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网球论文 王黎 浅析业余网球正手击球教学

2020-03-01 23:10: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浅析业余网球正手击球教学

学 号 0810010203 姓 名 王 黎 院 系 体育科技学院术科系 专 业 体 育 教 育 指导老师 沈华东

2012年05月 浅析业余网球正手击球教学

要:网球是一项激烈的对抗性运动项目,在网球各项基本技术中,正手击球技术是运用最多的一种击球方式。掌握好正手击球技术对业余网球爱好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业余网球正手击球教学进行对比教学实验,通过熟悉球性及多球练习的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正手击球;多球练习;熟悉球性;网球教学

Analysis of the amateur tennis forehand teaching inquiry

Abstract: Tennis is a fierce, confrontational sports, in tennis the basic technology, the the forehand technology is up to the use of a batting way.Master the forehand is very important for amateur tennis enthusiasts.Compare teaching experiments for the amateur tennis forehand hitting teaching familiar with the ball and multi-ball practice a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to analyze the experimental data, draw conclusions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Keywords: the forehand stroke; multi-ball practice; familiar ball Xing; tennis teaching

目 录

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前言 ............................................................................................................................................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 1.1 研究对象 .............................................................................................................................4 1.2 研究方法 .............................................................................................................................4 1.2.1 问卷调查法 ......................................................................................................................4 1.2.2 文献资料调查法 ..............................................................................................................4 1.2.3 采用比较法 ......................................................................................................................5 1.2.4实验组采用多球练习法 ...................................................................................................6 1.2.5 观察法 ..............................................................................................................................6 1.2.6 访谈法 ..............................................................................................................................6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6 2.1 实验结果比较 .....................................................................................................................6 2.2 分析与讨论 .........................................................................................................................7 2.2.1 熟悉球性要多结合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进行 ..............................................................7 2.2.2 多球练习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7 2.2.3 多球练习有利于改进技术动作 ......................................................................................8 2.2.4 多球练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8 2.2.5 网球教学正手击球能力的特点 ......................................................................................8 2.2.6 网球正手击球能力的定义 ..............................................................................................9 2.2.7 正手击球能力在教学训练中的心理特征 ......................................................................9 2.2.8 正手击球能力在教学训练中注意的问题 ......................................................................9 2.3简化击球技术动作 ............................................................................................................10 3 结论与建议 ..........................................................................................................................10 3.1 结论 ...................................................................................................................................10

2 3.2 建议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3 前言

网球与高尔夫球、保龄球、桌球并称为世界四大绅士运动。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13世纪的法国,当时在传教士中流行着一种用手掌击球的游戏,方法是在空地上两人隔一条绳子,用手掌将布包着头发制成的球打来打去。14世纪中叶,这种供贵族消遣的室内运动从法国传入英国,16-17世纪是英法宫廷从事网球活动的兴盛时期,平民无缘涉足,网球被称为“贵族运动”。 1873年,英国人M.温菲尔德把早期的网球打法改进,1874又进一步确定了场地大小和网的高低。1875年,英国板球俱乐部制定了网球比赛规则。1877年7月由全英板球俱乐部在温布尔顿举办了第一届草地网球赛,后来这个组织把网球场地改为长方形(23.77米*8.23米),每局采用

15、30、40等记分法,球网的高度为99厘米。1884年,由英国伦敦玛丽勒本板球俱乐部把球网高度改为91.40厘米。从此网球运动冲出宫廷,走向了社会。1912年3月1日,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12国的网协代表,在巴黎召开会议,成立了国际网球联合会,总部设在伦敦。1980年,中国网球协会被接纳为该会正式成员。 15分制的由来 用15分为记分法始于15世纪,它是参照天文学中的六分仪而来。六分仪与1/6个圆一样共有60度,每度分为60分。当时网球比赛每局有4分,4个15分为一度,4个15度构成1/6的圆,采用15为基数来计算每一球的得失。至于45改成40是为了报分发音简便的原因。最初每盘为4局,每局4分。到17世纪初改为每盘6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十堰市业余网球爱好者1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按自然条件分成两组,每组5人,A组5人为实验组,按实验方法进行教学,B组5人为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并对两组学员以前参加体育运动情况进行统计,了解业余爱好者身体素质基本情况,及运动喜好。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我们以10名学员为调查对象,分成两个自然组,各组为5人,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传统纸质页面问卷调查。基本调查内容围绕对网球运动的喜爱程度,现有的网球运动基础以及选择网球的动机等。 1.2.2 文献资料调查法

