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合唱教学

2020-03-03 09:55: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让合唱教学扎根在中学音乐课堂的土壤

——中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之我见

摘要: 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唱教学已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对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些宝贵的合唱歌曲教学资源并没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在教学时只教一个声部,合唱成了齐唱,有的干脆就跳过去不教了。为此,笔者总结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经验。 关键字: 合作 交流 立体听觉 多维训练 外力辅助

在音乐教育中,合唱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内容,合唱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审美力和高尚情操都有重大的不可估量的意义,随着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合唱教学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老师所重视。当前的中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合唱歌曲,题材广泛,风格各异,其中还有不少流传久远的经典合唱歌曲,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些宝贵的合唱歌曲却不受重视。这主要是我们中学音乐教材中的合唱歌曲编排得比较零散,以及教师对合唱教学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教法体系不够系统化。怎样开展好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师值得探索的问题,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体验及认识。

一、培养“合唱”听觉

1、在比较中聆听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个人的聆听尤为重要。教师在让学生欣赏合唱歌曲前作以启发性的引导,让学生比较合唱与齐唱音响效果的不同,使他们认识到二声部的表现力较一声部更加丰富,声音显得更加饱满,通过对优秀合唱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充分感受二声部合唱歌曲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合唱歌曲的兴趣,渴望听到合唱美好的声音,从而产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欲望。

2、建立“立体”听觉

敏锐的听觉是唱好合唱的前提。二声部合唱时,“耳朵”比“嘴巴”更有用,“耳朵”就是自己歌唱的“向导”。 因此,要多在欣赏聆听中营造多声部氛围,在熟悉掌握一个声部的旋律之后,学会慢慢捕捉隐藏在仍有熟悉声部“干扰”的二声部合唱内部的另一个声部的旋律。

二、架构“多维”训练

刚接触二声部歌曲的学生还难以体会到和声所产生的美感,加之二声部练唱花得时间相对较长,如果学唱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兴趣难以持久,教学可能事倍功半。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展开班级合唱的有效教学。

1、先入为主

学生对曲调的印象,常有先入为主的情形。学生最难接受的就是第二声部的旋律,也最怕唱第二声部,因为第一声部本身给他们以较深的印象,第二声部的旋律感又不强。二声部合唱歌曲《晚风》,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要打破学生对二声部的“恐惧感”,在备课的过程中设计“先入为主”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之初就暂把第一声部放在一旁,把二声部先拿出来让学生模唱或做发声练习,待学生对第二声部有了一定的把握后,再教第一声部,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首歌曲。这是以“先难后易”为原则,以 1

促使学生更好地唱好二声部合唱。

2、听唱结合

在合唱练习中,学会各声部旋律后,就不宜再过多的进行分声部练习,要尽可能让学生在声部的丰富音响中进行听、唱的练习。在学生重点练习某一声部时,让另一声部亦用轻声演唱自己的声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合唱的效果,并获得较为全面的合唱技巧。为了锻炼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在学生练习合唱时,老师亦可以运用学生唱一个声部时,用琴伴奏另一声部;或老师范唱一个声部,用琴伴奏另一个声部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听、唱能力。让学生既各所“依”又能相互倾听,在听、唱中不断提高合唱演唱水平。

3、用轮唱做过渡

轮唱是合唱的一种特殊形式,单声部歌曲由两组人演唱,在第一组开始唱几拍后,第二组加入唱同一旋律,称为轮唱。它的特点是各个声部有规则的相互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轮唱的前提是学生学会唱好歌曲旋律,音高、节奏准确。轮唱中把握自己的声部的节奏,保持各声部旋律的独立和清晰,不受另一声部的干扰,为两声部不同旋律的合唱奠定了良好的演唱基础。

4、轻声歌唱

不管是在合唱教学中,还是在音乐课堂上,都要让学生养成轻声歌唱的好习惯。记得第一次教学生们二声部的歌曲时,有很多同学在两个声部合唱时,都会捂住耳朵,大声演唱自己的声部。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因为不想受另外声部的影响。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坏的习惯,因为你捂住自己耳朵的同时,你就完全没有的音准的概念。在合唱中一定要注意合作,要在倾听别的声部的同时,找到自己所要唱的音。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音准。所以要学生轻声歌唱,在歌唱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倾听。

无论是那种演唱方式进行合唱,都要引导学生注意节拍整齐,声部的音量要均衡,和谐,做到正确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能倾听另一声部,切忌争相盖过另一声部而大声喊叫、抢拍、超赶速度。

三、恰当“外力”辅助

1、利用器乐辅助教学

在教唱二声部的合唱时,由于学生还不能够很准确地掌握音准和音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而乐器这个学具却能引导学生把握好音准和音程。

2、利用分角色演唱辅助教学

二声部歌曲的学习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设计成不同的角色形象,让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时候学习不同声部的演唱。

3、运用柯达伊手势辅助教学

柯达伊手势是在三年级教歌谱时同时和我们见面的。到四年级教学歌谱时,孩子们有时视谱反映不过来时只要你一个手势,孩子们就知道了,这时你就会发现老师的一个手势是多么的实用。在合唱中,教师用柯达伊手势法引导,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找准音程的音高,以达到和谐的和声效果。

4、基于伴奏的变化来辅助合唱

在备课的时候,首先对合唱歌曲进行分析,根据歌曲调式及本身的旋律走向确定和声进行;根据歌曲情绪确定织体音型;在把握住作品风格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技能水平进行编配伴奏。为了对学生的歌唱起到融合、烘托,更好的表现音乐,教师要把钢琴伴奏的和声、力度、音色、呼吸等要素根据歌曲处理的要求进行调节和控制,努力把钢琴伴奏与合唱融合

到最佳状态。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声音,音乐的情绪以及歌曲的表现力等方面加以提高和处理的时候,可以在过渡句、高潮部分进行加花、华彩等处理。音乐的律动以及歌唱与伴奏融合在一起的音乐美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审美能力。

当然,为了巩固二声部合唱的旋律稳定性,还可以使钢琴的伴奏采用无旋律伴奏,让学生的声部在和声色彩中稳步地行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和声的美妙,让学生感受到合唱歌曲的美。

总之,要想把中学生的合唱教学继续深入,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思想和 较强的业务能力。音乐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这 样才不会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合唱教学是一门有着广博精深的学问,需要我们音乐教师不断研究,不断探索,让学生们在合唱艺术中得到情感的满足,获得美的熏陶。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合唱教学扎根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土壤!

【参考文献及资料】

①《沈湘声乐教学艺术》沈湘 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②《音乐课程标准》 ③《中国音乐教育》 ④《中小学音乐教育》

⑤《音乐教学实施指南》朱名燕著

⑥《合唱的优化教学和形式多样化诌议》[J].李晓红.艺术探究.2007.⑦《浅谈合唱教学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戏文[J] 施淑静..2005.(03) ⑧《浅析中小学童声合唱训练》.朱梅梅.甘肃教育.2006.(14) ⑨《音乐听觉训练》,蒋维民,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3

合唱教学

中学合唱社团活动计划

中学合唱比赛主持词

中学合唱社团活动计划

中学合唱社团活动内容

合唱教学反思

合唱教学反思

合唱教学心得

合唱教学反思

非常“合唱”教学

《中学合唱教学.doc》
中学合唱教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