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地理研究专家

2020-03-02 01:28:0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交通运输地理

杨吾扬,交通运输地理,商务印书馆,1986。

本书是我国第一本交通方面的系统地理著作。是由在杨吾扬先生在多年教学和科研实践的基础上,组织北京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几位同行所编写。 杨吾扬(1933-2009)先生坚持地理学的统一性, 对地理学的理论化提出了独到的、具有重要影响的见解,理论地理研究硕果累累。早在1956年,杨吾扬先生就在当时的学术性月刊《新建设》上撰文,坚持地理学的综合统一性。他认为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共同研究人类所居住的地球, 这是地理学作为一门统一学科的基础;区域性是地理学的特性;虽然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分属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且地理学内部学科还在分化,但都不能改变地理学的综合统一性;社会生活与生产上的需要是促使自然地理学与政治经济地理学综合到一起的根本原因;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结合,能够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如中国公路自然区划、风向在城市规划与工业布局中的应用、中国经济区划等,不仅充分地体现出了他的这些学术思想,而且对学科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杨吾扬先生主张地理学的核心问题是人地关系。1950年代末,他同江美球教授合著了“地理学与人地关系”,因故25年后在地理学报发表,但仍为解放后系统论述该问题的开创性论著之一。他们认为,地理学的对象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地理环境。人类出现以后的地理环境可概括为三: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对应于这三个环境,地理学已形成了三个基本分支: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社会文化地理学。地理学领域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与环境的矛盾,贯穿于其中的一条理论红线是人地关系。贯穿着旧人地观的古典地理学,采用形态描述法,只能起到宣传地理知识,扩大人们眼界的作用。贯穿着新人地观的现代地理学,不仅广泛采用综合因素地域分析法,还大量引入数学模型、数理统计方法和遥感、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开始了推理逻辑化,体系严密化,理论模式化,使地理学成为一门能解决众多实际问题的现代科学。1980年代末,他同林超先生合撰的《大百科全书·地理卷》中关于“地理学”的论述,全面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观点。

1970年代末以后,杨吾扬先生在国内外进行了中外地理学的对比研究,提倡地理学的理论化和数量化。他担任地理学会数量专业组组长达10年,强调学科内容上的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方法上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向上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为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定量化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杨吾扬先生率先于1980年代在北大开设了“理论地理学”和“地理学思想史”两门研究生新课,至退休已有16个轮回。1982年后,他与侯仁之先生同为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科学术带头人。为加强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建设,他集中了两年多的时间,撰写了《高等经济地理学》一书,于1997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地总结了至1990年代中期,中外经济地理学的经典及最新发展,以完整的、简洁的模式加以阐述,是一部高深的经济地理学著作。杨先生通晓中、西、前苏联的地理学发展史和思想史,他的“地理学思想简史”是我国全面论述中、西、前苏联地理学思想发展史的一本力作;他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K.Webb教授从地理环境的差异、社会经济刺激因素、科学和哲学思想背景的差异、地理大发现等诸多方面对古代、近代中西地理学思想的差异进行了深入探讨。地理学思想史专家G.Martin称他是“在中国研究地理学思想史的领导学者”。

杨吾扬教授是我国交通运输地理学科和课程的组建人,并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研究。杨吾扬先生率先将线性规划方法引进交通运输的地理研究,提出了关于吸引范围、腹地的系统性的理论,还参照国外学者关于货物销售地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产销区划的经济指标和模式。他证明了同种但效用不等的生产基地间,低效用基地产销区位于高效用基地产销区之中,呈阿波罗圆分布。该论文发表两年后,日本人文地理和区位论权威西村睦男的论文“势力圈の设定”才在日文刊物《人文地理》第17卷发表。由于产销区划是以销定产,符合市场竞争的法则,因而与F.Fetter和T.Palander的市场区划分模式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这项成果发展了空间市场理论。杨先生的另一创新是制订了运量与各种吸引范围的对应表,亦属国内外首创。它简洁地展示了直接吸引范围、间接吸引范围和联合吸引范围所对应的干线站港地方货运量、干线站直通货运量、干线站通过货运量和干线站货运总量,从而成为综合运输定量计算的基本框架。

杨吾扬先生与北京大学师生在1970年代邯郸等城市规划中,解决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铁路枢纽同城市发展的矛盾;邯郸规划是我国铁道部技术鉴定委员会通过的我国第一个非铁道部系统设计的“路外方案”;开辟经济地理学从事城市规划的新方向。

杨吾扬先生的另一突出贡献是“中国公路自然区划”。1970和1980年代,杨吾扬教授和陈传康教授等应交通部规划院邀请,共同商定全国公路自然区划,他们以地带性、非地带性为理论基础,结合构造、水热、土质、地貌、工程病害等综合标志,划分了37个大区、52个二级区,并以72种自然地域类型为三级区。该方案在通过部级鉴定后,订入《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试用,经10余年应用成功,1987年交通部又颁发了《公路自然区划标准》。这项工作是地理学科研成果正式进入我国政府法规的首例,获国家教委1989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陈航,中国交通运输地理,科学出版社,1993年?2000年。

