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七单元

2020-03-03 23:08:4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六单元

【教学内容 】

本单元包括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一个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单元生字。 2.正确读写新词。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5.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6.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7.积累优美的词句。 【重难点关键】

1.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4.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教学时间】 10-12课时

21 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 热爱之情。 【重难点关键】

1.体会从平凡事物、普通场面展现乡村生活的美。 2.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 重难点关键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吗?是啊,乡村风光是那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板书课文题目)

(二)自由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 3.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4.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5.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三)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四)写写生字,记记生词

(五)自由讨论课文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风景? 2.你从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体会到了什么? 3.作者是怎样用普通的事来展现乡村生活的? (六) 选择喜欢的场景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 热爱之情。

二 重难点关键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三 教具准备 幻灯片 四 教学过程

(一) 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兴趣的景物给大家说说?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迷人的画面,品味其独特的美。

(二)研读品味,体会情感 1. 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知道朗读。

A 几场春雨过后,到哪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C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

2 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4.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 A 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 B 同桌交流 C 全班交流

(三)积累语言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2.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3.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四)阅读链接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的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读一读《在天晴了的时候》,看看这首是描写了什么,怎样描写的,你有哪些感受? 五 板书设计

六 课后反思

22* 牧场之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照抄下来。

3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重难点关键】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 教学过程

(一)自读提示,导入题目

老师:请同学们读提示,看看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了哪些要求?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和资料)

老师: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二)初读读文,了解内容 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映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同时划出你不理解的部分。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 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书

(四) 品味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五) 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

(六) 运用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 “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3.找一篇优美得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二 板书设计

4 三 教后反思

23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关键】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前两首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2.背诵前两首古诗,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二 重难点关键

背诵前两首古诗,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三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资料。 四 教学过程

(一)以图导题 ,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4.小组交流。

5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知道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渔歌子》,理解词意,想象画面,体会词人的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词。 二 重难点关键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词。 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词的内容。 4.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7.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6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3.默写两首古诗。 四 板书设计

五 教后反思

24* 麦 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重难点关键】

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 教学过程

(一)自读提示,导入新课 1.自由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

①课文描写的是孩子们的生活。②要求:了解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读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说出喜欢的原因。

2.乡村儿童的生活一定很有趣,当你看到题目《麦哨》时,你想到了什么? 快来读读课文,看看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质疑。

(三)小组交流,体会情景 1.交流字音。

2.谈谈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交流疑问。 3.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汇报交流,深入体会

(五) 品读欣赏,体会情趣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的快乐游戏)

2.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二 板书设计

三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 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重难点关键】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完成“我的发现”“日积月累”两项训练。 2.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 重难点关键

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同学们,在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二)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组内交流。 3.换一换,将加点的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还会发现什么? 4.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三) 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第二、

三、四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展示台

一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2.进一步感受乡村的田园生活。 3.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二 重难点关键

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时间活动中又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

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三)习作

9 1.精彩回放

读一读:上节课整理好的好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情、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①教师启发思路。 ②教师个别指导。 ③同桌互相交流 ④推荐代表交流 ⑤师生共同评议。 ⑥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反映自己农村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展或照片。

第七单元

【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一个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认识21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5.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6.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7.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难点关键】

1.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4.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5.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10-12课时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谷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重难点关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谷物品质的写法。

11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 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 重难点关键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具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看戏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 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伯什么事;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2.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

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小组内初步交流。 4.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朗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互读。(学生自主读书)

5.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谷物品质的写法。

2.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二 重难点关键

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2 1.听写本课的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2.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结合上节课的内容交流填空,并说明理由。 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 引导结合重点语段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都是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15岁时就对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众的眼里是趔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关于思考。

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都是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个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快。图示法等)

B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思考,不是妄下结论。

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在当时,众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汪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教师引导理解“信奉”)

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面对众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B教师补充阅读资料《布鲁诺》,使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做,是有着生命危险的,这更体现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著名的试验。(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

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 是愚蠢的行为)

3.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公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描写伽利略的精神的。(学生默读勾画)

