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狂人日记 读后感[材料]

2020-03-02 10:16:3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读《红楼梦》和《狂人日记》有感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晴雯的这句发自内心的悲呼是身为底层人最无奈的呐喊。她是那些内心有着强烈不满却因身处社会底层而只能怀着愤懑而去的典例。晴雯是红楼所有丫鬟中最聪明伶俐的,这是不容置否的,可是她的结局呢?却只能孤独的睁着眼离开人世。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悲剧让读者流泪,可是红楼中是不仅仅这一个悲情的,在我看来,《红楼梦》就是一本由一个个有着各自不同悲剧命运的故事组成的集合。《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虽然这已经是第三遍看了,可它仍能让我在放下书之后内心悲戚一番。也许这也是曹雪芹的成功之处吧!《红楼梦》里写了多组爱情故事: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挚爱,薛宝钗对贾宝玉的冷恋,秦钟和智能儿的热恋,龄官对贾蔷的痴情,尤三姐对柳湘莲的单恋,司棋与潘又安的迷恋,贾芸与小红的大胆之恋……曹雪芹通过人物塑造,透过描写,有时候在叙述语言里面,融注批判的锋芒,提出了尊重以未被污染的青春女性为象征的社会人生的理想,升华出含有哲理内涵的诗意。

喜欢看红楼,喜欢红楼里面复杂的人物关系,更喜欢里面的爱情悲剧,自己一直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每次看到故事中的一个个悲剧性情节都会难受好一会儿,因为这些悲剧,不仅仅是性格的悲剧、爱情的悲剧,更是一个社会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

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相信红楼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宝黛钗的三角恋关系了。有人喜欢宝钗,也有人喜欢黛玉,对我而言,我最爱黛玉。爱黛玉的孤傲,也爱黛玉的才华,更爱她的无视世俗传统的勇气。有人评价说她尖酸刻薄,不如宝钗贤淑大方。是的,我承认,林黛玉小心眼儿,但它有反封建的叛逆精神;薛宝钗也的确豁达圆通,对封建礼教依顺维护—但我想说这只是现代人从一定角度粗线条概括的道理。其实我认为在曹雪芹的笔下,黛中有钗,钗中有黛,既如二水分流、双峰对峙,又似形动影随、阴晴交融。记得薛宝钗扑蝶偶然听到小红在滴翠亭里吐露隐私,不惜嫁祸林黛玉 来个“金蝉脱壳”,这即使是按封建道德规范也是不雅之举。在栊翠庵品茶,林黛玉遭到妙玉尖刻的讥讽“你这么个人,竟是个大俗人。”她也并没有小心眼儿发作,容纳了妙玉的乖僻。薛宝钗只不过听到贾宝玉一句说她像杨贵妃一般“体丰怯热”,就不由大怒,竟然“借扇机带双敲”,不仅对宝玉冷言怪语,还把无辜的小丫头靛儿呵斥了一顿,心眼儿又何尝宽宏。

还记得黛玉说过这样一句话“事若求全何所乐”,其实如果你仔细读《红楼梦》,就会发现曹雪芹笔下的黛玉,她的性格虽然始终如一,其思想境界却在不断变化提升。在前十几回书中,林黛玉给我的印象是个“完美主义者”,她的苦恼往往缘于“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可是到了她和史湘云一起在凹晶馆联诗,她似乎通过生活的磨练有了顿悟,不再有求全之想。“事若求全何所乐”,揭示了一条真理,就是:你一定要追求美,却无论如何不必追求完美。

黛玉的死的场景是让人最心酸的,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

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但也不能说我不喜欢薛宝钗,对于薛宝钗,她的悲惨结局,不是她小心过度所致,也不是靠着凡事小心就能加以避免的,那是时代、社会状况和不可抗拒的灾难所决定的。冷艳的牡丹的凋谢,与风露中芙蓉的陨落,同样令我们扼腕叹息;但是薛宝钗的某些想法和做法,体现出一种具有超时代的、普适性的修养,仍是今天的我们可以认同的。

总之红楼的结局:黛玉的惨剧,宝玉的悲剧,宝钗的闹剧。看完后我想说的是:假如有一种人生归宿可以选择,那么,死于伤心,比活在心如枯槁不发芽的灰暗世界里,更合我意。

林黛玉那种“碧云天,黄花地”的哀愁,并不是空泛无由的,好的感情总是最接近人类美的本质。女子对此的追求要更偏执些,注定也要受更多的苦。宝黛二人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感情是一种如此稀缺的资源,除了珍惜,我们别无它法。