陈航,男,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1935年7月出生。福建福州市人。汉族。大学学历。1963年北京大学经济地理专业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擅长交通运输、工业和能源布局,港口及港市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规划,以及沿海开放地区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交通地理》在简要回顾我国交通运输地理学的研究及其成就,系统评价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条件、E域背景与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交通运输地理的全貌、地域组合的结构特点与类型、发展演变规律及其产生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同时分别探讨了各交通部门的发展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征与今后发展方向,各大区域及港澳台地区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结构类型、分布特点与运输流向等。全书包括:总论、交通网络地理、运输与客货流地理、E域交通运输地理4大篇,共章。24《中国交通地理》可供从事交通运输研究、交通运输管理、国土规划、E域规划、经济区划约有关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有关师生参考。

王任祥,交通运输地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第一版,第二版2013年

本书从地理学的角度研究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和管道5种运输方式的特点、运输网布局和不同地域的物流结构。全书内容包括铁路运输地理、水路运输地理、海上运输地理、公路运输地理、航空运输地理、管道运输地理、综合运输地理和客货流地理。

王任祥,男,汉族,工学硕士,副教授,1966年8月出生。本科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于重庆大学,曾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访问学者,现为宁波工程学院国际港口与物流研究中心(宁波市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成立)执行主任,宁波工程学院交通与物流学院副院长,并为学校港口物流学科带头人,常年致力于港口与物流管理、物流规划等领域研究。

(美)罗德里格(加),孔泰,斯莱克,译者:王建伟,付鑫,交通运输地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第三版)

罗德里格、孔泰、斯莱克著的《交通运输地理》是一本从地理学视角对交通运输行业及其研究方法进行系统介绍的专业性读物.采用了“理论+实例”的内容组织模式,对运输网络、运输方式、运输场站、货物运输、城市交通、运输政策以及交通的经济特征和环境影响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在最后一章对交通运输地理的研究方法(可迭性、空问作用、gis)等内容进行了说明。

苏珊·汉森,吉纳维夫·朱利亚诺(美),城市交通地理学,商务印书馆,2014.10 由美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苏珊·汉森和美国交通研究会前执行委员会主席吉纳维夫·朱利亚诺主持编著的《城市交通地理学》,是关于最新城市交通问题研究成果的著作。本书的目标是帮助读者理解交通和交通规划在塑造城市形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前言部分首先扼要介绍了城市交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 书中强调,人们最终使用的交通系统,其实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公民和决策者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关于交通问题的判断,然后利用上述判断指引研究和决策,并采取行动的结果。 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设定背景知识,解释本书的核心概念,并从地理学的视角来审视交通,随后概述城市客运和货运,介绍交通发展历史及其影响城市形态的机理和过程,并强调信息技术对人们出行方式和城市形态的影响。第二部分以美国为案例,介绍在当前的政治背景下城市交通规划的过程及其发展趋势,概述了GIS在不同级别政府的应用,最后强调了美国公共交通发展的不足。第三部分针对当前一些迫切的政策问题展开论述——公共交通、土地利用、能源、金融、公平和环境影响。与前两个版本相比,本书不仅仅关注交通拥堵的问题,而且增加了最后一章内容来关注交通拥堵的根源——小汽车的管理问题。 本书强调了地理学在研究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与交通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在特定的空间尺度下进行研究。个人、政府、制度、地理均与交通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若要切实解决交通问题,必须重视社会开放性、民主制度以及法律的建没。本书可为我国从事城市交通的研究者、规划师、决策者、管理者和普通民众提供有益的背景知识和分析工具。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符锌砂//郭云开,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郭云开,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高等级公路环境遥感评价等的遥感理论与应用,遥感与GIS的集成及其在交通中的应用,道路特殊路基处置技术实施观测与评价,公路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山区高等级公路线型指标评价体系等。

符锌砂男1955年12月出生于长沙研究方向

中共党员

汉族

籍贯湖南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教授

道路设计理论与方法 道路计算机辅助工程与设计。

李清泉,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前沿进展,科学出版社,2012 李清泉,男,汉族,安徽天长人,1965年1月出生,研究生学历,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工学博士,现任深圳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学军,徐鹏等著,地理信息系统教学丛书: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出版社,2008 刘学军,男,汉族,1965年1月生,陕西合阳人,研究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交通工程测量学术研究会理事,东华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从事数字高程模型与数字地形分析、GIS空间分析、交通GIS、工程测量理论与方法等研究工作。

史其信,高世廉 ,21世纪交通版高等学校教材:智能运输系统概论,人民交通出版社,

史其信,清华大学土木系教授,主要研究智能交通系统(ITS)、轨道交通规划与客流预测、区域与城市交通规划、交通控制与管理、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等领域。有《智能交通系统(ITS)评价方法研究》、《支持ITS影响评价的交通仿真模型研究》等论著。

曹小曙,许志桦,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研究, 商务印书馆; 第1版 (2014年8月1日) 曹小曙,理学学士、史学硕士、理学博士、硕士、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参加或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港澳—珠江三角洲及其外围地区协调发展研究”、教育部重大社课项目“港澳珠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第二主持)、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城市与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研究与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密度发展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穗港走廊通达性空间格局及其影响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际合作1项及5项横向项目。发表论文40余篇、专著两部。

中学地理专家命题

太阳能烘干研究专家

高中地理交通地理 高考题试题

地理教学案例交通(优秀)

小区静态交通研究

小城镇交通特征研究

地理课题研究计划

地理课题研究计划

地理模拟研究综述

地理:交通专题复习教学案

《交通地理研究专家.doc》
交通地理研究专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