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活动年度总结(两年的)

2020-03-03 13:13: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的研究》活动年度总结

(2012年)

贵港市港南区新塘乡郑村小学

宋瑞银

不知不觉,课题研究工作已告一段落,一年的时间就匆匆而过了。在这一年里,我们课题组成员在中心校领导谭俏梅主任的指导下,本着“做好研究,服务教学”的思想,大家分头行动,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的份内事情,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现将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2011年11月份,课题成员大量阅读了有关的文献资料,经过多方的论证后,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决定进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的研究》这个贵港市级课题的研究,期待提高我校研究人员的教学研究水平和学生的计算能力。12月份,由课题组负责人——我,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形成书面申请报告,上递中心校审批,最后呈到了贵港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候审批。

2012年6月初,课题组接到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下来的课题立项通知书。我们就开始着手研究工作了。

7、8月份,课题组定下了学习的内容,组员们开始相关的学习。在这段时间里,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书中的每条建议都给我以启示,我的知识有了长进,思想有了改变,以前的定势思维是:师道尊严,把师生关系之间的责任全往学生身上推,认为我已经很会教了,也很努力教了,为何学生还是学不会?读完《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后,我重新审视自己,我觉得我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态度不够好,没有蹲下来和学生平等相处的思想,更没有行动,现在我知道了, 1

要想教好学生,必需有平等意识,跟学生打成一片,赢得学生的心,事事处处为学生着想,想方设法让每个学生在学业上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是我们做教师的必需努力做到的一点。

2011年秋至2012年春,我担任四年级的数学课及其它课的教

学任务,周学时数有14节。通过一年的认真教学,特别留心计算方面的教学,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反思、教学小记和教学中的思考,暑假期间,我在《贵港日报》上发表了自己的计算教学论文——《四年级计算教学的几点看法》。教学的实践和论文的撰写,让我清楚地知道四年级的计算教学的难点在四则混合运算,这出乎我的预想,我原来以为,学生只要掌握好乘、除、加、减运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是易如反掌的,谁料到学生会栽倒在计算顺序上,部分学生受习惯势力的影响,看见什么算什么,后来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花了一番功夫才让学生掌握好四则运算的顺序。

9月份开学之初,在陆如兰主任的主持下,课题组召开了开题

会,会上我做了开题报告,给在场的每个成员详细阐述了《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的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步骤、方法和预期成果等,特别讲了课题组人员的分工,我的任务是负责拟定课题立项申请,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阶段性研究总结,汇总并撰写结题报告等工作,还有完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及《走进新课堂》的阅读任务。到目前为止, 我已经基本读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一书,收获颇丰的,特别是理论上,我原来的理论之河又汇入了一个小小的支流。我还会努力的,让这条河流水量更加充沛。

2012年秋季期,课题组安排了两个集体研究任务,就是两位老师各上一节

2

研究课,我自动请樱上了一节数学课——《解方程》第一课时,用多媒体演示了天平的平衡原理(等式的基本性质),也就是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不变;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也不变。这种抽象性很强的性质,我用天平两边同时加放或拿掉一些物品,天平还保持平衡的动态演示,很形象直观地向学生阐释了解方程的原理,省去了许多口水的解释,但学生看得明白,很快掌握了解方程的原理,很好地体现了多媒体的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作用是多么大!同时让学生明白了数学解方程计算中的对消原理。

另一节是杨子辉老师上的八的乘法口诀,杨老师用多媒体逐一呈现出几组的“8”个苹果,呈现一组,学生总结出一个口诀,之后,杨老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四个“8”是几,五个呢,六个七个,八个呢?让学生用加法再一次验证乘法,锻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最后让学生在理解,形象的基础上背诵,达到强化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通过对以上两节课的评课,所有的课题组成员都真切地认识到:我们的学生和老师对计算都存在轻视现象,而我们的计算教学现状又是那么令人担忧,所有的研究人员都憋着一股劲:珍惜研究机会,认真研究,让我们的研究活动改变我们的计算教学现状,让我们的计算教学及学生的计算能力都有所提高。

