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2020-03-02 05:26: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关于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状况的调查

李超、吕顺增

(山东大学医学院2008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山东 济南 250012)

【摘要】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是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关键性问题,他们对于当前所处的社会地位不满,想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拥有理想而且为之奋斗,但是,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任何出现超出他们承受力的意外,他们便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直接导致了部分这群80后或90后农民工的直接崩溃,需要引起社会的极大重视。 【引言】

“新生代农民工”是相对于传统农民工而言的,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城市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末,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日显重要,而其中农民工心理问题尤为严重,国家相关部门也逐步重视起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

【关键词】新生代 农民工 心理 【正文】

2011年1月12号上午,我们调查小组的两位成员——李超、吕顺增,一同商定这次社会调查活动的主题及整个活动的流程和步骤:获取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相关知识——制订出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调查问卷和访谈活动的主题思想——进入相关地点发放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联系一些的80后和90后的农民工进行访谈调查——总结活动,撰写活动报告。同时我们进行明确的分工:李超作为整个活动的负责人协同好各阶段的人员调配,及时给予活动建议,监督人员的执行,并且制定出后期访谈环节的主题;吕顺增负责搜索相关“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的文献资料,按照所搜到的相关文献资料,制订出宣传材料传单;两人一同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并整理调查的结果,撰写文章。以上各项事宜明确后我们的活动便正式启动了。

一、获取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的相关知识

1月13日开始,吕顺增进行网上资料搜集,通过新浪,百度百科等网站详细地总结了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解决措施等内容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给负责人李超。并且向自己儿时的一些正在外打工和在乡镇工厂工作的同学打电话了解他们的现状和心理状态,并做了书面的记录,以文本的形式呈现给李超。李超也走进图书馆分别检索、阅读、总结相关的杂志报刊,将最为权威的信息——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和存在问题。1月14号李超和吕顺增根据各方所查到和咨询到的资料分类整理了关于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当前现状、存在问题及政府解决措施,为后序活动写下了蓝本。

二、制定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调查问卷和访谈活动的主题思想

活动的第一步顺利完成后,,2011年1月16号上午我们根据前面所搜索的资料制定出了一份切实可行的调查问卷(见附件1)并且印制了100份,为后期进行调查做准备。另外,还根据前面的资料制定了以调查当前农民工的心理问题为主题的访谈主题(见附件2)。

三、发放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

2011年1月19号,我们在济南历城区的工地对于其中80后的农民工的进行问卷调查;1月20号,在济南泺口对从事小买卖生意的80后年轻人进行问卷调查;1月22号,在济南市区济阳县纺纱厂对工厂中的80后的工人进行调查问卷。总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在各地获得不错的反响。

四、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访谈调查

1月20号,我们在济南历城区的某工地对80后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寻找了几位进行了简短的访谈调查,结束后并送上了我们准备的一份小礼物;1月22号,在济南市区济阳县纺纱厂对工厂中的80后的工人进行调查问卷后,我们在宿舍他们的宿舍对几位年轻工人进行了访谈,并送上了我们的小礼物。至此我们活动的所有在外调查活动全部结束,准备回校后进行总结。

五、总结活动,写活动报告

1月24号上午,我们共同总结这次活动的过程,收获与不足。并决定了活动论文的撰写工作的分工,同时也标志着我们本次社会调查的圆满结束,我们便鼓掌致意。活动结束。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收获了知识,增强了团队意识,学会了团队活动的基本步骤,更重要的是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家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尽到了自己的一份义务和责任,是自己在社会大家庭中得到锻炼。 【结论与成果】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我们调查的农民工主要年龄在25岁左右,他们中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在高中以下,而有大学文凭的寥寥无几。我们调查的这部分人中,大部分人不常务农,还有少数的人从未务农。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农民工生活较为简朴,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基本感觉较为习惯,月总开支主要集中在1000到1200的范围内,还有少部分集中在600到800的区间中。

对于他们的工作情况,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工作动力基本上已经不只是谋生或者脱离贫困,其中相当一部分80后农民工是为了学技术为自己将来回乡谋生做基础,现在仅仅是锻炼自己。

对于他们的价值观的调查显示,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希望留在城市,成为城市的一份子,即使是社会的中低层,但是对于目前高额的城市消费,他们不得不又望而却步,感觉自己将来留在城市的几率很低,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比较现实的说将来自己的主要方向还是回乡从事小买卖,不过都不愿意回家务农。