4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到网球正手教学的重点环节并从中检索关于业余网球正手教学的重点的文献资料,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著作期刊。因此为本文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方面的依据。 1.2.3 采用比较法

分别按事先拟定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对两组进行为期5周(10课时)的教学实验。

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即从网球运动概述,到几种握拍法的介绍,准备姿势,移动,正手击球的引拍、击球、随挥等。正手击球练习主要从无球挥拍到两人一组对击球练习,间或对墙击球练习(因没有足够的网球墙)。

网球墙是练习控球能力的很好方法,只要能把球打到墙面上,它就一定能把球反弹回来,并且从打上去球的力量、速度与旋转及时反馈出来,及时检验击球动作的正确。另外,网球墙的练习可以减少场地击球需要2人或更多的对手的配合,自然也就减少了失误,减少不少的捡球时间,增加练习控球的次数。网球墙对培养控球能力的好处还在于可以根据不同的练习目的设置不同的隔墙球网线,同时练习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练习目的与水平选择离墙的距离与力量大小,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选择离墙近距离使用较小的力量。

2.实验组采用一套熟悉球性的练习。 第一次课开始进行,但根据学生的情况有所侧重。握拍法不专门进行介绍,学生喜欢怎么握就怎么握,对明显错误者进行纠正,提倡尽量多用半西方握拍法。

(1)练习一:结合球和球拍进行必要的准备活动

在没有教授学生握拍方法前就让学生用自然的第一感觉的方式握拍。把球放在排面上,用球拍托住球慢跑球场一圈,在跑的过程中,球不能落地。检查学生握拍法对明显错误者进行纠正。

(2)练习二:熟悉球性练习方法

自抛自接球练习。向上抛球自接,向后抛球自接球,一手抛两球练习等。 (3)练习三:两人相距3~4米,一人两臂侧举,两手各拿一球,任意放一球,另一人向落下方向的球跑去,当球弹起时将球接住。15个回合后交换。

(4)练习四:颠拍球练习。原地拍颠球,正反拍颠球,颠不同高度的球,原地慢拍、快拍、高拍低拍、左右拉拍、慢跑中拍球等。

5 (5)练习五:一人抛球,一人正手击球。间隔4~5米,一人用手将球抛投过来,另一人等球反弹,用球拍轻打给对方。回球要柔和、准确。然后逐渐拉长距离,10个回合后,交换练习。

1.2.4实验组采用多球练习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送多球的方法进行。教师连续送出包括定点和移动位置的球,学生在底线或者发球线附近进行练习。对五名实验组学生采用多球练习,由教练负责送球,一名学生底线进行练习,加以巩固提高学生对正手击球动作要领的理解与动作的记忆定型。从而使学生掌握好击球的时间,及手上的控制,体会击球的部位、击球高度、挥拍方式,打出线路分明的正手击球。 1.2.5 观察法

对所研究的10名学员进行训练观察,通过观察了解网球正手击球能力训练的效果。 1.2.6 访谈法

通过与授课教练和网球训练学员进行访谈交流,了解有关网球正手击球能力的意义。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结果比较

通过对十堰市业余网球爱好者10名学员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发放10份,回收10份,得出了如下结果。

表1 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

现有基础

研究对象 喜爱网球运动 曾接触过

网球

实验组 对照组 100% 100%

3% 4%

未接触过网球 58% 59%

为健身 31% 32%

选择网球的动机 为追求时尚和社交 58% 59%

为提高运动水平11% 9% 从表1看,实验组、对照组的调查情况基本相同,其共同点是喜爱网球但没有基础,喜爱的原因以浅层次的追求时尚和社交为主,追求身体健康指数高于提高运动水平指数,说明人们追求时尚,追求健康的认识逐渐加强。

5周后,对两组进行正手对击球测试。为了减少测试结果的偶然性,对每个学生进行十球对打由教练亲自喂球进行测试,取其平均击球数。

表2 正手连续击球次数比较

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均差

平均值 18次 12次 6次

从表2中看出,经过分组教学,实验组与对照组,正手击球次数比较。实验组正手击球次数明显好于对照组。我们不难看出在教学中应用球性练习及多球练习,能显著提高业余网球爱好者正手击球次数。避免业余爱好者盲目学习,少走弯路,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网球基本技术水平提高较快。 2.2 分析与讨论