2012年里,教导处陆如兰主任就先后四次参加区举行的骨干教师培训,春季期到南宁观摩广西举办“数学优质课比赛”;秋季期到桂林观摩广西举办“数学优质课比赛”;多次参加区举办的各种教研活动;2012年5月21-24日在教育局领导组织之下到桂平跟班学习4天。

甘家多老师2012年10月16—18日到南宁参加全区第四届“名 师大课堂”暨广西小学数学教学展示评比活动。

3

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课题组的成员个个有了成绩,撰写的论文参加省级评比都获得了奖项。宋瑞银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获一等奖,曹运梅的《如何激发高年级学生的计算兴趣》获二等奖,新塘乡教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学》二等奖,黄芳珍的《小学中年级计算之我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均获二等奖,陆如兰的《小学计算教学现状的反思》获二等奖,黄家建的《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获一等奖,李云冲的《谈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获一等奖,郑柱廷的《论二十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获一等奖,徐毅的《中年级乘法计算教学之我见》获一等奖,杨子辉的《5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教学设计》获一等奖,甘家多的《中年级除法计算教学之我见》获一等奖,港南区教育局举办的“我以教师为荣”征文比赛二等奖。大家撰写关于计算的教学反思及教学故事共25篇,收集在学校教导处。

有了动力,改变了意识,教学成绩也来了,2012年春季期,成员宋瑞银获得了小学数学教学成果乡级二等奖,区级三等奖,秋季期获二等奖;黄芳珍获小学数学教学成果乡级二等奖,区级三等奖;陆如兰获小学数学教学成果乡级三等奖,被区教育局评为“优秀党员”,参加乡说课比赛获一等奖,曹运梅获小学数学教学成果乡级二等奖,区级一等奖,杨子辉获小学数学教学成果乡级一等奖,区级二等奖。甘家多荣获2012年春季期小学教师说课、评课比赛二等奖。

除了成绩之外,课题组也遇到了问题,经过一年的努力,学生的计算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对计算也还表现为提不起兴趣。今后师生投入计算的时间和精力还要加强。

4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的研究》活动年度总结

(2013年)

贵港市港南区新塘乡郑村小学

宋瑞银

时间过得真快,2013年的研究工作又将结束。这是个充实、有序、奋进的学年,我们忙碌着、我们收获着。这一年,课题组成员在中心校谭俏梅主任的指导下,继续有序地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确定教学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研方向,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题组总方案为依托,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加强集体备课,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扎实开展数学学科教研工作,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这一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春季期伊始,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学习了新版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大家在认真研读的基础上,领会了标准对课题研究的指导意义:加强估算,重视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成员们还根据自己平时课堂经验,形成了“算法多样化之后,还得优化”这个统一的计算教学思想。

3月21日至23日,课题组成员杨子辉老师带着研究任务到桂林参加全国“小学数学10年改革经典课例展示暨广西小学数学特色教学研讨会 ”的示范课,回校后给我们开了一个专题研究会——《如何让低年级学生爱上计算课》。会上,他总结了“开放教学”的这种教学方法:1.重组教材,开放教学内容;2.多样教学,开放教学过程;3.发散思维,开放解题方法。大家听后都感觉受益

5

匪浅。

四月份,课题研究活动与乡里的教研活动来了个结合,把我们原定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课题研究扩大到全乡范围内研究。4月1日,课题组群策群力备课,大家都认为这节课的重点难点都是:第二个积的书写位置和算理,必须让学生明白第二个积后面是有个“0”存在的,“0”是为了简便才省略不写的。经过多次修改,最后形成教学预案,同月11日和12日两天,我分别到新塘乡的三岸小学和蒙大小学上两节示范课。课后中心校戴伟明副校长和谭俏梅主任都做了精彩点评,全乡的数学教学骨干李霞、李云冲、郑柱廷,陆如兰等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独到看法,综合大多数数学老师的观点得到:1.数学计算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2.计算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算理和方法,3.计算教学要讲明算理和方法,4.要加强课后练习,常换训练方法。经过这两节课,大多老师都有所得,我感觉收获了很多。