他们对于将来的政府措施还是抱有希望的,希望政府措施可以令他们迈入城市的门槛变得低一点,让自己能够在激烈的城市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访谈记录分析

在努力的工作,希望能够得到机会发展自己,让自己的下一代可以获得较好的教育条件

仅极少数打算在大城市里拼搏买房,或者往更高的地方发展。

三、总体结果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基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地位所产生的价值态度、价值评价和价值理想的综合,通常包括政治观、生活观、从业观、社交观、婚恋观、性爱观、消费观等方面,我们以对比的方式,梳理出传统型农民、旧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发展状态。

2.1政治观。传统型农民崇拜权威,有臣民意识,盲从,多激情,虚无感;旧生代农民工崇拜权威,盲

从,参与意识弱,期待性强,矛盾感显著;新生代农民工原则性弱化,务实性增强,强调个体权利,有一定参与要求,追求公平、民主,有躁动感。

2.2生活观。传统型农民与世无争,认同命运,依赖性强,丧失主体意识,认同乡村节奏缓慢的生活,希望平均共有;旧生代农民工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萌芽,致富意识、家庭意识强,满意度较高,有一定世俗化倾向,认同乡村生活;新生代农民工期望值高,满意度低,个人意识、独立意识增强,短期性、功利性增强,羡慕认同城市生活。 2.3从业观。传统型农民以农业为本,崇尚经验,保守求稳,静态;旧生代农民工有一定变革意识,以

农业为主、其它职业为辅,流动性强,信仰勤劳致富观;新生代农民工不爱务农,崇尚机会、机遇、能力,重视个人成就,追求个人价值实现。

2.4社交观。传统型农民封闭、内向、自卑,安土重迁,交往范围小且方式单一,互动频繁,以宗族、家族为中心,以地缘、血缘为纽带,以情感、信任为基础;旧生代农民工恋土恋乡,城市社会交往内卷化,以血缘、乡情为中心,交往目的功利性、情感性两极显现;新生代农民工开放,要求平等、尊重、理解,以地缘、血缘为依托,重视业缘交往,交往功利性增强,安全感下降。

2.5婚姻性爱观。传统型农民神秘、保守,在乎舆论,讲门当户对、从一而终,注重社会地位、经济状

况;旧生代农民工婚恋较自由,择偶取向标准多样化,更重人品和能力,波动性增强,离婚率上升,性观念保守;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自由,选择面更广,择偶标准复杂化,性开放程度提高,有一定杂乱性。

2.6消费观。传统型农民保守消费,基于生存需要节衣缩食,精于仓储,守财如命;旧生代农民工基于

生活需要节俭主导,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能省则省;新生代农民工渴望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提高,模仿性强,攀比心理上升。 3.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经济社会转型阶段,在转型过程中,原有的社会结构体制被打破,新的社会结构体系尚未建立,在这个转型阶段会有种种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新生代农民工身处转型期,经历着乡土特质和城市特质的不断冲击,他们比任何一个阶层都更为强烈地感受到社会急剧变化的不适应和原有制度结构上的不适应,使他们在生存上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3.1工资待遇低,面临着生存困境

工资是对进入生产领域的劳动力所提供的对价,正常的工资是维持劳动者生产和再生产的基本保障,但目前普遍存在着新生代农民工工资待遇偏低的问题,使他们面临着不少生存上的困境。

生存困境之一是温饱层次的生活水平,将就式的生活方式。调查显示,很多企业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劳动者为了增加收入只有通过大量超时加班,形成了劳动者表面上主动愿意加班的现象,其实加班的根本原因就是工资太低。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即使通过加班获得的月平均工资也只有1838.6元,大约为2009年深圳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7%,新生代每月所得仅能够维持其本人最低生活水平,大多数的农民工只能精打细算、节俭度日。

生存困境之二是缺乏正常的社会和家庭生活。农民工作为成年人应有独立的生活空间,但有46.8%的新生代仍然生活在集体空间内,生活空间狭小,缺少正常的社会交往和生活。混合性、生存式的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模式,使农民工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与自己的家庭生活在一起,长期出外打工,也影响了婚姻生活的稳定,有19.3%的已婚人员因打工造成了对婚姻的不利影响。在已婚有孩子的家庭中,有69.9%的孩子不能随父母一起生活,形成大量新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爱或母爱及相关的教育,会形成家庭情感交流功能的弱化、心理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而留守儿童的经历对他们今后的社会认知、心理及行为都会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造成更多的社会问题。

