。

A.公开市场业务B.贴现率C 道义劝告D 金融检查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纸币流通条件下一定会发生通货膨胀B.纸币流通条件下可能会发生通货膨胀 C.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一定会发生通货膨胀 D.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可能会发生通货膨胀

9.与利率成反比关系的是()。

A.利息 B.本金C.通货膨胀率D.收益率

10.真正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功能的是()。

A.英格兰银行B.苏格兰银行C.瑞士银行D.瑞典银行

三、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有()。

A.信托投资公司B.证券交易所 C.信用合作社 D.邮政局 E.保险公司 2.同业拆借市场的业务内容包括()。

A.商业银行向商业银行借款 B.商业银行向其他金融机构借款

C.企业向商业银行借款 D.企业向其他金融机构借款 E.金融机构向金融机构借款 3.商业银行的盈利性资产包括()。

A.各项贷款B.证券投资C.库存现金D.票据贴现E.同业拆出 4.关于货币供给量,下述说法哪些是合理的?( )

A.是由银行体系所提供的负债总量B.是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总和

C.是一个流量概念 D.是一个存量概念E.是经济生活中所有货币的集合 5.度量通货膨胀的标志通常有()。

A.购买力信息指数B.消费物价指数C.批发物价指数

D.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指数E.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6.放松金融管制的内容有:( )

A.取消对利率的管制 B.允许金融机构业务交叉 C.放松对各类金融市场的管制

D.放松外汇管制 E.放宽对资本流动的限制

7.按创新的动因来划分,金融创新可以分为( )等类型。

A.逃避管制的金融创新 B.规避风险的金融创新

C.追逐规模的金融创新 D.技术推动的金融创新

E.迎合理财需求的金融创新

8.根据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可将其划分为 等类型。

A.投资膨胀型 B.需求拉上型 C.成本推动型

D.供求混合推动型 E.结构型

9.优等股的特点有

A.优先支付股息 B.优先分配企业的剩余财产 C.持有人具有优先认股权 D.持有人可以参加股东大会行使表决权 E.股息率固定

10.下列哪些资产是准货币

A.流通中的现金 B.居民储蓄存款 C.支票存款 D.企业定期存款

E.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信用

2.金融衍生工具

3.金融市场

4.票据贴现

5.商业银行

五、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1. 我国某公司计划3个月后用美元兑付200万瑞士法郎进口货款,为防止瑞士法郎升值,做

远期交易。

已知:$1=SF1.2550——1.2560

3个月美元汇水数140——124

求:需用多少美元兑付200万瑞士法郎?

2. 一张面额为10000元,还剩3个月到期的商业银行票据到银行贴现,银行付款9800元, 计算年贴现利率是多少?

六、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金融市场的功能。

2.简述人民币的发行原则。

3.简述利率的决定因素。

4.简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其含义

5.什么是有价证券,主要包括哪些?

七、论述题(10分)

《美国金融现代化法案》实施后其金融监管体制面临哪些新的问题?

八、案例分析题(10分)

1994年,美国以12314亿美元的货币量(其中通货量为3635亿美元),实现了67269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是货币量的5.46倍,是通货量的18.5倍。同期,我国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3750亿元人民币,却需要货币量20556亿元人民币(其中通货量为7289亿元人民币),国民生产总值是货币量的2.13倍,是通货量的6倍。美国货币量和通货量推动国民生产总值的效果比我国高1.56倍和2.08倍。

一般而言,现金的需求应与一国国民经济规模成正比,相应美国的现金流通也应高于中国,而中国却是世界上现金流通最多的国家。试根据货币需求的相关理论与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是世界上现金流通最多的国家,并分析其影响。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中介目标、政策工具 2.间接融资、直接融资 3.资产 4.固定汇率、浮动汇率

5.派生存款 6.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二、单选题

1.A 2.B 3.C 4.A 5.C 6.D 7.B 8.B 9.B 10.A

三、多选题

1.ABCE 2.ABE 3.ABDE 4.ABDE 5.BCE

6.ABCDE 7.ABDE 8.BCDE 9.ABE 10.BD

四、名词解释

1.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商品和货币的所有者把货币和商品让渡给需求者使用,并约定一定时间还本付息的行为。

2指在股票、债券与货币等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新型金融工具,主要有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与互换等。

3.金融即资金融通和货币流通,是货币资金产的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以各种方式转移货币资金的活动。金融市场是指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和各种金融资产交易行为的总和。

