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之初探

2020-03-03 04:36: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之初探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初中数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能够有意识地促进各层次学生内在潜能的充分发挥,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下面,笔者将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石、基本要求、教学重点、教学策略这四个方面来进行阐释。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基本要求方法策略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水平,充分考虑学生中存在参差差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运用模糊学的方法,对同一班级的学生实施分层次,区别对待进行教学,从而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 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 一般很少能够顾及好、中、差不同层次学生的智能方面的差异, 这就造成了优生吃不饱, 差生吃不了, 中等生吃不好的不良境况。因此,针对现代初中生的特点, 谈谈关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个人看法。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石

分层教学思想是历史的遗产。“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我国由来已久,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把学生分为不学而知叫“天才”,即上等,把学而后知叫次等,它是分层教学的源端。此后,宋代的先哲朱熹曾在《论语》中明确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西方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就如何掌握学习理论方面,更是进一步提出了只要给学生提供恰当的材料,在对其进行教学的同时,给予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初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发展是有个体差别的,家庭环境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程度是有差异性的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这从个别化的角度来说就是“层”。而我们由于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又要求我们必须把这些孩子合在一起来上课,那么就必须满足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同时,还要照顾到差异,也就是因材施教这叫分,所以分层教学的概念就这样提出来了。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以全体学生为对象。

在数学教学中,着眼点和着力点始终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促使每一个人都获得成功,分层教学正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为每个学生发展提供平等机会,把目光从少数人转向全体,把发展作为目的,考试只是促进发展的一种手段。 本文源自http://www.daodoc.com 如需职称论文代写发表请上星论文网!

(二)差别对待,保底教学。

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根据不同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并组织数学教育活动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因此,不应该也不能够用统一目标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分层教学中,对后进生适度降低教学要求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保护自尊心,但绝不是要降《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所谓“保底”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最终必须保证后进生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力争向社会输送合格,甚至是优秀的人才。

(三)关注发展动态评价。

心理学表明,人们成长过程既有相对的阶段性和稳定性,又是发展变化的。分层是因材施教的手段,促进最优发展才是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区别不同对象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及时灵活地调控学生的分层标准、各层人数的多寡、课堂教学的结构、作业和考查的尺度、辅导与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达到最优化发展。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重点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分层教学”的实践要点主要在学生分层和分层授课上。

(一)学生分层。

在学生分层实践中教师要树立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学观,要关心每个学生,动之以情。建立良好的基础,才能将分层教学顺利地进行,使教学效果得到保障。所以在实施时应注意两个问题:在分层时要强调以尊重学生,对学生分层应遵循“多维性原则、自愿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教师通过对全班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学习习惯及学习成绩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采取学生自报和教师考查相结合的办法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避免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要灵活处理,不能一成不变。要通过分层教学,引入竞争机制,对激励学生积极进取是非常有用的。另外,教师还应建立学生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个人档案,使分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在授课之前,要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根据情况的不同建立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做好分层设疑,分层释疑,分层练习,分层指导,分层反馈,分层纳入知识系统等六个教学环节。具体要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分层设疑,通过分层提问、讨论、答疑等形式使各层学生学懂本节课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接着进行分层练习,教师分层重点指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再进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训练,教师对时间、题量、难度等方面做合理的安排,使各层学生学得灵活、主动。最后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层反馈和指导,做到统筹兼顾,矫正提高,在此基础上,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纳入整个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

四、初中数学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让学生了解分层的好处,科学进行分层。

让学生知道,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的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可将学生分为A、B、C 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习题, 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 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 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 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二)灵活驾驭课堂,注意层次差异。

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的难度和坡度的基础上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分层次选编基础巩固性练习,拓展延伸性练习,综合运用性练习,对 C、B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基础巩固性练习,鼓励选做书中章节习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基础巩固性练习,和书中章节习题,选做拓展延伸性练习,A层学生另外增加综合运用性练习,这样配制练习,有利于C层学生巩固基础,B层学生略有提高,A层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三)采取激励机制,实施分层评价。

对学生评价没有单

一、固定的方法,随着学生评价的功能、标准、内容、主体等的变革,评价方法也向多元化发展,因此,新课程要求多样化学生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平时作业、考试阅卷、回答问题等方面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层学生应多采用表扬评价,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中等层次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要看到他们的成绩,对优等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总之,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4).

[2] 王友恭.中国科技教育[S].中国科技教育编辑部,2005(5).

[3] 刘艳菊.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4] 田玲.中学数学”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实验探索[J].山东教育,2001,(10).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思考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课题计划

初中数学分层推进教学总结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之初探.doc》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之初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