生存困境之三是始终奔波在城乡之间。在城市中工作,又不能在城市中安家居住,拆分式的生活方式虽然使企业支付了较低的工资,但另一方面又使新生代农民工保留了对城市和工厂、农村和土地的二元忠诚,使农民工成为一个独立的、流动的群体。他们长期在城乡之间奔波,始终处在城乡的摇摆之间,无法形成熟练的技术工人阶层,影响了企业长远发展和产业升级,同时也带来了其他的社会问题。他们平均1.24年回乡一次,尤其是选择春节回家,造成春运紧张、半城市化等社会问题。 生存困境之四是更重视现实利益,而缺乏精神高度。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生存上的压力,价值观上更加现实,物质生活的贫乏也使新生代农民工不敢奢望爱情。他们正处于恋爱和结婚时间不长的阶段,但调查发现,他们并没有将婚姻、爱情放在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位置,这与他们现实的生存状态有关,他们认为有钱比婚姻更重要,有地位比爱情更重要。

3.2制度性歧视,形成发展困境

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通过实行户籍制度将人口划分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两大类,成为享受不同权利、承担不同义务的社会人群,形成了“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格局。户籍制度本身并不复杂,但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却是错综复杂,户籍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的居住地,还决定了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变迁和资源获取能力。农民工在就业、养老、医疗保障、子女教育、文化设施和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不能获得平等的权益保障,造成了他们诸多的困境。 发展困境之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排斥。在社会保障制度上,存在着严重的制度性断裂。现有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之上,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方面,实行的是城镇居民与农民工不同的保险制度,在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上更是以户籍为由将农民工排斥在外。

发展困境之二是子女教育权的不平等。现行的教育制度及教育资源分配也建立在户籍制度之上,将城镇户籍和农村户籍实行等级制,区别对待,使农民工子女难以享受到与城市户籍子女平等的受教育权。

发展困境之三是公共服务等权益上的不平等。作为政府,应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为所在地居民提供平等的公共福利,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但地方政府过多地考虑地方利益,在提供公共服务上,如社会救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方面以本地户籍作为申请的基本条件,排斥外地农民工分享当地经济发展成果。 3.3身份认同危机,未来无方向感

身份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现代生活生存的首要问题,农民工从乡村迁往城市,从一种生活方式转向另一种生活方式,所面对的不仅是居住环境、工作等具体的实际问题,而且还要面对身份转换和认同的问题,但新生代却在身份认同上产生了迷失,遇到了与比老一代农民工更大的困惑。他们长时间脱离家乡的社会环境,对乡村产生了一种距离感和陌生感。尽管很多新生代每年都回家一次,但更多的是遵守中国传统礼仪,回家多数是与父母团聚,他们对农村生活已经失去了兴趣,对他们来讲,土地不再是最后的保障,家乡也不是最终的归宿,他们希望摆脱对土地的依赖,所以对农民身份的认同变得模糊甚至不认同这一身份。

新生代农民工也不是真正的产业工人,产业工人可以通过劳动在城市中居住生活,但新生代虽然工作在城市,拥有的却是残缺的生活,社会地位处在城市社会分层结构的最下层,他们被边缘化并被排除在城市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之外。对老一代农民工而言,外出打工不过是增加家庭收入的手段,而非改变身份的途径,即使在城市中遭遇挫折或是失败,还有家庭和土地作为退路,土地为他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化解了外出的社会风险,所以在经济上对城市没有产生依赖,在心理上对城市没有归属感,比较认同他们的农民身份。相反,务农经历越少,对农村规则、乡土观念的认同不那么强烈的新生代,已经接受和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方式,希望在城市中生活的愿望要比老一代清晰明确,但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他们在户籍上依然是农民,面对着既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难以回归农村社会的现状,他们处在“农民”与“市民”之间的尴尬处境。有的新生代表示出了无奈的情绪:“城市的繁荣有我们的功劳,却没能留下我们的脚步,我们只是无奈的打工一族。”