4.票据贴现:是指银行客户将未到期的票据转让给银行,由银行扣除自贴现日起至到期日止的利息而从银行取得现款的一种融资行为。

5.商业银行是主要办理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与转账结算业务,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为目标的金融企业。

五、计算题

1.(1)3个月美元远期汇率为:$1=SF1.2410——1.2436

(2)选用买入价$1=SF1.2410计算

(3)200万/1.2410=161.16万美元

需用161.16万美元兑付200万瑞士法郎。

2.年贴现率=(1000-9800) ÷10000×4=8%

六、简答题

1.聚集功能:是指变收入为储蓄,变储蓄为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分配功能:是指其促进资金合理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的机能。

调节功能:是指其调节国民经济总量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协调运行的功能。

规避功能:是指其分散和转移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功能。

2.为了保证币值的稳定,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人民币必须坚持如下原则。

第一,坚持集中统一的发行。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的货币发行机关,并组织管理货币发行工作。第二,坚持经济发行。即根据商品流通对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客观需要,通过银行信贷收支活动来发行货币。

3.一般而言,平均利润率是贷款利率的最高界限。利率随着利润率的变化成正比;资金的供求关系,当资金供大于求时,利率下降,反之则上升;国家的经济政策,当政府为实现刺激就业增加与经济增长时,通常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利率,而当政府为抑制通货膨胀时,通常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利率;物价水平,利率随着物价水平的上升而提高,随着物价水平的下降而降低;国际利率水平,主要由于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使得国内利率必然随着国际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化。

4.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指中央银行进行金融调节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说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通常有四个目标:一是稳定物价,指将通货膨胀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通常在3%以下。二是经济增长,指维持GDP一定的增长率。三是充分就业,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在合理的条件下找到工作。四是国际收支平衡,即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时期对外收支基本相等。

5.有价证券是指有一定票面价值,并能给所有人带来收入的一种资本所有权和债权证书。有价证券主要包括债券和股票两种。债券是指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承诺到期还本付息的债务凭证。如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等。股票是企业为筹集自有资本而发行的证明股东投资入股并用来领取股息的资本所有权证书。

七、论述题

(1)多头监管和沟通协调问题。按照功能监管原则,复杂的监管体系大多被保留,众多的监管机构要相互沟通和协调非常困难,而且有可能加重金融机构的负担。

(2)不同监管机构的不同监管理念与目标的统一问题。证券监管机构的目标是维护市场和公平与秩序,强调证券发行人和经纪人的信息披露;银行监管者关注银行系统的安全与稳健经营;保险监管者为保证保险业的稳健经营与被保险人的利益,关注的是保险公司的清偿能力。由于出发点、指标体系以及操作方式的不同会影响对金融机构经营状况的判断;二美联储与其他各监管者之间对金融机构裁决的优先权并不明确,有可能产生矛盾与冲突。

八、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 原因分析:

(1)传统与习惯:历史、文化、支付习惯,中国存在强烈的现金偏好,现金是流动性最高的资产,价值形态最直观,信用最可靠,支付不受任何限制,居民对其他金融支付方式和金融资产仍不太熟悉,尤其是对于年长的人而言

(2)信用制度不发达: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清,使诈骗等行为最小,因此交易安全性大,风险小

(3)人口因素:每个人基于满足日常消费的考虑都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人口数量与人均现金持有数量的乘积过程一个社会的现金流通量,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由此产生的现金需求也就较多。

(4)地域因素:我国地域广阔,处于流通中的现金相对较多,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较慢

(5)二元经济:发达的城市经济与相对落后的农村经济

(6)金融体系不发达:支票、银行卡等现金替代交易方式不发达,不完善,不普及,

(7)地下经济:为避税或逃避监管,不使用转帐结算方式,而是采取现金交易,如第二职业、假冒伪劣

(8)寻租行为:通常所说的贪污、受贿等

影响分析:

现金漏损率高企,现金游离于商业银行之外,并未进入商业银行系统,未能进行数倍的信用创造或存款创造,导致货币乘数较低;很多交易活动逃避了银行结算体系,无法有效监督,地下经济、偷漏税现象普遍;现金流通的效率较低,交易成本较高,假币、印刷费用、防伪设计等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简要对策:增强金融体系的服务,建立正常的市场经济新秩序,致力于银行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

货币银行学考试试题

货币银行学思考试题()

台湾省上半年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模拟试题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A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模拟试题5.doc》
货币银行学模拟试题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