4.交流: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 四 板书设计

五 教学反思

26* 全神贯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闻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重难点关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名人名言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 名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师生共同背诵名人名言。如: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门捷列夫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 ---罗曼。罗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2.出示名言,请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二 带着问题读书,并把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检查识字,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记,多笔画字可辨形认读。(如,邀 挚 痴 锁)

2.以自读为重点,读出全神贯注

3.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做一些批注。

14 4.放声练习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三 以诵读为重点,感受全神贯注

1.同一段落比赛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体会得深刻,读得动情。

(如,第一自然段,通过罗丹语言中的“偏了点儿,等一等”等诩,说明在朋友认为是杰作的情况下,罗丹仍能找到瑕疵,并“立刻”修改,表明他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读时应能领会到这一点。

2.第二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落,要读出罗丹动作神态的变化,谳出工作的时间长和如痴如醉的状态,谳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情景。可通过多名学生比赛读、教师范读、看插图想象情境读多种开工,将这一段读充分,在评读中逐步深入体会罗丹工作时全身心的投入。)

3.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感受,加深对“全神贯注”一词的理解。

四 体会写法,积累语言

1.再次速读课文,作者是怎样写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的,说说自己的发现。(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2.选择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7 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重难点关键】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联系。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可搜集一些名画,如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等,体会画家技法的娴熟。。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 重难点关键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1.(板题:鱼游到了纸上)大胆推测“游”字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2.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又是谁说的呢?请带着问题自由读书,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二)自主读书,了解内容

1.学生自主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交流互助。

2.检查认读情况,指导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字:港 澈 壶 缸 徽 聋

3. 尝试朗读。面向全体,自由选择段落朗读。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

4.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 5.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三)小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现先到了我的心里” 的关系。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 重难点关键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2.上节课我们有什么问题没解决?

(二) 读书讨论,解决疑问

1.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并勾画。 2. 四人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有什么联系?

(三)重点研读

1. 读5------7自然段,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2. 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1)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2)细致的动作描写也是在赞叹他。 (3)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3.学习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1)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2)描写方法:语言、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4 出示插图: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高超,你想怎么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说一说)

(四)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 默读课文,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

2. 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地观察,,刻苦地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着)

3. 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1)长期仔细观察,并进行笔谈。 (2)举止和神态描写。

4. 有感情地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五) 讨论“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1.自己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呀,你想对他说什么呢?写一写吧。 四 板书设计

五 课后反思

17

28* 父亲的菜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与执着。 3.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父亲的勤劳与执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与执着 【重难点关键】

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与执着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二)读阅读提示后自读课文

1. 自由轻声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 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批注

(三)小组内交流自读提纲中的

2、3题

(四) 全班交流,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1.交流最受感动的语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第三自然段,通过“每天-----就-----直到----才”写父亲通过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四分的黄土地。

(2)第五自然段,“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挑上去”

(3)第8自然段,育肥时父亲的一段话,表明了父亲对土地的了解和热爱,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利益。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如;执着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勤劳,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地付出等)

(五)积累语言

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句抄下来。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饿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阅读能力。 【重难点关键】

口语交际及写作指导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饿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二 重难点关键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 ,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里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奋朴实的弄名。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二)小组交流

19 1. 提出: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 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饿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情说的具体。

(三)全班交流

1. 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浓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响湖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建议,重说某一部分内容,也可据理力争,说得自然真实。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四)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小报,把“观察记录”和任务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 教学目标

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二 重难点关键

写作指导。 三 教学过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这节课,让我们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二)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通过人物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三)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 .回忆在全班交流时,被老师和同学称赞的同学是怎样说的。

(四)习作

1.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 要求按照要求写完后自己修改。

(五)评议

1.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

2.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改正。

3.再次修改后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第四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2.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3.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二 重难点关键

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三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朗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散居话的意思。 2. 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3.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说好所你的发现。

4.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那些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意思。

4.多种形式开展读的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三)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并联系用成语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2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

人教版五年级第六单元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验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七单元.doc》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七单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