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2020-03-02 04:45: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摘要]: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开放程度将进一步加大,为了社会的稳定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积极地从中吸取优秀成果,努力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近年来,“洋节”盛行,而对于我们的传统节日,例如端午节,清明节等等民族传统节日却被冷落,不知城市里现在还有多少人自己包粽子,去看赛龙舟?不单在城市,就是在农村,这些节日也在渐渐退去取往日的色彩。因此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不惜余力的进行保护,以避免其他国家对我们文化的套用和侵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呼唤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文化,如何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文化的影响下达到一定的高度,进而以此推动我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并加以着手解决才行。

[关键词]:传统文化侵袭保护呼唤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中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为最为宝贵的财富,经过长期的积淀,深深扎根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大地上,它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这就是有名的”诸子百家“。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①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注重道德修养,重视感性,追求的往往是一种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境界,这与注重理性的西方文化有着明显的不同。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伴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的价值观念大量涌入;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由原先的一元价值观念即集体主义转向价值实现的多元化,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腐蚀着一部分人的心灵,导致他们渐渐走上歧途。一个社会价值实现的多元化,还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基础上,否则基础的动摇必然导致价值实现上的混乱。市场经济中的假冒伪劣现象,不仅仅与制度上的漏洞,法律上的不健全有关,同时也是他们价值观的扭曲的表现,只为追求利益,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讲究诚信也是直接相违背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开放程度将进一步加大,为了社会的稳定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积极地从中吸取优秀成果。

2005年韩国把我国的端午节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流传了2000多年的端午节一下子成了韩国人的节日!另外,黄河文明、活字印刷术、神农氏、李时珍、孔子、老子、道教、西施、甲骨文、大禹、历史版图等等中国历史文明都成了韩国历史教科书的内容,他们妄图把中国文化说成韩国的繁衍,我们的文化正遭受严重的侵袭!还有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红楼梦》被改编得体无完肤,人物的形象变成了“哈韩”一族,黛玉红发飘飘,宝钗一头“短碎”,充斥着一股恶俗的味道。② 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中国传统文化烟波浩渺,内容繁多,因此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虽然现在做了不少工作,但显然不够。现在的青年好像也没有多少人了解儒家传统文化,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古代四大文明现在只有中华文明焕发蓬勃生机,其它三个古代文明已经出现断层,并渐渐消失,如果我们再不加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工作,是不是也会出现那样的下场。近年来,“洋节”盛行,而冷落了象端午节,清明节等等这样一些传统节日,不知城市里现在还有多少人自己包粽子,去看赛龙舟?不单在城市,就是在农村,这些节日也在渐渐退去取往日的色彩。中国的传统文化魅力为何不在?如果说这与她重感性,重伦理,而今我们又太过于关注科技有关,那么在现在科教兴国的大背景下,必须重视传统文化,因为只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同步发展才是我们人类的进步。当本民族的艺术精品被外来的一些文化泡沫淹没时,我们想到了什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现在却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只有批判而没有发掘,只有抛弃而没有肯定;二是认为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束之高阁,建几个文化馆,录几盘录像带就可以。

“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③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注重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又要注重借鉴和吸收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中的先进的东西;同时还要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有必要的阵地和其他物质条件,但是更主要的是提升校园文化的品味,增加其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忽视硬件建设,会使校园文化活动无从开展,忽视软件建设则会使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舍本逐末。弘扬中华“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的文化理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推动社会的各种力量;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迎难而上的昂扬斗志;弘扬厚德载物的伦理观念,培育社会文明的道德风尚;弘扬重整体利益的价值准则,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使大学生健康成长、科学的对待传统与现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必要手段。要做好这一工作,应当讲究科学的方法和原则。

教育科学文化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水平的重要条件。④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想只有把传统文化教育放在基础教育阶段来抓,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够得到不断的继承和创新。

新的时代,我们必须呼唤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其它国家、民族的文化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认识各自优缺点,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⑤

(1)必须倡导人的社会责任,鼓励人们在实现个人利益基础上,为社会多做贡献;必须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的矛盾,维持社会正常秩序;必须使人们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创造更多优秀的劳动成果。

(2)必须大力宏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人的合理需求。新的文化,必须唤起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尊严意识!唤起他创造生活的热情!唤起他对别人生命价值的尊重的热爱。同时,还要考虑人的需要,创造相应的精神文化产品。既有高雅的,又有通俗的,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脱离人的需要,这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必定是没有生命力的。

(3)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国今后文化发展必由之路。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或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继承的。还要虚心学习。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角度来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创新,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不会发展,世界永远原地踏步,不能前进。文化也是如此,仅仅只有继承,或仅仅中只有学习他人,都是不够的。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只有我们一起努力,正视传统文化的不足,对我们的优秀文化加以保护、发扬和创新,充分挖掘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益价值,不断从时代的火热实践中汲取新鲜养分,将促使我们的文化保持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有利于抵御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有效维护我国文化安全。⑥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参考文献]:

①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的讲话。

②百度提问,huangdou830回答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页。

④《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⑤《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人民日报》2006年9月14日。 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连载

(一),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关于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调查报告

安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之我见

维西傈僳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初探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doc

宁德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调查研究

传统文化传承

关于宁德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调查报告

就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进行对话

浅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doc》
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