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流行病学特点总结报告

2020-03-02 02:31: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鼻咽癌的流行病学特点

鼻咽癌教学第一组

一、鼻咽癌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概述鼻咽癌在世界及全国范围内的分布。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简称NPC)系恶性程度较高的头颈部肿瘤,在世界各大洲均有发现,但欧洲、美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较少,鼻咽癌的流行病学发病率多在1/10万以下;非洲属鼻咽癌中等发病区域。东南亚较高发,但日本和朝鲜鼻咽癌发病率均低于1/10万。它在我国则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各省发病率最高。其中又以广东省的发病率为首,故有“广东瘤”之称,特别是广东的中西部,年发病率可高至30~50/10万;广西居全国第二;而北方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以肇庆、佛山、广州和广西东部的梧州地区互相连成一片,为世界上鼻咽癌最高发的地区,其周围地区发病率逐渐降低,由此可见其独特的地理分布特点。 2.总结鼻咽癌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鼻咽癌的发病情况因地区、种族、年龄不同而差异悬殊,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并呈一定的男女发病比例。其主要分布特征可以概括为:

2.1地区聚集性:世界范围内高发区主要在:①中国南方和亚洲东南部;②北美洲的美国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西部;③非洲北部和东北部等三个地域。

(1)中国南方和亚洲东南部一些国家。主要以东南亚尤其是我国南方(如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等)多见。其中,广东为世界上最高发区, 其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达12.46/10万(男),5.00/10万(女)。在我国鼻咽癌高发的广东省,肇庆、佛山及广州地区讲广州方言的广府人鼻咽癌发病率最高,讲闽南方言的潮汕人次之,讲客家话的客家人最低。从死亡率看,广东的肇庆、佛山、广州这三个高发地区居民3年平均年龄性别调整死亡率分别为10.42/10万和9.71/10万和8.94/10万,广州方言、闽南方言、客家方言人群的死亡率分别是10.12/10万、4.31/10万和3.44/10万,广府人比客家人高3倍多【1】。

(2)北美洲的美国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西部,当地土著人群的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达13.5/10万(男)和3.70/10万(女)。

(3)非洲北部和东北部一些国家,如科威特发病率达2.2/10 万(男)和0.8/10 万(女)。在欧洲、美洲、大洋洲及日本等地发病率均在1/10 万以下。

2.2种族易感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世界三大人种中,以黄种人发病率最高,部分蒙古人种也为鼻咽癌高发人群;黑种人次之;白种人十分罕见。其中尤以我国和东南亚一带高发,目前的鼻咽癌患者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菲律宾的黄种人,其中我国鼻咽癌患者的人数占全世界鼻咽癌患者总数的80%。而在黄种人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中, 鼻咽癌的发病率又占首位,已俨然成为东南亚地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上皮癌。我国南方高发区的原居民迁居北方地区或移民海外后其NPC发病率比当地居民高,而且其后裔(后代)仍保持有很高的发病倾向。印度原居民移民英格兰和威尔士后NPC发病率高于当地居民;而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居民移民印度后NPC发病率仍然低于当地居民。由此提示,NPC的发生有明显的种族敏感性【2】。

2.3家族聚集性:本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在高、低发地区均发现NPC高发家族。中国南北方鼻咽癌发病率、死亡率存在极大差异,而家庭癌史成为为南方鼻咽癌发病的重要因素, 耳鼻咽喉病史及频数为北方鼻咽癌发病的危险因素。高发区广东调查发现,10%的鼻咽癌患者有癌家族史,其中56%是鼻咽癌家族史。广西医科大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209例鼻咽癌家族倾向性报道,209 例中有101 例有家族史。在香港亦同样发现有鼻咽癌高发家族。