五月份,大家又进入新一轮的集体备课阶段,内容是四年级的四则混合运算,四则混合运算去年我刚上过,现在还记忆犹新,当时我以为学生只要学会了“乘除加减”这四种运算的方法及算理,到了四则混合运算就会水到渠成了,谁知道学生会栽倒在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上。有一部分学生受习惯势力的影响,看见什么就先算什么,完全不顾四则运算顺序规定。集体备课时,我把自己的独特体验及经历跟大家分享,成员们也有同感,大家都认为这一内容的重点应放在运算顺序的指导上,让学生主动讨论争辩,在自身的经历中明白“先乘除,后加减;先括号内,后括号外”的运算顺序。

6

上研究课时,执教者郑柱廷老师按照集体备课时的意思,把重点放在运算顺序的处理上,上半节课是同级运算,学生较易理解,只花了16分钟完成了任务。到下半节了,一道算式中既有乘除法,也有加减法,老师抛出题目后安排学生讨论的环节,问题是:“你认为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请你思考后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经过争辩后,学生对知识有了较深的印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遗憾的是一节钟时间上不完有小括号的处理方法这内容。

六月份的安排是学习教学新理论,通过这种定时定地的学习方式,成员们有时间作保障,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共收到学习心得10份。

九月份,陆如兰主任上了一节研究课,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的“小数乘小数”。这内容的难点是小数位数的处理,陆主任把算理讲得深入浅出。

十一月份,课题组先集体备课,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的“有余数的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会上大家共同研究得出: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一是竖式的写法;二是竖式里被除数下面的那个数是什么数;三是余数是什么,在横式上怎么写。处理方法是:小组合作分15支铅笔,分成几份,每份几支,不作具体要求,放手让学生自由分,预设的分法不外几种:均分成两份,每份7支,余1支;均分成三份,每份5支,刚好分完;均分成四份,每份3支,余3支;均分成五份,每份3支刚好分完;均分成六份,每份2支,余3支,均分成七份,每份2支,余1支;均分成八份,每份1支,余7支„„上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说,说出自己的分法。

11月26日,郑柱廷老师执教这一内容的课,按照大家的预设的教程展开

7

教学,老师方面很自如,学生小组合作时也有事做,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汇报时只有少数优等生说出了其中能均分的两种情况。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终于补齐了各种分法,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老师也得到了启发:放手让学生去摸索也是行得通的。

今年,各课题组成员的收获也不少,其中宋瑞银老师撰写的论文——《经历“突破难点”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在《现代教育研究 》上发表,《“7的乘法口诀”的教学设计》获南区教学论文比赛二等奖,课堂教学比赛乡二等奖,两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成绩均获乡二等奖,送课下村积极奖。黄芳珍老师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荣获全国反馈教学法研究会评比二等奖,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在学校宣读。两个学期教学成绩均获三等奖。陆如兰《怎样减少四年级学生计算的错误》论文获贵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评比三等奖,2013年春季期限数学科教学成果二等奖,被港南区教学研究室评为优秀教导主任,荣获港南区优秀教师奖。曹运梅的论文《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教学得失》获贵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评比二等奖,春季期教学成绩获乡二等奖,区级一等奖。徐毅撰写的论文有

郑柱廷论文有 杨子辉荣获港南宣传部先进个人奖,春季期数学科科教学成果三等奖。黄家建的论文有,李云冲的论文有

戴伟明的论文有

两年一创优质服务活动总结

大学两年总结

个人两年总结

大学两年总结

两年大学生活总结

村官两年总结

大学两年总结

课题研究活动总结

“两年”活动学习资料

电大两年学习总结

《课题活动年度总结(两年的).doc》
课题活动年度总结(两年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