3.4劳资关系失衡,没有话语权

改革开放之后的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形成了大量的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农民工大部分直接进入的是这些企业,面对的是比较典型的市场经济下的劳资关系,严密控制的劳动过程、高强度的工作方式、低工资制度使个体劳动者处在极其弱势的地位,同时在法律上又缺乏相应的权利,不能实行市场经济下充分的劳资博弈,造成了劳资关系严重失衡的局面,形成了劳动关系领域中的一系列问题:

问题之一是劳动者的工资长期普遍偏低。长期以来劳动者工资增长缓慢,分配结构得不到改变,工资处在低水平状态,劳动者在国民收入中分配比例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问题之二是职工民主参与程度低。职工民主参与是劳动者参与企业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实施监督,促进企业决策民主和保障实现劳动者民主权利的重要制度。即使是法律明确规定劳动者在制定企业规章制度时可以民主参与,但该权利也不能得到保障。 问题之三是职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职业安全健康权是劳动者依法所享有的在劳动过程中不受职场危险因素侵害的权利,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降低生产成本,不对工人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影响劳动者的生命安全。问题之四是企业内部缺少畅通的沟通渠道。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是保持企业活力、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减少劳动争议的有效机制,调查发现,很多企业忽视员工利益,员工长时期心理、精神需求被忽视,缺乏正常的沟通机制和舒缓渠道。

四、实践所得

我们在此次长沙之行中,带着了解长沙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探索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主要问题的根源所在及解决措施、提高队员们的社会实践能力等目的,在长沙市芙蓉区不仅调查到农民工的相关信息,还在此行中收获了认知上的成长。

长沙之行给实践小组每一个成员带来的不仅有体力上的消耗,更有精神上的考验。实践活动期间,小组成员首先逐渐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然后联系当地政府,联系当地媒体,与当地居民沟通与交流,发放调查问卷,亲身体验新生代和老一代农民工的工作„„这些,都是对于我们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

每个人从学生走向社会,必然经过实践这个环节。否则,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不可能在互动中融合起来。在成长过程中,社会实践是结合大学生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的一个重要纽带。大学生走出去,可以使之接触社会、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也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加快成熟,懂得人生艰辛、幸福来之不易,要珍惜机会,珍惜劳动成果;还能培养大学生正确处世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以及与相应的社会人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也能使之为今后的求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社会实践可以积累工作经验,也是培养、展示自身综合素质重要机会;参与实践、经受磨练,可以使大学生提高面对挫折、摆脱困境、超越障碍的心理能力。总的来说,参与社会实践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在今后的人生舞台上展示自己做铺垫。

附件1:

问卷号码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性别

职业

1、请问您处于下面哪一年龄段?

A、16岁以下B、16—20岁C、20—25 D、26—30 E、31—40 F、40—50 G、50岁以上

2、您是否已经结婚?

A、已婚

B、未婚

3、您的文化水平是什么?

A、没有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E、中专

F、大学

G、大学以上

4、您是否有过务农经历?

A、没有

B、有过,但很少

C、有但不多

D、经常做

5、您一个月的总开支通常在什么范围内?

A、500以内

B、500—800 C、800—1200 D、1200—1500 E、1500—2000 F、2000—2500

G、2500—3000

H、3000以上

6、您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是否满意?

A、很满意

B、基本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E、非常不满意

7、您出来打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谋生

B、改善生活,脱离贫困 C、学本事,锻炼自己 D、在城市买房生活

E、学技术,干事业

F、其他______

8、您认为成为“城里人”的标准是什么?

A、拥有稳定的工作

B、拥有稳定的住房

C、拥有城市户口

9、您是否认为你在此城市被该城市人口接受?

A、根本没有

B、绝大多数没有

C、部分没有

D、普遍接受

10、您认为您是这座城市的“过客”吗?

A、不是

B、是的

C、不清楚

11、您是否愿意在城市扎根生活下去? A、不是

B、是的

C、不清楚

12、您认为自己将来能够在城市里安家吗? A、不可能B、也许吧

C、不清楚

13、您认为您将来会从事什么行业?

A、继续打工 B、到更好的单位工作 C、做自己的小生意(摆摊等) D、开创自己的事业

E、其他______F、暂无打算

14、你对你父辈的工作经历持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您希望政府在哪些方面给你们的生活状况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您接受这次问卷调查,有什么特别想说的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您的协助!祝您健康快乐!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总结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调查报告

四川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

《我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doc》
我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