2.4年龄差异性及性别相关性:鼻咽癌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存在性别差异,对于所有人群,鼻咽癌以男性居多,男女发病率比平均为2.5:1。根据我国29个省市的肿瘤死亡调查结果,鼻咽癌死亡率全国平均1.88/10万,男性为2.49/10万;女性为1.27/10万。除福建外,广东、广西、江西等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在全国各省市中都是偏低的,男性列在第23位以后,女性列在第21位以后,但是鼻咽癌的死亡率男、女性均列于前5位,其中男性鼻咽癌年龄调整死亡率,为全国标准死亡率的3.7倍, 而女性为2.8倍。其中最高发的广东中西部发病率达34.01/10万(男)和11.15/10万(女)。而香港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鼻咽癌在发病率、死亡率及死亡率/发病率三方面均存在男性高于女性现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男女发病差异又随年龄增高而增大。从年龄上看,鼻咽癌的发病率在30岁开始迅速上升,50~59岁呈最高峰,60岁后逐渐稳定。国内报道年龄最小患者3岁,最大患者90岁。据广州市1972~1981年资料,30~50岁组发病率占76.62%,显示在高发区中,中壮年病例较为多见;儿童期(

2.5发病稳定性: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中致癌物质日渐增多,大气污染也更为严重。因此,愈是发达的国家癌症发病率愈高,如德、美、日和北欧的一些富国,其癌症总死亡率大多数已达300/10万。我国70年代肿瘤死亡率还在100/10万以下,而80年代成倍增加,其中肺癌升高最为突出。但是,鼻咽癌不论在西方的低发国家,还是在广东四会、中山和香港,近20年内都没有明显的增加或减少,发病率一直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据广东省鼻咽癌研究中心连续15 年观察,其发病率始终稳定在9.83/10 万~11.88/10 万(男女合计)【3】。根据鼻咽癌发病和死亡动态的较长期观察,提示其致病因素是比较稳定地长期存在。如侨居各地的中国人(其中大多来自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鼻咽癌发病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不因居住地迁徙而发生重大改变。沿珠江、西江流域及香港均聚居有操广州方言的水上居民,他们也都是鼻咽癌高发人群。好食咸鱼的中国南方、东南亚、北非、中东和爱斯基摩人从鼻咽癌高发区居民迁居到低发区后,虽然食咸鱼的量减少了,但是鼻咽癌的发病率仍然较高,提示鼻咽癌在病因学上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4】。以上都说明,鼻咽癌的某些致病因素是稳定存在自然界中的,鼻咽癌的发病也呈现一定的稳定性。

二、探讨鼻咽癌的病因及其流行规律 鼻咽癌的病因学研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互相、长期作用的结果,还可能经过一个较长的癌前期阶段。有学者认为其大致有三种主要因素:①遗传易感因素②早期EB病毒感染, 这种病毒的基因组整合入鼻咽粘膜上皮细胞( 癌前期阶段)③亲鼻咽的致癌物质或其期前(包括在生活早期的食物)作用下导致癌变的【5】。目前最重视的包括遗传因素、EB病毒感染和食物中的亚硝胺等化学因素。总体上讲,NPC的危险因素包括:

1、遗传因素:据报道海南省鼻咽癌的10个家系。在3个高发家系中, 家系两代11人中有4人患鼻咽癌; 家系同代6人中有3人患鼻咽癌;家系同胞5人中有3人患鼻咽癌。广西医科大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209例鼻咽癌家族倾向性报道,209 例中有101 例有家族史。从101 例鼻咽癌家族史中直系亲属患鼻咽癌的倾向性大小依次为兄弟(31.6%)、母子(20.8%)、父子(17.8%)、姐弟或兄妹(15.8%)、母女(6.9%)、父女(3.96%)、祖孙(1.98%)。而同胞兄弟鼻咽癌的倾向高度聚集, 可能与鼻咽癌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有关, 或是与鼻咽癌男性易呈家族聚集倾向有关。因此,鼻咽癌有明显的遗传因素。但这种因素并不是肿瘤本身直接遗传下去,而是一种易感倾向,即易感性。但其遗传指标略低于一些遗传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参考值水平。也有学者认为认为鼻咽癌具有垂直和水平的家族发生倾向。从目前研究看,鼻咽癌不算是一种遗传病,很可能是一种多基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有学者认为还与个体敏感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2、EB病毒因素:

