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具在几何教学中的妙用

2020-03-03 06:13:2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学具在几何教学中的妙用 几何学科,逻辑性强,概念严密,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小学数学《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活动,掌握形体的基本特征和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注意在实际中应用,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就充分阐明了几何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的必要性。因此,在有关于几何的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摸、摆、拼、画,在动手操作学具中感受“空间”,化难为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下面结合《北师大版第二册数学》中的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谈谈我巧妙利用学具进行几何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生动有趣的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小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还相当于人类早期认识几何的阶段,即属于直观几何阶段。他们喜欢看一看、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因此,几何知识的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而动手操作学具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

例如,在教学“动手做

(一)”(在钉子板上围图)时,先让学生观察钉子板,“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你能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吗?”“看谁得围法多?”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人人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围出了不同的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这时候,老师表扬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然后问:“在钉子板上除了能围出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你还能围出其他不同的平面图形吗?”这样,进一步激励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又争先恐后地投入到动手探索中。学生拼完后展示出自己的作品,有的学生围出了梯形,有的学生拼出了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拼出不规则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最后,通过重点展示同学们围成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使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这样进行教学,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自始至终使学生兴趣高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师生乐在其中,对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生动有趣的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创造学认为:人的创造潜能并不存在于现成的认识成果中,而活跃在形成结论成果的探索过程中,只有认识发展的积极活动,才能释放创造潜能,驱动着发现真理。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要把所有的孩子都当成小科学家看待”。老师可借助一年级孩子爱动、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好奇心的这些天性。让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学具操作活动中学会学习,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

例如,在“动手做

(三)”(折、剪、拼的活动)的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

(1)“折一折,施展你的创造力”。(把长方形、正方形、圆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在一张正方形纸片一折出更多的长方形来;在正方形纸上折出其他图形来;在一张圆形纸上折出两个、四个......许多个大小一样的图形)

(2)“剪一剪,展示你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将刚才折的图形沿折痕处剪成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3)“拼一拼,发挥你的想象力”(让各小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拼出自己小组喜欢的图案,并且给自己小组设计的图案起个名字。)

这样一系列的学具操作活动,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的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调动了学生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而且使学生在动手尝试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进而激发了创造的潜能。

三、生动有趣的操作,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进行思维提供支柱。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时期,抽象的几何概念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有关于几何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学具操作,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有助于他们对几何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每一个小组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柱)先让各小组学生自由玩一玩桌上的各种物体,“在玩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各小组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在长方体上发现了长方形的面,在正方体上发现了正方形的面,在三棱柱上发现了三角形的面、长方形的面,在圆柱体上发现了圆......这时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你能想个办法,把这些不同的面画在纸上,并且剪下来展示给大家看吗?”。各小组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一边思考,一边讨论,一边动手,把每个物体上的面分别扣在纸上,围着物体的轮廓画出来,就能得出相应的平面图形。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动手过程中,剪出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这样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不但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而且不知不觉地体会了“面在体上”这一抽象的几何概念。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和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动激活”体现了课堂教学应有的生机。

四、生动有趣的操作,能创造人人成功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当学生在自己的主动参与下获取成功时,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创新意识增强,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成功的积极意义远远大于失败,我们可以这样讲“成功是创新之母。”合理运用学具进行几何教学,可以做到面向全体、注重个体,实现有差异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力争都获得相应的成功。使每个学生体验到了成功后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认识图形”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第一,玩一玩、摸一摸(各小组的学生在体上发现了面);第二,采用画一画的方法(把不同的面画在纸上);第三,采用“剪一剪”的方法。(把画出来的面剪下来,贴在黑板上。)第四,采用拼一拼的方法(用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并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这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一方面体现了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人人动手参与的机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没有一个“坐冷板凳”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学具的活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人人创新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施展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同和表扬,使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作品是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得出的答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人人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生动有趣的操作,能促进学生求异创新。

创新人才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必须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刻意求新。在几何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学具的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动手做”(借助七巧板让学生在活动中拼图)中,学生自己介绍了关于七巧板的特点后,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图,先拼出正方形,学生很快拼了出来,但一般只有一种拼法(用同样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这时,我适时地鼓励学生“你有不同的摆法吗?”“看谁最先摆出来?”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争先恐后地想办法,进入了愉快的动手操作、实验探索中。很快,学生就发现了不同的拼法(用七块七巧板拼一个大正方形,用一个中型三角形和两个同样的小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再让学生拼三角形时,学生都能采用不同的拼法。最后让各小组用一幅或多幅七巧板自由拼自己小组喜欢的图形,各小组充分发挥自己小组的想象,拼出了许多有创意性的作品(分别拼出了飞机、大炮、小兔子、机器人等)。如此,这般不断出现的创新方法,如果离开了动手操作,是很难有这样的结果的。

总之,在几何教学中巧妙运用学具,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结构,不但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感知活动,促进学生感知的发展,而且通过学具的操作能促进学生心理过程的内化,从而掌握图形的特征,初步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论学具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美术学具在教学中的运用

谈谈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中使用学具的作用

谈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淡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和运用学具

浅谈学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妙用

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妙用

《学具在几何教学中的妙用.doc》
学具在几何教学中的妙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