2.2.1 熟悉球性要多结合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进行

熟悉球性要多结合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进行,可作为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回家练习,在其它技术练习的间隙也可以随时练习。另外,必须要求学生课下自觉练习。毕竟呆在网球场的时间非常有限。总之要提高球的利用效率,随时随地多加练习。使学生熟悉球的重量,弹性,旋转及网球运动的特点,从而找到击球的感觉。

在选择熟悉球性练习的方法时,要贯彻少而精、由容易到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行之效的练习方法,要坚持经常、反复磨练,逐渐增加练习难度。陪养学生的手感,球感。

为了让学生增加球感,熟悉球性,提高对球的控制能力,在做颠、拍、抛接球等方式的熟悉球性练习时,应要求学生尽量眼睛盯住球,集中精神,让球落在甜点上,最后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2.2.2 多球练习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在任何1 项技术动作的学习泛化阶段,都会有肌肉僵硬、不协调、吃力的感觉。在这个阶段,多球练习落点相对固定,单位时间内练习次数多,练习密度大,练习强度大,而且练习者精力集中、情绪高涨,能有效提高身体协调性,缓解肌肉的僵硬现象;在动作的改进和提高阶段,大脑皮层的活动特点是由泛化进入分化,在这个阶段运用多球练习,将球连续不断地送到固定的区域里,使学生在固定的区域里击球,建立正确的肌肉运动概念,较快的掌握正确动作,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如果在以上两个阶段都不采用多球练习进行教学,学生由于单位时间内练习次数不够多,练习密度不够大,练

7习强度不够大,则对肌肉的刺激相对较小,就不利于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或者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的时间加长,加上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的人数多,场地、器材条件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很难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从表2 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数据来看,实验组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用正确技术动作击打球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很好的说明多球练习的作用。

2.2.3 多球练习有利于改进技术动作

初学者在技术动作形成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错误的动作。如底线击球时易出现引拍过高、引拍不充分等,在单球练习时很难及时有效的纠正;但在多球练习时老师可一边送球、一边观察,发现问题能及时予以提醒和纠正,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学生就能较快地掌握正确的技术,并消除无基础学生产生的错误动作和有基础的学生习惯性的错误动作。教师还可以通过送球力量、速度和弧线的变化,使学生有利于改进技术动作。如在多球练习的初期,送球的力量小、速度慢、弧线较高,使学生容易接受;随着课次增加,逐步过渡到有所变化,如力量加大、速度加快、弧线减低,使学生在多球练习时“集中”的体会细微的变化对技术动作产成的影响,能行之有效的改进技术动作。技术动作越改进就越接近正确,越接近正确击球的成功率就会越高。表l 的数据表明了实验组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印证了多球练习有利于改进技术动作。 2.2.4 多球练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就是要掌握合理的技术动作,多球练习的优势就在于“时间短,见效快”。它可以使初学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并在练习过程中,在老师的提示下,体会动作的每1 个环节,特别注意错误动作的改正,让技术动作合理化,而技术动作的合理化又是提高击球成功率的前提,击球的成功率提高了,反过来又会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练习的次数增多,更能有效的缓解或解决人数多,场地、器材条件有限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自然又上了1 个台阶。 2.2.5 网球教学正手击球能力的特点

人体协调链是指“体节的作用就像由一个环或者身体的一部分产生的力量转换成一环套一环的链接系统”(格罗佩尔,1984)。正手击球形成(如正手平击、正手上旋、正手下旋等)但其特点则大同小异,都是根据人体协调链来充分利用自身髋关节、躯干的转动为基础,击球时按肩、肘、腕等关节的顺序完成击球动作。

正手击球可不受身体妨碍,发挥全身之力,打出定乾坤的重板,同时它能适应不同

8 的来球,故其威胁力大大超过其他形式的击球。但正手击球以发力凶猛为主,球速快著称,为底线击球的首选技术。因此,对运动员的步伐和协调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正手击球的效果,应注意全身整体的协调配合,严格按照肌肉发力顺序来完成击球动作。

2.2.6 网球正手击球能力的定义

网球正拍击球指的是在本人握拍手同侧的地方对落地球的大方,他是网球基本技术中最常用的击球方法,是初学者最先学习的技术。正手击球的动作,从理论上讲,动作比较深长,击球有力,速度也快。而在比赛中正手击球的机会比较多,正手击球后,可使本人在场上的位置更有利。由于现代网球速度的加快,不少网球爱好者过多地担心反手球质量,因此经常采用偏近于反手的正手握拍法,结果在正手击球时使用了许多手腕动作,一致造成偏差和失误。