NPC主要由EB病毒感染。1964年,从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培养成功的一株瘤细胞中,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疱疹病毒颗粒,并命名为EB病毒【6】。后来的研究表明,鼻咽癌与E B 病毒有密切相关, 其主要证据是:鼻咽癌患者血清中抗E B 病毒相关抗原( E A、V C A、MA、E BN A ) 的抗体升高, 其中尤以V C A -I g A 抗体的特异性更高。 在鼻咽癌细胞中可找到E B V 一D N A 和E B N A 的标记。但是, E B 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是非常广泛的, 而鼻咽癌仅在某些特定的地区、特定的人群中高发, 因此E B 病毒还不能认为是鼻咽癌的唯一致病因素, 而可能是多种综合因素中的一种。但无论如何, E B 病毒血清学已应用于鼻咽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预后的监测中了【5】。

还有研究证明,遗传因素与EB病毒感染在鼻咽癌发病上起着协同或加强作用。已证明EB病毒6种不同编码蛋白都存在于转化细胞核内,至少其中4种与DNA结合。潜伏表达的EB病毒蛋白授予B淋巴细胞永生能力,EBNA在生长、转化中参与这种作用,刺激宿主细胞DNA合成增生,与细胞DNA复制数目有关,因而在细胞转化和癌变中有重要作用。更有报道高发区广州风味的咸鱼其提取物能激活Raji细胞表达EA;而高发区人头发、大米、饮用水等镍含量增加,硒含量降低,这种变化有利于EB病毒激活。也有学者将家族性鼻咽癌易感基因定位在4号染色体【3】。

3、职业性有害因素:

研究表明与本病相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农药、汽油、甲醛、油漆、硫酸等。据报道,如1年累积职业暴露甲醛>1.10 ppm,患NPC的0R 值是3.0(95% CI为1.3~6.6),甲醛作业及吸烟者更为明显, 提示职业性暴露甲醛会增加NPC发生的危险性;长期暴露于硫酸雾0.18 mg/m3时,3名电信作业者被诊断为NPC。对上海市纺织业织布工和编织工、金属冶炼、炼钢(吹风转炉)和精炼炉工、锅炉司炉工、刀锻工、面包师傅、糕饼师傅制造糖果工人、焊工、火焰切割工、金属磨工、磨光工、工具磨削工和机床操作工的调查也发现NPC危险性明显增高l-6J。接触联苯胺染料的皮革工人NPC有高发的趋势l-2 。接触石棉的男、女工人患NPC的RR值分别高达12.76和22.2。职业性接触氯仿使患NPC危险性增高。泰国东北部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患NPC危险性增高 。广州的调查观察到职业性接触燃烧物的工人患NPC的RR 值为2.4,每年吸烟>30包的工人患NPC的危险性增加2倍。森林工人和伐木工患NPC的危险性明显增加25。广西的研究显示,该研究观察了175例NPC患者,农民占51.4%【6】。

4、环境因素与生活饮食习惯:

