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苦难辉煌》心得体会一

2020-03-03 20:26: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换一种思维解读长征,用一种信仰振奋精神

——读《苦难辉煌》有感

“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这是金一南教授在《苦难辉煌》前言中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我在阅读《苦难辉煌》后获得的最大感悟。如果不清楚红军在1934年至1935年间的那段热血奔涌、震撼人心的历史,不深刻感悟红军在近两年时间里纵横15个省区,征程两万五千里的苦难历程,对这句话的理解只能停留了字面上,不能进入我们的思想和灵魂中。

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上听过金一南、王树增等专家讲长征,也曾从上学直至工作后在不同的年龄段和环境中学习、了解过长征,但如果不是这次静下心来认真拜读《苦难辉煌》一书,从真实的历史的大环境中去解读长征,可以说,我对长征的认识和理解还只停留在原来的教科书式的刻板的记忆中,是不可能有这么真切、复杂和沉重的心灵体会的。

《苦难辉煌》是我很多年来第一次完完整整读完的一部描写红军长征的历史书。该书以独特的视角,新鲜的史料,生动的语言,客观、真实、详尽地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

讲述了众多我们敬仰的大人物和默默无闻的英雄,描绘了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艰难决择和苦难历程,以及历经磨难挫折后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全景。

如果说读过《苦难辉煌》后留给我最深的感悟是什么,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信仰和精神”。正如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序言里的最后一句话:“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有时,了解历史的真相后会让我们觉得很残酷,但我们必须面对历史、解读历史、走进历史。

在金一南教授这部还原历史真实细节的近52万字的《苦难辉煌》里,第一次将处于胚胎期的中国共产党和后来的长征历程,放置于全球战略博奕的大格局下,并进行了精心而深刻的梳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纷争与联合,与日本侵略势力的浴血对抗和激励博奕,以及其背后共产国际的意识形态力量及苏联国家利益搅揉搀杂在一起的复杂背景,这一切,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20世纪30年代动态的变化的斗争的生动历史画卷。

长征是什么?红军长征经历了多少苦难?

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

机。真实地了解历史真相后,我理解,长征还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的一种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无与伦比的勇敢,是一种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

曾有西方学者将红军长征与《圣经》中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的远徙相比,称之为20世纪最叩人心扉的东方远征。但以我看来,摩西出走埃及的艰难险阻远不及红军的长征。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细读《苦难辉煌》的时候,红军长征途中的那些苦难历程仍然让我为之动容:在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红军跨跃了中国十五个省区,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五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每天始终处在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遇大小战斗四百多场,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红军在长征中不但要与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还需要平均每天需急行军五十公里以上……

谁在经历苦难,谁在创造辉煌? 苦难辉煌。

如果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绝地求生的精神意志,经历再多的苦难也未必能够获得辉煌。

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是没

有前途的国家,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重读长征,从心灵深处理解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有多么的伟大,就会知道红军为什么历尽苦难与艰险后能够创造辉煌,就可以让我们始终保持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保持一种革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五次反围剿,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激战娄山关,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今天,当我重读红军长征那悲壮的岁月和苦难的历程,用再多的语句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也总觉得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只知道,每一次战斗都是那样的惊心动魄,每一次决策都是那样的生死攸关,每一次较量都是那样的荡气回肠。

当历史活生生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只能用心去感悟。 合上书卷,闭上眼睛,脑中还在反复出现大炮的轰鸣、战马的嘶叫、红军将士的呐喊、浸满鲜血的战旗……

我仿佛走进的历史的深处,来到了销烟弥漫的赤水河畔。 四流赤水,是书中描写得最精彩也让我在阅读中觉得透不过气、不得不多次停下了反复梳理的部分。曾经无数次在各种书籍、电影、电视剧中看到过关于红军四渡赤水的描写,红军领袖那运筹帷幄的神机妙算、红军将士那一往无前的英

雄气慨,曾让我多少年都在为红军在长征途中尤其是四渡赤水时那种无往不胜、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如履平地式的胜利反复叫绝。但《苦难辉煌》的客观史实,那正是红军长征途中命悬一线的危机时刻,当时,刘湘的川军、何键的湘军、陈济棠的粤军、白崇禧的桂军,再加上薛岳的中央军、王家烈的黔军、龙云的滇军近四十万大军正朝着扑面而来,而在四渡赤水的战略性转移中,红军并非“四渡赤水出奇兵”,每次都“用兵真如神”。至少第二次和第三次,是在决策失误或作战任务无法完成的情况下迫不得已的退却。历史真实告诉我们:其实没有神,红军中从领袖到战士,都是一个个鲜灵活现的个人。我个人认为,如果把红军无限拔高到战无不胜的“神”,就把我们共产党人最富有生机的灵魂抽掉了,这个“灵魂”,不是佛光神意,而是实事求是,是反复的实践,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不屈不挠的百折不回的实践精神。

四渡赤水,最令人惊叹的不是领袖人物的领导艺术和指挥技巧,而是红军将士空前的顽强战胜死亡的决心和不断寻求胜利的坚强意志。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的信仰和精神,为了背负起国家的解放和民族的复兴,他们激情万丈、前仆后继、

甚至可以抛弃一切,哪怕是最宝贵的生命。

面对红军长征如此真实的苦难历程,金一南说:无须刻意加工和粉饰,把它活生生地摆上来让大家看,就足令世人深深感动。

感动我们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为了追求真理、追求信仰、追求民族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奉献、英勇奋斗的精神和意志,他们用生命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崇高的信仰之碑,铸就了一种永不枯萎的民族精神。

一部《苦难辉煌》,为我们真实再现了那一代共产党人的真正信仰。沿着历史的长河一路走来,不难发现,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的磨难,超过了其他所有的政党,但历史告诉我们,没有经历过艰苦磨难的政党,其精神永远是苦涩、萎靡、脆弱的,更不会创造出生命的绚烂和精神的辉煌。

正如金一南教授在书中所说的那样,“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区,行程二万五千里,一路销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队伍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这一点你将很难忘怀:长征所展示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气慨。”

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凤凰涅磐,多难兴邦。

长征,让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历尽了磨难,也让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获得了辉煌。

读《苦难辉煌》心得体会

读苦难辉煌

苦难辉煌心得体会

苦难辉煌心得体会

苦难辉煌心得体会

《苦难辉煌》心得体会

《苦难辉煌》心得体会

读《苦难辉煌》一书的心得体会

读《苦难辉煌》有感

读苦难辉煌有感

《读《苦难辉煌》心得体会一.doc》
读《苦难辉煌》心得体会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