2.2.7 正手击球能力在教学训练中的心理特征

正手击球能力是长期的练习击球时进入各相应的分析器和各种刺激物进行精细分化并在大脑皮层中形成复杂的稳固的神经联系的结果。它又是技术水平获得高度发展并出现竞技状态的心理标志。运动员一旦形成敏锐的正手击球能力,就会增强自己的信心和力量,能使行动变得灵活自如,并可以使注意力从完成击球动作过程中解放出来,多考虑场上的手情况,如战术特点,技术薄弱环节,从而针对性地运用技术,达到取胜的目的。

2.2.8 正手击球能力在教学训练中注意的问题

(1)放松问题

网球击球动作是由手臂、手腕、手指的相互配合发力完成的。握拍的合理放松,手腕、手指的运用才能灵活自如,击球时才有信心。但握拍放松要适度,握拍过松击球时球拍易产生晃动的弊病,同样会影响击球的控球和稳定性,握拍放松是很隐蔽的问题,甚至手指的位置差分毫都会引起紧张,这就需要教练员在观察训练、比赛时细致入微,解决问题时则应根据运动员的特点、手型,因人而异。

(2)击球前的放松

击球前的手臂放松对网球控球起着重要的作用,击球前手臂放松取决于准备动作的协调。步法移动、重心交换及引拍时手后拉不当,都会引起手臂或全身肌肉的紧张,而影响击球的控球,故在击球前一定要保证步法移动合理,重心交换适宜及引拍时手后拉

9 自然放松,整个身体、手臂在击球时的动作才能协调柔和,才能有好的网球控球。

(3)击球后的放松

网球运动击球是连续的过程,击球后的放松是为回击下板球做好准备,它对于击球时的控球同样重要,但掌握起来并不困难。在击球过程中务必要将击球点稳定,动作协调;发力后手臂不宜在前面停留时间过长;切忌横向地只用手臂力量和动作还原,而一定要用重心还原为主带动手臂的还原,以重心还原为主速度快,有利于手臂在下一次击球时的稳定和放松。

(4)调节球的能力 ①拍型调节

它的方法视来球的旋转不同,来变换击球前拍型角度,以击球的不同部位来击出下旋球、上旋球或平击球。但因拍型变动大,不易控制,在对进攻时容易失误。

②力量调节

力量的使用对正手击球与准确有着直接的关系。力量的使用规律一般以人轻我重和人重我轻为主,在特殊情况下也采用人重我重(对拉)和人轻我轻(反控制)的方法。鉴于中等力量的保险系数高,使用比重大,又具备一定的速度和威胁,因此在力量使用中可将其作为基本力量来重点训练。

对调节球的正手击球能力训练是一项艺术性很高的工作,因每人的感觉不同,调节动作正确与否其差异是很微妙的,甚至肉眼难以发现的。所以在网球训练中教练员要耐心观察、询问、研究,让队员谈出自身的感觉来加以诱导和改进。 2.3简化击球技术动作

网球运动大部分的比赛技术动作是正反手击球,而70%的击球又是正手,因而正手击球动作学习的好坏是决定网球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完整的正手击球技术动作很复杂,如挥拍的路线长、动作较大以及对身体协调性要求较高,加上对球的速度判断不够,很难一下全部掌握。为了让学生更早、更快具备一定的正手击球能力,先不要进行完整的技术动作教学,让学生只做完一半的击球动作,来球时转肩转体、降低重心,球拍不需要引得太长,只要能对准来球就好,手腕固定,击球随挥,拍头拍面挥至想要球的落点方向即可。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0 球类运动的球性,主要体现在对球的弹性、旋转、速度、方向、距离等的预判能力上。直接影响击球者的取位、球拍与球接触的准确性。所以,业余网球教学从熟悉球性入手,符合这项运动的规律,值得提倡。

多球练习对业余网球爱好者正手击球技术的掌握及改进有明显的提高和帮助作用,是训练手段中不可缺少的有效环节。

网球正手击球的教学与其他网球技术的教学相比,既有其相同的地方也有其独特的地方。其中最大的不同是不能把正手击球的教学当作一个一般技术来学习,而要在教学中全面灌输网球理念,传授网球基本知识,培养网球兴趣,了解网球击球的动作结构、原理,掌握击球的时机和对击球点的判断,体会发力感觉,学会网球步法移动的方法,熟悉网球规则,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网球意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建议