鲁迅的文章一直都是把可笑、可鄙、可恶的事物加以精炼、夸张,予以辛辣的讽刺,切实锋利。而且鲁迅的文章都是些批判性的语言,他总是能够一针见血的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毫无保留的展示那些血淋淋的事实。每次读鲁迅的文章都会让自己内心接受一次洗礼,甚至是挣扎一番,思索半天,感慨万千……我是很崇拜鲁迅的,因为你不得不承认他老人家有着深厚的文学素养,而且还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他用他的笔在拯救中国那些失去灵魂如同行尸走肉般的人们。他希望可以唤醒迷茫的一代中国人。而《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虽然是第一篇,这是部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山意义的作品,并显示出极其成熟的特色,使后来的许多研究者为之倾倒,究其原因,除了鲁迅深厚的文学素养外,我们也无法不叹服于先生的天才。 鲁迅的《狂人日记》也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的,虽然我是在高中的时候看的,现在对里面的人物情节还是记得很清楚的。

《狂人日记》表达了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封建精神。这篇文章不长,可是感情却很强烈,读完文章我们能确切体会到鲁迅所要表达的那种义愤填膺,那种要吃人的眼神的可怕,直抵人内心。当一个个用那种吃人的眼神看着你的时候,你的恐惧,你的无助,甚至是厌恶和想要逃脱的迫不及待。《狂人日记》可以说真的表现了鲁迅的忧愤。小说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揭露和批判是多个层次逐步展开的:第一个层次是先从外部环境上揭示吃人的普遍性, 进而通过狂人的联想,把

历史和现实具体的肉体上的吃人,上升到了仁义道德等纲常名教吃人的更深的层次。第二个层次,从家庭内部着眼,来透视封建礼教所依存的基础――家族制度的罪恶。“大哥”的意象就是家族制度的象征。“大哥”并不是有意的迫害狂人,但是他所遵奉的礼教制度观念却决定了他必须要按照社会传统的意志来消灭狂人的叛逆意识,所以也参与到了吃人的行列中。第三个层次,通过狂人的自我反省,把封建纲常名教“吃人”的含义引向了深广:狂人也被纲常名教毒害而成了吃人者。尤其是狂人所说的“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显然不仅是狂人自身,而且是代指处在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控制之下的“中国人”,作品由此完成了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最深层次的揭露和批判。

文中\'吃人\'这个惊人的字眼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我想说,真的太有冲击力了。鲁迅也似乎在一次一次的提醒着读者,这是个吃人的社会,一直都是。鲁迅借狂人之口,令人们意识到封建主义\'吃人\'!这一振聋发聩的呐喊使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醒悟了,震撼了!尤其是当时的年轻人,当时的已经失去本心的年轻人。《狂人日记》是一种自由的流露,一次正义的爆发。鲁迅先生的声音在那个充满恶臭、血腥味的封建社会,唤起了沉睡的人,唤醒了沉睡的真的人。《狂人日记》在表现“礼教吃人”的同时,还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叛和变革的精神。如狂人面对因循数千年之久的传统思想,大胆地提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质疑,这集中体现了大胆怀疑和否定一切的五四时代精神;狂人还面对面地向吃人者发出了警告:“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狂人还渴望将来有不再吃人的更高级的“真人”出现,这表现了一种改变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朦胧理想。最后,狂人期望未来、瞩目下一代,希望“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发出

了“救救孩子”的呼喊,这更是一种向封建主义抗争的号召,同时也向世人昭示了一条变革社会的途径。 鲁迅先生,试图以他的方式唤醒神智已经不清的中国人,当世人皆醉我独醒时,我能想象得到当时鲁迅现实面对着浑浊的社会时,忧愤的在人群中呐喊,那种激愤和无奈。

吃人的社会是在鲁迅的笔下,可是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个社会一直都是吃人的社会,以前是,现在更是。真的,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情却越来越淡了,利益似乎成了连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唯一纽带了,有些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官场,商场……许多人都迷失了自我,失去了本心。小时候我想以后要当官,因为看过许多官场腐败的事,希望自己可以改变着一切,可是现在我想:好好学习,长本领,以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可以被社会所同化。《狂人日记》,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充满着批判和追求、深思的一首气魄宏大、热情奔放的时代思潮交响乐。

《狂人日记》读后感

狂人日记读后感

狂人日记读后感

《狂人日记》读后感

《狂人日记》读后感

狂人日记读后感

《狂人日记》读后感

狂人日记读后感

《狂人日记》读后感

狂人日记读后感

《红楼梦 狂人日记 读后感[材料].doc》
红楼梦 狂人日记 读后感[材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