香港何鸿超也指出, 根据尸体解剖的报告, 在广东省鼻咽癌的致病因素可能是传统的环境因素,比现代生活因素更为主要。问题是这些生活环境致癌因子是吸入体内还是吃进去的。现在多数人还是倾向于后者, 理由是:世界上,鼻咽癌病例都是男性占多数, 而女性更多接触室内致癌物质;水上居民露天煮食, 男女接触致癌因素的机会一样, 但水上居民的鼻咽癌发病率比香港其他居民高2倍;在居住条件有良好通风设备的香港和新加坡的中国人, 鼻咽癌的发病率与中国南方农村人的发病率相似【5】。也有研究表明,食物中的多环芳烃类、亚硝胺类及Ni等与NPC有关:动物实验显示Ni能促进亚硝胺诱发NPC;广东NPC高发区的大米和水中Ni含量较低发区高,NPC患者的头发Ni含量亦高;NPC病人血液和发中Se、Mo、Zn含量均比健康人低,Ni、Cr和Cd含量则比健康人高。病例对照配对研究表明,以家用柴草为燃料,室内烟尘污染,常食用腌芥菜和鼻部疾病史是NPC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可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及颗粒物,主要为挥发性亚硝胺、CO、氧化氰、烟焦油、烟碱(尼古丁)等,对人体有很强的致癌作用。酒精也可以增加患NPC的危险性,饮酒且吸烟则使之产生协同作用。腌制食品内含有大量的亚硝胺盐,而亚硝胺是公认的强致癌物之一【3】。中国南方人婴幼年期, 特别是在断奶期或断奶后期吃咸鱼粥是一种传统习惯, 而在咸鱼中含有挥发性亚硝胺化合物,与鼻咽癌发病很可能有关。烟熏、油炸和烘烤的食品则含有大量的杂环胺和多环芳烃类致癌物,新鲜蔬菜摄人少和吸烟与NPC有明显关系【6】。

5、其他因素:

有研究表明文化程度、人均收入等与NPC发病率呈负相关。文化程度和人均收入越高,工作、生活条件也相应改善,卫生和保健意识提高,自觉革除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从整体上降低了患NPC的危险性【5】。

四、探讨鼻咽癌疾病发展及患病概率。

我国鼻咽癌的死亡率占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2.81%,总发病率约占全世界的80%之多,年发病率为10~25/10万,而全世界平均年发病率在1/10万以下;其男女发病之比约为2.5:1。研究表明,我国鼻咽癌高发地区的发病率呈现稳定性,男女比例无较大改变,死亡率逐渐下降,经积极治疗后的生存率逐渐增高。近二十年来肇庆地区鼻咽癌发病住院人数呈现稳中有增的趋势,鼻咽癌发病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变动【7】。除河南省外, 广东省中山市、广州市、江苏省、上海市等地均报道鼻咽癌的4 年、5 年生存率较过去有明显改善【8】。在治疗方面,由于我国鼻咽癌多为低分化鳞癌(非角化型鳞癌),对放疗敏感,若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0% 以上【1】。

五、鼻咽癌的预防对策及措施

根据鼻咽癌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学者提出可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或者少吃腌制、煎炸食品等; (2)戒烟,适当饮用啤酒、果酒以及少量白酒;

(3)避免职业性有害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清理生活垃圾【6】;

但由于鼻咽癌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主要寄希望于二级预防,即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而鼻咽癌早期发现与早期诊断的途径包括: (1)高发区人群鼻咽癌筛查; (2)鼻咽癌标记物的检测;

(3)提高人群对鼻咽癌防治意识等【1】。

参考文献:

【1】彭解人,李晌;老年鼻咽癌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实用老年医学,2008,4,22(2); 【2】黄贵彪,黄志碧 ,姜岳明;鼻咽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4,30(4);

【3】黄腾波,柳青,黄惠明,曹素梅;广东鼻咽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2,4,19(2)。

【4】钟健略,冼珍妹,刘伟;鼻咽癌;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3,27(2) 【5】李振权;鼻咽癌流行病学的一些特点,癌症,1985,4(4)。

【6】黄志碧, 姜岳明, 方益敏;广西鼻咽癌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2,28(4) 【7】陈斌,般善开;鼻咽癌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状况;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02,5,4 【8】张少华,吕波,蔡悦成;肇庆市5352例鼻咽癌流行病学调查;中医基层医药,2005,7,12(7)。

流行病学

体检报告解读——鼻咽癌

鼻咽癌常见八大症状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流行病学 空白

口腔流行病学

主治医生——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做好鼻咽癌五官护理工作

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总结报告

《鼻咽癌的流行病学特点总结报告.doc》
鼻咽癌的流行病学特点总结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