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2020-03-03 17:08:4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失败了,成功了的伟大革命家

——读《孙中山传》略记

孙中山,名文,字逸仙,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革命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为了扫除中国近代化的障碍,他历经艰辛,坚持不懈,为民主革命事业奋战了近40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孙中山先生于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广东省翠亨村的一个贫困家庭,七岁时进入私塾,从青少年时起就博览群书,勤奋好学,而在檀香山接受的五年西式教育,使他不受传统忠君观念的束缚,接受了“博爱”、“平等”的新思想,从而萌生了拯救民族、改造中国的雄心壮志。 1894年11月,他创立了中国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以此来开展积极的革命活动。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为同盟会总理,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政纲,并在《民报》上首次提出“三民主义”。经过艰苦的斗争,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因为其对革命工作的巨大贡献和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威望,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并于1月3日宣布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但是迫于当时的政治压力,与袁世凯妥协,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孙中山先生又多次发起护法运动,全力捍卫革命果实。 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政策,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来临。并于3月组建黄埔军校。

艰苦的革命工作,使他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病逝,享年58岁。孙中山先生刚强不屈,连遗言都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纵观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他几乎一直在革命,一直在为了国家的命运奔走呼号,但是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革命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孙中山先生首先接受了西方的民主思想,敢于真正地向存在了几千年的根深蒂固的封建帝制发起冲击和挑战。敢于去启发保守的国民的思想,这些激进的举动注定要经受打压,但是先生就是这样,为了心中拯救国家的理想,哪怕受再多的挫折,他也都是无怨无悔的。在其长达三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从未领导过一个统一的中国,但他和同时代的大多数政客不同,他时刻践行着自己“不做大官,要做大事”的人生哲学,未曾用政治来谋取私利。

有人曾说,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大多都失败了。的确,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但是革命的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他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共和国,最重要的是动摇了国民心中陈腐的封建帝王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揭开了轰轰烈烈的民主革命的序幕!从这个意义上说,孙中山先生无疑是一位最伟大的革命家,“革命”二字真正的含义在此得到了诠释。

向伟大的革命家,国父孙中山先生致敬!

《孙中山传》 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doc》
读书笔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