网球正手击球训练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它可快速提高运动员技战术水平,今后我们在网球训练和教学中应加强运动员正手击球方面的训练,以利于运动员技术的进步。我们要将网球技术训练与网球运动正手击球训练同时进行。

在强化网球正手击球教学训练时多进行持拍、多人持拍练习。加强击球手法一致性和灵活多样性训练,加强自身协调性训练以及击球瞬间的合力训练与调节球的训练。在网球训练过程中注意心理训练和放松训练的同步进行。网球运动员正手击球训练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完善,有待广大科研工作者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尽早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以便教学和训练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加强教练员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项网球运动专项技术很强的运动项目,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在训练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直接关系到科学训练水平和运动员水平的提高,没有高水平的教练员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其次,现代训练是综合科学的知识的运用,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并运用到训练、实践中是教学训练成功的重要因素,教练员学历是显示教练员的知识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加速网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应当重视教练员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培养,通过引进高水平教练员,派本地教练员出去进修学习,多渠道创造交流与学习机会,促进对网球运动教学训练的长足发展。

致 谢

毕业论文在紧张的学习和奋战中即将落下帷幕,这是一个不断汲取知识、获取能量的过程。相信做毕业论文这段难忘的日子定会给我的大学生涯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在这一百多个日子里,是老师和同学无私的帮助和支持为我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尤其要感谢我的指导教师沈华东老师,他是治学严谨、很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平日已被他的教学风格所折服,从他身上更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在毕业论文创作之初,他和我们开会,帮助我制定了总体方向。在做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他还适时的检查和纠正我们的错误,提出了诸多的宝贵建议,避免走弯路,让我感受到了他的做事注重方法,讲究策略,使我受益非浅。其次,要感谢和我合作的同学,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我们在探讨中共同学习、互相帮助和鼓励,这让我进步很大。

最后,感谢所有参与此次实验的网球运动爱好者,创作毕业论文时,他们的热情参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也要向他们表示感谢!

12 参考文献:

[1]赵振平.网球入门练习方法,2002.3:119-120.[2]董学琪.网球训练“三步教学法”[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4:67-68.[3]汪俊.网球全程点拨[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73-175.[4]迟旭东.网球一周通[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54-58.[5]王伟明.分析业余网球选手正手抽球动作方式.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65-168.[6]彭承基.提高网球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0:181-184.[7]刘卉.网球大力发球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73-180.[8]贾文伟.网球基础[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4.25-33.[9]周胜文.网球基础入门及实战技巧[M].北京:科学文化出版社,1992.123-130.[10]志翔.跟专家练网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187-192.[11]动解剖学》编写组.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256-300.[12]越英.网球入门与提高[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社,1998.123-126.

13 附录

问卷调查

各位同学,你们好!我是你们此次训练期的老师,在我今后对你们教学中,首先我需要初步掌握你们各自对网球的认知和网球技术的基本能力情况。特别编制了此调查表,调查中不计姓名,问题答案无对错、好坏之分。只需要你们按自己的真实想法如实填写即可。我会负责对你们的资料严格保密,非常感谢你们的配合。

(请在你所选择的答案前的【】里打上“√”号。注:可多选)

编号: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

1.你对网球运动的喜爱程度

【】非常喜欢 【】喜欢 【】一般喜欢 【】不喜欢

2.你是否接触过网球

【】接触过 【】没有接触过

3.你所择网球培训的目的

【】健身 【】追求时尚和社交 【】提高运动水平

4.你的正手击球,习惯用哪种方式握拍

【】大陆式 【】东方式 【】西方式 【】半西方式

5.在正手击球时,你所常用的身体移动打法

【】 关闭式 【】开放式

6.你是否参加过网球技术的学习

【】参加过 【】没有参加过

7.你认识的教练在网球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你是否适用

【】适用 【】不适用 【】说不清

8.你认为在网球课学习中你是否会乐意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的帮助,以达到更好的 学习效果

【】十分乐意 【】不乐意 【】说不清

9.对于你们这次的培训,你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地方,请填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球正手击球教学设计

网球正手击球技术教学说课稿

武汉体育学院网球

大学本科网球专业正手击球论文

网球正手击球训练的教学设计

网球初学者正手击球常见错误动作探究 2

武汉业余网球公开赛竞赛规程

体育学院网球团体比赛策划书

网球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业余网球比赛简易规则

《武汉体育学院网球论文 王黎 浅析业余网球正手击球教学.doc》
武汉体育学院网球论文 王黎 浅析业余网球正手击球教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